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B. 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C. 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2.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
②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③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④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⑤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A. ②③①⑤④ B. ③①②⑤④ C. ⑤①③②④ D. ⑤②④①③
3.下面是某学者对他的学生说的一段话,最能准确概括学者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有人说: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A. 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不能做学问。 B. 有了图书馆和实验室也不能做学问。
C. 做学问不仅需要图书馆和实验室,更重要的是要有决心。 D. 做学问不需要图书馆和实验室。
4.在下面的空缺处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正确的项是( )
我们对于__________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__________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__________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__________是自己的学问。
A. 不论 都 才 才 B. 无论 都 可能 可能 C. 无论 全 才 才 D. 不论 全 可能 可能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标题“怀疑与学问”点明了论题。
B. 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C. 作者所说的怀疑,是建立在动脑筋思索的前提下的,是真正求知、做学问的表现。
D. 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语言准确,富有说服力。
二、填空题
6.给划线的字注音。
①譬________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②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________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7.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________(视察 省察)。
(2)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________(辨认 辨别)是非。
(3)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________(启示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________(懒惰 懒散)。
8.文学常识填空。
①顾颉刚,字________,著名的________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②三皇指的是伏羲、________、________,五帝指的是________、颛顼、帝喾、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9.学校开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系列活动,你参与其中。
(1)【集思广益】就如何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学校向大家征集建议。有位同学的建议是: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网络。
他的建议有语病,把你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2)【心系他人】课上,同桌李华精神不振。课后问他,原来是头天晚上上网时间过长。你该怎样劝说他?
(3)【经典引领】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准备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沉迷网络误学业。请你对出下联。
四、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怀疑与学问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於何书?最先见于何书?书是何时人著的?书是何时人着的?著者何以知道?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有什麼科学根据?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对於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个步骤以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个步骤以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就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获得新发明,怀疑精神也是基本条件。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就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获得新发明,怀疑精神也是基本条件。对於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躲懒。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躲懒。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做学问。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做学问。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鍊出来的。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设在对於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设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於流俗传说,就是对於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来的。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来的。如果后来的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就停滞了,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如果后来的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就停滞了,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3)“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
(4)“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的三种姿势
孙绍振
①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得,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地达到目的的。
②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要追求就得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地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③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上下左右联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钻研,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一般说文字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
④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没有的。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和个人的局限。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生出来的人。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说,“批判”它。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你也不用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
⑤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势,当然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当你发现书中所说哪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万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一句话,叫做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到,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会出现无声的微笑。
(1)通读全文,指出文章题目中“三种姿势”的含义。
(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并简要分析。
(3)结合下面材料,联系选文,说说你应该采用文中的哪种读书方法。
材料:习近平在(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一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要求“领导干部要同时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A
2. C
3. C
4. A
5. B
二、填空题
6. pì;wàng
7. (1)视察
(2)辨别
(3)启迪
(4)懒惰
8. 铭坚;历史;神农;女娲;黄帝;唐尧;虞舜
三、综合题
9. (1)“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改为“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2)李华,晚上上网时间不能太长啊,要注意休息,因为第二天还要上课啊!你这样没精打采,上课不是受影响了吗?
(3)阅读经典长知识
四、现代文阅读
10. (1)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提出了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以及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个分论点,二者之间是递进关系。
(3)不能。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都包括在内,都要善于经常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立新学说的基本条件。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4)对比论证,通过正反对比,突出“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11. (1)第一种是躺着读,第二种是坐着读,第三种是站起来读;三者是渐进的逐渐深入的关系。
(2)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坐着读”书的优点是认真钻研,一丝不苟,缺点是思路被动,全盘吸收。
(3)站着读,能批判性地接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