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下第五单元《计算器》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下第五单元《计算器》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16 10:1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计算器”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规划
“计算器”单元规划属性表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运算 □方程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
单元数量 1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自然数的运算 计算器 从算筹到计算器 1
计算器 1
使用计算器计算 3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说明
二、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一)研读课标
“计算器”单元学习基本要求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学 所属模块 提炼学科核心概念
计算器 从算筹到计算器 初步认识算筹、算盘,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A识记 数与运算 数感运算能力
计算器 认识计算器的结构,知道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计算器常用功能键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A识记
使用计算器计算 能进一步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运算,提高计算效率,感受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 B理解
(二)分析教材
1、知识编排体系(注:每册中的最后一个单元“整理与提高”省略不写)
(1)单元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小学阶段“数与运算”模块的教材安排
模块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数与运算 1.1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2.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十进制计数法)3.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4.加减混合运算5.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解决实际问题 1.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2.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解决实际问题3.乘法口诀,以及相应的乘除法口算4.两步计算式题 1.分数的初步认识2.乘、除数是两、三位数的乘除法3.两步计算式题,并解决实际问题4.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5.常见数量关系的理解(一) 1.多位数的认识2.以万、亿作单位的数3.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4.分数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5.小数的认识6.小数加减法7.四则混合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8.运算定律与运算性质9.常见的数量关系(二) 1.小数乘除法计算2.小数四则混合运算3.正、负数的初步认识4.解决实际问题
(2)本单元在不同学段的联系与发展
本单元学习计算器的主要目的,一是进行较大数的计算,二是用于探究一些和计算有关的规律。教材是在整数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的教学结束后,适时安排计算器这一单元,能较好地实现这两个目的。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了混合运算知识的延续,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运算。并且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感知数学的有趣,丰富学生数感,同时也为今后大数的学习提前作铺垫。
(3)本单元各例题教学的发展路径
模块 学科核心概念 单元内容组成 例题匹配情况 例题学习要求 例题之间联系
数与运算 数感运算能力 从算筹到计算器 P52例 初步认识算筹、算盘,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计算器 P53例1 认识计算器的结构,初步了解计算器常用功能键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先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常用健的功能,才更好地学会使用计算器。
P53例2 学习计算器的初步使用方法。
使用计算器计算 P54例1 能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一步计算),感受使用计算器计算的便捷。 先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基本运算,在此基础上进行混合运算,最后再熟练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P56例2 能在解决问题中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混合运算,并能使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P57例3 通过使用计算器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丰富数感。
2、本单元中可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时,学生一时很难发现,这时候可以渗透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学生体会到要解决复杂的问题可以先退到简单的问题,从简单的问题里发现规律,从而进一步解决复杂的问题。
在用计算器计算,并找找各题的规律时,可以渗透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这样一个研究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素养。
用计算器验算各题时,渗透用逆推法验算的数学思想,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逆推法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3、数学的育人价值
本单元先对古今计算工具的发展过程进行简单介绍,使学生知道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史,感受到我们祖先的智慧,感受到数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这一现代化计算工具的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并让学生使用计算器,对一些有趣的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鼓励学生继承前辈们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三)分析教法
本单元主要可采用的教学方法
模块 内容 教学方法举例 说明
数与运算 从算筹到计算器 图示法、谈话法、 借助直观图示、谈话交流等方法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史。
数与运算 计算器 情境法、图示法、讲解法、 创设问题情境,借助直观图示,了解计算器结构和各部名称;借助图示与讲解,了解计算器常用功能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数与运算 使用计算器运算 情境法、尝试法、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 创设问题情境,开展使用计算器的尝试;以具体问题情景开展,演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组织适当练习,开展验算训练。
三、单元教学目标
(一)单元学情分析
对于计算器,学生并不陌生,都有过用计算器计算的经验。教学时,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充分把握教材,并对教材巧妙加以整合。计算器教学到底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展开?已经“傻瓜”化的数据输入和计算也要教吗?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可以无师自通。因此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部分并不是难点,更多地是借助计算器解决复杂的问题和探索数学规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强化了计算器使用的练习。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过程和简单历史。
2、认识算盘,能读算盘上表示的数,能使用算盘表示给定的数。
3、认识计算器的结构,初步了解计算器常用功能键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4、初步学会简单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计算。
过程和方法:
5、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积累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感受人类伟大的创造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探究精神和创造欲望。
7、通过使用简单计算器进行计算,感受到计算器的便捷。
8、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感知数学的有趣,感受数学的美。
(三)单元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工具的简单历史。
2、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
使用计算器正确计算
四、单元学习活动设计
依据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流程,本单元的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与评估用表
设定活动目标 活动名称 探究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计算探究计算器的常用功能键使用计算器探究数学规律
活动目标 认识计算器的常用功能键,会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运算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究较复杂的两步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丰富学生的数感。
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任务 活动一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计算(1)选一选 A组 B组17+83= 7546—3469=56÷7= 17216÷32+76=1000×5= 2021—37×29=师:你会选择哪一组用计算器计算?(2)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活动二计算器功能键的使用(1)介绍功能键M+、MR和MC的使用 例: 2021—37×29=(2)练一练:25120÷(449—289)=活动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算一算:22222222×55555555=(2)独立完成2×5=22×55=222×555=2222×55555=······22222222×55555555=(3)汇报交流(4)展示小巧方法1×1=111×11=121111×555=123211111×1111=1234321······11111111×11111111=123456787654321(5)小组合作:探索小巧方法的规律问:最多几个1乘几个1?(6)试一试 12×9—8=123×9—7=1234×9—6=12345×9—5=123456×9—4=1234567×9—3=
活动性质 完成形式 活动类型
独立完成 同桌协作 小组合作 集体分享 感知体验探究发现理解运用
活动资源 工具学具 文本资料 媒体资源
活动时空 空间 时间
普通教室 □功能教室 □室外场所 单课时内( 15 )分钟
活动水平 □有意义识记 解释性理解 探究性理解
评估活动品质 适切性 趣味性 挑战性 开放性 关联性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五、单元作业设计
(一)构建单元作业目标
“计算器”单元作业目标属性表
单元名称 用两位数乘 课时 6课时
作业目标 具体表述 学
1、认识算筹,学会用算筹表示数。 A
2、认识算盘,能读算盘上表示的数,会使用算盘表示给定的数。 A
3、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计算。 B
4、能在解决问题中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混合运算,并能使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B
5、能使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B
单元作业内容(略)
六、单元评价设计
“计算器”单元评价标准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观测点 评价标准
A B C
学习兴趣 活动兴趣 乐于交流 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乐于交流。 愿意参与学习活动,但交流较少。 学习活动中从不参与交流。
探究兴趣 探究算法 探究算法时,很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 愿意探究算法,但积极性一般。 对探究算法不感兴趣。
学习习惯 书写习惯 字迹 数字端正,大小适中。 数字较端正,大小适中。 数字扭曲,大小不一。
数位对齐 自觉对齐。 偶尔不对齐。 从不对齐。
直尺使用 每次自觉用尺。 有时提醒再用尺。 从不用直尺。
课堂专注习惯 星的变化 每节课上课很认真,课后能得到一颗星。 上课有时走神,有时认真,课后偶尔能得到一颗星。 上课基本不能听讲,课后不能得到一颗星。
计算习惯 作业专注度 思想集中完成作业,做得好又快。 做作业做做玩玩,偶尔开小差。 做作业一直会做做玩玩,开小差有点多,要努力改正。
检查习惯 每次作业认真检查,尤其是进位和位值对齐问题检查仔细。 作业虽然检查,但对于进位和位值对齐问题检查不够仔细。 作业完成从不检查或检查马虎,要努力改进。
学业成果 概念理解 计算器常用键的功能 能熟记计算器常用键的功能,并能在实际情况中正确使用。 了解计算器常用键盘的功能,能在实际情况中使用,但缺乏灵活应用。 不了解计算器常用键的功能,并不能在实际情况使用。
方法掌握 验算 有验算意识,能灵活运用验算检验正确率。 有验算意识,在运算验算检验时方法欠灵活。 缺少验算意识,不会验算。
简单应用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能自主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并发现数学规律。 能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并在同伴的帮助下发现数学规律。 不会使用计算器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计算器”单元纸笔测试题编制双向细目表
内容 能力描述 学
识记 理解 运用 综合
从算筹到计算器 1、认识算筹和算盘,能读算算盘上表示的数。 √
计算器 1、认识计算器的结构,知道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 √
2、了解计算器常用功能键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
3、理解计算器的初步使用方法。 √
使用计算器计算 1、能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
2、能使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
3、能通过使用计算器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
单元练习内容(略)
七、单元资源设计
单元资源收集评估表
资源编号 资源内容 资源属性
对应单元目标 对应教学环节 资源类型 难易度 是否使用
1 教材第52页例题 目标1、2、6 新授 信息技术 适中 是
2 教材第53页例1 目标2、3 新授 信息技术 适中 是
3 教材第53页例2 目标4 新授 信息技术 适中 是
4 教材第54页例1 目标4、7 新授 生成性 适中 是
5 教材第54页下方练习 目标4、7 练习 文本 适中 是
6 教材第55页练一练 目标4、7 练习 文本 适中 是
7 教材第56页例2 目标4、7 新授 生成性 适中 是
8 教材第56页下方练习 目标4、7 练习 文本 适中 是
9 教材第57页例3 目标5、8 新授 生成性 适中 是
10 教材配套课件 目标1-8 新授、练习 信息技术 适中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