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文档属性

名称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8-16 15:0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明朝大臣钱宰散朝回家,吟诗道:
四鼓冬冬起着衣,
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熟时。
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你昨日的诗作
得好,不过我并没有“嫌”迟啊,改作“忧”
字如何?钱宰吓得连忙磕头请罪。
明朝大臣钱宰散朝回家,吟诗道:
四鼓冬冬起着衣,
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熟时。
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你昨日的诗作
得好,不过我并没有“嫌”迟啊,改作“忧”
字如何?钱宰吓得连忙磕头请罪。
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请阅读教材,思考:
明朝统治者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君主专制?
地方:
中央:
请阅读教材,思考:
明朝统治者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君主专制?
地方:
中央:
废行省,三司分权
请阅读教材,思考:
明朝统治者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君主专制?
地方:
中央:
◎废除宰相制度
◎创立内阁
废行省,三司分权
◎宰相制度的废除
直接原因:
◎宰相制度的废除
直接原因:
胡惟庸骄恣擅权
◎宰相制度的废除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胡惟庸骄恣擅权
◎宰相制度的废除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相权过大,妨碍威胁皇权
胡惟庸骄恣擅权
◎宰相制度的废除
措 施: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相权过大,妨碍威胁皇权
胡惟庸骄恣擅权
◎宰相制度的废除
措 施:
结 果: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相权过大,妨碍威胁皇权
胡惟庸骄恣擅权
◎宰相制度的废除
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
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凌
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 祖训首章》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
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来的奏
章共1160件。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
要处理411件事。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
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凌
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 祖训首章》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
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来的奏
章共1160件。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
要处理411件事。
回答:明朝废除宰相制有什么影响?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
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凌
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 祖训首章》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
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来的奏
章共1160件。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
要处理411件事。
回答:明朝废除宰相制有什么影响?
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但缺少制约
皇权的机制,社会兴衰系于皇帝一人。也使皇
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另外,废除丞相后,
由于没有法定辅臣,客观有利于宦官乱政。
措 施:
结 果: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客观有利于宦官乱政。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相权过大,妨碍威胁皇权
胡惟庸骄恣擅权
◎宰相制度的废除
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措 施:
结 果: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客观有利于宦官乱政。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相权过大,妨碍威胁皇权
胡惟庸骄恣擅权
◎宰相制度的废除
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内阁的出现
时期 事件 职 权 特 点


祖 设置
殿阁大学士 仅备皇帝
顾问
兼协理章奏 级别低,
很少参决政事


祖 内阁产生 参与商讨
军国大事 地位上升,
有衙署,
参与机密事务


宗 内阁发展 有了
票拟权 地位更加重要
◎内阁的出现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
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内阁的出现





宰相和内阁有什么区别呢?
1.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决策,可制约
皇权。宰相被制度所赋予的地位十分巩固。
2.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
(虽有内阁大学士专权现象,但其权力并非来
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帝王的支持与信任。
一旦失宠,地位立即不保。)
宰相和内阁有什么区别呢?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 同
不同 地位
职权
对皇权作用
◎内阁的出现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 同
不同 地位
职权
对皇权作用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内阁的出现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 同
不同 地位
职权
对皇权作用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
非法定
◎内阁的出现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 同
不同 地位
职权
对皇权作用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
非法定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内阁的出现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 同
不同 地位
职权
对皇权作用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
非法定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内阁的出现
◎军机处的设立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帝
内阁
◎军机处的设立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帝
内阁
皇权受限
◎军机处的设立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帝
内阁
南书房
康熙另设
皇权受限
皇权扩大
◎军机处的设立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帝
内阁
南书房
康熙另设
军机处
雍正另设
皇权受限
皇权扩大
◎军机处的设立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帝
内阁
南书房
康熙另设
军机处
传达政令
雍正另设
皇权受限
皇权扩大
皇权顶峰
◎军机处的设立




隆宗门内军机处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
外,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
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各军机处,地
近宫廷,便于宣召。这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
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
外,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
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各军机处,地
近宫廷,便于宣召。这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
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原因:由于当时的军事需
要,为了保密,便于皇帝
与重臣商议军国大事。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
外,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
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各军机处,地
近宫廷,便于宣召。这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
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军机大臣人选:亲臣、重臣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
外,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
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各军机处,地
近宫廷,便于宣召。这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
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军机处是皇帝独裁的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为
十足的君权附庸,才会出现如乾隆帝所说“权
衡悉由朕亲裁”、大权从无旁落的君主极权之
局面。
----季士家《浅论清军机处与极权政治》
军机处的职能特征:
军机处的职能特征:
2.只能撰拟谕旨,不能决策
3.地位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
4.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
1.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
5.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
军机处的职能特征:
2.只能撰拟谕旨,不能决策
3.地位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
4.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
1.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
5.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













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
变化过程:唐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坐着
的,宋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明
清大臣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这种变化
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君臣关系日趋不平等
B.封建君臣关系逐渐疏远
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D.封建君主越来越不开明
练 习:
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
变化过程:唐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坐着
的,宋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明
清大臣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这种变化
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君臣关系日趋不平等
B.封建君臣关系逐渐疏远
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D.封建君主越来越不开明
练 习:
C
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
练 习:
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
练 习:
B
本 课 总 结
本 课 总 结
◎宰相制度的废除
◎内阁的出现
◎军机处的设立
本 课 总 结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
◎内阁的出现
◎军机处的设立
本 课 总 结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宰相制度的废除
◎内阁的出现
◎军机处的设立
本 课 总 结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宰相制度的废除
◎内阁的出现
◎军机处的设立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君主主宰国家政治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发展。
表现为:
⑴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⑵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限制,中央集权
不断被强化。
单 元 总 结
1.皇帝不受约束和监督
2.决策具有独断和随意性,易出现失误
3.大小官员唯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
4.机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盛行
单 元 总 结
二、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