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整体而言,网络小说的典型形态和传统通俗文学是一脉相承的。互联网的作用体现在使小说创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新的联系,读者通过互联网推动创作者开发出更多新题材、新创作方式和新内容。创作者们在同一平台上相互竞争,也会推动内容进化,使得内容走向“多元化”。
可以说,中国网络小说在全球都是走在前列的,对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强的推动力。互联网传播和反馈速度更快,交流更直接。用户通过互联网贴出小说,瞬间就能到达读者手中。作家可以快速调整内容,写作水平也会快速提高。很多小说开头很一般,甚至漏洞百出,但写了几个月之后,作品渐入佳境,让人无法割舍。互联网对创作的提升帮助非常大。
网络文学的面貌几年就会发生一次巨大变化,不断推陈出新。近20年来,网络文学有三个最直观的变化:一是数量更加庞大。最早的时候,论坛上前一晚所有小说的更新内容,早上起来花一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现在网络小说每天的更新量很大,无论你怎么翻页都翻不完。二是从模仿到原创。当时大部分内容,10部有9部是玄幻类作品,题材比较单一,而现在仅大类就有200多个,下面小流派更多,原创性大大提高。三是质量大幅提高。当时作品大多模仿痕迹很重,语言和构思也比较稚嫩;现在很多作家文笔老练。今天,网络小说可以说聚集了通俗文学领域的很多优秀作家作品。
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们的网络小说已经大量进入,翻译后不存在接受障碍,国内的热门作品,在国外受欢迎程度也很高。在欧美,近两年也开始出现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趋势,截至2019年初已翻译100多部,起点国际上线后,有了专业译者组的帮助,迄今已翻译500多部。这是我们以前很难想象的,尤其是我们网络小说都很长,几百万字、上千万字的都有。有国外爱好者花如此大的精力和成本主动翻译,说明我们的网络文学有内容品质优势,成功走出去本身很能说明问题。
在中国整个文化市场中,网络文学行业发展是超前的,广度大、种类丰富、内容质量过硬。但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不是单一文艺领域就能造就的,它是各行各业协作的结果。目前为止,除了孙悟空这样的传统经典形象之外,我们还没有一个全新创作的、在全球市场都广受欢迎的当代文化符号。如果我们能在网络文学作品中发掘出这样的资源,再通过下游改编把它放大,打造出一个代表新时代中国的文化符号,才算是中国流行文化真正的成功。
(摘编自《互联网加速文学进化》)
材料二:
网络文学,作为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成果,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进入中国而诞生。作为一种大众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在诞生之初,从技术上实现了普通文学青年的写作零准入,同时打破了传统文学通过印刷出版的高门槛,情感爆发力、创作想象力空前高涨,大批玄幻、仙侠、科幻、都市等类型作品纷纷登场,并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同时,在内容表现和手法运用上,网络作者自觉、自发、自愿地接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学经典的脉络,大量优秀作品随之产生。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网络文学一路走来,逐渐进入主流视野,不断迈向经典化、精品化。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作者、读者加入到网络文学中来,这与网络文学的本体特征和属性有着内在的关联。网络小说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作为大众文化的果实,作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作者抒发情感和想象的载体,也作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读者寄予情感和梦想的阵地,随科技更新迭代,从PC到移动,从文字到IP,以文字为源头的主体性从没改变。创作与阅读的主客体关系不仅互为表里,也伴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进程,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网络文学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成为创作与阅读双方的日常,陪伴着他们成长。
网络文学的热血幻想不仅是一个“白日梦”,而且是基于人类社会的终极愿望,携带着人类文化基因密码,合乎人类情感的发生发展。如果说网络文学是专指在网络上发表并传播的一种带有大众文化属性的外在表达,那么,热血幻想就是网络文学内在的本体特征,也是网络文学创作的主体标识。
(摘编自《凸显本体特征,深植现实观照——二零一九年网络文学创作管窥》)
材料三:
在新媒介语境中,现实主义传统应该重新得到重视与强调,被赋予新的生命力。这可以从可能性与必要性两个层面来理解。
从可能性来讲,数字媒介深刻地改写了现实与自我的定义,改变了人与现实的关系,客观上要求重新审视文艺、现实、真实等理论命题。在此情况下,网络文学开始出现现实题材的创作热潮。在中国作协发布的“2018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上,现实类题材作品占据了一半的席位,如起点中文网站“现实频道”上线不到一年,就有4万多部现实题材作品。与此同时,传统的幻想类题材也开始生活化,被称为“生活流”。这种现实题材的创作倾向既是网络文学发展20年之后自我转型、突破瓶颈、扩大创作空间的需要,也与网络社会由早期的虚拟空间日渐转向虚拟与现实的互渗相关。这在客观上为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与重建奠定了基础。
从必要性来讲,重建现实主义传统,不仅有助于网络文学创作表现二次元等虚拟世界,也有助于表现被淡忘的线下生活,加强网络文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实现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的转型。网络文学突出的社会性,要求重建现实主义传统。数字媒介前所未有地加强了文学的社会性。网络文学成为一种社会形式,它的生产、运营与阅读模式具有突出的社会性特征。
写作与阅读不再是传统文学的个人行为,而是社会性、群体性事件。与此同时,网络文学与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并通过影视、游戏、动漫等衍生品进行了广泛地传播,改造着参与者的日常生活,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与文化功能。由于网络文学的过度商业化,部分网络文学作品呈现出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面对这种情况,显然需要重新强调现实主义传统的思想性、倾向性,强调文学的教育作用与社会责任意识,要求网络文学传递社会正能量,提升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这样既有利于中国年轻一代价值观的塑造,也有利于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
(摘编自《开启新媒介现实主义,切近网络文学发展实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小说尽管依赖新兴的互联网而产生、发展,但从整体上说,在题材、创作方式等方面还是和传统通俗文学一致。
B.近20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数量更加庞大,原创性大大提高,质量大幅提高,优秀作家作品大都聚集于通俗文学领域。
C.作为改革开放的文化成果的网络文学,凭借写作的零准入、发表的无门槛,表现出强大的情感爆发力、创作想象力。
D.当前网络文学出现向现实主义传统回归的趋势,具体表现为现实类题材作品数量增多,传统的幻想类题材生活化。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网络小说走在世界前列,推动中国当代文化发展,大量进入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颇受欢迎,近两年开始走进欧美。
B.凭借着互联网迅捷的传播与反馈速度,网络小说创作者与读者可以互相交流,作家能快速调整内容,甚至迅速提高写作水平。
C.网络文学诞生之初,玄幻、仙侠、科幻、都市等类型作品纷纷登场;网络作者并未丢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学经典的脉络。
D.网络文学是大众文化的果实,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其本体特征与创作的主体标识是基于现实的热血幻想。
(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文中“网络文学中重建现实主义传统”表现的一项是( )
A.《大国旗舰》《大国重工》虽然是穿越文,但分别展现了中国造船工业、重型装备工业的发展壮大。
B.《你在万丈荣光中》有穿越元素,也有以大篇幅文字展现的“最美逆行者”消防员的生活,充满正能量。
C.由网络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大江大河》的热播,让投资方看到了现实类题材剧的广阔商业前景。
D.网络文学作品《上海繁华》展现了社会底层小人物艰苦奋斗、顽强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当前如何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人性的爱抚
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③“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
④“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一簇火焰在燃烧。
⑤“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⑥“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
⑦“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⑧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
⑨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⑩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瞒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是的,”他说,“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
(1)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2)第⑩段中那位老师说他当时“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前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当时有过“邪念”?
(3)文中两次描写店铺女主人的作用是:以女主人的__________反衬男主人的__________。
(4)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A.第⑧段中写道“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此时男人明白了什么?
B.第⑩段中写道“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此时男人又明白了什么?
(5)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链接材料,围绕“当今社会需要‘人性的爱抚’”这个话题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见解深刻,理由充分,字数不超过100字)
【链接材料】
①2010年3月23日,郑民生在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手持水果刀刺向13名小学生,致使8人死亡,5人重伤。据了解,郑民生曾是延平区马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2009年6月辞职后,屡次求职未果,生活日益窘迫,他一直未成家,与家人、邻里关系也不融洽。心理学家认为:在排除患有重度精神疾病的情况下,一个人在物质上、精神上屡遭挫折时,如果无法及时调整心理冲突,就会出现过激行为。
②近期,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连续发生员工坠楼自杀事件,人们在悲叹生命逝去的同时也不禁要问:这种高频度的坠楼自杀事件发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一些心理学专家通过调研发现: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劳动强度大、长期被漠视、身心疲惫无法排解以及性格孤僻、情感受挫、家庭突遭变故等诸多因素,导致了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时珍传
[清]顾景星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于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善医,即以医自居。富顺王嬖庶孽,欲废适子。会适子疾,时珍进药,曰附子和气汤。王感悟,立适子。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一岁告归,著《本草纲目》
年七十六,为遗表授其子建元。其略曰:臣幼苦羸疾,长成钝椎,惟耽嗜典籍,奋切编摩,纂述诸家,心殚厘定。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窃加订正,历岁三十,功始成就。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歧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爰有《神农本草》三卷;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宋太祖命刘翰详较,仁宗再诏补注,增药一百,唐慎微合为《证类》。修补诸本,自是指为全书。夷考其间,瑕疵不少。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似兹之类,不可枚举。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旧药一千五百一十八,今增三百七十四;分一十六部,五十二卷。正名为纲,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出产、气味、主治。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赅物理。伏愿皇帝陛下特诏儒臣补著成昭代之典。
万历中,敕中外献书,建元以遗表进,命礼部誊写,发两京、各省布政刊行。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所著诗文他集失传,惟《本草纲目》行世。
(本文选自《白茅堂集》第三十八卷,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B.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C.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D.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补诸生,明清两代皇亲国戚王公重臣子弟免试入学为生员。
B.庶孽,指姬妾所生的儿子。为稳定宗法制度,立嫡不立庶。
C.炎皇,指炎帝,神农氏,传说他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
D.轩辕,即黄帝,传说他与岐伯讨论病理,作《黄帝内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时珍勤勉好学。李时珍三次参加乡试,都没有考中举人,于是,闭门读书十年,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终成一代良医。
B.李时珍医者仁心。富顺王想废掉适子,李时珍借看病之机,委婉规劝他要父子和气,富顺王醒悟之后,仍立适子为继承人。
C.李时珍治学严谨。他发现一本名叫《本草》的书,错误很多,就用三十年的时间研读典籍,订正错误,著成《本草纲目》。
D.李时珍著述详备。《本草纲目》既汇集了前代诸家对药物的解释,又进行了释疑辨正,还介绍了药物的产地、气味和功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
(2)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赅物理。
四、古代诗歌阅读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①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少试进士不第,唐大历初年被镇守荆南的卫伯玉辟为从事,后漫游湘桂间。大历后期宦游至到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的幕宾。这首诗是他到桂州第二年岁暮除夕之夜所写。②残漏:残夜将尽时的滴漏,漏,漏壶,古代计时器。③骠骑:骠骑将军的简称,这里借指诗人的主帅李昌巙。
A.诗歌首联写除夕守岁,诗人直坐到三更已尽。“尽”“赊”二字表现出作者浓重悠长的乡思和离家万里的处境。
B.颔联乃诗人于忧愁之中凄然入睡,梦回故园所见之景。思乡情重,诗人在梦中甚至听见寒夜里雪落竹丛之声。
C.诗歌的最后一联与首联相呼应,点出诗人宦游在外,归途漫漫,岁暮不得归的原因,并以此收束全诗。
D.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诗人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辅以环境气氛的渲染,呈现出隽永含蓄、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
五、情景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本文中他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 ”。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 ”。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 )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____________,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等等,有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____________,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做到了的人是伪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____________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光片。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____________,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教养不但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且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B.不是教养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
C.不是教养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D.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2)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
B.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
C.因为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人类的渺小和宇宙之大。
D.如果因为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推而广之 以身作则 煞有介事 锦上添花
B.推己及人 身体力行 盛气凌人 繁花似锦
C.推而广之 身体力行 煞有介事 繁花似锦
D.推己及人 以身作则 盛气凌人 锦上添花
七、语言表达
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所给的话题再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示例:田园诗是乡村牧童手中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田野、炊烟,尽收眼底。
边塞诗是 _________________
送别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寓言,指出其寓意。(概括不超过20个字,2分)
一只公鸡在田野里为自己和母鸡们寻找食物。他发现了一块宝玉,便对宝玉说:“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会非常珍惜地把你捡起来;但我发现了你却毫无用处。我与其得到世界上一切宝玉,倒不如得到一颗麦子好。”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八、材料作文
作文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禅师有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咸得发苦。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答案】
D
D
C
(4)①开门见山亮出观点,能引发关注。
②结构上总体采用总分式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从可能性与必要性两个方面论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③论证方法上运用了举例论证,举起点中文网的例子来论证网络文学开始出现现实题材的创作热潮,现实针对性强。
(5)①利用网络文学打造代表新时代中国的文化符号。
②密切关注广大青年的情感与梦想的诉求,凸现主体特征。
③促进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与重建。
【考点】
筛选并整合信息
概括内容,归纳要点
理解重要概念、句子
分析论证结构
探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在题材、创作方式等方面还是和传统通俗文学一致”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表述为“网络小说的典型形态和传统通俗文学是一脉相承的”“读者通过互联网推动创作者开发出更多新题材、新创作方式和新内容”。
B项,“优秀作家作品大都聚集于通俗文学领域”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表述为“网络小说可以说聚集了通俗文学领域的很多优秀作家作品”。
C项,“写作的零准入、发表的无门槛”错误,材料二第一段表述为“普通文学青年的写作零准入”“打破了传统文学通过印刷出版的高门槛”。
故选D。
(2)D项,材料二第二段原文是“创作与阅读的主客体关系不仅互为表里,也伴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进程,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的是“创作与阅读的主客体关系”;依据材料二第三段“热血幻想就是网络文学内在的本体特征,也是网络文学创作的主体标识”分析可知,“其本体特征与创作的主体标识”是“热血幻想”,不是选项中“基于现实的热血幻想”。
(3)C项,“让投资方看到了现实类题材剧的广阔商业前景”理解片面,从材料三的第四段可知,“重建现实主义传统”着重于强调文学的教育作用与社会责任意识,传递正能量,此项仅指出“现实类题材剧的广阔商业前景”,没有说明该剧“传递正能量”的作用。
(4)分析论证特点,可从论点、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方面来回答。材料三中,首句直接表明观点“在新媒介语境中,现实主义传统应该重新得到重视与强调,被赋予新的生命力”,这样能引发读者关注,使读者迅速抓住论点。第一段总述“这可以从可能性与必要性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二段着重论述网络文学中重建现实主义传统的可能性,第三段和第四段则对网络文学中重建现实主义传统的必要性进行论述,采用了并列式结构,逻辑十分严密;从整体上看,运用了总分式结构。材料三在具体论证时,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举出了“在中国作协发布的‘2018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上,现实类题材作品占据了一半的席位”“起点中文网站‘现实频道’上线不到一年,就有4万多部现实题材作品”的例子,论证网络文学开始出现现实题材的创作热潮,论证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5)文章的三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文学进行了阐述,结合材料围绕“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谈自己的看法即可。
①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如果我们能在网络文学作品中发掘出这样的资源,再通过下游改编把它放大,打造出一个代表新时代中国的文化符号,才算是中国流行文化真正的成功”可知,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要利用网络文学打造代表新时代中国的文化符号。
②根据材料二第二段“网络小说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作为大众文化的果实,作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作者抒发情感和想象的载体,也作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读者寄予情感和梦想的阵地,随科技更新迭代,从PC到移动,从文字到IP,以文字为源头的主体性从没改变”可知,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要密切关注广大青年的情感与梦想的诉求,凸现主体特征。
③根据材料三第一段“在新媒介语境中,现实主义传统应该重新得到重视与强调,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可知,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要促进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与重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答案】
(1)为下文写店铺男人打盹,年轻人伺机行窃作铺垫。
(2)①年轻人向里面探头探脑地张望,被人发现后又突然退了出去。②当店主人正要继续打盹的时候,年轻人又探头进来。③当店主人问他买什么的时候,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
(3)刻薄(多疑冷漠),友善(信任温和)
(4)A.年轻人家境贫困,无力求学,想通过给人弹琴来赚取学费。
B.年轻人确实是一个学琴的孩子,而且琴技高超,他前面所说的话都是真的。
(5)示例:一个深陷困境、深感无望的人,往往会走极端,给当事人本身带来伤害,更会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当别人处于困境之中,需要援助的时候,社会就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这样既可救助他们,也会给社会消除一些安全隐患。
【考点】
环境描写方法及作用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鉴赏文学形象
记叙文阅读开放问题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
小说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表现的是一片寂静的环境,这环境使人困乏,没有任何人在关注他人,时空仿佛凝滞,这样写自然为下文写店铺男人打盹,年轻人伺机行窃作铺垫。
(2)做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篇,对作品所写内容要有印象,然后才能找到所需要的文字;还要注意题目提问中的关键词,看文中哪些词句与此关键词有联系,有关系。第①—④段中的“张望”“怕被人发现”“又探头”“慌乱”“支支吾吾”这些针对年轻人的动作、心理、语态方面的描写,无不表现他当时心中有偷窃的“邪念”。
(3)从“‘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此处对女主人的语言描写看,显然女主人是刻薄的;从“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此处对男主人的言行描写看,显然男主人是友善的。解答时只要各找到一处就行,这里所要注意的是题目中的“反衬”一词,所以所填答案用词意义和感彩必须是相反的。
(4)文中写到,“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说到自己的身世,而男主人是善良的,所以男主人听出了“年轻人家境贫困,无力求学,想通过给人弹琴来赚取学费”;文中对年轻人美妙的琴声不吝笔墨的描写,让男主人听得如痴如醉,在这琴声里,男主人想到了年轻人所说的身世,于是明白了“年轻人确实是一个学琴的孩子,而且琴技高超,他前面所说的话都是真的”。
(5)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链接材料,可从“深感无望的人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安全隐患”“及时的帮助会使深陷困境的人从新燃起生活的希望”等角度作答。见解深刻,理由充分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
【答案】
D
A
C
(1)我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愚钝浅陋,就越分地大胆放肆地著述。重复的地方就去掉它,有缺漏的地方就补全它。
(2)上自历代的典籍,下至野史笔记,凡是(与药物)有关的,没有不收录其中。虽然将它命名是医书,但实际是包括了万物
的道理。
【考点】
内容概括与分析
文学常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
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益以注释
”是状语后置句,“以注释”是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长史”为官职。《出师表》中有“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官职一般和任职的人的名称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D。
(2)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
、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
,“皇亲国戚王公重臣子弟“范围错误。民间极端俊异者,也可免试入学为生员。李时珍父亲是一名医生,而非“皇亲国戚王公重
臣”。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
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C项,“一本名叫的《本草》医书”错误。”伏念本草一书”中的“本草一书”应该是特
指唐慎微“合为”的《证类》(《证类本草》)这一本书。”修补诸本,自是指为全书”是指《证类》“修补”了历史上中药类书籍的
各种版本,从此被认为是一本全面阐述草药的书籍;但李时珍“夷考其间”,发现很多错误;从后文看,“旧药一千五百一十八
,今增三百七十四”,也应该是在《证类》基础上增加药物三百七十四味,而不是什么《本草》这样一本书。另外,在古代,中
药类的书籍多称本草。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1)“揣”,“估量”,可意译为“考虑
”;“僭”,“超越本分”;“芟”,“删除”。(2)“坟典”,“古代典籍”;“赅”,“包括”;“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四、古代诗歌阅读
【答案】
B
【考点】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古代诗歌鉴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B项,表述错误,“雪声偏傍竹”一句所言雪落竹丛之声并非诗人梦中听闻之声。
五、情景默写
【答案】
(1)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3)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
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章甫”“焉”“以吾”“毋”等字
,默写时要写准确。
六、选择+简答
【答案】
D
A
C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语境填句
病句辨析修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画线句子的主语是“教养”,应在关联词之前,排除B、C两项;根据语意,此处否定“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肯定了“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不属于递进关系,排除A项。
故选D。
(2)承接“这也许怪不得他”,括号内填入的句子应解释原因,用“因为”,排除B、D两项;“不经教育”是提出的假设,应为“因为如果不经教育”,排除C项。
故选A。
(3)①推而广之: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它。
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思来推想别人的心思;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此处指推展开来,爱惜植物的人多半也可能会爱惜动物和其他人,应选“推而广之”。
②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身体力行:亲自体验,努力实行。
此处指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亲身实践,应选“身体力行”。
③煞有介事:像真有这么一回事似的。多指故作姿态。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此处是说故作姿态,应选“煞有介事”。
④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
繁花似锦: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根据语境“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应选“繁花似锦”。
故选C。
七、语言表达
【答案】
边塞诗是大漠沙场里的一弯冷月,清远而瑰奇,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
送别诗是陌头江水边的一株杨柳,温柔而妩媚,古道、轻舟、晓风、残月,愁绪满怀。
【考点】
句式仿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子的能力。
首先分析所仿例句,确定句式、修辞、句间关系。”田园诗是乡村牧童手中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水、青山、田野、孤烟
,恬淡盈心”,所仿句子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乡村牧童手中的一支短笛“运用比喻修辞,把“田园诗”比作“短笛”,采用偏正
结构,“短笛”有两个修饰语,“乡村牧童手中的”和“一支”;第二部分“清新而幽雅”采用并列结构,使用两个形容词来概括田园诗的
特点;第三部分“绿水、青山、田野、孤烟”是田园诗中常见意象;第四部分“恬淡盈心”采用主谓宾结构概括田园诗给人带来的感
受。然后结合仿句的这些特点来分析所给话题,“边塞诗”一般与大漠有关,相关的意象有“冷月”“黄沙”“孤烟”“烽火”“雪山”“羌笛
““弓箭”等,特点一般是雄奇壮丽或者清远瑰奇,人们诵读之后往往是豪情满怀,“送别诗”一般与杨柳、长亭、渡口有关,相关意
象有柳树、古道、晓风、残月等有关,特点一般是温柔缠绵,人们诵读之后常会有愁绪满怀之感。明确了这些,再仿照示例进
行仿写即可。
【答案】
自己需要的才是最珍贵的。
【考点】
其他(压缩语段)
提取关键词或主要信息
【解析】
试题分析:本则寓言故事,概括其寓意要抓住公鸡对宝玉所说的话。抓住公鸡所说的一番话,又要关注其中的重点句,即“我与其得到世界上一切宝玉,倒不如得到一颗麦子好”。对公鸡来讲,一块宝玉对它一无用处,而麦子才是自己所需要的。因此看来,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自己需要的才是最珍贵的。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八、材料作文
【答案】
略
略
【考点】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命题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