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规划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单元规划属性表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运算 □方程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
单元数量 1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的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整体与部分 1
几分之一 3
几分之几 3
分数复习与提高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集合 数形结合
说明
二、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一)研读课标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单元学习基本要求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学 所属模块 提炼学科核心概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整体与部分 1、初步认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感知几种常见的分数模型。2、初步体会整体和部分是相对的,初步感知辨证关系。 B理解 数与运算 数感
几分之一(例1分蛋糕) 1、通过“分蛋糕”的等分活动,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认识分数单位,建立分数概念。2、能正确地读写分数。3、在利用图形研究分数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的实际需要。 B理解
几分之一(例2分纸带) 1、借助等分纸带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单位,建立“1/3米”的具体含义。2、通过具体直观的图形来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感知“对于相同的整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加深对分数意义的认识。3、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而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B理解
几分之一(例3分糖果) 1、通过“分糖果”的等分活动,认识离散量情况下中的几分之一。2、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的概念: “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都是整体的几分之一”。3、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而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B理解
几分之几(例1、例2) 1、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几。2、认识分数单位对分数的意义,知道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发展分数的概念。3、认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分数线,能说明它们的含义,并能正确读写分数。4、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而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B理解
几分之几(例3、例4) 1、通过实例进一步直观认识“几分之几”就是:(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积分就是若干分之几;(2)一份是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2、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表示的意义。3、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而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B理解
几分之几(例5) 1、从线性模型与离散模型表示的量的相同,初步认识“当分数的分母和分子相等时,分数代表的量与单位量1是相等的”。2、初步感知分割成的所有部分合起来依然是整体。3、进一步认识几分之几与几分之一之间的关系。4、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而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B理解
(二)分析教材
1、知识编排体系
(1)单元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小学阶段“数与运算”模块的教材安排
模块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数与运算 1.1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2.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十进制计数法)3.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4.加减混合运算5.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解决实际问题 1.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2.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解决实际问题3.乘法口诀,以及相应的乘除法口算4.两步计算式题 1.分数的初步认识2.乘、除数是两、三位数的乘除法3.两步计算式题,并解决实际问题4.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5.常见数量关系的理解(一) 1.多位数的认识2.以万、亿作单位的数3.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4.分数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5.小数的认识6.小数加减法7.四则混合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8.运算定律与运算性质9.常见的数量关系(二) 1.小数乘除法计算2.小数四则混合运算3.正、负数的初步认识4.解决实际问题
(2)本单元在不同学段的联系与发展
关于分数概念,历来为国内外众多数学教育专家所关注,因为分数是自然数系的第一次扩充,并且具有多重含义。
关于分数“(p,q都是正整数)”的概念,简单地来说,有下列含义:
1.把一个整体q等分,这样的p份就是 ;
2.除法运算的商(p÷q)可以用表示;
3.两组集合或两个度量的大小比较的结果(p:q)。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明确将分数表示“除法运算的结果”的内容放在初中阶段进行教学,而关于比的概念也要到初中才出现。因此在小学阶段,分数概念的教学重点是用“(p,q都是正整数)”来表示“把一个整体q等分,这样的p份”的含义。这一含义最直观,容易理解。
有关研究指出:分数概念起源于“分”,是用来解决不满一个单位量的量的数值问题。以测量某线段的长度为例,通常测量者会用一个单位量,例如1米的尺去量这条线段,然后以该线段等于多少个单位量来表示其长度。例如该线段的长度正好等于2个单位量,我们就说该线段长2米。
但是这样测量往往会有剩余,例如这条线段比2米长又不到3米。这时就必须把该单位量(1米)等分成适当的小单位,以分成五等份来说,每一等份的长度就是米。再用这个小单位(米)去量超出2米的部分,如果剩余部分的长度正好等于2个小单位(),那么超出2米的部分的长度就用米来表示。整条线段的长度就是(2+)米。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学阶段的分数概念的教学是以分数的“份数”定义为主的,也即把一个整体或单位进行等分割,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用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用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或是要表示的份数。“份数”定义也表示了分数概率的起源。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是小学阶段关于分数主题的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而关于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等内容放在下一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二)》中。
(3)本单元各例题教学的发展路径
模块 学科核心概念 单元内容组成 例题匹配情况 例题学习要求 例题之间联系
数与运算 数感 整体与部分 P42例 结合实例,认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到整体和部分是相对的。
几分之一 例1(分蛋糕)P43、44 能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就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先理解分数的具体含义再抽象到具体数量,最后落实到生活中的分数运用。
例2(分纸带)P45 借助一些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分数单位。对于相同的整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大。
例3(分糖果)P46 进一步体会生活实例中几分之一的运用。特别是整体是由多个数量的物体所组成。
几分之几 例1、例2P47 能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几。知道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 先从直观上掌握几分之几的意义,再归纳出分数的具体意义和读写法,最后感知分数整体的守恒性。
例3、例4P48 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并能正确读写分数。(1)分数各部分名称。分母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2)分数的读写。读分数时,先读分母上的数,再读分子上的数。如: 读作:四分之三
例5P49、50 初步感知整体的守恒性(即分割成的所有部分合起来依然是整体)
复习 第69页 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而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2、本单元中可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分数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各种直观图形来阐明分数的意义和运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是指通过数形间的对应关系来研究、解决问题的思想,也就是在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根据问题给出的条件,把图形性质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或者把数量关系问题转化为图形性质的问题,使问题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进而获得解决。
通过理解分数意义的习题部分渗透了集合的思想方法,例如:判断题(练习册P36/2)。
3、数学的育人价值
通过“分蛋糕”、“分纸带”、“分糖果”的等分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认识分数单位;再通过对“几个几分之一”的累积来认识“几分之几”,进一步认识分数概念,在此学习分数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实际的需要,进而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三)分析教法
本单元主要可采用的教学方法
模块 内容 教学方法举例 说明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整体与部分 图示法、讲解法、谈话法、游戏法 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认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能举出生活实例。
几分之一 情境法、折纸法、图示法、作图法、讲解法、练习法 创设问题情境,借助直观图示,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含义;借助图示与讲解,组织适当练习,对分数意义有进一步的理解。
几分之几
复习 情境法、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 创设问题情境,以具体问题情景开展在实际生活中理解分数的含义。
三、单元教学目标
(一)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的学习基础是,学生能够理解把一个能整除的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是多少。分数(不能整除的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本单元对于以后学习分数的计算以及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基础。对于小数的理解和运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让学生更感性地理解好分数的意义及其来由。教材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先通过“分蛋糕”、“分纸带”、“分糖果”的具体操作活动,来学习分数单位(几分之一),然后以单位分量(由单位分数表示的量)为计数单位,利用单位分量的累积来建立真分数数词的意义与序列。也可以这样说,先认识“几分之一”(单位分数)并以“几分之一”为计数单位,通过“几个几分之一”来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时创设要有趣味性,能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对分数的探究欲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2.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3.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4.能正确读写分数。
5.通过“分蛋糕”、“分纸带”、“分糖果”的等分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6.通过对“几个几分之一”的累积来认识“几分之几”,进一步认识分数概念。
7.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实际的需要,进而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三)单元教学重点
1、 分数意义的理解。
2、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四)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额具体含义义
四、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
依据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流程,本单元的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与评估用表
设定活动目标 活动名称 整体与部分(取小圆片游戏)几分之一(折纸游戏)几分之一(分一米的纸条)几分之一(分糖果)几分之几(折纸涂色游戏)复习(小小调查员)
活动目标 通过游戏体会整体和部分是相对的。经历对实物、图形的等分操作,直观地认识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3、借助分纸带的活动,初步认识分数单位。4、理解与掌握“分糖果”中的几分之一,即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部分,每一份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5、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6、通过调查后完成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任务 活动一游戏(3人一组)师:想不想做游戏啊?每3人为一个小组,从盘中拿出塑料片,大家轮流说说什么是整体,什么是它的一部分,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的说法多 (小组活动)
活动二用一张正方形纸分别折出、、,你能发现多少种不同的折法?用一张长方形纸呢?
活动三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蛋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纸条。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条(播放媒体)把一条1米长的纸带分成同样长的3段,每段长多少米?学生仔细观察,讨论交流。1米长的纸带平分成3段,每一段的长度是1米的1/3,也就是1/3米
活动四把一袋糖果(12粒)平均分(1)想一想,说一说:每堆糖果是一袋糖果的( )(2)与前面学的几分之一有什么区别?(3)两题比较有什么异同?
活动五折纸游戏: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A、1米长的纸带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米的( ),是( )米。B、1米长的纸带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1米的( ), 是( )米。C、1米长的纸带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1米的( ),是( )米。
活动六小小调查员:班级人数 女生人数 男生人数 小组人数 全校班级数 全校学生人数 根据调查表,完成下列问题:你是班级人数的几分之一? 女生的人数是班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男生的人数是班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你们小组的人数是班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你们班级是全校班级数的几分之一? 你们班级人数是全校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活动性质 完成形式 活动类型
独立完成 同桌协作小组合作 集体分享 感知体验探究发现理解运用
活动资源 工具学具 文本资料 媒体资源
活动时空 空间 时间
普通教室 □功能教室 □室外场所 单课时内( 15 )分钟
活动水平 □有意义识记 解释性理解 探究性理解
评估活动品质 适切性 趣味性 挑战性 开放性 关联性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五、单元作业设计
(一)构建单元作业目标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单元作业目标属性表
单元名称 分数的初步认识 课时 8课时
作业目标 具体表述 学
1、初步认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到整体和部分是相对的。 A
2、能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B
3、能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几。知道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 B
4、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并能正确读写分数。 A
5、初步感知整体的守恒性(即分割成的所有部分合起来依然是整体)。 B
6、掌握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B
单元作业内容(略)
六、单元评价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单元评价标准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观测点 评价标准
A B C
学习兴趣 活动兴趣 乐于交流 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乐于交流。 愿意参与学习活动,但交流较少。 学习活动中从不参与交流。
学习习惯 书写习惯 字迹 数字端正,大小适中。 数字较端正,大小适中。 数字扭曲,大小不一。
数位对齐 自觉对齐。 偶尔不对齐。 从不对齐。
直尺使用 每次自觉用尺。 有时提醒再用尺。 从不用直尺。
课堂专注习惯 星的变化 每节课上课很认真,课后能得到一颗星。 上课有时走神,有时认真,课后偶尔能得到一颗星。 上课基本不能听讲,课后不能得到一颗星。
作业专注度 思想集中完成作业,做得好又快。 做作业做做玩玩,偶尔开小差。 做作业一直会做做玩玩,开小差有点多,要努力改正。
检查习惯 每次作业认真检查,尤其是进位和位值对齐问题检查仔细。 作业虽然检查,但对于进位和位值对齐问题检查不够仔细。 作业完成从不检查或检查马虎,要努力改进。
学业成果 概念理解 分数意义 能完全理解分数的意义。 能部分理解分数的意义。 不能理解分数的意义。
简单应用 实际生活中的分数 能灵活运用分数的含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运用分数的含义解决部分实际问题。 不能运用分数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纸笔测试题编制双向细目表
内容 能力描述 学
识记 理解 运用 综合
整体与部分 认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
几分之一 1、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就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
2、理解对于相同的整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大。 √
3、进一步体会生活实例中几分之一的运用。 √
4、直观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分数单位。 √
几分之几 1、知道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 √
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并能正确读写分数。分母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
3、分数的读写。读分数时,先读分母上的数,再读分子上的数。 √
4、感知整体的守恒性(即分割成的所有部分合起来依然是整体)。 √
5、进一步体会生活实例中几分之几的运用。 √
单元练习内容(略)
七、单元资源设计
单元资源收集评估表
资源编号 资源内容 资源属性
对应单元目标 对应教学环节 资源类型 难易度 是否使用
1 教材第43页例1 目标1、4、5 新授 信息技术,圆纸 适中 是
2 教材第45页例2 目标2、7 新授 信息技术、纸带 适中 是
3 教材第46页例3 目标5、7 练习 信息技术 适中 是
4 教材第47页例1 目标2、3、6 新授 信息技术 适中 是
5 教材第48页例3例4 目标7 新授 信息技术 适中 是
6 教材第49页例5 目标6、7 新授 信息技术 适中 是
7 教材第50页练一练 目标7 练习 信息技术 适中 是
8 教材第69页练一练 目标7 练习 信息技术 适中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