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材简析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取得重大突破:恢复了在联合
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迎来同中国建交的
热潮。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反对霸权主
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
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
1、了解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
国际关系的重要影响。
3、了解新时期外交的建树。
二、培养能力
1、通过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培养
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学
会从复杂的事物中寻找突破口。
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培养
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的团结
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情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
任感,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由于我县地处偏远山区,信息闭塞,教师多
采用传统式教学方法,学生知识面较窄,视野较
为狭隘,学习兴趣不是很浓,为了更好地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本
课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图片,便于学生充分了解
历史背景,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自
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播放《尼克松访华》资料片,让学生初步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中美外交关系中取得的突破,由此导入新课。
3、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恢复的情况。
二、新课
(一)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通过图片了解当时中国未能恢复的背景
2、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了解7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
【教学设计】
4、通过图片让学生探究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辅以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教学过程设计
此部分内容为本课的重点,史料较多,通过分析,引导
学生学会从复杂的事物中寻找突破口。
【教学设计】
1、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资料再现历史背景,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2、同时通过图片资料了解《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
签署及基本内容。
【知识延伸】
通过图片资料了解中美关系的发展以及中美关系主要的障碍(台湾问题)和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设计
(三)中日关系正常化
【教学设计】
1、通过自主学习,辅以图片资料,让学生探究中日
关系正常化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联系,
通过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图片及邓小平讲话资料,再现当时的国内国际背景,让学生充分了解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
教学过程设计
(四)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学设计】
〔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2、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教学过程设计
自主学习文中“历史纵横”,辅以图片了解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通过图片资料介绍2001年上海举办亚太地区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内容,了解中国积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教学设计】
(1)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2)中国积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学生自主学习上海合作组织相关内容,再展示上合组织会徽及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练习
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学问题
1、就本课内容来说,新中国在各个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有待学生进一步探究。
2、就本人的教学方法来说,如何利用多媒体手段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提高。
说课演示
到此结束,谢谢!
以上播放的资料片主要反映了我国的什么外交成就?发生在什么时代?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
思考
○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第二十四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成立:1945年由中、美、苏、英、法等50个国家创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常任理事国:中 美 苏 英 法(当时代表中国的是
蒋介石南京政府)
探究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及
未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但美国操纵联合国,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支持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极力阻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所以未恢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阻挠。
7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
一大批新独立
的亚非拉国家
加入联合国
中国积极发展
同他们的外交
关系
中国国际
地位提高
美国已经无法
阻止中国重返
联合国
美国提出
“双重代表权”
中国强烈反对,
未能通过
第26届联大会场
国民党集团代表被驱逐出联合国
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
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席联合国大会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权利
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普遍认同,有利于中国同更多的
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中国的国际
地位提高;中国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什么影响?国际关系有什么变化?
1974年邓小平参加联大特别会议,阐述了中国对世界局势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受到热烈欢迎。
美国侵朝战争 仁川登陆
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
侵越战争中的美国特种部队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的对华政策
政治上孤立
经济上封锁
军事上包围
1972年2月2日,美国总统尼克松
访问中国,周总理到机场迎接。周总理
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
来和我们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尼克松说:“I am very happy。”
思考
○ 中美关系正常化
美国
从最初的
扶蒋反共
遏制新中
国到愿意
同中国交
往,这是
为什么?
原因一
美国遏
制和孤
立中国
的政策
失败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美国代表被迫承认:“这是联
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
国”。他们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
来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
经济 战略导弹 核力量 常规军事 策略
美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苏联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 苏联的战略导弹1975年已2402枚,超过美国
40%, 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 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 苏联推行进攻战略;美国在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美苏争霸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二
当时美国在美苏争
霸中处于守势
越
南
战
争
战争长达12年,美军
死亡5.6万余人,30多万人
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
给美国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心
灵创伤
原因三
长期的对越
战争导致美国
经济衰退
珍
宝
岛
武
装
冲
突
中苏关系恶化
1958年苏联要求在中国建立长波电
台和联合舰队;
1960年,苏联片面撤走在华的全部
专家,同年,苏联在新疆挑起边境冲
突事件,中苏关系恶化;
1969年,苏军挑起珍宝岛武装冲突。
苏联在中国边境增兵百万,并威胁对
中国使用原子弹 这一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同中
国处于敌对状态。中国在国际关系上
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中美关系的改善,对改善
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
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
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
业,也有重要作用
乒乓外交
1971年4月,美国乒乓
球代表团实现了对中国的历
史性访问,由此翻开了中国
民间交往的新篇章,为中美
建交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周
总理称为小球推动大球的“乒
乓外交”
周恩来总理会见基辛格博士
基辛格访华
1971年7月8日,基辛格秘密登上了巴基斯坦航
空公司的波音707飞机飞抵北京。
7月9日至11日,周恩来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
7月16日,双方发表了会谈公告。公告宣布,美
国总统尼克松应邀将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候访
问中国。基辛格访华是打开中美两国关系大门的一
次成功访问。
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台湾
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
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
分”。美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美确认最终从台湾撤走其全部军
队和军事设施。
尼
克
松
访
华
中美
上海
联合
公报
一九七二年二月
1979年中美
正式建交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上海公报》
《中美建交公报》
《八一七公报》
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
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
我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坚持一个中
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关
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
知
识
延
伸
胡锦涛指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中美两国的根本利
益,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关于台湾问题,胡锦涛强调,
今明两年是台海局势高危期。台湾当局无视各方警告,肆无忌惮
地推动“入联公投”、“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等“台独”分裂活
动。我们必须对台湾当局提出更加严厉的警告,搞任何形式的“台
独”分裂活动都是绝对不能得逞的。
布什强调,美国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美中三个联合
公报,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行为。美方充分理解中方
在台湾问题上的关切。
2007年9月,胡锦涛在悉尼会见前来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美国总统布什。
中
美
领
导
人
会
晤
与台湾安全法
第二条(乙)美国的政策是……
(四)认为以非和平方式包括抵制
或禁运来决定台湾的前途的任何努力,
是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和安全的威
胁,并为美国严重关切之事;
(五)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
(六)使美国保持抵御会危及台湾
人民的安全或社会、经济制度的任何
诉诸武力的行为或其他强制形式的能
力。
第三条(丙)台湾人民的安全…
的任何威胁……总统和国会应依照宪
法程序决定美国应付这类危险的适当
行动。
1996至1999年间,美国向
台湾提供的武器装备总额达72亿美
元,是美国武器第二大接受国。2000至2003年间,台湾从美国获得45亿美元的武器装备,是美国武器的第三大接受国。
包括F-16战斗机、E-2T型空中预警机、爱国者导
弹系统、“鱼叉”式导弹、远洋MSO扫雷舰、“毒刺”式
导弹、AH-1W“超级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反潜巡
逻机、 “基德”级驱逐舰等在内的一大批
先进的武器装备
资料:美国对台湾的军售情况
为什么一方面美国与中国积极加强合作,另一方面却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装备?
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装备 ,旨在实现其政
治、经济、军事等多重目的,插手中国事务,
加强台湾的军力,企图通过在台湾海峡维持“不
统不独” 、“不战不和” 、“分裂分治”的局面,
以达到遏制中国强大的战略目的
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
两岸关系提出4点意见: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
原则决不动摇; 第二,争取和平统一
的努力决不放弃; 第三,贯彻寄希望于
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
变; 第四,反对“台独”分
裂活动决不妥协。
田中角荣
(1972——1974)任日本首相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消息,对日本政府以极大的震动。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说:“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应该加速实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强有力地开展和平外交。”
一九七二年
田中角荣访华
○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
(1978年8月12日)
主要内容:
双方应在和平均数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两国间持
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
而不诉诸武力或武力威胁;任何一方都不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
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国内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作为保障。
邓小平说:“我们提出维护世界和平不是在讲空话,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当然也符合世界人民的需要,特别是第三世界人民的需要。”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外交政策的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
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领导人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中国代表参加伊朗核问题谈判
中国加入WTO签字仪式
中国派出的维和部队
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
非正式会议的19位领导人在上海合影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2001年10月21日,亚太
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
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科技馆举
行。江泽民主持了会议,并与其
他领导人就全球及地区宏观经济
形势、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以及
APEC的未来发展方向等议题
进行了务实友好、坦诚热烈的讨
论。与会各成员领导人就上述问
题达成了广泛共识,通过并发表
了《领导人宣言》(“上海共识”
)。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1996年4月26
日,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
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2001年6月14日,“上海五国”成员国元
首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在上海举行会晤,签署联合声明,吸收乌兹别
克斯坦加入“上海五国”机制。15日,六国元首共同发表《上海合作组
织成立宣言》,宣布在“上海五国”机制基础上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
合作组织正式宣告诞生。上海合作组织在政治、安全、经济、人文等
领域开展合作,中国发挥着主导作用。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
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目前, 已经有160多个国家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已加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银行、亚太经济合作组、东盟10+3、10+1、国际银行、上海合作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新时期我国外交致力于维护世界与周边和平环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展。
课堂小结
一、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使我国打破了长期的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课堂练习
1、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主要得益于下列哪种因素 ( )
A、中美关系逐步正常化 B、广大亚非发展中国家的大力支持
C、中日关系正常化 D、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
2、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政治基础是 ( )
A、日本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外交自主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日本对战争罪行的深刻反省 D、共同的国家利益
C
B
3、从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制定外交政策时
( )
A、区分敌友有时很困难
B、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的区别是前提
C、经贸关系是决定外交关系的首要因素
D、应该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课堂练习
D
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写一篇500字以内的小论文,内容是“建国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
课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