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6 22:0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导学
本单元学习的是写景抒情的诗文。所谓写景抒情,就是把自然万物、人工景观或民俗风貌等当作主要描写对象,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运用多种方法,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姿态情态等特征,重在表达作者情感。表达既有诗情,又有画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学习这类文章,要用心体会,在头脑中想象诗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丰富多彩的四季美景;要重视朗读,把握好重音和停连,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的声韵之美和作者描摹之物的精神风貌。还要注重揣摩品析文章的语言,体会不同语言表达技巧的妙处。
学习目标
学习迁移
1.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的特点,个性化地表达对某地某季节的喜爱之情
理解意义
1.深入持久理解: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
2.诗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掌握知能
知识:识记、理解、积累本单元的词语
技能:
1.能概括景物特点,并揣摩课文语言,初步学习文学语言的表达手法
2.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
教学思路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写景抒情文章,让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文本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并借助朗读技巧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建议围绕单元教学目标,打通课与课之间的界限,将单元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设计一个真实情境中的自带动力的单元核心任务:年级即将开展“吟四季美景 品生活情怀”朗诵会,作为参赛选手,你需要自行选择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认真品析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借助重音和停连等朗诵技巧,展示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在此单元核心任务下设计单元核心问题:怎样有感情地朗诵文本?
其次,引导学生围绕单元核心任务,在核心问题的驱动下展开五个阶段的学习活动。
第一阶段: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第二阶段:精讲《春》《济南的冬天》《古代诗歌四首》,分析理解文本,揣摩文本语言,把握作者情感;第三阶段:学习朗读技巧,掌握重音和停连,练习朗读;第四阶段:拓展延伸朗读篇目,开展班级朗读会;第五阶段:拓展延伸朗读篇目,参加年级朗读会。
学习者分折
学生刚刚进入初中,还停留在小学“听、记、背”的被动学习上,缺乏独立学习、思考的意识,多数同学缺少学习方法。
审美能力关乎人一生的生活品位和质量。学生升入初中后,随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和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借助经典文章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描绘美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习资源
文本资源 《春》《济南的冬天》《古代诗歌四首》 《春风》(老舍)、《春风》(林斤澜)、《夏夜》(叶梓)、《海滨仲夏夜》(峻青)、《秋颂》(罗兰)、《北国秋叶》(薛尔康)、《白马湖之冬》(夏丐尊)、《雨的四季》(刘湛秋)
其他资源 《人间·名家经典散文书系:春夏秋冬》(4册)、《人间·名家经典散文书系:山河湖海》(4册) 《朗读者》《见字如面》《声临其境》的视频、央广网《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
评估证据
核心任务:
年级即将开展“吟四季美景 品生活情怀”朗诵会,作为参赛选手,学生需要自行选择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认真品析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借助重音和停连等朗诵技巧,展示自己对文章的感悟。
其他评估证据:
1.对学习过程中的“我是小小朗读者”分级任务清单,适时点评,将优秀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2.在终结性评价中设计相关题型,对文本学习和活动学习进行正式评估。
3.朗诵会的音频和视频资料在年级公众号上发表。
单元设计
一、明确单元核心任务
年级即将开展“吟四季美景 品生活情怀”朗诵会,作为参赛选手,学生需要自行选择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认真品析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借助重音和停连等朗诵技巧,展示自己对文章的感悟。
二、引导学生在核心问题“怎样有感情地朗诵文本”的驱动下,展开五个阶段的学习活动
1.第一阶段:学生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在该阶段首先默读本单元的所有文章《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扫清文字障碍。要求做到:默读课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动笔标段落,借助书下注释和《现代汉语词典》识记、理解、积累字词。教师利用以下评估证据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百词闯关——即针对本单元字词的音形义进行的闯关设计,学生检测后,90分以上为合格,不合格可以重复进行检测,直至合格为止。此环节有助于学生夯实字词基础,广泛地进行理解、积累,并在不断的重复检测中,提高字词掌握的熟练度,在基础知识积累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再次速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感受文章所写景物及其特点,体会作者情感。速读课文后,利用下面的表格完成对文章的初步感知。
课题 景物 景物特点 抒发的情感
《春》
《济南的冬天》
《雨的四季》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2.第二阶段:教师精讲《春》《济南的冬天》《古代诗歌四首》,分析理解文本,揣摩文本语言,把握作者情感。
教师先带领学生对《春》《济南的冬天》某一段落进行品读、赏析,总结提炼方法。然后让学生对照任务清单先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课本上进行圈点批注(可借助的学习资源:作家简介与创作背景、经典解读、视频资料、赏析手法等相关知识);再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完成相应任务;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交流,在内容理解的正确性和语言表达的精准性方面进行完善。此环节通过精讲《春》《济南的冬天》《古代诗歌四首》,重点突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鉴赏。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先对文本有正确的理解,再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领悟作品的内涵
3.第三阶段:学生学习朗读技巧,掌握重音和停连,练习朗读。
学习朗诵技巧(学习资源:朗读技巧说明;朗读脚本示例;重音、停连等知识),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初次尝试朗读。借助视频和音频资料(如《朗读者》《见字如面》《声临其境》视频和央广网朗读音频)等,感悟名家朗诵技巧。对比自己和名家的朗诵,思考朗诵技巧处理的异同对情感表达的影响。再次朗诵文本感悟情感。小组内展示朗诵,互评调整,互评时建议采用以下语言表述形式:“这段文本写了……,侧重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所以需要运用……的朗诵技巧。”班级内进行朗诵展示,全体师生分别点评,完善朗诵技巧。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诵对比中,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朗诵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情感解读,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化的朗诵表达。
4.第四阶段:拓展延伸朗读篇目,开展班级朗读会。
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以小组为单位自选篇目或小组抽签选定篇目。然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对文本的解读和朗诵技巧的处理。最后推荐组内一名学生代表本组进行朗诵展示。小组间利用“评价量表”进行互相打分点评,推荐1-2名学生代表班级参加年级朗诵会。
拓展延伸朗读篇目:《春风》(老舍)、《春风》(林斤澜)、《夏夜》(叶梓)、《海滨仲夏夜》(峻青)、《秋颂》(罗兰)、《北国秋叶》(薛尔康)、《白马湖之冬》(夏丐尊)、《雪》(余秋雨)。
姓名 读音准确 文本理解 感情基调 技巧方法 整体台风
5.第五阶段:开展“吟四季美景 品生活情怀——金秋诗文朗读会”。
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文本进行反复研读、推敲、揣摩、调整朗诵技巧和方法的运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尝试用声音个性化表达对文本和情感的解读,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