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习作:变形记
内容分析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变形记”,是一篇想象作文。要求我们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一些。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用比较通顺的语句,不拘形式地写出想象中的“变形记”。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
在交流中,学会欣赏习作的成功之处,学习修改习作的不足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享受大胆想象、自由表达的乐趣,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图片
教学活动
小组讨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发挥想象,选择自己最想变成的一种东西,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
2.学会运用本单元的写作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变”的兴趣
1.感受“变”的神奇。(课件: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的画面)
(1)师提问:看完这段视频,同学们想说些什么?
(2)小结:孙悟空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太神奇了!你们想和孙悟空一决高下吗?今天,有一位客人能满足我们的愿望,他就是想象大师。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的习作内容就是要大家发挥想象,写一写我们的变形经历。(板书:变形记)
设计意图:《西游记》是同学们最熟悉的故事,在视频、配乐的感染下,学生的兴趣被大大激发了,每个学生都沉浸在“变”的神奇意境里。
二、引导审题,明确“变”的要求
1.阅读习作提示,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事物,会发生什么呢?你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是一个星球。
2.过渡:同学们,刚才孙悟空给我们全班都施了魔法,现在我们想变什么就能变什么,一会儿,他让我们变成白云;一会儿,他让我们变成小花,变成超人,变成机器人……你们想变成什么就可以变成什么。(课件:白云、小花、超人、机器人等图片。)
3.提出问题,交流思考。在孙悟空的帮助下,我们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人或物。你为什么想要变成它(他/她)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4.指名交流。
5.教师小结。瞧,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地想,快乐地变,想变什么就变什么。
设计意图:从神话故事过渡到自己变,进入主题,学生感兴趣,教师也可以基本了解学生的个人感知,适当引导,让学生乐于想象,为下面编故事时的大胆想象奠定基础。
三、想象交流,体验“变”的乐趣
1.想象:同学们,现在老师变成了一个有魔法的仙女,我用手中的魔法棒,轻轻一点,看,变了,变了,大家快看自己都变成了什么?(课件:动画飞出美丽的小蝴蝶)
2.说一说:快看看,变成蝴蝶的你们身上都有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看屏幕,将自己变成蝴蝶的样子说具体,语言优美生动。)
3.思考:变成了蝴蝶的我们到底要做什么呢?(齐读习作要求)(课件:习作要求)
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4.引导思考:变成了蝴蝶的同学们,你们在蝴蝶的王国里,一定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你能先自己回忆一下吗?(自编故事)
5.交流分享:可爱的小蝴蝶们,谁能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蝴蝶王国的经历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自己在蝴蝶王国里的“经历”具体表达出来。)
6.点评:你们觉得谁经历的事儿最有趣?为什么?待会儿我们就将这几个经历编到我们的故事中去。
7.合作交流:在蝴蝶王国里经历了这么多有趣的事,你有什么感想对大家说吗?
8.引导说话:瞧,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编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谁愿意将这个故事连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编故事,让全体学生明白如何去大胆想象,讲清楚自己编的故事。这个具体范例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
四、独立习作,编写“变”的故事
1.思考总结:同学们,编故事简单吗?编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讨论得出结论)
师小结:编故事的时候,要说清楚你变成一样事物后是什么样的;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想象这些有趣的“经历”的时候要写清楚角色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最后还可以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
2.引导想象,编写故事。同学们,展开想象:你还能变成什么?又会经历什么?自己再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吧!
3.学生各自编写故事。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讲到写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有了前面“变蝴蝶”的经历后,学生讨论概括出了编故事的方法,由此拓展开来,编起故事自然手到擒来。
五、分享故事,评说“变”的精彩
1.自我评价:画出自己的故事中大胆想象的地方,在旁边给自己一颗大大的五星。
2.选取部分习作,当场评说。教师指名学生读一读故事中大胆想象的精彩部分,全班评议。
3.教师评价,鼓励创编。
设计意图:多途径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读、自评、展示、修改习作,享受习作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六、提出要求,期待“变”的世界
今天,我们在想象大师的帮助下进行了神奇的想象之旅,用手中的笔编写出了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想象故事。同学们写好以后,记得要读给小伙伴听听,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改好后,想象大师要帮我们评选出故事大王哟!
设计意图:让学生按习作要求,写好后和同学交换习作,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习作。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真阅读他人或自己的习作,按习作要求评价作文,提高赏析能力。
2.学会修改习作,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过程
一、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朗读课前分发的优秀习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2.师生共评。
(1)讨论交流。看了这几篇优秀作文,你发现它们好在哪里?
(2)习作中还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呢?
(3)该如何修改呢?
3.赏读,交流修改感受。
(1)现在请刚才展示的同学把改之前的习作和改后的习作分别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2)引导学生讨论修改后的习作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赏评优秀的学生习作,让学生既能自我品味,又能通过合作交流与赏析,增长知识,掌握习作的写作方法、修改方法和技巧。
二、自我推荐,组内互改
1.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1)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所以请同学们在组内读读自己的习作,让组员给你提提修改意见。
(2)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组员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意见。
2.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1)学生反复朗读自己的习作,结合组内同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自主修改习作。
(2)修改后在组内互相读,并请组员进行修改。
(3)自己再次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设计意图: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一直以来,命题、指导、作文、批改、讲评一直是作文教学的固定模式,批改学生习作花费了语文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收效却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学生参与,缺少学生主动提高这一过程。所以教师要把修改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自我修改、互相修改中,培养自己的良好的修改习惯。
三、交流收获,共同提高
1.习作改完了,说说你对所改的习作满意的地方在哪里,修改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总结:要想写出好的习作,修改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创作后,一定要反复地对习作进行修改,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才有可能成为精品。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在反思中提高自己对修改的认识,端正修改态度,掌握修改的方法,养成动笔则求疵,见疵则思改的习惯,不断培养习作时严肃认真的态度。
四、誊抄习作,展现成果
将修改满意后的习作誊写在作文本上。
设计意图:展示习作成果,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习作的信心。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教学反思
1.利用童心,激发童趣。孩子天生爱幻想。我在课堂开始时就让学生欣赏动画片陶冶情趣,再和学生讨论喜欢的动画,动画中的人物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把目光投向神奇的变化,不断发现、捕捉生活中有趣和值得关注的事物,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
2.放飞想象,拓宽深度。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大脑进入兴奋状态时,教师借想象让大家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事物,随后教师扮演“蝴蝶”,营造一种新角色互相自我介绍的氛围,达到情动辞发的效果。教师用语言描述,放飞想象,带领学生踏上神奇之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之间分享交流的方式,体验百变后的快乐,在交流中拓宽思维的深度,丰富“变”的过程,在交流中使学生感悟到习作的思路,将变的过程“说清楚”,为“写明白”奠定基础。
3.多法修改,扎实有效。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在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时,采用让学生尝试自我修改、同学之间相互修改、老师修改等多种形式,并针对写得不具体的地方进行二次指导、二次习作、二次点评,让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共22张PPT)
第一单元习作:
变 形 记
变 形 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语文要素
写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教学目标
1.能用比较通顺的语句,不拘形式地写出想象中的“变形记”。
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重点、难点)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
3.在交流中,学会欣赏习作的成功之处,学习修改习作的不足
之处。
4.享受大胆想象、自由表达的乐趣,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看家本领是什么?
习作内容
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事物,会发生什么呢?
说一说你为什么想要变成它(他/她)呢?
同桌交流
习作要求
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一些。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想一想,变成了蝴蝶的我们到底要做什么呢?
交流思考
变成了蝴蝶的同学们,你们在蝴蝶的王国里,一定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你能先自己回忆一下,然后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蝴蝶王国的经历吗?
方法指导
编故事的时候,要说清楚你变成一样事物后是什么样的。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重点部分写详细
想象这些有趣的“经历”的时候要写清楚角色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
抒发真情实感
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深化文章的主题,增加其思想内涵。
写清变形经历
分享评价
自我评价:
画出自己的故事中大胆想象的地方,在旁边给自己一颗大大的五星。
全班评议:
谁来分享自己故事中大胆想象的精彩部分?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全班评议。
今天,我们在想象大师的帮助下进行了神奇的想象之旅,用手中的笔编写出了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想象故事。同学们写好以后,记得要读给小伙伴听听,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改好后,想象大师要帮我们评选出故事大王哟!
课堂小结
第2课时
范文一:我是一条幸福的小蚯蚓
隆冬时节,大地一片寂静。我在大地的怀抱里悄悄地诞生了。地面寒风四起,雪白的积雪就像一条温暖的棉被覆盖着大地。我在地底下的泥土里睡得香甜。
春天来了。春雷惊醒了藏在地底下的万物,我们苏醒了。冰雪融化,春雨降临,地底下开始湿润起来,我和其他小伙伴扭动着身子,在滑滑的泥土中穿行。妈妈说:“孩子,泥土就是你最有营养的食物,吸吮它吧!等你长大了,我带你去看地面上的世界。”于是我拼命地吸吮泥土和甘甜的雨水。终于有一天,妈妈带着我钻出了地面。啊,我见到阳光了,我看见嫩嫩的小草了,我看到田地里长着禾苗,我看见山坡上种着梨树。他们都在风中朝我点头微笑,好像在对我说:“欢迎你,小蚯蚓!”
夏天来了。地面变得干燥起来。地底下多凉快呀!我看到地底下有许多根须在不
断地往深处生长。妈妈告诉我:“这些根是地面上的禾苗和树木的,他们在地底下要吸
范文赏析
吮泥土中的养分和雨水,只有这样,地面上的植物才能健康成长。”“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地底下不断地松土,让泥土吸收更多的雨水。”好吧,我按妈妈说的那样,每天拼命地在地底下松土。
转眼秋天到了。我的身体也变得像爸爸妈妈一样结实了,我探出小脑袋,打量着地面上的世界。那沉甸甸的是金黄的稻谷,那紫红的是葡萄,那满山的金黄是梨子。他们看到了我,一个个热情地和我打招呼,仿佛在对我说:“小蚯蚓,谢谢你,正是由于你在地底下默默松土、无私奉献,我们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冬天来了。地面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落叶。他们慢慢地腐烂,变作养料融入泥土,这大概是对我们的馈赠吧。我们又钻入泥土中,在温暖的地底下,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这就是我,一条幸福而快乐的小蚯蚓!
范文赏析
范文二:一粒种子
我是一粒种子,一粒很不起眼的柿子树的种子。
我被主人从集市上购买后放到了马车上,一路上我真高兴啊!我将会沐浴在阳光雨露中,将会在主人的精心呵护下健康成长……可是,万万没想到,由于主人的硫忽,车子轧到了一块石头,颠了一下,我被甩了出来。
更不幸的是,我掉在郊外路边的一个石缝儿里,这里荒凉而坚硬。但我并
没有绝望,我只有一个想法:我要活下去!坚强地活下去!这是我唯一的希望!
我感到身体下方有一些甘甜的雨水。感谢大地,给我一线生的希望。我坚持不懈
地天天吮吸着,身体也一天天膨胀起来。
一天清晨,我突然被清凉的风吹醒了。“啊,我长出了小芽……此时我心潮澎湃。“咦,姐姐,快来看,石缝儿里冒出来了一个小芽!”一个小姑娘嚷道。“小妹妹,那是
范文赏析
野草!”姐姐心不在焉地答道。天哪,我想大喊一声:“为什么?为什么你看不起我?”于是,我更加坚定信念:“我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活得精彩!”
新的挑战来临了,雨点儿拍打着我,我挣扎着,飘摇而顽强;烈日
炙烤着我,我承受着,安详而倔强;狂风撕扯着我,我咬紧土地,平
淡而从容。我的身体一天天变得强壮起来。
几年过去了,我长成了一棵树。脚下有泥土的芳香,枝叶间有阳光的抚慰,枝头上有鸟儿跳来跳去第一个果子。
不能辜负上天的恩赐,我要活下去,我要长得更高,我要结出更多的果子。因为我有坚定的信念!
范文赏析
范文赏评
讨论交流。这两篇优秀作文它们好在哪里?
习作中还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呢?
该如何修改呢?
组内互改
小组内读读自己的习作,组员给出修改意见。
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后在组内互相读,并请组员进行修改。
自己再次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交流收获
习作改完了,说说你对所改的习作满意的地方在哪里?修改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要想写出好的习作,修改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创作后,一定要反复地对习作进行修改,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才有可能成为精品。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完成本节课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