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9.3《声声慢》同步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9.3《声声慢》同步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6 11:4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教学目标:
1.学习层层铺叙、渲染愁情的艺术手法。
2.把握本词所抒发的情感。
①请用一个字来概括全词的感情?
听后思考
②全词又是通过怎样的抒情方式抒发这种愁情的呢?
朗读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作
孤苦无依
若有所失
环境
肃杀
凄清
感情
凄然寡欢
惨然不乐
开头七组叠字是怎样从多角度抒写愁情的?
以愁作结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者是如何传达这渗透血泪的深愁巨痛的呢
曹孟德: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一副解忧剂
——一颗消愁散
总结:酒是“愁”的象征。
杜甫: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酒没有了烈性,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词人的愁苦之深、思念之痛。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秋风渲染愁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塞外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雁象征离愁,思乡,思人。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1.北雁南飞,点明时间“秋”,雁声凄切。——所见所闻皆是悲凉之感。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是旧时相识,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在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亡国之苦,故国之思。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无甚可摘
有谁堪与共摘
“黄花”有没有寓意呢?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凄苦忧愁
结论: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无依的晚境。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玉炉香》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作者为何不说暴雨?
细雨绵长,细雨与愁绪相似。
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细雨
以声衬情 顿挫凄凉之感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黄昏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多表现对家乡的思念
淡酒——借酒消愁
风——秋风萧瑟
过雁——离愁、思乡
黄花——孤苦无依
梧桐——凄凉悲伤
细雨——哀伤愁思
黄昏——思念
丧夫之痛
孀居之悲
颠沛之苦
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
“愁”之内涵:
诗词鉴赏方法
1.知人论世
前期:美满幸福——闺怨相思离愁——情趣盎然
后期:颠沛流离——亡夫亡国之痛——哀怨凄凉
2.揣摩关键词语
叠词 形容词 动词
3.通过独特意象来表现别样情感
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课堂小结
拓展练习
武陵春 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结合全词,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人运用了比喻夸张手法,“舴艋舟”直言船小,与上文“轻舟”相呼应,也衬托出词人内心愁苦之重,悲愁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