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件+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件+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7 20:01:10

文档简介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学习目标导航]
课 标 解 读 1.把握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概况,理解近代以来世界不同时期的贸易特点及其原因,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全球贸易发展的原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通过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近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时 空 坐 标
知识点一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15世纪之前: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2.新航路开辟以后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2)表现
①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咖啡、烟草、可可等出现在欧洲市场并成为欧洲人喜爱的商品。
②欧洲的产品也开始在美洲市场销售。
(3)影响
①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如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等。
②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工业革命以后
(1)原因: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表现
①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②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
4.20世纪上半期: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1)阻碍世界贸易发展:因冷战的发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贸易受到极大影响。
(2)促进世界贸易发展
①原因:关贸总协定的签署;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②表现:全世界贸易出口总值迅速增加;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
指出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的发展源于哪一事件。原因何在?
提示: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原因: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世贸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简称WTO,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内容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系。
知识点二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影响
(1)把世界各地的生产者、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2)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2.表现
(1)饮茶风俗
①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16世纪以后,中国茶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②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
③英国茶会上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来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荷兰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
④各国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
(2)服饰变化
①17世纪末,法国传教士穿着中国服装参加舞会。
②中国服装元素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
③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吸收了中国服装剪裁方法的“自由”套装,杂糅了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④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3)钟表技术
①钟表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
②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一些清朝高官将进口的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
③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
④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
3.发展
(1)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2)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近代中国茶叶出口量
时间 茶叶出口
1843年 13.3万担
1868年 144万担
由上述材料能得出哪些重要信息?
提示:进入近代,中国茶叶出口量总体增加;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
“中国风”的出现反映了什么?
提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启蒙思想家们的理论建设要求;中国文化自身的吸引力。
 
 全球贸易网
■史料实证·································································
1.获取信息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
材料 二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
提取材料信息,并据此指出上图所体现的现象及其原因。
提示:现象: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原因:西方国家对国际贸易关系进行调整。
2.获取信息 战后世界贸易的特点
材料 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提取材料信息,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的主要特点。
提示: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全球贸易体系化;发达国家主导;规则制度不断完善;信息化趋势加强;以市场为主导,以国家合作、企业竞争和经济竞争为特征;国际规则的作用日趋明显。
■素养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末,推动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力推动。
(2)国际分工发生重大变化。
(3)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生活国际化的促进。
(4)欧洲、日本生产的恢复以及新兴国家的出现。
(5)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政策。
(6)GATT、WTO等组织的建立。
全面认识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1)世界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国际贸易以超越物质生产发展的速度迅猛增加,达到空前水平。
(2)国际资本贸易空前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的重要表现。
(3)世界经济联系的内容发生较大变化,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出现新特点。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制成品比重上升。商品越来越多样化、高级化、优质化、综合化和整体化。技术贸易发展扩大。
(4)世界经济联系形式日益多样化。如:生产合作和装备业务、技术转让、补偿贸易、合资贸易、合资经营、国际分包合同、原料加工以及联合投标等。
(5)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为区域贸易不平衡,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为发达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加强。发达国家已占国际货币资本市场融资的80%左右。
(6)世界经济一体化与经济贸易的区域化、集团化及跨国公司的出现,使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和复杂。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和地位最重要的是欧洲、北美及亚太地区三大区域经贸集团。
 中国茶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史料实证·································································
1.获取信息 茶文化传播的意义
材料 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衍生出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国,饮下午茶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度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议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结合本土浓郁的民族风情,形成独特的饮茶文化。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开展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
——摘编自陈林、李丽霞主编《茶文化传播》
提取材料信息,并据此概括中国的茶文化在西方传播的意义。
提示:茶文化的传播具有与当地本土习惯相结合的特点;茶文化的传播影响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茶文化传播推动商贸和文化交流。
2.论证观点 茶的普及
材料 早期引进的茶,味道苦涩。从17世纪起,随着糖的“加盟”,上流社会的女性中开始流行喝下午茶,并以此为高贵、典雅的象征。相应的,工人阶级中开始出现了茶歇,在工作间歇喝茶休息。这正是由加糖红茶的特性决定的,即能迅速补充热量,像兴奋剂一样能让人精力百倍。工人们喝红茶则大多是为了提神。由于加糖红茶具有这些重要性,所以它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东西。
——据[日]川北稔《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整理
提炼材料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提示:主题:加糖红茶由上层社会普及到下层社会。
说明:加糖红茶最初流行于以英国王室为首的上层社会,这种饮品及饮用方式被视为高贵、典雅的象征,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及英国对蔗糖生产和贸易控制能力的加强,英国国内对于糖的消费开始呈现出一种急剧增长的势头,蔗糖大量销往欧洲,其价格也随之下降,从原来的奢侈品变成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加糖红茶成为英国一种独特的生活文化。
■素养形成···································································
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唐宋时期,朝廷大力推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得茶叶传播到世界的各个地区,同时,也为“海上茶叶之路”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外国人著述立传,为传播茶叶作出贡献
①851年,阿拉伯人苏莱曼详细介绍了中国广州的情况,其中特别提到了茶叶。14世纪到17世纪,中国的茶叶经陆路输往中亚、波斯、印度西北部和阿拉伯地区,再通过阿拉伯人首次传到西欧。
②欧洲传教士利玛窦、科鲁兹等对于中国的茶风、茶俗、茶事活动进行了详细而具体的记载(《利玛窦中国札记》、科鲁兹《广州述记》),使得西方人通过这些著作加深了对中国茶叶的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茶叶的美誉度。荷兰人在1610年左右将茶叶带到了西欧,1650年后传至东欧,再传到俄罗斯和法国等国。
③欧洲殖民者将饮茶的习俗传入美洲和大洋洲。品饮红茶成为英国上流社会一种高雅的行为,茶叶成了高档礼品。
(3)中俄边境重镇恰克图是两国进行通商贸易的商业贸易中心,茶叶是其中重要的商品。俄罗斯商人将茶叶贩卖到西伯利亚伊尔库兹克、乌拉尔、秋明等地区,甚至还一直运送到遥远的莫斯科与圣彼得堡。
(4)到19世纪,中国茶叶几乎传遍全球,俄罗斯帝国还学会了种茶、制茶技术。
1.16世纪,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西欧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
A.导致商业资产阶级地位逐渐上升
B.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促成西欧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引发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C [材料介绍的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出现并且形式很多,说明新航路开辟使得欧洲的重商主义进一步确立,而且出现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因此本题选择C项;材料没有反映商业资产阶级的地位问题,排除A项;B项范围过大,材料只体现在商业领域,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经济结构的变化,只体现了经营上的问题,排除D项。]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并可以投资,这说明(  )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D.经济全球化形成
C [根据材料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也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故选C项。]
3.下面是世界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示意图(单位:%),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A.二战后,世界工业生产能力逐渐下降
B.二战后,初级产品的国际贸易总量逐渐下降
C.二战后,世界各地的经济水平日趋接近
D.二战后,全球经济逐渐恢复发展
D [图片显示国际贸易中制成品的比重逐渐上升,说明二战后全球经济逐渐恢复发展,D项正确;制成品的比重逐渐上升说明二战后世界工业生产能力逐渐上升,故A项错误;图片说的是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和制成品相比有所下降,不能说明初级产品的国际贸易总量逐渐下降,B项错误;图片没有体现“世界各地的经济水平日趋接近”,C项错误。]
4.1657年前后英国引进了茶叶,当时每磅茶叶的价值大约为10英镑,一个世纪后,茶叶成为英国人的普通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东印度公司等的殖民扩张
B.英国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英国与荷兰争夺贸易霸权
A [由于西欧殖民者的侵略扩张,18世纪中期,世界市场迅速拓展,促进中国茶叶在英国销量的增加,故A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而1657年推后一个世纪是1757年,早于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故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中期,而1657年推后一个世纪是18世纪中期,早于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故C项错误;英国与荷兰争夺贸易霸权与茶叶成为英国普通消费品无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5.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体现中外交流特点的服饰是(  )
A.西装 B.中山装 C.长袍 D.马褂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西方服饰,C、D两项是中国的传统服饰,都无法体现中外交流的特点。]
6.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美国影视公司拍摄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影片一时风靡全球,以致“中国人在电影院花钱看老外拍的中国故事”。这一现象(  )
A.是全球贸易网络形成的结果
B.得益于美国资本对外扩张
C.说明中国经济影响力提高
D.反映了区域经济壁垒消除
A [由材料“中国人在电影院花钱看老外拍的中国故事”可知,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联系,推动了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全球密切联系对文化发展的影响,而非美国的资本输出,排除B项;材料中美国影视公司拍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电影说明中国文化具有世界影响力,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交流,且“消除”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课后素养落实(十)
1.某同学整理的如下这张资料卡片,可用来研究(  )
A.文艺复兴的影响 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三角贸易”的影响
B [根据材料“使东西两个半球之间建立了联系”“开始了欧洲海外殖民的血与火的历史”可知,这是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评述,故B项正确。]
2.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
A.“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荷兰
B.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
C.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发达
D.大西洋的开放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D [根据材料中“1500年”可知这是新航路开辟的时代,“两颗门牙”主要是指西班牙和葡萄牙,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促进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萧条,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工业发达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被发现,各洲间的贸易联系加强,促进了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故D项正确。]
3.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D.经济贸易活动取代殖民战争
B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通过新航路,贩卖世界各地的商品,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急剧增加,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选B项。]
4.针对早期的殖民扩张,《泰晤士报》曾评述某公司:在人类历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和在今后的历史中可能也不会肩负的任务。据此可知,该公司(  )
A.是国际垄断组织
B.专门负责对外殖民扩张
C.是殖民统治机构
D.垄断贸易并协同殖民统治
D [由题干中“早期的殖民扩张”和“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可知,该公司肩负着殖民的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公司是东印度公司。它既从事海外贸易,又拥有军队等军事组织,帮助殖民国家进行殖民统治,故D项正确。]
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工业革命后发生的世界市场使“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作者主要在说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B.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成熟
C.形成了东方原料、西方产品的基本格局
D.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
C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工业革命将世界区域划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所在地区,一个是商品输出所在地区,故选C项;A项只强调一方面;B项不够完整;D项只强调了文化部分。]
6.某历史课题小组为了研究世界贸易的发展状况,搜集了如下两幅图片。出现下图所述变化主要取决于(  )
1870年        1913年
各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变化
A.生产关系的调整力度 B.世界市场的完善状况
C.拥有海外市场的多少 D.高新技术的利用程度
D [1870—1913年,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到发展,但由于各国对高新技术的利用程度不同,所以经济发展速度不同,故D项正确。]
7.《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规定:“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推销、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这一规定推动(  )
A.世界完全形成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
B.各国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现象得以消除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获得对等的利益
D.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D [根据题干可知,关贸总协定通过采取削减关税和减少其他贸易壁垒等举措,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与制度化方向发展,D项正确;A、B两项说法皆过于绝对化,排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并不能实现对等利益,排除C项。]
8.1994年4月通过的《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规定,世界贸易组织(WTO)取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自1995年1月1日起正式成立。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目的是(  )
A.解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弊端
B.适应世界经济发展需要
C.规范世界贸易中的争端
D.减少成员间的不平衡
B [苏联解体之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的需要,世界贸易组织(WTO)取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故B项正确;解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弊端不是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有规范世界贸易中争端的作用,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是解决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不可能减少成员间的不平衡,故D项错误。]
9.“中山装没有采用开放式的敞领,而是采用关合式的立领,这种形式的设计一方面是源于中山装所借鉴的西式军装,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影响服装领型的选择。”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山装的这种设计(  )
A.体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决裂
B.带有反专制的意义
C.没有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
D.具有中西合璧风格
D [中山装的这种设计既保留了中国的传统风格,又借鉴了西式军装,属于典型的中西合璧风格,故D项正确;中山装的这种设计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没有与中国传统文化决裂,故A项错误;B项只能体现其中一个方面的设计,故错误;这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故C项错误。]
10.民国时期,巴黎的时新服饰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上海。一首流行俚语说道:“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不像样,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又变新花样。”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巴黎为世界服饰制作中心
B.中国物质生活实现了西化
C.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D.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D [根据题干可知,上海流行服饰变化快,主要是因为上海紧随世界潮流,体现了世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故D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上海流行服饰变化快,不能体现巴黎已成为世界服饰制作中心和中国物质生活实现西化,排除A、B两项;由题干信息不能得出C项结论。]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关茶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在食用茶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茶叶的药理功能。在汉代,日常饮茶不仅成为民间的生活习俗,更逐渐进入上层生活,就连贵族也将饮茶作为一种享受。成书于东汉的《神农食经》,对茶的功能和作用则转向精神层面,“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因契合当时儒家、道教、佛教的精神追求而进化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时尚。
——摘编自赵建建《茶文化起源初探》
材料二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艾伦·麦克法兰、
艾丽斯·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积极意义。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有关茶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发现茶叶的药理功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逐渐进入上层生活,就连贵族也将饮茶作为一种享受”“饮茶因契合当时儒家、道教、佛教的精神追求而进化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时尚”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第(2)问,由材料二“1658年”“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等信息回答。第(3)问,由材料一“有关茶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材料二“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等信息回答。
[答案] (1)特点:历史悠久;功能多样;影响阶层广泛;同主流文化相互渗透;茶饮日益时尚化、大众化。
作用: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推动了中国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
(2)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茶是一种优良的饮品,符合大众需求;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殖民掠夺和制茶技艺的传播。
(3)积极意义: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
12.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的方向运送的金银。但是在这之后的新的海外产品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也不断增长,包括新的饮料、新的染料、新的香料、新的食物等。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世界贸易中商品种类的变化
B.世界贸易量的增长
C.世界贸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
D.世界贸易使殖民者财富猛增
A [“新的海外产品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包括新的饮料、新的染料、新的香料、新的食物等”反映的是世界贸易中商品种类增多,商品贸易范围扩大,故A项正确。]
13.下面是部分物种在亚、欧、美洲传播、种植情况表,据此可知(  )
品种 原产地 传入欧洲时间 传入中国时间 产量
烟草 墨西哥 哥伦布航行后 17世纪初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辣椒 墨西哥 15世纪末 17世纪初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番茄 秘鲁 16世纪 17世纪初 中国产量世界第二
花生 巴西、玻利维亚 16世纪初 16世纪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向日葵 北美 1510年 16、17世纪之交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A.美洲是世界农业物种的中心
B.其传播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C.17世纪中国闭关锁国不可信
D.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世界领先
B [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来看,烟草、番茄等物种传播到欧洲和中国,是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故选B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并非禁止对外贸易,美洲物种传播到中国并不能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不可信,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美洲物种传播到中国后的生产状况,没有反映中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排除D项。]
14.阅读下表,分析推动世界贸易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 世界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 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
1870 24 45.5
1880 36 68.8
1890 49 94.2
1900 68 118.2
A.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
B.国际分工和世界各地依赖程度提高
C.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提高
D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在1870—1900年不断增长,这一时期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提高,从而推动世界贸易不断增长,故D项正确;A、B两项都是促进世界贸易增长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由主义思潮兴起,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5.下面为1965—1995年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示意图。此图反映了(  )
A.世界贸易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处境恶化
C.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的发展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冲突加剧
C [从图片可以看出,1965—1995年,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很大,说明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贸易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处境,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冲突,故D项错误。]
16.17世纪下半期,因为茶叶价格的昂贵以及输入英国的茶叶数量少等因素,饮茶在英国并不流行,茶只是英国上层社会追逐的时尚品。到18世纪上半期,饮茶在英国仍不甚流行。但到18世纪中后期,饮茶开始在英国盛行,饮茶风俗遍及城乡各个阶层。突出表现为茶叶进口量的大增,茶叶走私的活跃和当地茶具制造业的兴起等。这些变化表明(  )
A.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D.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确立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因此英国茶叶进口量大增,饮茶在英国开始盛行,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且材料未涉及中国自然经济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仅反映了18世纪中后期英国饮茶盛行,并未涉及茶叶价格,无法得出C项结论;材料表明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商品流动,不涉及国际劳动分工,故D项错误。]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市场,是指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市场的形成”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世界市场的形成”可以从形成的背景、形成的过程、形成之后所产生的影响等角度分别进行论述,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角度,也可以选择所有的角度进行论述。
[答案] 示例:
论题: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阐述: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开始,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8世纪后期,西欧工业革命开展,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世界向着工业化方向前进,西欧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市场,掠夺原料,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到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进一步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由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综上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紧密相联。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