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1、秦朝是怎样灭亡的,
为什么?
2、你知道哪些典故?
3、西汉是的谁建立的 建立的是时间 都城在哪儿?
指鹿为马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楚河汉界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
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假如你是统治者,面对如此局面,
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
背景
措施
①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 注重发展 生产。
②提倡 ,并以身作则。
③重视“ ”。
意义(作用):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国库充裕,景帝后期经济繁荣。历史上称这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汉高祖刘邦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① 萧条,国家贫困。
②统治者吸取 教训。
经济
秦亡
节俭
以德化民
农业
历史规律总结:
我国历史上盛世的基本特点: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康乾盛世
1.政治上:清明,有效
2.经济上:社会经济发展
3.思想文化上:繁荣
4.民族上:民族关系融洽
5.外交上:对外交往频繁
课外补充
封建王朝的治世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所谓的“治世”和“盛世”,象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等。所谓“治世”和“盛世”,指的就是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丰衣足食。
实际上,在封建社会的“盛世”,朝廷的作用只是限制统治阶级不要剥削过重,使多数自耕农能维持基本上生活和再生产。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知识扩展
汉武帝其人
汉武帝是继秦始皇之后又一位雄才大略而且饱受争议的皇帝,历史上经常以秦皇汉武并称。汉武帝名刘彻,为景帝第三子,在位54年,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推行一系列“大一统”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开疆扩土;派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等等。同时,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穷奢极欲而且沉迷神仙方术。
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大一统的目的:
措施的几个方面: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
课外补充
大一统:
什么叫大一统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
王国问题;思想问题;经济问题;民族问题---客观必要性
条件:
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可能性
措施
政治:
思想:
经济:
军事:
削弱诸侯国势力—推恩令
统一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盐铁官营,统一五铢钱,抑商
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
加强了中央集权,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意义
原因
汉武帝的一系列统治措施是大一统的鼎盛局面能够出现的关键.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因素呢
物质基础:
主观条件:
汉初统治者恢复经济的措施及文景之治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封国、削藩和推恩令
汉高祖
汉景帝
汉武帝
分封同姓王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
“诛晁错,清君侧”的七国之乱
颁布“推恩令”,逐步分化瓦解诸侯国势力
诸子百家思想活跃,经常指责中央,不利于中央政策的实行。
思想问题:
表现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
解决办法:
主要内容:废除诸子百家的主张,
惟独尊重儒家的学术,
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1)内容:
“五铢”钱
铸币权与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钱币:五铢钱
秦朝已统一了货币,西汉时为什么又统一(铸造)?
(2)作用:
①抑制奸商牟取暴利
②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③实现经济的大一统
如何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统治时期,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进行改革,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秦始皇
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功过
辩一辩:
秦始皇与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谁的功劳大?(提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历史上都是有功又有过的)
功劳:
政治上:1.灭六国,统一全国
2.建立我国一整套封建专制集权制度
经济上:1.统一度量衡
2.统一货币
文化上:统一文字
军事上:1.派兵出击匈奴,修筑长城
2.派兵攻打越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过错:
统治残暴,赋税沉重,兵役繁重,焚书坑儒
秦始皇
功劳:
政治上:削弱诸侯势力,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制
经济上:兴修水利
文化上:在长安兴办太学,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军事上:打败匈奴,开辟通往西域的商路,扩大疆域
过错:
大肆征兵征税,加重人民负担;“罢错百家,独尊儒术”,钳制人民思想
汉武帝
东汉的统治
时间:公元25年
都城:洛阳
建立者:刘秀
(汉光武帝)
一、文景之治
课堂小结
措施
背景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原因
措施
意义
作用
三、东汉的统治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加强中央集权
练习:
1.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假如你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教育,必须到: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3.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4、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5.西汉第一个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6.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困难 D.人心思安
7.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8.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
A.中央实行盐铁专卖 B.平定“七国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发行五铢钱
9.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