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杠杆 培优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1 杠杆 培优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17 21:5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学(华东师大版)九上培优卷:5.1杠杆
一、选择题
1.关于力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B.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为零
C.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叫阻力臂 D.杠杆越大,力臂越大
2.如图所示,杠杆的水平位置平衡,下列操作仍能让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 )
A.两侧钩码同时向外移一格
B.两侧钩码同时向内移一格
C.左侧的钩码向内移一格,右侧减去一个钩码
D.在两侧钩码下方,同时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3.如图为吊车起吊货物的工作示意利用伸缩撑杆可使吊臂绕O点缓慢转动,伸缩撑杆为圆弧状,伸缩时伸缩撑杆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大小保持不变
B.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渐渐变小
C.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渐渐变大
D.吊臂此时是一个省力杠杆
4.如图,手持10kg物体保持平衡,此时肱二头肌收缩所承受的力一定( )
A.大于98N B.小于98N C.等于98N D.等于10kg
5.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这个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 )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6.如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
A.F甲>F乙,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
B.F甲C.F甲>F乙,因为乙方法时阻力臂短
D.F甲=F乙,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7.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F的力臂是( ).
A.DF B.OA C.OC D.OF
8.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物体A和B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杠杆仍能平衡 B.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
C.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 D.无法判断
9.如图所示,在推油桶上台阶时,油桶( ).
A.是杠杆,支点在A点 B.不是杠杆 C.是杠杆,支点在B点 D.无法判断
10.在一根轻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挂上200N和300N的重物时,杠杆恰好平衡,若将两边物重同时减少50N,则杠杆( ).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然平衡 D.无法确定
11.如图是用羊角锤撬起钉子的示意图。为了撬起钉子,分别用四个力作用在锤柄的末端,其中最小的力是( )
A.F1 B.F2 C.F3 D.F4
12.如图,轻质杠杆两端悬挂同种材料制成的大小不同的金属球时,杠杆平衡。把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杠杆仍然平衡,则( )
A.两球都是实心的 B.大球实心,小球空心
C.大球空心,小球实心 D.两球都空心,且空心部分体积相同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是自行车手闸示意图,手闸是一个简单机械,这种简单机械的名称是  ,使用时省  费  ;当图中手对车闸的作用力F=10N时,刹车拉线受到力的大小为  N.
14.如图所示是滑动变阻器上的一个接线柱。螺母上的棱,能________手指与螺母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防止打滑;其中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斜面缠绕在圆柱体上,所以使用时可以________(填“省力”或“省距离”);要拧紧导线,应该按_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螺母。
15.如图,轻杆OA可绕O点自由转动,用细线将15N的重物挂在A处,小林在B处用竖直向上的拉力提住轻杆,OB和BA长度之比为3:5,下列问题中,轻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
(1)此杠杆类型与  相同(选填“钓鱼竿”或“羊角锤”);
(2)拉力大小为  N;
(3)若仅增加物重,则拉力的变化量与物重的变化量之比为  ;
(4)若拉力方向变为图中虚线所示方向,则拉力将变  .
16.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调节杠杆上的______,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静止,这是为了______。
(2)在已经平衡的杠杆的左侧钩码下加挂钩码,为了使杠杆尽快平衡,下列做法正确且合理的是______。
A.只把右侧钩码向右移B.只把左侧钩码向左移
C.把左右两侧钩码同时向左移动D.把左右两侧钩码同时向右移动
(3)杠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平衡时,F1L1=F2L2,此时动力作用的效果与阻力作用的效果互相抵消。据此,如果杠杆受到动力F1、F2和阻力F3三个力的作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呢?请你提出猜想:______(用公式表达)。
17.学习了杠杆知识后,小红利用身边的物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她所选择的器材有:铅笔、橡皮若干(每块橡皮质量为10g)、细线、刻度尺等。
(1)她将细线大致系在铅笔的中部位置,铅笔静止后如图甲所示,若想调节铅笔水平平衡,她应将细线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调节铅笔水平平衡可以消除铅笔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在实验测量时还有一个优点,请你写出:__________________。
(2)调节水平平衡后,她用细线绑定数量不等的橡皮挂在杠杆支点两侧,如图乙所示。她所测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F1l1/N m F2l2/N m
0.2 0.02 0.1 0.04 0.004 0.004
记录数据后,同桌的小亮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_____(选填“相符”或“不相符”)。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得出普遍规律,小红接下来的做法应该是_____。
A.改变力的大小B.改变力的作用点C.改变力的方向
(3)在实验过程中,铅笔水平平衡后(如图乙),小红不小心将前端细长的铅笔芯弄断了(如图丙),她立刻将铅笔稳住,并将铅笔芯放到左端细线下方固定(如图丁),则松手后铅笔_____。
A.左端下沉B.右端下沉C.仍然水平平衡
(4)学习了功的知识后,小红回看之前杠杆记录的数据,她想能否将表格中F1L1/N m单位N m换成J?根据功的定义,你觉得可以换吗?_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为零,也就是力臂为零,B正确.
2.C
【解析】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横梁上一个格的长度为L,原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有2G×3L=3G×2L;两边各向外移一格,左边2G×4L=8GL,右边3G×3L=9GL,8GL<9GL,杠杆右端下沉;故A错误;两边各往内移一格,左边2G×2L=4GL,右边3G×1L=3GL,4GL>3GL,杠杆左端下沉;故B错误;左侧的钩码向内移一格,右侧减去一个钩码,左边2G×2L=4GL,右边2G×2L=4GL;4GL=4GL,杠杆平衡;故C正确;在两侧钩码下方,同时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左边3G×2L=6GL,右边4G×2L=8GL,6GL<8GL,杠杆右端下沉,故D错误.
3.B
【解析】由题图可知,伸缩撑杆施加的支持力是动力,货物对吊臂的拉力是阻力,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因此吊臂是费力杠杆.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对吊臂的支持力F1始终与吊臂垂直,且动力臂L1不变,货物的重力(等于阻力F2)不变,但阻力臂L2减小,根据F1L1=F2L2可知,支持力F1逐渐变小,本题只有B项中的说法正确.
4.A
【解析】手臂是费力杠杆,所以肱二头肌收缩所承受的力一定大于物体的重力98N,A对,故选A。
5.C
【解析】在杠杆缓慢由A到B的过程中,动力臂OA的长度没有变化,阻力G的大小没有变化,而阻力臂L却逐渐增大;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F OA=G L,当OA、G不变时,L越大,那么F越大;因此拉力F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大.故选C.
6.D
【解析】把水泥板看做一个杠杆,抬起一端,则另一端为支点。由于水泥板是一个厚度、密度都均匀的物体,所以重力的作用点在其中心上,此时动力F克服的是水泥板的重力,即此时的阻力臂等于动力臂的一半,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甲=F乙。故选D。
7.C
【解析】OC为支点O到力F的作用线的距离,即F的力臂,C正确.
8.C
【解析】原来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分别为物体A、B的重力,其对应的力臂分别为OC、OD,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mAgOC=mBgOD,由图示可知,OC<OD.所以mA>mB,
当向支点移动相同的距离△L时,两边的力臂都减小△L,此时左边的力矩为:mAg(OC﹣△L)=mAgOC﹣mAg△L,
右边的力矩为:mBg(OD﹣△L)=mBgOD﹣mBg△L,由于mA>mB,所以mAg△L>mBg△L;
所以:mAgOC﹣mAg△L<mBgOD﹣mBg△L.
因此杠杆将向悬挂B物体的一端即右端倾斜.
故选C.
9.C
【解析】油桶为杠杆,F为动力,桶重力为阻力,B为支点,C正确.
10.B
【解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L左×200N=L右×300N,故,两边各减50N后,左侧为L左×150N,右侧为L右×250N,L左=L右.左侧:×150N=225L右<250L右.杠杆不平衡,右端下沉,B正确.
11.B
【解析】由F1L1=F2L2可知,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最大时,动力最小,即最省力。先确定不同施力方向的支点,画出相应的力臂,通过比较力臂大小得出结论。故选B。
12.A
【解析】杠杆保持平衡,则①G大球l大球=G小球l小球,浸没在水中时,(G大球-F大球)l大球=(G小球-F小球)l小球,则F大球l大球=F小于l小球,ρ水gV大球·l大球=ρ水gV小球·l小球,即②V大球l大球=V小球l小球,由①、②式知ρ大球=ρ小球,又因由同种材料制成,故都为实心.
二、填空题
13.杠杆力距离40
【解析】由图知,自行车手闸在力的作用效果下,能够绕着铆钉转动,所以是杠杆的应用;
由图可知该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为省力杠杆,此杠杆的特点是省力费距离;
因为F1L1=F2L2,
所以拉线受到的拉力为F2==×10N=40N.
14.增大省力顺
【解析】拧螺母时,是利用摩擦力,增大摩擦力,增加粗糙程度;螺纹是斜面的变形,斜面是省力杠杆;拧紧导线,按顺时针方向。拧松导线按逆时针方向。
15.(1)钓鱼竿(2)40(3)8:3(4)大
【解析】由图可知,O点为支点,OA为动力臂,OB为阻力臂,阻力大小等于所挂物体的重力,在A点的拉力为动力;(1)由图可知,OB小于OA,即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是费力杠杆;钓鱼竿就是此杠杆类型;(2)已知OB和BA长度之比为3:5,则OB:OA=3:8,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 OB=G OA,所以,F==×15N=40N;(3)若仅增加物重,则F2=G+△G,F1=F+△F;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1 OB=F2 OA,即:(F+△F) OB=(G+△G) OA,所以,F OB+△F OB=G OA+△G OA,由于F OB=G OA,所以,△F OB=△G OA,则==;(4)若拉力方向变为图中虚线所示方向,阻力及阻力臂不变,拉力的力臂变小,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拉力将变大.
16.平衡螺母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DF1L1+F2L2=F3L3
【解析】(1)杠杆重心左移,应将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致)向左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可忽略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在已经平衡的杠杆的左侧钩码下加挂钩码,为了使杠杆尽快平衡,调节左右侧钩码向右移,可以做到尽快平衡,使杠杆尽快平衡下列做法正确且合理的是D,把左右两侧钩码同时向右移动;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杠杆的动力动力臂乘积之和,F1L1+F2L2;杠杆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F3L3,杠杆平衡时左侧等于右侧,故杠杆的平衡条件提出的猜想F1L1+F2L2=F3L3。
故答案为:(1)平衡螺母;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2)D;(3)F1L1+F2L2=F3L3。
(1)杠杆右端下沉,说明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右侧,调节平衡螺母应使杠杆重心左移,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的长度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来;
(2)为了使杠杆平衡,同时调节两侧使杠杆尽快平衡;
(3)无论两侧挂几组钩码,每一组都有自己的力与力臂,因此,求出每一个力与相应力臂的乘积,再相加,就是整个这一侧的结果,同样表示出另一侧,看两者是否平衡。
本题研究“杠杆平衡条件”,考查器材的调试、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力臂的理解及归纳法的运用。
17.(1)右;便于测量力臂;
(2)不相符;C;
(3)B;
(4)不可以
【解析】解:(1)由图可知,铅笔静止后右端下沉,若想调节铅笔水平平衡,应将支点向右移动,即细线向右移动;调节铅笔水平平衡可以消除铅笔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同时可从杠杆上直接读取力臂的大小;
(2)“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是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条件下得出的,也就是实验过程中没有改变动力或阻力的方向,故C正确;
(3)由丁图可知,把折断的铅笔芯放到左端细线下方固定,对于杠杆来说,杠杆两侧的重力不变,但是杠杆左侧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杠杆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右端下沉,故B正确;
(4)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功的单位是焦耳(J),杠杆平衡条件中力与力臂垂直,所以力与力臂的乘积不是功,所以不能把表格中单位换成J。
故答案为:
(1)右;便于测量力臂;
(2)不相符;C;
(3)B;
(4)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