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再辉煌的文化,一旦失去传承就必然衰败。作为重要的传播阵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 ① 。《典籍里的中国》电视节目,是典籍的传播者、转化人,在汗牛充栋的典籍中探赜索隐、 ② ,通过电视独具优势的语境转换,让更多人爱上典籍,自觉传承中华灿烂文化。
中华传统典籍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独特资源。优秀典籍一直是吸引国际汉学家濡染中华文化的磁石。瑞典学院唯一会中文的马悦然先生当年的汉语入门读物就是《左传》;公元9世纪,白居易的《白氏文集》就已成为东瀛皇室争读之文献……今天的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传统经典正是我们与世界进行文明交流互鉴的一大优势。
典籍是国之瑰宝,不能只是“活”在藏书馆、“活”在学者的论著中,还应该“活”在年轻人心中。 ③ 的文化典籍,是五千年象形文字垒起的一座座精神高峰。多攀登这样的精神巅峰,登高望远,于我们年轻人,可以拓展人生宽度;于我们民族,可以 ④ 精神厚度,进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责无旁贷 大浪淘沙 美轮美奂 夯实
B.责无旁贷 披沙拣金 卷帙浩繁 夯实
C.义不容辞 披沙拣金 卷帙浩繁 压实
D.义不容辞 大浪淘沙 美轮美奂 压实
22.下列选项与文中划线句子的修辞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B.他的手掌好像四方的,上面全是厚厚的茧子。
C.读罢这本书,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童年时代,在那风雪交加的夜晚……
D.父亲的沉默俨然成了一条失修的县际公路。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些年,这座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城市,悄然发生了巨变。每一个来过广州、身在广州的人都会感觉到,这座城市正在不断创造新的传奇。
如果登上广州塔,又逢雨后,偌大的城市于______之中,另有一番美景。若是幸运,还能看到彩虹,甚至双彩虹。珠江之上,风起云涌,云层游移,光影明暗,______。街上的行人总是匆匆,人们为了理想与事业而奋斗着。那随处可见的活泼可爱的孩童、朝气蓬勃的少年、充满活力的青年,更让这座城市散发着______的气息。
广州东北部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很值得走一走。按照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显示,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超过60多万人生活、作、学习休闲于此。知识就是力量,创新孕育发展,这就是广州的茁壮成长之路。
从化,素有广州后花园之美誉,流溪河畔,芳草萋萋,美丽乡村,如诗如画。米埗小镇、童话小镇、西和小镇、罗洞工匠小镇……如同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一粒粒珍珠。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新时代的广州正建设着一个个诗意栖居特色小镇。徜徉其中,_____,可以感到一股劳动气息、工匠精神在小镇的每一个细节里悄然流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云蒸霞蔚 蔚为大观 昂扬向上 怡然自乐
B.云蒸龙变 蔚为大观 奋发有为 怡然自乐
C.云蒸霞蔚 叹为观止 奋发有为 欣然自得
D.云蒸龙变 叹为观止 昂扬向上 欣然自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按照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显示,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60多万人生活、工作、学习、休闲于此。
B.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显示,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超过60多万人生活、工作、学习、休闲于此。
C.按照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60多万人生活、工作、学习、休闲于此。
D.按照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超过60多万人生活、工作、学习、休闲于此。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质检语文试卷
6.(10分)阅读下面内容,完成各题。
砚台是用来研墨的器具,是伴随着笔和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砚的历史悠久,古人对它的称谓可谓多矣。唐朝韩愈作《毛颖传》,称砚为“陶泓”;唐朝文嵩作《即墨侯石虚中传》,从此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如王迈诗云:“多谢吾家即墨候,朝濡暮染富春秋”苏轼为产于婺源龙尾“万石君”的名字亦流传开来。
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砚已由最初的文房用具,逐渐演绎为精致的艺术品,并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人常以砚比德,俗谚也有“砚田有谷,耕之有福”的说法。民间常把祖传的砚作为家山显贵、家道兴隆、书香绵远的象征人们还认为砚是文人秀士或达官显贵的宝器,有驱邪避妖、镇恶扬善的功能。( )。砚虽小,却承载着泱泱大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历千载不衰,传万代不朽,是我国艺术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将美好的心愿,以及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寄托于方寸之砚台上
B.美好的心愿,以及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被人们寄托于方寸之砚台上
C.方寸之砚台,寄寓着人们美好的心愿,凝聚着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
D.方寸之砚台,凝聚着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寄寓着人们美好的心愿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B.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C.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江苏省常熟市2021-2022学年上学期学生9月暑期自主学习调查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甲】古代的画派大略有两种,一种是艺术传派,另一种是地域群体。所谓艺术传派,是因师承传授和风格影响而成的画派,唯一开派者创造性的画风,引起了无数追随者的学习,主宰了这一派的风格。【乙】就五代宋初的花鸟画坛而言,画史上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因为徐熙的儿子抱残守缺,另创纯用彩色描绘的没骨画,故而没能形成流派。而黄筌的子侄们继承黄筌的衣钵,形成了“黄家画派”,在北宋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所谓地城群体,是因思想、风格和创作条件相近而形成的区域艺术圈,【丙】习惯上以群体活动地区命名,比如清代的京江派,海派——无不如此。又如前文所述的新安派,最早见于清代张庚以“浦山论画”为题的著作中。这种群体,往往不只一名代表人物,【丁】若干代表画家的风格既有一致性、又各擅胜场。每个代表人物也都各有传派。①不论艺术传派②和地域艺术群体,③其发展与出现④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⑤离不开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⑥和人文历史。
17.文中加点的词语,实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主宰 B.抱残守缺 C.衣钵 D.往往
18.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四句的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甲】 B.【乙】 C.【丙】 D.【丁】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江苏省连云港市智贤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我伸出手去抚摸了它,它浑身冰凉。那时候开始起风了,风很大,山上树叶摇动时的声音像是海涛的声音,这声音使我恐惧,使我也像汽车一样浑身冰凉。
我打开车门钻进去,在驾驶室里躺下来,感到暖和一点了,想起了那么一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我记得自己在外面高高兴兴地玩了半天,然后我回家了,在窗外看到父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红色的背包,我扑在窗口问:“爸爸,你要出门 ”
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
“让我出门 ”
“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后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17. 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两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B. 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
C. 你就去吗,小栓的爹? D. 一点小事,何必自寻烦恼?
18.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伸出手去抚摸了浑身冰凉的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江苏省海安市南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语文试卷(A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中央指导组的推动下,作为武汉收治新冠肺炎确诊轻症病人的关键举措,在武汉三镇大地上,一批被誉为“生命之舱”的方舱医院如雨后春笋般,紧随着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步伐,抓紧建设_______。为更直观地反映武汉方舱医院的建设进展和筹备情况,记者前往目前最大的一家方舱医院——“武汉客厅”院区进行采访报道。在武汉客厅广场上,医用帐篷________,医疗车辆穿梭往来,这是方舱医院整体运行的重要医疗保障。在医务人员的工作间和治疗准备间,各式各样的医用设备已经__________。武汉客厅占地约1500亩左右,建筑规模庞大,主题展馆共分四个馆ABCD,建好了可容纳2000人同时接受住院治疗。这天下午,正有200名轻症患者在_________地排队等候检测、然后入住。不同社区的患者正陆续入住方舱医院,全国多地的医疗支援力量汇聚武汉。众多抗疫人员家庭“小别离”的背后,是全国抗疫力量的“大团聚”。走进去,一面面鲜红的国旗和党旗交相辉映,“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的海报分布各处,给期盼着战胜病毒的人们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17.下列对于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文段中有五处使用了引号,其作用各不相同。
B.“等候检测、然后入住”中顿号应改用逗号。
C.文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具体内容。
D.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富表现力。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启用 参差错落 配齐 井然有序
B.起用 鳞次栉比 齐整 井然有序
C.起用 参差错落 齐整 有条不紊
D.启用 鳞次栉比 配齐 有条不紊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武汉客厅占地1500亩左右,建筑规模庞大,主题展馆共有ABCD四个馆,届时可容纳2000人同时接受住院治疗。
B.武汉客厅建筑规模庞大,占地约1500亩,主题展馆共有ABCD四个馆,建好了可容纳2000人同时住院治疗。
C.武汉客厅建筑规模庞大,占地约1500亩,主题展馆共分ABCD四个馆,届时可容纳2000人同时住院接受治疗。
D.武汉客厅占地1500亩左右,建筑规模庞大,主题展馆共分ABCD四个馆,建好了可同时容纳2000人住院治疗。
江苏省海安市南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语文试卷(B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A)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之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 )书简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同样突出,一批批传世书简已成为重要典籍,记载着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人与人之间,每当有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有了或长或短的分离,书简总能及时派上用场。古时,书简是重要通信方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及至时下,通讯发达,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便捷,音频视频瞬间抵达,书简似不再有 。然而,疫情 ,“隔离”骤然闯入我们的生活。“隔离”状态下的亲情、友情、爱情、乡土情、家国情,来得浓烈、来得澎湃。(B)除了手机上的音频,视频,书简又一度登场,共同表达情感的浓烈与澎湃。
《战“疫”书简》共5辑。所列各篇,并非 ,而是你中有我,相互包涵。亲情中含家国之思,成长中有笃志之愿。不论信出何人,谁在阅信,都是 。每一封书简,都是一次深情的目送。每一次捧信阅读,都会感觉到身后站着很多很多的人:(C)你为这身后许许多多人的岁月静好奔赴前线,逆行战疫,他为身后许许多多人的平安健康坚守后方,深情守望。(D)一封书信,串连起前方和后方,凸显出满满的家国情怀、家国祈愿。
17.依据上下文内容及标点符号,选出文段中ABCD四处画波浪线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A B.B C.C D.D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书简是人类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
B.人类通过书简传递情感,表达信息。
C.书简是人类传递情感、表达信息的重要载体。
D.人类通过书简表达情感,传递信息。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立锥之地 突如其来 泾渭分明 如沐春风
B.一席之地 突如其来 泾渭分明 见字如面
C.一席之地 不期而至 自成一格 如沐春风
D.立锥之地 不期而至 自成一格 见宇如面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再辉煌的文化,一旦失去传承就必然衰败。作为重要的传播阵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 ① 。《典籍里的中国》电视节目,是典籍的传播者、转化人,在汗牛充栋的典籍中探赜索隐、 ② ,通过电视独具优势的语境转换,让更多人爱上典籍,自觉传承中华灿烂文化。
中华传统典籍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独特资源。优秀典籍一直是吸引国际汉学家濡染中华文化的磁石。瑞典学院唯一会中文的马悦然先生当年的汉语入门读物就是《左传》;公元9世纪,白居易的《白氏文集》就已成为东瀛皇室争读之文献……今天的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传统经典正是我们与世界进行文明交流互鉴的一大优势。
典籍是国之瑰宝,不能只是“活”在藏书馆、“活”在学者的论著中,还应该“活”在年轻人心中。 ③ 的文化典籍,是五千年象形文字垒起的一座座精神高峰。多攀登这样的精神巅峰,登高望远,于我们年轻人,可以拓展人生宽度;于我们民族,可以 ④ 精神厚度,进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责无旁贷 大浪淘沙 美轮美奂 夯实
B.责无旁贷 披沙拣金 卷帙浩繁 夯实
C.义不容辞 披沙拣金 卷帙浩繁 压实
D.义不容辞 大浪淘沙 美轮美奂 压实
22.下列选项与文中划线句子的修辞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B.他的手掌好像四方的,上面全是厚厚的茧子。
C.读罢这本书,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童年时代,在那风雪交加的夜晚……
D.父亲的沉默俨然成了一条失修的县际公路。
21.B(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大浪淘沙,意思是在大浪中洗净沙石。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披沙拣金,意思是指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卷帙浩繁: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篇幅很长。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夯实,释义为加固,引申意义为打牢基础。压实,加压使坚实。)
22.D(D项与例句均为暗喻。)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些年,这座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城市,悄然发生了巨变。每一个来过广州、身在广州的人都会感觉到,这座城市正在不断创造新的传奇。
如果登上广州塔,又逢雨后,偌大的城市于______之中,另有一番美景。若是幸运,还能看到彩虹,甚至双彩虹。珠江之上,风起云涌,云层游移,光影明暗,______。街上的行人总是匆匆,人们为了理想与事业而奋斗着。那随处可见的活泼可爱的孩童、朝气蓬勃的少年、充满活力的青年,更让这座城市散发着______的气息。
广州东北部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很值得走一走。按照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显示,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超过60多万人生活、作、学习休闲于此。知识就是力量,创新孕育发展,这就是广州的茁壮成长之路。
从化,素有广州后花园之美誉,流溪河畔,芳草萋萋,美丽乡村,如诗如画。米埗小镇、童话小镇、西和小镇、罗洞工匠小镇……如同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一粒粒珍珠。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新时代的广州正建设着一个个诗意栖居特色小镇。徜徉其中,_____,可以感到一股劳动气息、工匠精神在小镇的每一个细节里悄然流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云蒸霞蔚 蔚为大观 昂扬向上 怡然自乐
B.云蒸龙变 蔚为大观 奋发有为 怡然自乐
C.云蒸霞蔚 叹为观止 奋发有为 欣然自得
D.云蒸龙变 叹为观止 昂扬向上 欣然自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按照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显示,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60多万人生活、工作、学习、休闲于此。
B.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显示,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超过60多万人生活、工作、学习、休闲于此。
C.按照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60多万人生活、工作、学习、休闲于此。
D.按照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超过60多万人生活、工作、学习、休闲于此。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分析】(1)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应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辨析。
(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主要语病是句式杂糅和成分赘余,应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3)本题考查比喻的修辞,应了解比喻的概念并结合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解答】(1)云蒸龙变: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云蒸霞蔚:像云雾彩霞升腾聚集起来一样。形容繁盛艳丽。此处应相容雨后广州塔的美景,因而选择“云蒸霞蔚”。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结合语境“另有一番美景”可知,此处指景色盛大,因而选择“蔚为大观”。昂扬向上:形容情绪高涨;奋发有为:指精神振作,有所作为。此处形容孩童、少年和青年的精神状态,应选择“昂扬向上”。欣然自得:心情舒适、自觉得意的样子。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此处强调的徜徉小镇的满足,应选择“怡然自乐”。故选A。
(2)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按照……显示”句式杂糅,应删掉“按照”或“显示”,排除A项;二是成分赘余,“超过……多”重复,删除“超过”或“多”,排除BD两项。故选C。
(3)比喻由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组成,画线句“米埗小镇、童话小镇、西和小镇、罗洞工匠小镇……如同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一粒粒珍珠”,把“米埗小镇、童话小镇、西和小镇、罗洞工匠小镇……”比喻成“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一粒粒珍珠”,比喻词是“如同”;青山绿水间镶嵌着一粒粒的珍珠,珍珠醒目且美丽,实际上是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青山绿水中的小镇无比醒目且美丽,从情感表达上看,更能表现出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
答案:
(1)A
(2)C
(3)①本体是“米埗小镇、童话小镇、西和小镇、罗洞工匠小镇……”,比喻词是“如同”,喻体是“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一粒粒珍珠”。②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镇们在绿水青山间极为醒目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
【点评】要全面地掌握一个词语,应从读音、字形、意义、运用四个大的方面去把握。要尽量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词语的运用,在阅读课内和课外的文章中去体会词语。抓住整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要弄懂成语的意义,可以了解成语的来源,掌握成语之间词义的差别、使用对象的不同、感彩的区别、词义的轻重、是否符合语境等,考查是否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失当、不合逻辑、表意重复等。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质检语文试卷
6.(10分)阅读下面内容,完成各题。
砚台是用来研墨的器具,是伴随着笔和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砚的历史悠久,古人对它的称谓可谓多矣。唐朝韩愈作《毛颖传》,称砚为“陶泓”;唐朝文嵩作《即墨侯石虚中传》,从此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如王迈诗云:“多谢吾家即墨候,朝濡暮染富春秋”苏轼为产于婺源龙尾“万石君”的名字亦流传开来。
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砚已由最初的文房用具,逐渐演绎为精致的艺术品,并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人常以砚比德,俗谚也有“砚田有谷,耕之有福”的说法。民间常把祖传的砚作为家山显贵、家道兴隆、书香绵远的象征人们还认为砚是文人秀士或达官显贵的宝器,有驱邪避妖、镇恶扬善的功能。( )。砚虽小,却承载着泱泱大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历千载不衰,传万代不朽,是我国艺术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将美好的心愿,以及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寄托于方寸之砚台上
B.美好的心愿,以及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被人们寄托于方寸之砚台上
C.方寸之砚台,寄寓着人们美好的心愿,凝聚着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
D.方寸之砚台,凝聚着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寄寓着人们美好的心愿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B.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C.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2)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要求分析,准确把握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解答】(1)语段的描写对象是砚台,根据对象一致的原则,而AB两项的主语是“心愿”,故排除AB。介绍砚的文化内涵,先介绍其作为家山显贵、家道兴隆、书香绵远的象征,后介绍其驱邪避妖、镇恶扬善的功能,分别照应人们美好的心愿和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民情民趣。根据前后照应的原则,排除D项。
故选C。
(2)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即墨侯”代砚台。
A.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岭上晴云”比作“絮帽”,将“树头初日”比作“铜钲”。
B.用了借代修辞手法,以“朱门”指代王侯贵族,富贵人家。
C.运用夸张修辞手法,“三万里”“五千仞”以及“摩天”极写山河之奇伟壮丽。
D.用了通感修辞手法,“风来花底鸟声香”以嗅觉写听觉。
故选B。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错误有二:一是“演绎为……艺术品”动宾搭配不当,应把“演绎”改为“演变”;二是“砚……并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主宾搭配不当,应在“赋予”前加上“被”,这样句子就改为被动句“并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最终,句子修改为:砚已由最初的文房用具,逐渐演变为精致的艺术品,并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答案:
(1)C
(2)B
(3)砚已由最初的文房用具,逐渐演变为精致的艺术品,并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江苏省常熟市2021-2022学年上学期学生9月暑期自主学习调查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甲】古代的画派大略有两种,一种是艺术传派,另一种是地域群体。所谓艺术传派,是因师承传授和风格影响而成的画派,唯一开派者创造性的画风,引起了无数追随者的学习,主宰了这一派的风格。【乙】就五代宋初的花鸟画坛而言,画史上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因为徐熙的儿子抱残守缺,另创纯用彩色描绘的没骨画,故而没能形成流派。而黄筌的子侄们继承黄筌的衣钵,形成了“黄家画派”,在北宋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所谓地城群体,是因思想、风格和创作条件相近而形成的区域艺术圈,【丙】习惯上以群体活动地区命名,比如清代的京江派,海派——无不如此。又如前文所述的新安派,最早见于清代张庚以“浦山论画”为题的著作中。这种群体,往往不只一名代表人物,【丁】若干代表画家的风格既有一致性、又各擅胜场。每个代表人物也都各有传派。①不论艺术传派②和地域艺术群体,③其发展与出现④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⑤离不开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⑥和人文历史。
17.文中加点的词语,实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主宰 B.抱残守缺 C.衣钵 D.往往
18.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四句的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甲】 B.【乙】 C.【丙】 D.【丁】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17.B
18.A
19.序号②:“和”改成“还是”
序号③:“发展与出现”改成“出现与发展”(共4分,每点序号1分,修改1分)
江苏省连云港市智贤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我伸出手去抚摸了它,它浑身冰凉。那时候开始起风了,风很大,山上树叶摇动时的声音像是海涛的声音,这声音使我恐惧,使我也像汽车一样浑身冰凉。
我打开车门钻进去,在驾驶室里躺下来,感到暖和一点了,想起了那么一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我记得自己在外面高高兴兴地玩了半天,然后我回家了,在窗外看到父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红色的背包,我扑在窗口问:“爸爸,你要出门 ”
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
“让我出门 ”
“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后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17. 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两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B. 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
C. 你就去吗,小栓的爹? D. 一点小事,何必自寻烦恼?
18.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伸出手去抚摸了浑身冰凉的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答案】17. C 18. 使用了比喻和反复,把自己比作“兴高采烈的马”,反复说到“欢快”,突出了我将作为成年人第一次独自出门的喜悦之情。
19. ①内容上,原句先说抚摸,后说它浑身冰凉,符合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②句式上,原句是两个短句,分别强调了动作和感觉,而改句是长句,没有强调效果,削弱了情感的表达。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
结合“爸爸,你要出门”“让我出门”内容分析,此处为一般疑问句。
A项,结合“去”“不去”分析,属于选择问。
B项,结合“还有谁呢”分析,属于反问。
C项,是一般疑问句。
D项,结合“何必”分析,属于反问。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语句修辞手法的能力。
结合“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分析,使用比喻修辞,把自己比作“兴高采烈的马”;结合两个“欢快地”分析,运用反复手法。结合“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欢快地”“兴高采烈”“奔跑”等分析,突出了我将作为成年人第一次独自出门的喜悦之情。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赏析文本语句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伸出手去抚摸了浑身冰凉的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需要分别分析原句和改句的内容、手法、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情感等。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原句,先是“抚摸了它”,然后发现“它浑身冰凉”,符合逻辑顺序。“我伸出手去抚摸了它”“它浑身冰凉”为两个短句,一个是写“抚摸”这个动作,一个是写“浑身冰凉”的感觉,分别强调动作和感觉。改句没有强调效果,削弱了情感的表达。
江苏省海安市南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语文试卷(A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中央指导组的推动下,作为武汉收治新冠肺炎确诊轻症病人的关键举措,在武汉三镇大地上,一批被誉为“生命之舱”的方舱医院如雨后春笋般,紧随着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步伐,抓紧建设_______。为更直观地反映武汉方舱医院的建设进展和筹备情况,记者前往目前最大的一家方舱医院——“武汉客厅”院区进行采访报道。在武汉客厅广场上,医用帐篷________,医疗车辆穿梭往来,这是方舱医院整体运行的重要医疗保障。在医务人员的工作间和治疗准备间,各式各样的医用设备已经__________。武汉客厅占地约1500亩左右,建筑规模庞大,主题展馆共分四个馆ABCD,建好了可容纳2000人同时接受住院治疗。这天下午,正有200名轻症患者在_________地排队等候检测、然后入住。不同社区的患者正陆续入住方舱医院,全国多地的医疗支援力量汇聚武汉。众多抗疫人员家庭“小别离”的背后,是全国抗疫力量的“大团聚”。走进去,一面面鲜红的国旗和党旗交相辉映,“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的海报分布各处,给期盼着战胜病毒的人们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17.下列对于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文段中有五处使用了引号,其作用各不相同。
B.“等候检测、然后入住”中顿号应改用逗号。
C.文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具体内容。
D.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富表现力。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启用 参差错落 配齐 井然有序
B.起用 鳞次栉比 齐整 井然有序
C.起用 参差错落 齐整 有条不紊
D.启用 鳞次栉比 配齐 有条不紊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武汉客厅占地1500亩左右,建筑规模庞大,主题展馆共有ABCD四个馆,届时可容纳2000人同时接受住院治疗。
B.武汉客厅建筑规模庞大,占地约1500亩,主题展馆共有ABCD四个馆,建好了可容纳2000人同时住院治疗。
C.武汉客厅建筑规模庞大,占地约1500亩,主题展馆共分ABCD四个馆,届时可容纳2000人同时住院接受治疗。
D.武汉客厅占地1500亩左右,建筑规模庞大,主题展馆共分ABCD四个馆,建好了可同时容纳2000人住院治疗。
【答案】
17.A
18.D
19.C
江苏省海安市南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语文试卷(B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A)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之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 )书简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同样突出,一批批传世书简已成为重要典籍,记载着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人与人之间,每当有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有了或长或短的分离,书简总能及时派上用场。古时,书简是重要通信方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及至时下,通讯发达,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便捷,音频视频瞬间抵达,书简似不再有 。然而,疫情 ,“隔离”骤然闯入我们的生活。“隔离”状态下的亲情、友情、爱情、乡土情、家国情,来得浓烈、来得澎湃。(B)除了手机上的音频,视频,书简又一度登场,共同表达情感的浓烈与澎湃。
《战“疫”书简》共5辑。所列各篇,并非 ,而是你中有我,相互包涵。亲情中含家国之思,成长中有笃志之愿。不论信出何人,谁在阅信,都是 。每一封书简,都是一次深情的目送。每一次捧信阅读,都会感觉到身后站着很多很多的人:(C)你为这身后许许多多人的岁月静好奔赴前线,逆行战疫,他为身后许许多多人的平安健康坚守后方,深情守望。(D)一封书信,串连起前方和后方,凸显出满满的家国情怀、家国祈愿。
17.依据上下文内容及标点符号,选出文段中ABCD四处画波浪线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A B.B C.C D.D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书简是人类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
B.人类通过书简传递情感,表达信息。
C.书简是人类传递情感、表达信息的重要载体。
D.人类通过书简表达情感,传递信息。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立锥之地 突如其来 泾渭分明 如沐春风
B.一席之地 突如其来 泾渭分明 见字如面
C.一席之地 不期而至 自成一格 如沐春风
D.立锥之地 不期而至 自成一格 见宇如面
【答案】
17.C
18.A
1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