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升华和凝华
一、单选题
1.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中,有词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词句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2.关于自然界中雾、露、霜、雪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是水汽化而来 B.露是冰熔化而来
C.雪是冰升华而来 D.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来
3.如图所示为制作液氮冰激凌的过程,将液态氮倒入调好的冰激凌汁中时,出现大量“白气”,冰激凌汁迅速变成固态,同时在杯子外壁看到了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氮从中倒出后迅速升华吸热,使冰激凌汁变成固态
B.冰激凌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此过程需要放热
C.产生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D.杯子外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4.寒冷的冬夜,窗户的玻璃上形成了美丽的“冰花”,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液化 C.凝固 D.凝华
5.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D.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6.在观察碘升华的实验中,使用甲、乙两种加热方式,都会出现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升华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B.甲中固态碘可能先变为液态,再变为气态
C.甲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锤受热均匀
D.做碘升华实验,选用图甲装置更加合理
7.冬天,没有太阳,冻成冰条的衣服也能晾干,下列现象产生的原理与之不同的是( )
A.防虫樟脑消失 B.白炽灯的钨丝变细了
C.香水没用却变少了 D.干冰不见了
8.2020年11月24日,中国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表面有一层特殊涂层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升华或先熔化后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升华吸热 B.熔化、汽化和升华都吸热
C.熔化放热,汽化与升华吸热 D.熔化与升华吸热,汽化放热
二、填空题
9.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_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______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热而熔化为小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0.解释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清晨草叶上晶莹的露珠,这是_____现象;
(2)冬天,冰冻的湿衣服直接变干是_____现象;
(3)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_____现象;
(4)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__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_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11.炎热的暑假,青青在家自制水果冰棒解暑。首先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由于盐的____(选填“熔点”或“凝固点”)比冰的低,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会低于0℃;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____成了水果冰棒,同时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成“白霜”附着在盆外壁;(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12.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红色的碘蒸气,这是______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碘晶体,这是______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3.如图是“观察碘的升华”的实验装置。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到烧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黑色的颗粒,这是气态碘发生了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生活中_______(选填“露” “冰”或“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14.该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________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的熔化过程需_________热。
15.炎热的夏天,在开了空调房间的玻璃窗上常常出现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窗的(_________)(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寒冷的冬天,早晨花草树木上有时会出现霜,霜实际上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_)(填某一物态变化)成的小冰晶。
16.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是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要放热,空气温度低时,才能使水蒸气放热,所以霜冻前空气温度一定很低,这就是“霜前冷”的现象。下雪后,雪要________(物态变化),要从周围空气中________热量,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感到雪后寒。
三、实验题
17.小明和小华在观察“碘锤”中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 800℃.碘的熔点为113.7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中“碘锤”用水浴法加热, 你会看到瓶内出现_____,图乙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你认为图_______(选填“甲”、“乙”或“甲和乙”)的实验中不可能出现熔化过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将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分别放入装油和装水的杯中,可以看到水和油中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1)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为了证明水杯中的水是否在沸腾,可以测量水的_____;如果_____________,说明水杯中的水在沸腾;
(2)水杯上方有大量的“白气”,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白气”的产生是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个过程中需要_______热;
(3)油杯上方没有出现大量“白气”,这两个对比实验是为了说明产生“白气”的初始物质主要来自于_________(选填“杯内”或“杯外”).
参考答案
1.B
2.D
3.B
4.D
5.D
6.D
7.C
8.B
9.升华 凝华
10.液化 升华 液化 升华 凝华 熔化
11.熔点 凝固 凝华
12.升华 凝华 升高
13.凝华 霜
14.汽化 液化 凝华 吸
15.外表面 凝华
16.凝华 熔化 吸收
17.紫色的碘蒸汽 甲 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
18.二氧化碳 温度 水的温度不变 小水珠 液化 放 杯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