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

文档属性

名称 说明文阅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16 15: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知识点
说明文分类:
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从语言表达角度: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1、平实性说明文:多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
简明。如数学、自然教科书,科技资料,实验报告,
说明书等。
2、生动说明文也叫文艺性说明文:除采用说明外,
辅以叙述、描写、抒情,并借助修辞,语言生动形
象。如知识小品,科学小品等。
说明对象:
1、看标题: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
2、看首尾段 :事理说明文一般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 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5、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对象。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格式:介绍了_____的____.) 如:《死海不死》,科学地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 \" 海水的咸度很高 \" 。
说明对象的特征:
1、找原词原句。
如《苏州园林》,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说明特征: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2.注意段意、中心句。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说明方法
1、分类别:(即对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例如:“如何获得食物 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 2、举例子:(即以具体事物为例的说明方法。例如:“这种书目专门记录其专题或学科的文献。如要查找中国古代文献,就要使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 3、打比方:(即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说明方法
4、列数字:(即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 5、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6.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说明方法
7、画图表:运用图表说明事物的方法。
8、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9、 摹状貌:通过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体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打比方
举例子 引资料
打比方 
作诠释
返回
上页
下页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举例子 列数字
返回
上页
下页
B.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具体形象的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通俗易懂,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 特点 。
说明方法的作用:
5、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画图表:直观形象说明了…。 8、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9、摹状貌: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c.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表达效果):
1、答清每种说明方法各自的表达上的作用; 2、答清具体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什么内容,即:表达+说明内容。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石拱桥桥洞的形状,突出其形式优美的特点。
说明顺序
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顺序 :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
2、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
3、逻辑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
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
① 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 ② 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③ 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 ④ 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⑤ 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 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
“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
并列式: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说明文语言
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几乎” 可否删除?
不可以。用上“几乎” 既强调石拱桥分布广泛,又考虑到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符合实际情况,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说明文语言
说明文语言
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题型为:某段或某句用了哪种(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说明内容),使读者_____________。
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题型: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①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②从每段(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题型:段意概括。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 方法: (1)摘句法。就是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2)概括法。对于没有直接表述中心句的文段,则需要仔细阅读文章,分清层次,进行归纳概括。(3)联合法,就是文段有几个并列的层次,把几个并列的内容组合起来。
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题型: ××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筛选、提取、概括信息:
②圆明园是我国历史上最光辉的园林艺术杰作。它继承我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借鉴了欧洲园林的建筑形式,融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为一体。其影响使得当时的英法等国曾一度产生了中国园林热,在欧洲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之典范”。
筛选、提取、概括信息
结合第②段,概括说出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杰作”。(限26字以内)
②圆明园是我国历史上最光辉的园林艺术杰作。它继承我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借鉴了欧洲园林的建筑形式,融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为一体。其影响使得当时的英法等国曾一度产生了中国园林热,在欧洲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之典范”。
筛选、提取、概括信息
结合第②段,概括说出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杰作”。(限26字以内)
答案:
融我国古典造园传统和欧洲园林建筑形式为一体。
圈定信息所在的范围
筛选出符合要求有关的信息
提取最为关键的信息
梳理整合准确表达
①地球的水资源分别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分布在地球表面和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其总量是很大的,大约有13.86×1017立方米。②然而,这些水资源中有97.5%是海水,而每升水中含氯量小于1克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③况且,世界淡水储量中很大一部分又是集中在两极、冰川和深层地下。④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到目前为止,冰雪固态淡水和深层地下水等的利用都非常有限。⑤所以,可方便利用的、与人类生存和生活关系密切的淡水储量大约只有40×1014立方米,仅占淡水总量的11%,约占总水量的0.3%。⑥可见,尽管全球水资源总量很大,但实际上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却很少。
筛选、提取、概括信息
1、本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阅读选段,说出"全球水资源总量很大",但"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却很少"的原因。
①地球的水资源分别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分布在地球表面和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其总量是很大的,大约有13.86×1017立方米。然而,这些水资源中有97.5%是海水,而每升水中含氯量小于1克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况且,世界淡水储量中很大一部分又是集中在两极、冰川和深层地下。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到目前为止,冰雪固态淡水和深层地下水等的利用都非常有限。所以,可方便利用的、与人类生存和生活关系密切的淡水储量大约只有40×1014立方米,仅占淡水总量的11%,约占总水量的0.3%。可见,尽管全球水资源总量很大,但实际上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却很少。
答案:
①淡水总量只占全球总水量的2.5%。
②世界淡水储量中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两极、冰川和深层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