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表格式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表格式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6 19:2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语文第 一 学期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时 2 授课时间
背景分析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课文虽然简短,但描写十分生动。
学习目标 1.通过随文识记,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 重点:1.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2.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难点: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
所需条件 1.多媒体课件2.生字卡片
板书设计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儿:竞走取之 王戎:不动 善于观察 冷静分析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辅助环节)(一)板题导入如果我们大家在郊游时,看到路旁有果树,上面结满了水果,比如枣子、桃子、梨子、李子等,你会怎么样?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里面的孩子们就遇到了这样的情景。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板书课题。生齐读,质疑。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写生字“戎”字: 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二)出示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一)出示自学指导一:大声朗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在课文中标出字音,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好词语间的停顿。评价标准:1.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 两颗星2.能读通顺课文 一颗星3.能读好停顿 一颗星(二)自学自测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生字词。3.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结构及笔画笔顺等,自主书写生字,老师强调书写姿势。(三)小组纠错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课后生字词的字音,交流字音、书写笔顺,交流句子的停顿。(四)质疑拓展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1)出示生字:尝、诸、竞、唯等字词,学生认读。(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2.检查正确书写情况(1)师生交流易错字和易错笔画笔顺。(2)出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比较好差。重点点评不规范的字,激励书写水平高的同学,教师可范写。(3)学生每个字再练写一遍,同桌互批,订正。3.检查初读情况。(1)开火车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①让听的同学与朗读的同学互提要求与建议,使孩子明确自己在读或听时该注意些什么。②学生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③注意指导把长句和难读的句子都通顺,特别要耐心地鼓励读书有困难的学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2)课文中有几句话比较长,你能读好吗? 预设:学生朗读请仔细听老师先来读一读,老师的语气有哪些变化,哪些地方有停顿?或者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课件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师范读)(3)学生练读,先指名朗读,再同桌互读,男女生比赛读,最后齐读,师生共同评价。三、读通课文,理清脉络(一)出示自学指导二: 通过查字典、结合注释等方法理解课文题目,理解词语意思,可以简单说一说课文大意。评价标准:1.能正确朗读,理解课文题目 一颗星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概内容 两颗星(二)自学自测 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课文,尝试说说课文大概内容。(三)小组纠错小组轮流朗读课文,互说课文大概内容,互相纠正错误。(四)质疑拓展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错。1.借助课题,请学生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预设: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结合注释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2.请学生尝试说一说题目的意思预设:王戎不摘道路边的李子。3.请学生根据题目的意思,结合注释和所学方法,说一说课文大概讲了什么故事。(检测目标2)预设:讲了王戎小时候和朋友们在外玩的时候,看到路边有棵结满李子的树,别的小朋友都去摘李子,王戎却不去的故事。四、归纳总结,达标训练(一)归纳总结 这节课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达标训练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请学生完成练习。(检测目标1)2.小组之间比赛朗读(检测目标2)五、日清作业,拓展延伸1.正确流利地大声朗读一遍课文。2.每个生字带拼音认真写两遍,组一个词。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辅助环节)(一)板题导入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学生开火车读2.回顾上节课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二)出示目标1.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2.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二、精读课文,理解文意(第三次先学后教)(一)出示自学指导三:学生默读课文,能够结合注释理解句子意思,并和同伴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指向目标3)评价标准:1.能结合注释说一说句子意思 一颗星 2.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两颗星(二)自学自测 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三)小组纠错小组内交流每一句话的意思,互相讨论。(四)质疑拓展1.结合注释交流大意(1)出示句子: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请学生结合注释,尝:曾经,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预设: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2)出示句子: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请学生结合注释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并回顾《守株待兔》中“走”表示跑得意思,顺势理解“竞走”是争着跑过去。预设: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3)出示句子: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预设: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顺势提问文中出现三次“之”,每一次的意思一样吗?小组交流,汇报。预设:两次“取之”中的“之”在文中指的是李子。“人问之”中的“之”指的是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讲了什么。展开想象:王戎和诸小儿都玩了什么呢?同桌说,指名说。过渡:正当王戎和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顺势出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提问:这棵李树长在哪里?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引导:结合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3)出示“诸儿竟走取之,唯戒不动”,提问:在这场景中,王戎与诸小儿有何不同?学生交流。(板书:诸儿:竟走取之。王戎:不动。)提问:诸小儿去摘李子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动作是怎样的?指名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想到的情景。预设:小伙伴们看到满树的李子,纷纷大叫起来:“好多李子!”他们一边叫,一边跑向李子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乱成一团。过渡:此时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呢?(4)出示: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提问:人们会怎么问王戎?预设:你怎么不去摘李子?你傻啦,为什么不去?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提问:王戎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他去尝了吗?他是怎么想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想想王戎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会做什么动作?指名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一部分。(5)提问:李子究竟苦不苦?出示句子“取之,信然。”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说说故事的结局。想一想:诸小儿尝了苦李,会对王戎说什么?演一演:把诸小儿品尝苦李的情景表演出来,再现当时情景。(6)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出示要求:在小组内练习讲故事,把故事讲完整。想象故事中人物会有怎样的对话,再把想到的内容加进去。学生小组内练习讲故事,全班展示交流。(检测目标3)交流启示(第四次先学后教)出示自学指导四:文中王戎的推断正确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说一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指向目标4)(二)自学自测 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王戎的做法和对句子的理解。(三)小组纠错小组内交流讨论。质疑拓展1.王戎为什么不像其他人一样去摘李子呢?故事中是怎么说的? 预设:王戎认为李子是苦的2.王戎的推断是否正确?结果如何?3.预设:通过“取之,信然”这句话可以看出王戎的推断是正确的,李子是苦的,大家都相信他了。4.全班交流“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预设1:路边行人多,如果李子不苦,来往之人看见这样的李子,必定会摘来品尝,常来常往,树上的李子会越来越少。预设2:如今李子却压弯了树枝,过往的人却视而不见,如果不是苦李,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
5.王戎为什么能知道这是苦李子?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特点?预设:因为他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预设:善于观察 冷静分析6.拓展:读了这个故事,结合生活经验或自己的阅读,你会想到哪些人物?预设: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故事。四、归纳总结,达标训练1.归纳总结
这篇文章选自《世说新语》,这篇课文通过写王戎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推断道旁李是苦李而不取的故事,赞扬了王戎的聪明、善于观察和冷静思考,启示我们也要像他一样,细心观察,勤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2.达标训练(1)阅读课文,说一说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故事给你什么启示?(检测目标3、目标4)(2)先请学生朗读课文,再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检测目标2)王戎 ,尝与 游。看道边李树 ,诸儿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取之, 。
作业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课下搜集一下这样的文章,比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读一读。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