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步精品课件+视频+背记手册+中考真题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步精品课件+视频+背记手册+中考真题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6 09:42:5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一站:思维导图
第二站:知识梳理
知识点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政策调整: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法令文件: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5.改革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为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知识点2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战略反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
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9 1948.11—1949.1 1948.11—1949初
指挥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地点 锦州、长春、沈阳 以徐州为中心 北平(和平解放)、天津、张家口
意义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被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解放南京: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考真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21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解放战争时期的民谣唱道:“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到战场上。”此歌谣场景出现的原因是
A.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B.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
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2.(2021年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解放战争期间,东北解放区有100多万农民参军,华北解放区有近100万农民参军;广大农民还积极参加民兵,民兵参战者200多万人,作战10多万次,共歼敌20多万人。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解放战争顺应民意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D.共产党的宣传动员
3.(2021年甘肃天水中考真题)某中学生的学习笔记有“千里跃进大别山”“北平和平解放”“占领南京”等关键词。据此判断,这位同学学习的专题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美援朝战争 D.解放战争
4.(2020年青岛)观察下图,可以看出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挺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解放南京
5.(2021年河北中考真题)1947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气壮山河的号召,中国革命的高潮到来了。“宣言”发布于
A.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期间
C.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期间 D.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期间
6.(2021年湖北随州中考真题)在一次人民解放战争的研究性党习活动中,同学们授集了很多学习资源,下表中的学习资源与主题完全相符的一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2021年山东东营中考真题)“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程;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材料描写的事件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发起了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
8.(2021年四川遂宁中考真题)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采用“关门打狗”战术,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A. B.
C. D.
9.(2021年湖北鄂州中考真题)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图示有助于我们了解.
A.国共十年内战的主要进程 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历程
10.(2021年湖南娄底中考真题)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此时毛泽东写的诗词最有可能是
A.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B.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D.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11.(2021年山东济宁中考真题)根据下图反映的史实,确定研究主题是
A.抗日烽火遍九州 B.三支大军逐中原
C.国军主力一扫光 D.百万雄师过大江
12.(2021年湖南株洲中考真题)“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并且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3.(2021年湖北十堰市中考真题)毛泽东《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词创作于哪一战役之后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辽沈战役
14.(2020年四川凉山)纪念章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下列纪念章见证了
北伐铁军的胜利进军 B.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C.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5.(2020江苏镇江)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大中城市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情况概览。与表中序号 ④所示信息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材料题
16.(2021年甘肃定西中考真题)“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在列强入侵、战火频仍、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悲惨境地,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那时起,实现民族复兴就成为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霞光,给正在苦苦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0日)
材料二 阅读下列图片,感悟中国共产党28年的浴血奋战历程。
材料三 “40年前,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大江南北涌动滚滚春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迸发勃勃生机。从1.8%到15%,这是4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的攀升幅度;从97.5%到3.1%,这是40年来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的下降幅度,成功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摘编自新华社《风雨砥砺壮丽史诗》从改革开放40年看中国奇迹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片反映的史实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或历史意义。(任选两幅)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
17.(2021年广西百色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谓传臣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材料三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用40多年时间进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下一步,到2035年,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材料二、二均摘编自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请举-例他在经济上的措施加以说明。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初心和使命?
(4)综合上述问题,你有何感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考真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21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解放战争时期的民谣唱道:“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到战场上。”此歌谣场景出现的原因是
A.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B.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
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A
【详解】材料“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到战场上。”反映了人民对解放战争的大力支持,结合所学知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保障,A项正确;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发生在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排除B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新中国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于1952年底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1年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解放战争期间,东北解放区有100多万农民参军,华北解放区有近100万农民参军;广大农民还积极参加民兵,民兵参战者200多万人,作战10多万次,共歼敌20多万人。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解放战争顺应民意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D.共产党的宣传动员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因此出现了广大农民积极参军参战的现象,主要是为了保卫革命的果实,B正确;ACD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影响因素,但是并非是根本因素,均排除。故选B。
3.(2021年甘肃天水中考真题)某中学生的学习笔记有“千里跃进大别山”“北平和平解放”“占领南京”等关键词。据此判断,这位同学学习的专题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美援朝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D
【详解】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三大战役的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由此可见,上述材料均与解放战争相关,故D符合题意;北伐战争从1926年到1927年,红军长征从1934年到1936年,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到1953年,均不包含上述史实,排除ABC。故选D。
4.(2020年青岛)观察下图,可以看出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挺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解放南京
【答案】A
【解析】考查点: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解题思路:分析形势图可知,当时国民党发动对山东、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大军跃进大别山,插入了敌人的心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牵制了国民党军队,缓解了解放区军事和经济压力,开辟了新解放区,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A正确;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是在战略决战阶段,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已经失败,BC错误;解放南京是渡江战役的成果之一,与材料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A。
5.(2021年河北中考真题)1947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气壮山河的号召,中国革命的高潮到来了。“宣言”发布于
A.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期间
C.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期间 D.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期间
【答案】C
【详解】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宣言”发布于战略进攻期间,故选C;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排除A;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期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排除B;1948年9月,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排除D。
6.(2021年湖北随州中考真题)在一次人民解放战争的研究性党习活动中,同学们授集了很多学习资源,下表中的学习资源与主题完全相符的一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详解】1947 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1949 年 4 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②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飞夺泸定桥是长征时期,排除A;中共七大是抗战时期,排除C;遵义会议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D。故选B。
7.(2021年山东东营中考真题)“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程;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材料描写的事件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发起了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的解放军主力,在山东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起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B正确;1946年,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故A错误;1947年4月,国民党军开始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集中主力,将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包围在孟良崮并消灭,打乱了敌军重点进攻山东的计划,故C错误;渡江战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D错误。综上故选B。
8.(2021年四川遂宁中考真题)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采用“关门打狗”战术,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A. B.
C. D.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9月--11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被围困在长春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接着,解放军攻克沈阳.辽沈战役采用的战术是“关门打狗”,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故A符合题意;选项B的地区是华北而非东北地区,故B不符合题意;选项C是徐州会战,未发生在东北地区,故C不符合题意;选项D是台儿庄会战,以山东枣庄台儿庄为中心的鲁南区域,而非东北地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2021年湖北鄂州中考真题)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图示有助于我们了解.
A.国共十年内战的主要进程 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历程
【答案】C
【详解】观察结构图从转战陕北、挺进中原、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可见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转入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再到向全国进军、解放全中国。所以结构图描述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C符合题意;AB项题干没有涉及,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D排除。故选择C。
10.(2021年湖南娄底中考真题)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此时毛泽东写的诗词最有可能是
A.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B.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D.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此时毛泽东写《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故C符合题意;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写的词,故A不符合题意;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是在长征中写的词,故B不符合题意;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是在一五计划中写的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2021年山东济宁中考真题)根据下图反映的史实,确定研究主题是
A.抗日烽火遍九州 B.三支大军逐中原
C.国军主力一扫光 D.百万雄师过大江
【答案】C
【详解】分析图片信息,根据锦州、北平、双堆集等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主题是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歼敌150余万,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C正确;图片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抗日烽火遍九州”体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历史 ,与题不符。A错误;“三支大军逐中原”反映的是1947年6月底,三支大军挺进中原地区。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挺进豫陕鄂边地区;陈毅、粟裕率领华东解放军主力,进攻豫皖苏地区。与题不符。B错误;“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战役。D错误。综上故选C。
12.(2021年湖南株洲中考真题)“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并且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故C项正确;1947年2月到6月,人民解放军基本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与题干“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不符,排除A项;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与题干“三大战役”不符,排除B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与题干“三大战役”不符,排除D项。
13.(2021年湖北十堰市中考真题)毛泽东《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词创作于哪一战役之后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辽沈战役
【答案】C
【详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反映了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渡江战役,向长江以南地区进军,解放南京,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C正确;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A排除;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BD排除。故选C。
14.(2020年四川凉山)纪念章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下列纪念章见证了
北伐铁军的胜利进军 B.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C.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纪念章纪念的战役都是解放战争期间的战役,C正确;纪念章纪念的战役与ABD无关,排除。故选C。
15.(2020江苏镇江)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大中城市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情况概览。与表中序号 ④所示信息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D
【解析】根据“1949年4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后,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28日中国共产党在南京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D符合题意;ABC项发生在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排除。故选择D。
材料题
16.(2021年甘肃定西中考真题)“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在列强入侵、战火频仍、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悲惨境地,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那时起,实现民族复兴就成为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霞光,给正在苦苦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0日)
材料二 阅读下列图片,感悟中国共产党28年的浴血奋战历程。
材料三 “40年前,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大江南北涌动滚滚春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迸发勃勃生机。从1.8%到15%,这是4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的攀升幅度;从97.5%到3.1%,这是40年来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的下降幅度,成功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摘编自新华社《风雨砥砺壮丽史诗》从改革开放40年看中国奇迹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片反映的史实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或历史意义。(任选两幅)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
【答案】(1)任务:反帝反封建。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2)例如:选择图2,其反映了红军长征胜利,保存了党和军队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为为安;例如选择4,士兵占领南京总统府,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3)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吻合等。
【详解】
(1)任务:根据材料“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反帝反封建。标志:根据所学知识,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结合所学知识,从四幅图片中任意列举两幅图,并对其影响和历史意义进行简述即可。例如:选择图2,其反映了红军长征胜利,保存了党和军队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为为安;例如选择4,士兵占领南京总统府,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吻合等方面进行分析。
17.(2021年广西百色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谓传臣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材料三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用40多年时间进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下一步,到2035年,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材料二、二均摘编自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请举-例他在经济上的措施加以说明。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初心和使命?
(4)综合上述问题,你有何感想?
【答案】(1)思想: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经济措施:轻徭薄赋。盛世:“贞观之治”。
(2)原因:党与人民心连心,得到人民大力支持。
(3)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古往今来,只有重视人民的利益,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任扛在肩上;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幸福生活;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勿忘来时路,为中华民族献出我们自己的绵薄之力。
【详解】
(1)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信息“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可知,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他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问题三: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2)依据材料二信息“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可知,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有人民的支持。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任扛在肩上,我国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体现了这点。
(4)综合上述问题可知,古往今来,只有重视人民的利益,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任扛在肩上;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幸福生活;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勿忘来时路,为中华民族献出我们自己的绵薄之力。(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7张PPT)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备课无忧
解放战争之初,蒋介石:“一切可能之条件,皆操之在我,我欲如何,即可如何。”
1949年4月蒋家王朝覆灭。为什么短短三年,国民党政权就土崩瓦解?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血雨腥风的年代,来探究这个戏剧性的变化!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ONTENTS
1.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学习目标
目标导向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 的土地政策。
(2)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耕者有其田
《中国土地法大纲》
1.内容
新知讲解
(3)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 。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 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从亲人参军
土地改革运动
解放战争胜利
2.意义
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
国统区
解放区
经济
政治
趁接收日伪财产之机掠夺人民财产
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孤立无援
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为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心向背!!!
国统区VS解放区
解放军的实力逐渐增强,逐渐扭转了在战场上的不利局面
拓展延伸
不同历史时期,共产党实行的土地
政策有何不同?
十年内战: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抗战时期: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拓展延伸
1.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南京
武汉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目标导向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为什么把大别山作为目标?
新知讲解
南京
武汉
西安
郑州
千里跃进大别山
北平
延安
上海
国民党进攻方向
解放区
解放军进攻方向
华东解放军
晋冀鲁豫解放军太岳兵团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看图学史
看图学史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看图学史
战果:经过连续作战,先后歼灭国民党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看图学史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兵力
军队
后方
士气
兵力
人民 解放军
国民党
军队
280

365

优于 敌军
不足
大为改善
略占 优势
巩固
危机四伏
高昂
低落
形势
装备
主动
被动
机动

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
2.三大战役
决战的条件
看图学史
解放战争分阶段
战略防御
1946.6——1947.6
战略进攻
1947.6——1948.9
战略决战
1948.9——1949.1
知识拓展
自主学习:阅读115-117页,完成表格(你有2分钟的时间)
战役名称 时间 作战军队 指挥员 战役成果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1948年9-11月
1948.11-
1949.1
东北野战军
林彪、
罗荣桓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中
下游以北地区
解放华北全境
1948.11-
1949.1
自主学习
思考:三大战役为什么首先从东北打响?
名称 东北 华北 华东 中原 西北
解放军 70万 20万 42万 20万 7万
国民党 55万 55万 60万 75万 30万
兵力对比
解放军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
敌军态势
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是撤是守犹豫不决。
我军态势
后方巩固,人力、物力充足。
战局延伸
提供稳固的后方,推进华北战局进程。
1、当时东北战场的形势对人民解放军最为有利。
2、一旦夺取东北,就可以使东北解放军腾出手来转入关内作战;还可以利用东北的工业来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1)辽沈战役
长春
沈阳
锦州
塔山
黑山
营口
辽宁
吉林
辽 北


热 河
河 北
时间:(1948.9.12--1948.11.2)
作用: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指挥员:林彪罗荣桓
和平解放
辽沈战役为什么先攻打锦州?
关门打狗
战略战术:关门打狗,各个击破
参战部队:东北解放军
看图学史
看图学史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粟裕
谭震林
淮海战役总前委
2)淮海战役
看图学史
双堆集
碾庄
陈官庄
徐州
淮海战役示意图
肢解敌人
中间突破
2)淮海战役
看图学史
视频: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1948.11.7 -- 1949.1.10)
结果: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指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经过: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到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参战部队: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
战略战术:(中间突破,肢解敌 人)或(猛虎掏心 )
2)淮海战役
斯大林说:“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民 工 543万人
担 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 畜 76.7万头
船 只 8500只
筹 粮 9.6亿斤
挑 子 20.6万副
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与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看图学史
北平
天津
张家口
新保安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指挥:聂荣臻 罗荣桓 林彪
傅作义
结果: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战略战术:(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瓮中捉鳖 )
瓮中捉鳖
3)平津战役
经过:解放军将国民党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和张家口等孤城,并武力攻占张家口、天津,威逼北平。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看图学史







解放军总部
华北解放军
东北解放军
北平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思考:解放军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看图学史
北平国民党守军出城接受人民解放军改编
看图学史
三大战役概况
战役 名称 时间 参战 部队 指挥者 战果 历史意义
歼敌 数量 解放 地区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平津战役 1948年
9-11月
1948.11-1949.1
1948.11-
1949.1
东北解放军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林 彪
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
陈毅、粟裕、
谭震林
47万
52万
55万
东北
全境
华北
全境
长江
中下游
林彪
罗荣桓等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阶段小结
战略决战
(1948年秋-1949.1)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47万
55万
52万
“关门打狗”
“肢解打援”
“先取两头,后取中间”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看图学史
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表示:“只要共党一有和平的诚意,能作确切的表示,政府必开诚相见,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
主力被歼,缓兵之计
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明确表示:人民渴望和平……中国共产党同意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在会见国民党代表时不仅在口头上多次表示出和谈的诚意,而且电令处于长江沿线的人民解放军缓期渡江……
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蒋介石此时为何求和?
共产党在稳操胜券情况下,为何要和谈?
材料研读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解放军下达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视频: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时间:1949年4月 经过: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
结果:占领南京 意义: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3.渡江战役
看图学史
上海
江阴
湖口
南京
浙 江


江 苏
江 西
渡江战役示意图
看图学史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解放军攻占总统府
毛泽东手书七律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22年统治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看图学史
挺进大西北
解放大西南
进军华南
看图学史
1945.8 1946.6 1947.6 1948.9 1949.1 1949.9
重庆谈判
防御阶段
渡江战役
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反攻阶段
决战阶段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阶段小结
材料: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
课堂探究:你认为奇怪吗?中共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政治:
经济:
军事:
社会: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实行土地改革,激发农民积极性
作战方针明确,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得民心者得天下
(2)国民党方面:
(1)共产党方面:
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③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④美援断绝
合作探究
国共关系的演变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大革命时期)
(二)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6年土地革命时期)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
(四)国共合作的再次破裂(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分则两伤,合则两利
通过国共关系的演变,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拓展延伸
重庆谈判 1945.8
全面内战爆发 1946.6
粉碎全面进攻、重点进攻
千里跃进大别山
战略反攻 1947.6
三大战役
战略决战
1948.9
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 1949.4
乘胜追击
解放全中国
拓展延伸
一场改革赢人心
挺进中原转格局
三大战役决胜负
渡江战役定天下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人力、物力保障)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解放南京,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板书设计
反思战争
共产党是一个执政为民的党
人民解放军是为人民服务的军队
我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内战悲剧不能重演,
内战的血不能白流!
情感升华
1.(2021年广西北部湾中考真题)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
A.打土豪,分田地 B.实行耕者有其田
C.推进农业合作化 D.实行分田包干到户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B正确;1928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A排除;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中推进农业合作化,C排除;1978年在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干到户。D排除;故选B。
【答案】B
课堂巩固
2.(2020·重庆梁平 初二期末)下图为解放战争进程示意图,请结合图中信息填出▲所在位置的内容
A.消灭国民党主力
B.推翻国民党统治
C.建立新中国
D.实现国家统一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长达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因此,椎翻国民党统治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答案】B
3.(2021年广西中考真题)刘伯承回忆他指挥的一次军事行动时说到,“以十几万大军远离根据地,一举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作战,这种独特的进攻方式,是史无前例的”。这一军事行动指
A.百团大战 B.千里挺进大别山
C.攻占锦州 D.百万雄师过长江
【解析】根据“以十几万大军远离根据地,一举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作战,这种独特的进攻方式,是史无前例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B符合题意;百团大战是彭德怀指挥,A排除;攻占锦州在材料中没有涉及,C排除;百万雄师过大江在材料没有涉及,D排除。故选择B。
【答案】B
4.(2021年湖北十堰市中考真题)毛泽东《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词创作于哪一战役之后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辽沈战役
【解析】“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反映了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渡江战役,向长江以南地区进军,解放南京,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C正确;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A排除;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BD排除。故选C。
【答案】C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