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件+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件+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7 20:06:23

文档简介

课后素养落实(十三) 
1.民族自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进程中的重要概念,但是新独立的波兰三分之一人口不说波兰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只占新共和国的67%,其余的人由德意志人、俄罗斯人和匈牙利人组成。这一现象可以从侧面印证(  )
A.民族自决完全是一个幌子
B.东欧国家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C.战胜国利益制约着领土划分
D.殖民统治的实质没有根本改变
C [由材料可得出,波兰独立后,波兰国内民族成分较为复杂,存在很多其他民族的人,这主要是大国按照自身意志对波兰进行领土划分所致,故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波兰的独立正是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故B项错误;波兰独立已经成为独立主权国家,故D项错误。]
2.当欧洲“革命圈”闪闪发光之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也奏响了“民族曲”,并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这场运动(  )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B.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C.瓦解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争取民族独立和推动民主进步的运动,这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故A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故B项错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没有瓦解这一体系,故C项错误;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故D项错误。]
3.林承节在《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指出,20世纪初亚洲革命虽遭失败,但它所体现的亚洲觉醒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对亚洲、对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这里“亚洲觉醒”主要是指(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
B.无产阶级开始承担领导革命的责任
C.亚洲国家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D.亚洲国家意识到联合斗争的重要性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亚洲各国的资本主义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普遍登上政治舞台,有的国家无产阶级开始承担领导革命的责任,民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进入新阶段,民族民主意识空前提高,故C项正确。]
4.为纪念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6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将圣雄甘地的诞辰,即每年的10月2日定为“国际非暴力日”。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A.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使埃及获得民族独立
C.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D.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故D项正确。]
5.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发生了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他们涉及的主题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C.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反殖民主义斗争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突出表现,故A项正确;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都是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不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故B、C两项错误;墨西哥卡德纳斯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不是反殖民主义斗争,故D项错误。]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最终瓦解,法国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通过《埃维昂协议》也获得民族独立。其主要原因是(  )
A.欧洲政治地图的改变
B.印度士兵等殖民地士兵参加一战
C.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影响
D.经济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的传播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殖民主义的急速衰落、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推动出现了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并进而导致英帝国最终瓦解,阿尔及利亚获得民族独立,故选D项。]
7.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欧和亚洲兴起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 ③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力量在战争中得到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B [①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社会主义运动的表现,③④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民族解放运动的表现;②说法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亚洲才兴起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故选B项。]
8.关于独立后的印度,说法错误的是(  )
A.政治体制学习英国 B.实行政教分离政策
C.仍然崇尚甘地思想 D.文化呈现单一特征
D [由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现代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9.二战后印度获得民族独立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下列表述可以作为论证依据的是(  )
A.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
B.注意发扬传统文化,崇尚甘地的思想
C.接受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
D.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等
C [独立后,印度的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从而体现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特征,C项正确;A、B两项都是印度文化的一个方面,排除;D项属于新加坡和韩国的文化特征,排除。]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快速发展,民族文化逐步兴起。下列阐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印度统治精英接受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
B.新加坡、韩国发挥了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等思想
C.现代埃及文化是带有明显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 
D.在埃及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在全国各地通用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成立了共和国,在埃及,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11.一战对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甚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因交战各国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道德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
因部队人员需求的增长,使得原来免役或体格不好的男人也被征募了去,大量妇女流入工厂和管理部门。战争对工人的需求,为妇女从事传统上只属于男人的工作提供了机会。
战后整个世界都以敬畏和期待的眼光注视着一个人——美国总统。遍及世界上每个角落,经历了长期磨炼、混乱、丧失亲属的人们,都受到威尔逊激动人心的和平语言的鼓舞。
一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上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一战间接影响了亚洲人民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在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民族主义在亚洲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摆脱外国的控制,实现民族统一,成为知识分子的梦想和新的政治领袖的目标。在摆脱外国控制的时候,亚洲领导者利用了欧洲思想体系,但又或者改变或者修改了这些意识形态,使其适合本国的传统。……这些思想观点和理论是战争的结果,修正了人们对殖民世界和新殖民世界里政治认同的理解。……也正是在这些观点和理论指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造成了猛烈的冲击。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结束后“亚洲领导者”所利用的“欧洲思想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造成了猛烈的冲击”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一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大量妇女流入工厂和管理部门”“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遍及世界上每个角落,经历了长期磨炼、混乱、丧失亲属的人们,都受到威尔逊激动人心的和平语言的鼓舞”等信息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都受到威尔逊激动人心的和平语言的鼓舞”“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材料二“在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民族主义在亚洲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等信息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影响扩大;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2)思想:和平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运动:中国五四运动、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2.周恩来1920年赴欧留学之初,便在撰写的第一篇旅欧通信中写道:“吾人初旅欧土,第一印象感触于吾人眼帘者,即大战后欧洲社会所受巨大之影响及其显著之不安现状也。”他因此质问:“然使欧洲危机终不可免而至于爆裂也,则社会革命潮流东向,吾国又何能免?”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③反战运动、和平主义思潮高涨 ④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由材料“大战后欧洲社会所受巨大之影响及其显著之不安现状也”可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①正确;由材料“‘然使欧洲危机终不可免而至于爆裂也,则社会革命潮流东向,吾国又何能免’”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反思,②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传播,④正确,①②④正确,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反战运动、和平主义思潮高涨,故③错误,排除A、C、D三项。]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英国政府改变了殖民政策,推行“分而治之”方针,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印度独立前后,亚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也先后宣布独立。1948年,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国,英国宣布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结束。上述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亚非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
B.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
C.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D.亚洲独立同时埋下了隐患
C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促使英国政府改变殖民政策,印度、以色列国等一些亚洲国家纷纷独立,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故C项正确;材料内容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无关,故A项错误;印度属于南亚,不属于中东地区,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亚洲国家发展存在隐患,故D项错误。]
14.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英、法两国在美国的反对和苏联的压力下被迫从埃及撤军。苏伊士运河危机直接导致英国安东尼·艾登政府垮台,其后上台的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则加快了去殖民化的脚步,英国势力自此彻底退出苏伊士运河区。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英法与美国争霸
B.英国政府维护英殖民霸权
C.英殖民帝国衰落
D.英法与苏联争夺埃及
C [材料“苏伊士运河危机直接导致英国安东尼·艾登政府垮台”“英国势力自此彻底退出苏伊士运河区”等信息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伊士运河危机沉重打击了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统治,英殖民帝国衰落,故C项正确。]
15.某学者认为,儒家思想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该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推动了韩国的经济建设
B.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文化
C.形成了团结自强的精神
D.帮助韩国克服金融危机
C [材料“儒家思想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说明儒家思想对韩国的民族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韩国形成了团结协作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故C项正确。]
16.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中写道:“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亚洲模式的发展与欧洲模式相一致
B.新加坡的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
C.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守夜人角色
D.家庭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没有积极作用
B [根据材料可知,亚洲模式与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模式有根本差异,故A项错误;亚洲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脱离不了儒家文化,说明儒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守夜人角色”指的是自由放任的经济管理模式,故C项错误;D项说法本身有误,故排除。]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
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这些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黄正柏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材料二 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亚洲 中国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做斗争
非洲 埃及 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 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
拉丁美洲 尼加拉瓜 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何新特点?
(3)结合材料一、二,简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民族工商业……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十月革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等信息,从当地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和国际环境等方面概述。第(2)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知识,从范围、方式、水平、领导、道路选择、多样性和现代化发展等角度分析。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际秩序等方面说明。
[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这些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以不同的方式,促进了被压迫民族的新觉醒;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2)总体看更为广泛、激烈和彻底,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具体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大部分国家仍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争取独立、建立民主政府;有的国家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寻求独立解放的道路;个别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与反法西斯斗争交织在一起。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多样性,主要是争取或捍卫独立主权并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武装斗争,有的则引向现代化发展道路。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调整。
1/9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学习目标导航]
课 标 解 读 1.了解两次世界大战与殖民体系瓦解的史实,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原有殖民地文化造成的破坏。(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对殖民体系的影响,理解战争对不同文化造成的客观影响,认识保存民族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重要性。(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时 空 坐 标
知识点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它们国小力弱,内部纷争,又为大国所利用,无法主宰自己民族的命运。
(2)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地。
(3)战争后期,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
(4)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2.表现
(1)亚洲地区
中国 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主权的外交努力失败,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变化,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标志
越南 胡志明在法国参加了共产党,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
印度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尼赫鲁更加明确地提出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
(2)其他地区:非洲的埃及,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也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推进民主的进步运动。
3.影响: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一战后,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原则”和共产国际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纲领》,包括和平主义、人道主义、世界主义、民族自决、社会主义、民主主义等,都成为引导改造国家和解放社会的新理念,席卷“战后”东亚。无论是日本的“大正民主”,还是中国的五四运动,抑或朝鲜的三一独立运动等,虽然运动的意义不尽相同,但都是受这样的战后理念驱动而产生的民众运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一战后世界“新理念”的认识。
提示:“新理念”反映了人们对构建和平、平等的国际关系的期望,这些新理念成为美国对外扩张的幌子;扩大了共产国际在亚洲的影响力,促进了亚太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一战后民众运动的发展。
 
民族自决原则
民族自决原则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民族自决的概念,初倡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但当时并不具备国际法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民族自决原则得到普遍承认和迅速发展。
 
甘地认为: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非暴力是认识神、认识真理的手段,是强者的武器。
这种抽象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学说在当时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提示:甘地的这种思想有利于将印度人民团结在“真理”这一统一的“神”之下,有利于资产阶级发动群众进行斗争。
知识点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2)战争结束后,殖民主义急速衰落。
(3)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兴起。
(4)日本战败,朝鲜独立,中国收复了台湾。
2.表现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
(2)战后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3.影响: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
 
 纳米比亚独立
1990年3月21日非洲大陆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宣告独立。
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提示: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知识点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1.特征: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2.概况
(1)印度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
①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注重发展传统文化。
②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
③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④种姓因素等仍然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
(2)新加坡和韩国: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①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②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严重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原来作为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的西欧创伤累累,实力大为削弱,在原有基础上已不可能继续主导世界体系,也无力继续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
据此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
提示: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西欧实力削弱;殖民地独立意识增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取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20世纪60—90年代新加坡、韩国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国。
在发展过程中,两国都注重本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你认为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提示:结合本国国情,把本地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结合起来。
(3)埃及:是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共和国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影响,复兴民族文化。
②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③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
④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
■史料实证·································································
1.获取信息 一战后的民族民主运动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的形势。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
——摘编自王春良等《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提取材料信息,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特点。
提示:民族民主运动手段多样化;结果基本失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虽遭到打击,但仍然存在。
2.获取信息 英国殖民体系瓦解
材料 二战后,非殖民化大潮汹涌而至。英帝国对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的镇压,不仅消耗了英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在国际上也落得了“失道寡助”的境地。美国坚持反殖主义立场,多次明确要求英国在非殖民化方面拿出具体行动来。为更好地发展和维护与美国的关系,英国需要在殖民问题上作出一些姿态并采取某些行动。二战后,苏联公开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丘吉尔深知一味压制殖民地自治和独立的要求,极有可能把它们推入苏联阵营。
——摘编自潘兴明《丘吉尔与英帝国的非殖民化》
提取材料信息,并据此归纳英国顺应非殖民化潮流的原因。
提示: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英国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加重了英国的负担,损害了英国的国际声誉;维持英美特殊关系的需要;丘吉尔政策变化和国际局势密不可分。
■素养形成···································································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1)从发展道路看,各国发展不平衡。
①多数国家资产阶级掌握运动领导权。
②有的资产阶级由向西方学习转为向苏俄(联)学习。
③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部分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
(2)从斗争方式看,从孤立的、分散的、自发的斗争方式走向普遍的、集中的、自觉的斗争方式。
①广泛性(各国民族斗争遥相呼应,此起彼伏)。
②持续发展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长达20年、埃及华夫脱党12年护宪运动等)。
③斗争多样性(武装起义、非暴力不合作、民主改革等)。
(3)从领导阶级看,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大大增强;资产阶级领导民族民主运动成为主流;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例如卡德纳斯与共产党合作等)。
(4)从运动性质看具有反法西斯性质的特点(例如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全面分析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
(1)二战极大地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迫使宗主国对殖民政策进行调整。
(2)战争提高了亚非拉人民的觉悟,培养了民族革命力量。二战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卷入战争。在战争中,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组织性和民族意识觉醒。同时,二战还促进了民族解放力量的成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对自己民族的力量有了坚定的信心,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3)二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政党的出现,为民族民主运动准备了重要的物质和组织条件。
(4)新老殖民主义者的矛盾与斗争为殖民地解放运动的发展从政治、经济、组织等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
(5)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鼓舞并有力地支持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使社会主义与民族解放斗争连成一气,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巨大推动力。
(6)联合国的非殖民化活动也是推动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儒家文化对新加坡的影响
■史料实证·································································
1.获取信息 儒学影响的特点
材料 新加坡现代化过程中,儒学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作为浸润在广大民众的文化心理之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自发地发生作用;二是统治者以政策、律令形式自觉地实施。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使儒学精神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罗传芳《儒家传统与新加坡发展模式》
提取材料信息,并据此概括儒学对新加坡产生作用的特点。
提示:自发与自觉性;政府高度重视。
2.获取信息 新加坡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
材料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进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提取材料信息,并据此回答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
提示:汲取儒学君子品格的价值观;对儒家伦理进行现代化,提出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素养形成···································································
 儒家文化对新加坡的影响
(1)儒家的仁政思想转化为一种国家导向的发展主力。儒家的仁政思想在现代新加坡社会中发展成为重视国家政府权力的“国家主义”,促进了经济的腾飞,促进了市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2)儒家的家族本位思想与家族伦理思想,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转化为推动新加坡特色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忠恕至上的伦理秩序。
(3)儒家文化具有包容性。数十年来,新加坡吸收利用了西方跨国公司、跨国财团的资金,吸收、消化了来自西方的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经验以及各种崭新的思想和价值观等,弥补自己的不足,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些经济上的成功经验都依赖于儒家文化引导下的新加坡产业政策的战略转换。
(4)儒家文化崇尚的艰苦奋斗精神,促进了新加坡战后的经济发展。“节衣缩食、勤俭节省、尽量储蓄”是加强新加坡内部积累的重要途径。这带来了新加坡经济的繁荣,带来了“东南亚的奇迹”。
(5)儒家文化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刚健自强精神,对于新加坡历代优秀知识分子和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传统、追求真理的传统、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传统的形成,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该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  )
A.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B.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引发了十月革命
D.引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浪潮
D [根据材料“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民族独立运动的浪潮,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和平主义思潮,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欧洲各国发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故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十月革命无关,故排除C项。]
2.下列对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全部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B.以和平手段抗议英国殖民当局的压迫
C.以不合作的态度抗议、抵制英国殖民者
D.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赢得印度自治
D [本题主要考查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一概念的理解,这是甘地反英斗争核心理论体系,其主张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这种运动的斗争形式是“非暴力”和“不合作”,运动的终极目的是要把印度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赢得独立,故选D项。]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这对世界殖民主义的影响是(  )
A.加快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B.改变亚非拉的政治版图
C.强化了宗主国的政治地位
D.殖民主义退出了历史舞台
A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放松了对殖民地的控制,加快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A项符合题意。]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中,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代表国家是(  )
A.中国、新加坡 B.马来西亚、韩国
C.新加坡、韩国 D.日本、印度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加坡和韩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如宽容和谐、勤俭节约等,同时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竞争意识等。故选C项。]
5.下列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文化特点的是(  )
A.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取消其他宗教
B.阿拉伯语、英语和法语同时使用
C.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
D.种姓制度深刻影响社会
B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确定伊斯兰教为国教,但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仍然存在,排除A项;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B项符合题意;C项是新加坡等国的文化特点,排除;D项是印度的文化特点,排除。]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甘地决定……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来反对罗拉特法案,为此,他……一方面号召印度人民在1919年4月6日举行总罢工和绝食……另一方面,不准人民群众以暴力手段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这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材料二 (1919年)哈里发运动的领袖们接受了甘地主义的原则……甘地在团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这时事实上是把哈里发运动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汇流成为统一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根据材料,客观评价甘地在印度民族民主运动中的作用。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评价甘地在印度民族民主运动中的作用,既要看到其打击英国的殖民统治、推动印度民族独立的进程,又要看到其作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反对西方文明的历史倒退的一面。
[答案] 开展多次群众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把民族民主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动摇性与妥协性;反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崇尚印度传统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