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课外阅读拓展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课外阅读拓展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6 10:0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课外阅读拓展练习
班级: 姓名: 建议时间:30分钟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二)空前浩劫
镜头之一: 英国陆军军官赫利斯,第一次进入圆明园, 抢到一个缕花花盆。这个花盆,在金缕中镶嵌着用白珊瑚琢成的文字。花盆里栽着一棵黄金树,高约一尺,树上挂满了用红玉石做果核的蓝宝石果子,碧莹莹,黄灿灿,光彩夺目。另外,他还抢到一块皇帝的玉玺、一只镶嵌着许多宝石的大表和许多匹上等质量的绸缎,总共装了七筐,叫人替他抬回军营。他第二次进园,抢到一座七尺高的黄金塔。这样的黄金塔只有三座,另一座被法军抢去,还有一座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仅这一座,当时就值二万二千多英镑。就是这个赫利斯,返回英国后,因为拥有大批从圆明园抢得的古玩珍宝而发了大财,享用终身。
镜头之二:军官们有抢劫的优先权,士兵们也不甘落后,他们纷纷闯进圆明园,有的抢到镶满了钻石的笔盒;有的抢到无数金表,把其中最好的据为己有,他们的“战利品”装满了所有的口袋;口袋装不下了,他们就把红宝石、蓝宝石、珍珠、水晶放进自己的衬衫里,有的甚至挂在脖子上。士兵们拿来大斧把家具劈碎,然后取下镶在上面的宝石。有一个人打碎了路易十五世的挂钟,取出钟面,因为他以为钟面上的数字是钻石做的,但实际是水晶的。还有一个士兵发现了一个地窖,里边两个箱子装满了镶着珍珠和钻石的钟表,他迅速拿出行军袋,在伙伴们没来到之前,把这些财宝统统塞进袋子里。后来,仅这一只袋子他就卖了两万五千法郎。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内。(4分)
(1)将别人的东西拿来作为自己的。 ( )
(2)形容颜色和光泽鲜艳耀眼。 ( )
2.文段(一)中“侵入、闯进、凡是、统统、掠走”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英法联军的________________,呈现了圆明园被毁灭的命运。结尾中的“___________”三个字带有作者强烈的情感,表现了作者的痛心、愤怒和不可置信。(2分)
3.这两个文段都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都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文段(一)和文段(二)的不同之处是:文段(一)是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______(概括 具体)描写,文段(二)则______(概括 具体)描述了军官和士兵对圆明园进行疯狂抢劫的情形。(2分)
5.读完这两个文段,我想对侵略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想对同学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为什么要爱国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化在你的血液里。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这是我们爱国的天然的、血缘上的理由。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即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属天理良心一级的最高的又是最起码的道德标准,无论哪个民族概莫能外。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且然,况于人乎?于是我们就有了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如影随形、伴我终身的恋国之情。这是爱国的第一个理由,天然的无可辩争的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当年方志敏见祖国积贫积弱,被强敌欺侮,他在《可爱的中国》中说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这四万万的孩子都白生了吗?”公民如果不爱国,这公民又有何用?真这样,这个国家怎能生存?国家是我们大家的家,是民族的大家庭,她也需要不断维持,不断发展。对内来说,祖国的繁荣发展得靠子女们的辛劳建设,如蜂酿蜜,如燕垒窝,不能有一时的停顿。对外来说,祖国必须有人来保卫。一国既处于世界各国之林,必然会有各种利益冲突和竞争,甚至会遭遇欺侮和侵略。任何国家的独立、发展和强盛都是靠她的全体人民,万众一心、竭力奉献换来的,每个国民都有出力费心,直至牺牲的义务。这是爱国的第二个理由。如果哪个人身处国中却漠视国运,那是最大的不忠不义。虽然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汉奸、败类,但这些人总是被人唾弃。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概莫能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影随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析句子】说说你对“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且然,况于人乎”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搜集】下面是元元搜集的资料,请结合资料回答问题。
《可爱的中国》的写作背景:1935年5月2日,当时日军全面侵华战争还没爆发,但“九一八”的炮声早已震撼了每一个有民族情感的中国人的心。方志敏在红军开始长征的时候,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总司令,但在进军的路上不幸被叛徒出卖而落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手中。《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在狱中的绝笔。
(1)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中的“母亲”指_______,“四万万的孩子”指_______________。
(2)结合资料理解选文中画“_____”的句子。
①“当年”是怎样的一个局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信息提取】短文告诉我们爱国的两个理由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个性感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7分)
妙对怒斥八国联军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践踏我国领土,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侵占北京后,他们在一间陈设华丽的大厅里举行所谓的“议和会议”。碧眼红发的洋人们正以胜利者的姿态高坐上首,趾高气扬地谈论着;而清政府的官员们却低三下四地端坐下首,正虔诚地等待洋人们提出的“议和”条件。
会前,一个自以为是“中国通”的洋人傲慢地敲着桌子,说道:“你们中国有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叫作对联,要求语句对称,严密工整。我现在出上联,你们可否对出下联?”
这个洋人出的上联是:“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他利用了我国汉字部首的特点,道出了八国联军“八大王”“王王在上”,同时琴、瑟和琵琶都是中国乐器的名称。八国联军的代表们明白了他的意思后,个个前仰后合地狂笑起来。
面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猖狂,清政府的代表们有的只好笑笑,生怕得罪他们;有的心中不平,却又无词对答。忽然,一名中国人挺身而出,他就是张之洞。只见他从容应对:“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ɡ liǎnɡ)四小鬼鬼鬼犯边!”魑魅是我国传说中山林里害人的妖怪,魍魉也是传说中怪物的名字。魑魅魍魉合起来常常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而它们的部首都是“鬼”,“鬼”是我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因憎恨而用的称呼。爱国的张之洞借此怒斥了八国联军是“四小鬼”“鬼鬼犯边”。
应对完毕,侵略者个个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12. 请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3. 请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写出对联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4. “应对完毕,侵略者个个瞠目结舌,哑口无言”,其原因是什么?下列说法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他们盛怒中国代表团会有如此巧妙的应对。
B. 他们本来以为中国人对不出来,没想到有人对出来了,所以无话可说。
C. 他们本来想借对联侮辱中国人,没想到反而是自取其辱。
15. 照样子,根据短文内容填空。(6分)
出完上联后八国联军的代表们的表现是:个个前仰后合地狂笑起来。
面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猖狂,清政府的代表们的表现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之洞的表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对完毕,侵略者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张之洞的表现让人心生敬佩,请你用几句话来表达对他的赞美。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示儿
蓝蒂裕
你——耕荒,
我亲爱的孩子:
从荒沙中来,
到荒沙中去。
今夜,
我要与你永别了。
满街狼犬,
遍地荆棘,
给你什么遗嘱呢?
我的孩子!
今后——
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
把祖国的荒沙,
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材料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①孤村②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③。
夜阑④卧听风吹雨,铁马⑤冰河⑥入梦来。
【注释】①僵卧:躺卧不起,形容老病。②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③戍轮台:戍守边关。④夜阑:夜将尽。⑤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⑥冰河:冰封的河流。
【写作背景】 蓝蒂裕是经典小说《红岩》中“蓝胡子”的人物原型,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事业,后因叛徒出卖被敌特逮捕入狱直至壮烈牺牲。《示儿》一诗,是他被押赴刑场时,留交同志们保存下来的。作者怀着对祖国的美好愿景和对革命后代的深切关怀,谆谆嘱咐孩子继承无产阶级革命,把祖国变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作者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因此被罢官回乡,僵卧孤村。但陆游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北伐,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祖国的统一。
1.【理解词语】读材料一,结合写作背景,诗中“狼犬”指的是( ),“荆棘”指的是( )
A.狼和狗 B.特务和反动派势力 C.危机四伏 D.荆和棘两种野生植物
2.【理解诗句】读材料二,借助注释理解画“ ”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情感】下列句子中,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表达的情感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比较阅读】根据两首诗的内容,联系写作背景,完成下面的表格。
作品 《示儿》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相同点 都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
不同点 体裁
情感表达
参考答案
一、1.(1)据为己有 (2)光彩夺目 2.野蛮与暴力 就这样
3.圆明园的空前浩劫 仇恨(愤慨)之情 4.概括 具体
5.示例:可恶的侵略者,你们真是罪不可恕。 我们应当居安思危,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二、1.(1)一概不能例外。文中指无论哪个民族都必须讲忠孝。
(2)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文中指对祖国的这份爱时刻伴随着“我”。
2.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呢?这句话是指我们热爱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3.(1)中国中国人民 (2)①“当年”的局面是中国积贫积弱,被日本侵略。②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爱国,都要为祖国而奋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4.第一个理由是“国家养育了你”;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
5.示例:生活在现在的和平时代,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尽自己所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这就是爱国的表现。
三、12. 八国联军与清政府举行“议和会议”
13. 语句对称,严密工整
14. C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这句话在短文末尾,所以理解时要联系上文内容。从短文第二、三自然段洋人们的表现以及上联的内容可知,他们想借对联来侮辱中国人。从第四自然段中张之洞的举动可知,他借助下联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怒斥了外国侵略者,表达了对外国侵略者的憎恨之情。所以本题说法中最恰当的是C项。
15. 有的只好笑笑,生怕得罪他们;有的心中不平,却又无词对答 挺身而出,从容应对 个个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16. 示例:你不畏强权,敢于和侵略者做斗争的行为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尊严。你不仅向外国人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更展现了中国人的骨气,你是我们的骄傲!
四、1.B 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关键词语的能力。注意结合背景资料来理解。参考写作背景可知,材料一是蓝蒂裕牺牲前在狱中写给孩子的一份遗嘱,他因叛徒出卖被敌特逮捕入狱直至壮烈牺牲。由此可推测文中“狼犬、荆棘”分别指特务、反动派势力和危机四伏。
2.在荒凉的村庄里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仍想着为国家戍守边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借助注释①②③的内容,连词成句,理解诗句意思即可。
3.B
4.强烈的爱国主义 现代诗 七言绝句 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和献身的勇气,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对祖国的热爱,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传递的真情实感,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根据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诗歌的格式,可以判断一首是现代诗,一首是古诗(七言绝句)。唯一不同的是,从蓝蒂裕的诗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坚定的信念和为国献身的勇气,而陆游则表现出了对收复中原失地的期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