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行路难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受命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但并没有得到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在朋友为他送行的离宴上,他写下了这首诗。
文体常识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品原文
金杯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可我却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相传姜尚在磻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要走的路在哪里?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渡过苍茫大海。
作品译文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它往往是诗人苦吟锤炼的结果,本诗的诗眼是?
明确诗眼
行路难
与诗人对话
哪些句子读出“难”之意?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诗人面对的是怎样的菜肴,何以“停杯投箸不能食”?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斗十千”“直万钱”运用夸张的修辞,极言宴席之豪华:“金”“玉”写出餐具的精美;“清”“珍”写出美酒佳肴的珍贵。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2.面对美酒佳肴,作者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此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抑郁、苦闷、茫然无措的心情。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再回过头看开头两句,才觉是以乐景写哀情。
·诗中的哪句诗告诉我们此时诗人苦恼的原因?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渡黄河”“登太行”是写实吗?
“冰塞川”和“雪满山”有何象征意义,诗人苦恼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虚写,“渡黄河”“登太行”象征着诗人在政治上的雄心壮志。“冰塞川”“雪满山”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前途渺茫。
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作为,政治已不再清明。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白带着满腔抱负来到了长安,却与这样的政治环境、官场风气格格不入。唐玄宗把李白召入朝不过封了个侍奉翰林,典型的御用文人。在朝廷的官场中,修齐治平的理想无法实现,李白就纵酒狂歌为乐。但终因行为放浪得罪权贵,被下谗言,赐金放还。到朝仅二年!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中借用了谁的历史典故 这两个人物之间有何共同点?诗中借用历史典故有何作用?
共同点:两人都是起初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有大作为的人。
作用:借姜太公和伊尹的事例,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希望自己能为统治者所信任、重用。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透过这一句诗歌,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他在怎样的心境下发出这样的感叹?
由憧憬理想回到现实处境,发现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能认同理想,他的内心感到痛苦、忧郁、焦灼不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借南朝宗悫之语,表现诗人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本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深入探究
怀才不遇
前途受阻
希望被重用
理想回到现实
忧郁茫然
极度抑郁苦闷
情调昂扬、明朗
苦闷彷徨
自信乐观
对美好前景的希望
运用多种修辞和表现手法。
写作特色
夸张、比喻、反复、用典、象征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旨探究
诗人借这首诗来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描写人生道路上的坎坷,表现诗人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讲解完毕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