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第一回:我人生的转折
思考:逼得阿荣全家走投无路的原因有哪些?(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和课本内容概括主要原因。)
我叫阿荣,广西桂平人。我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可是,最近几年,听说有了洋布,咱家的布没人买了,父亲种的田完了租剩余还不够全家人吃。今年还发生了旱灾、蝗灾,地主天天上门逼债,而政府反而增加许多捐税,实在是走投无路了。1850年,我们全家都加入了“拜上帝教”。大家都以兄弟姐妹相称。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1)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剥削,阶级矛盾激化
(3)自然灾害严重
(4)西方宗教的影响(创拜上帝教)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外部原因
第二回:我的军事生涯
思考:?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教材内容,指出在1851——1864年间,阿荣的军事生涯中可以能看到或经历哪些重大事件?
参加拜上帝教的人越来越多。“阎罗妖”不断逮捕教徒,我们组织了太平军与它斗争,我们从金田村一路势如破竹,直达南京,天王坐了龙烃,南京也叫天京了,成为天国的都城。我留守天京,军营中不断传来好消息。
近日,天京城内一片混乱。东王被杀,北王被诛,翼王出走,天朝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局面。
军事形势不断恶化,清军与洋人围攻天京,坏消息不断传来,天王病逝,城破国亡。大部分将士壮烈牺牲。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形势发展示意图
开始:1851,金田起义
1853,定都天京、北伐
全盛:1856,西征、东征
盛衰转变:1856年的天京事变
1859年,《资政新篇》
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
前后14年
1851,永安定制
2、太平天国运动的重大经过
(1)金田起义
(2)永安建制
(3)天京定都
(4)三次军事行动
(5)天京事变
(6)后期防御战
(7)天京陷落
——开始
——初建政权
——与清对峙
——军事全盛
——转折
——失败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说明了这个新生的农民政权一开始就依照旧的封建制进行内政建设→个体的小生产者之局限
军事上:全盛
北伐
西征
天京突围(东征)
目的
结果
意义
推翻清朝统治
巩固大本营
断绝清政府财源
失败
胜利
胜利
沉重打击
根据地和物质基础
巩固天京
1、概况:
转折点
天京事变
2、影响:
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是太平天国从胜利发展滑向失败灭亡的转折点,是太平军由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
二、太平天国治国方案
第三回:回忆录
《一起走过的日子》,其中写到:
思考: 1、《天朝田亩制度》哪些规定让阿荣母亲非常感动?她理想中的社会是怎样的?
《天朝田亩制度》刚颁布时,大家都很高兴。母亲感动得不行,连说,“这可是我们一辈子想要的日子啊,没想到我也可以分到和男丁一样多的地!这下好了,每个人都不用担心挨饿受冻,都分到固定的米和棉布。再也不受地主欺负了!”
“唉,这分田的事,如果大家都要好田,那怎么分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呢?还有我儿子干得比邻居家阿彪好多了,分到东西怎么以一样多少呢?”
思考:2、阿荣母亲的困惑是不是多余?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1、《天朝田亩制度》主要内容
1、土地分配问题:
2、产品分配问题: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1)原则:
(2)分配方式: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实行圣库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1)原则:
(2)分配方式: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标: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P47)
(1)革命性:它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2)局限性:绝对平均分配的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具有空想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具有落后性。
请问:《资政新篇》包含了哪些内容?为什么太平军对此不感兴趣?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8,概括出《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最后没有实行的原因)
第三回:回忆录
(续)至于后来,干王搞的《资政新篇》,尽是些和我们无关的事情,什么资本主义制度,开办什么工厂等等。我们的田怎么分却不关心,难怪大家没兴趣……
振兴太平天国
(1)目的:
(2)内容:
政治:中央集权、广开言路
经济: 发展工商业、准许私人办厂
外交: 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文教:兴办学馆、医院、福利机构
2、《资政新篇》主要内容与评价
(3)《资政新篇》的评价
A、进步性:先进中国人最早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B、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和实施条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推行。
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类别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产生背景
经济主张
群众基础
历史作用
时代特点
强盛时期 衰落时期
平均分配土地、产品(消灭私有制)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私有制)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对革命没有任何作用
标志着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
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不同:
相同:两者都是反封建方案、都没有实施过。
广泛的群众基础
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
三、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探究1]:如果现在要总结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的话,你认为可以选取下列哪几幅图?并简要说明理由。
图2:曾国藩欲投水自尽
图1:金田起义
图4:天王府
图7:孙中山
图3:洋枪队
图5
图6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主观上: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经验教训:(P49)
说明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探究2](同样的7幅图):如果现在要总结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的话,你认为可以选取上述哪几幅图?并简要说明理由。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A、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B、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主张向西方学习,具有进步意义
D、革命精神激励后人继续前进
巩固练习——
1、 广西曾流传一首民谣:“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如今姐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民谣反映姐妹俩参加的是
A.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抗日战争
2、 马克思指出:“推动了大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A.英军入侵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英国军队协助清军剿杀太平天国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受西方革命影响而爆发
D.鸦片战争激化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
巩固练习——
3、洪秀全在《原道觉世训》中说: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但1856年则发生了天京变乱。这是因为
A.天国达到了全盛时期
B.原先的理念已不适应
C.太平天国巩固政权的需要
D.农民阶级自身的封建思想
4、史载:太平军刚入(南京)城一个月,敌人威胁还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每天征用万余民工,宫中金碧辉煌,重殿叠宇,金龙殿饰以黄金,绘以五彩,光彩夺目。在外征战的太平军将领一直源源不断将各种奇珍异宝运到天王府。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A.大兴土木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B.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
C.太平天国政权性质在入城以前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D.天王府的建造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文化遗产
结束语:
今天我们在堂课上的学习,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以下一段视频来结束今天这堂课,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