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统计》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统计》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16 10:1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条形统计图(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规划
“条形统计图(二)”单元规划属性表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运算 □方程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
单元数量 1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统计初步 条形统计图(二) 条形统计图(二) 2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统计
说明
二、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一)研读课标
“条形统计图(二)”单元学习基本要求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学 所属模块 提炼学科核心概念
统计 条形统计图(二) 能读出条形统计图所统计的内容信息,会看图比较数量的多少,会进行简单的制图。 B理解 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 数据分析观念
在利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呈现后,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并作出判断。 C运用
(二)分析教材
1、知识编排体系
(1)单元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小学阶段“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模块的教材安排
模块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 初步感知随机现象 1.统计表2.条形统计图(一)3.统计结果的呈现与简单分析 1.条形统计图(二)2.统计结果的呈现与简单分析 1.折线统计图2.统计结果的呈现与简单分析 1.平均数2.可能性
(2)本单元在不同学段的联系与发展
“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的内容在新课标中属于四大模块之一,而统计则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课标提出了统计初步内容的主线: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本课主要包含数据描述和数据分析,即认识并绘制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第一学段主要是学会分类,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第二学段正式学习各类统计图。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数量),能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本单元的学习是学习折线统计图的重要基础,学好本单元的内容,对于以后学习折线统计图有迁移与同化的作用。因此,应该逐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拓展数学应用的范围,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3)本单元各例题教学的发展路径
模块 学科核心概念 单元内容组成 例题匹配情况 例题学习要求 例题之间联系
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 数据分析观念 条形统计图(二) P39例1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读出条形统计图所统计的内容信息,知道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 在读图的过程中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
P40例2 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 在辨析的过程中明确直条的长短与1格所表示的数量有关。
2、本单元中可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可以在教学中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是统计思想。
小学数学中的统计图表是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本单元条形统计图(二)的教学体现出数据处理的思想方法。通过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并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3、数学的育人价值
《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通过活动提高认识随机现象的兴趣;通过游戏列出随机现象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有序罗列结果的优越性;从随机现象的发生记录中,初步感悟它的随机性与规律性。由此可见,本单元的育人价值应着重体现对科学素养的培育。
自然界的现象和身边事件的发生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素材;启发学生以事实为依据思考原来的猜想来获得正确的结论,具体感性的事件与抽象理性的思考相互交融,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培育严谨的科学精神。
(三)分析教法
本单元主要可采用的教学方法
模块 内容 教学方法举例 说明
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 条形统计图(二) 情境法、讲解法、图示法、尝试法 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图示与讲解,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内容信息,尝试制图,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判断。
三、单元教学目标
(一)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统计初步的知识,这个单元的学习基础是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就已经初步感知随机现象,认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一),并能根据统计结果的呈现进行简单的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深化。学生对认识条形统计图并不困难,但对于绘制条形统计图存在困难,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绘制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初步感知确定统计图1刻度表示的数量,把握统计图的整体情况;鼓励学生从统计图本身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本单元学习是后续学习折线统计图、平均数与可能性的重要基础,让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让学生真切感知到数学是有趣的和有用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读出条形统计图所统计的内容信息,会看图比较数量的多少。
2、知道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
3、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
4、知道在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大小时,必须考虑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大小,以使统计图能够完整地表示统计数据。
5、能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6、通过读、画条形统计图,经历使用条形统计图呈现统计数据的过程。
7、通过画条形统计图,初步确定统计图的1刻度表示数量的大小,把握统计图的整体情况。
8、在利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呈现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并作出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逐步体会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统计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单元教学重点:
对一些事物进行统计,并通过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提高识读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单元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的大小,正确、科学地确定1刻度(一格)所表示的数量。
四、单元学习活动设计
依据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流程,本单元的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与评估用表
设定活动目标 活动名称 探究直条的长短与一格所表示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知道在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大小时,必须考虑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大小,以使统计图能够完整地表示统计数据。
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任务 ①说一说:1号货架上哪种点心最受欢迎?2号呢?(独立思考)②辩一辩:松饼和肉松面包,谁更受欢迎?(小组讨论、互动交流)③思一思:缺了什么?你还同意刚才的观点吗?④反思:从别人的思考中你获得哪些启示?⑤课堂小练习。
活动性质 完成形式 活动类型
独立完成 同桌协作□小组合作 □集体分享 □感知体验 探究发现 □理解运用
活动资源 □工具学具 文本资料 媒体资源
活动时空 空间 时间
普通教室 □功能教室 □室外场所 单课时内( 13 )分钟
活动水平 □有意义识记 解释性理解 □探究性理解
评估活动品质 适切性 趣味性 挑战性 开放性 关联性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设定活动目标 活动名称 绘制条形统计图。
活动目标 通过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提高识读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任务 课外实践——快乐欧尚行“小小面包师、小小调查员、小小理货员”人数统计活动步骤:①用你喜欢的方法,统计班中每位同学愿意参加的一个活动项目,完成统计表;②根据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③根据各项目参加人数的多少,向领队老师提出合理化建议。④应用:将统计本领应用到课外实践活动中。
活动性质 完成形式 活动类型
独立完成 □同桌协作□小组合作 集体分享 □感知体验 探究发现 □理解运用
活动资源 □工具学具 文本资料 □媒体资源
活动时空 空间 时间
普通教室 □功能教室 □室外场所 单课时内( 15 )分钟
活动水平 有意义识记 □解释性理解 □探究性理解
评估活动品质 适切性 趣味性 挑战性 开放性 关联性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五、单元作业设计
(一)构建单元作业目标
“统计”单元作业目标属性表
单元名称 统计 课时 2课时
作业目标 具体表述 学
1、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比较数量的大小。 B
2、能根据数据的大小,正确、科学地确定1刻度(一格)所表示的数量,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B
3、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呈现,联系生活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并作出判断。 C
(二)单元作业内容(略)
六、单元评价设计
“统计”单元评价标准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观测点示例 评价方式建议
学习兴趣 活动兴趣 1.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情况。2.通过观察、绘制等活动,探究具有现实背景的条形统计图的情况。3.对身边的统计知识有好奇心,有尝试探索欲望的情况。 日常观察过程记录
阅读兴趣 1.对阅读材料中的统计知识感兴趣的情况。2.寻找相关资料或观察,感受条形统计图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情况。
学习习惯 听说习惯 1.课堂学习中,听清观察的要求并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观察结果的情况。2.用语言描述条形统计图基本要素的情况。3.乐于与他人合作完成数学任务的情况。 日常观察作业分析过程记录
操作习惯 1.独立观察,根据要求合理确定1刻度表示的数量的情况。2.按要求完成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情况。
练习习惯 1.按时完成练习的情况。2.运用工具(铅笔和刻度尺)认真画图的情况。3.练习后自觉检验、改错的情况。
学业成果 简单应用 1.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正确、科学地确定1刻度(一格)所表示的数量的情况。2.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情况。 书面测试课堂记录作业分析
“统计”单元纸笔测试题编制双向细目表
内容 能力描述 学
识记 理解 运用 综合
条形统计图(二) 1.能正确识读条形统计图,会比较数量的多少。 √
2.能正确、科学地确定1刻度(一格)所表示的数量。
3.能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 √
4.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及判断。 √
单元练习内容(略)
七、单元资源设计
单元资源收集评估表
资源编号 资源内容 资源属性
对应单元目标 对应教学环节 资源类型 难易度 是否使用
1 教材第39页例1 目标1、2、9 新授 信息技术 适中 是
2 教材第40页例2 目标3 新授 信息技术 适中 是
3 教材第40页下方练习 目标4—8 练习 生成性 适中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