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沪教版二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单元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沪教版二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单元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16 16:0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规划
“复习与提高”单元规划属性表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运算 □方程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
单元数量 1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自然数的运算 复习与提高 小复习 2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1
相差多少 2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符号化 对应 数形结合 分析 比较
说明
二、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一)研读课标
“复习与提高”单元学习基本要求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学 所属模块 提炼学科核心概念
复习与提高 小复习 1.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2.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3.会数出简单组合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4.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5.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5 < 40与7×□<30”的题目,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 C 数与运算 数感与运算能力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1.能将形如14×6这类表外乘法题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进行计算。2.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C
相差多少 1.通过图示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2.理解“相差多少”、“比多”、“比少”的问题,并能正确列式求解。 C
(二)分析教材
1、知识编排体系
(1)单元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模块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数与运算 1.1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2.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十进制计数法)3.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4.加减混合运算5.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解决实际问题 1.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2.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解决实际问题3.乘法口诀,以及相应的乘除法口算4.两步计算式题 1.分数的初步认识2.乘、除数是两、三位数的乘除法3.两步计算式题,并解决实际问题4.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5.常见数量关系的理解(一) 1.多位数的认识2.以万、亿作单位的数3.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4.分数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5.小数的认识6.小数加减法7.四则混合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8.运算定律与运算性质9.常见的数量关系(二) 1.小数乘除法计算2.小数四则混合运算3.正、负数的初步认识4.解决实际问题
(2)本单元在不同学段的联系与发展
“小复习”对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主要内容表内乘除法以及有关乘法分配律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复习,要求学生用乘除法来解决关于植树活动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千以内的数及其相关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过乘法分配律的有关内容,“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是利用乘法分配律将14×6分拆成10个6加4个6,从而解决14×6的计算问题。为后续学习两、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做好铺垫。
“相差多少”对百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了巩固,进一步学习小学数学中有关“相差多少”、“比多”、“比少”的常用的应用问题。并为后续学习“倍比”关系的应用题做好铺垫。
(3)本单元各例题教学的发展路径
模块 学科核心概念 单元内容组成 例题匹配情况 例题学习要求 例题之间联系
数与运算 数感与运算能力 小复习 例1 通过创设“登险峰”的情景,复习表内乘除法及相应的两步计算式题。 表内乘除法及式题的计算
例2 借助“植树”场景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表内乘除法的简单应用
例3 在乘法不等式中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 表内乘除法的不等式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例题 能将形如14×6这类表外乘法题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进行计算。 表外乘法
相差多少 例1 能在数射线草图上按正确的顺序标数。 自然数的顺序
例2 能在情景中理解相差数。 理解相差数的含义
例3 能用竖式计算相差数。 计算相差数
例4 能解决有关“比多”、“比少”的问题。 相差数的简单应用
2、本单元中可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继续探究形如“□×5<40与7×□<30”等题的解题方法,进一步巩固字母代数的思想。“相差多少”通过图示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促进学生的数感,意在渗透对应、比较、数形结合、分析等数学思想方法。
3、数学的育人价值
本单元作为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的内容,作用很明显。主要帮助学生进行复习整理。同时,作为起始单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慢慢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尽快适应学习节奏,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通过各种计算的复习,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感受数学的有用性,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观。同时,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伴随着困难,进行艰难曲折的数学探索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抗挫能力。
(三)分析教法
本单元主要可采用的教学方法
模块 内容 教学方法举例 说明
数与运算 小复习 情境法、尝试法、练习法 借助“登险峰”和“植树”等场景,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情境法、尝试法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获得较为真实的体验。
相差多少 讲解法、图示法 通过图示法,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促进数感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
三、单元教学目标
(一)单元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表内乘除法,最基本的加、减、乘、除一步应用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几个几加减几个几。这些基础知识与生活经验对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本单元知识和拓展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表内乘除法的延续,渗透了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为后续学习做了铺垫。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表内乘除法及相应的两步计算式题,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5<40与7×□<30”的题目,能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
3.能利用乘法分配律,将一些简单的表外乘法题转化成两个表内乘法题进行计算。
4. 理解有关“相差多少”的问题,并能用加减法正确求解。
过程与方法
1.在计算形如“14×6”这类表外乘法时,通过将14个6分拆成几个6加几个6,体会到使用乘法分配律解决乘法问题的方法。
2.解决“相差多少”、“比多”、“比少”的简单应用问题,理解和掌握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解决植树活动中的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2.通过将表外乘法题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体会用已学知识来解决未知问题的乐趣,并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三)单元教学重点
1.掌握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够正确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单元教学难点
1.能够正确解答植树活动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理解“相差多少”、比多”、“比少”的简单应用问题,并能用加减法正确求解。
四、单元学习活动设计
依据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流程,本单元的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与评估用表
设定活动目标 活动名称 活动一:登险峰
活动目标 掌握表内乘除法及相应的两步计算式题。会数出简单组合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
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任务
活动性质 完成形式 活动类型
√□独立完成 √□同桌协作□小组合作 √□集体分享 □感知体验 □探究发现 √□理解运用
活动资源 □工具学具 √□文本资料 √□媒体资源
活动时空 空间 时间
√□普通教室 □功能教室□室外场所 单课时内( 15 )分钟
活动水平 □有意义识记 √□解释性理解 □探究性理解
评估活动品质 适切性 趣味性 挑战性 开放性 关联性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设定活动目标 活动名称 活动二:植树
活动目标 借助“植树”这一场景让学生用乘除法来解决关于植树活动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任务 1.出示例1:二年级(2)班有42名同学,平均分成6组。师:你得到了哪些已知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①每个小组有几人?②每个小组配3把铁锹,另加2把铁锹作为全班备用,一共需要多少把铁锹?③如果分给每组2只水桶,全班还缺3只水桶,一共有多少只水桶?④每组种8棵树,50棵树苗够不够?2.小组讨论,集体交流。3.独立解题,注意书写格式。① 42÷6=7(人)② 3×6+2=20(把)③ 2×6+3=15(只)④ 6×8=48(棵) 48<50 够了
活动性质 完成形式 活动类型
√□独立完成 □同桌协作√□小组合作 √□集体分享 □感知体验□探究发现√□理解运用
活动资源 √□工具学具 √□文本资料 □媒体资源
活动时空 空间 时间
√□普通教室 □功能教室□室外场所 单课时内(12)分钟
活动水平 □有意义识记 √□解释性理解 □探究性理解
评估活动品质 适切性 趣味性 挑战性 开放性 关联性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设定活动目标 活动名称 活动三: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活动目标 通过将表外乘法题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体会用已学知识来解决未知问题的乐趣,并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任务 出示下图: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列式?(14×6)同桌合作,动手操作:请你折一折把它分为两部分,并分别计算每一部分的小方格数,并填一填。示例:14×6 =(8)×6+(6)×6 =(48)+(36)=(84)填一填:(1)14×6 (2)14×6=( )×6+( )×6 =( )×6+( )×6=( )+( ) =( )+( )=( ) =( )(3)14×6 (4)14×6=( )×6+( )×6 =( )×6+( )×6=( )+( ) =( )+( )=( ) =( )……
活动性质 完成形式 活动类型
√□独立完成 √□同桌协作□小组合作 √□集体分享 √□感知体验√□探究发现 □理解运用
活动资源 √□工具学具 √□文本资料 □媒体资源
活动时空 空间 时间
√□普通教室 □功能教室□室外场所 单课时内(15)分钟
活动水平 □有意义识记 □解释性理解 √□探究性理解
评估活动品质 适切性 趣味性 挑战性 开放性 关联性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设定活动目标 活动名称 活动四:求相差问题
活动目标 利用数射线的草图做加、减法,通过“补充”和“减去”求差。
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任务 1、观察图意,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冬冬和丽丽的身高相差多少厘米? 冬冬比丽丽高多少厘米? 丽丽比冬冬矮多少厘米?2、算一算。方法1:100-78=( ) 方法2:也可以这样想:78+( )=100,可以用数射线草图来帮助计算。3、小结:通过比较知道,冬冬和丽丽的身高相差22厘米,也可以说:丽丽比冬冬矮了22厘米,或者说:冬冬比丽丽高了22厘米。
活动性质 完成形式 活动类型
□独立完成 □同桌协作√□小组合作 √□集体分享 □感知体验√□探究发现√□理解运用
活动资源 √□工具学具 √□文本资料 □媒体资源
活动时空 空间 时间
√□普通教室 □功能教室□室外场所 单课时内(10)分钟
活动水平 □有意义识记 √□解释性理解 □探究性理解
评估活动品质 适切性 趣味性 挑战性 开放性 关联性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设定活动目标 活动名称 活动五: 比多比少问题
活动目标 利用简单的线段图分析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减法正确求解。
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任务 1、出示例题:有44张红色彩纸(1)蓝色的比红色的多27张,蓝色的彩纸有多少张?(2)黄色的比红色的少16张,黄色的彩纸有多少张?2、操作探究:如果红色彩纸的数量用纸带表示有这么长,那么蓝色彩纸和黄色彩纸分别用多长的纸带来表示?让学生裁出相应长度的彩色纸带。 3、列式计算。
活动性质 完成形式 活动类型
□独立完成 □同桌协作√□小组合作 √□集体分享 √□感知体验 □探究发现√□理解运用
活动资源 √□工具学具 √□文本资料 □媒体资源
活动时空 空间 时间
√□普通教室 □功能教室□室外场所 单课时内(10)分钟
活动水平 □有意义识记 √□解释性理解 □探究性理解
评估活动品质 适切性 趣味性 挑战性 开放性 关联性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五、单元作业设计
(一)构建单元作业目标
“复习与提高”单元作业目标属性表
单元名称 复习与提高 课时 5课时
作业目标 具体表述 学
1.掌握表内乘除法及相应的两步计算式题,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B
2.乘法不等式中形如“□×5<40与7×□<30”的题目,能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 B
3.能利用乘法分配律,将一些简单的表外乘法题转化成两个表内乘法题进行计算。 C
4.能用加减法正确求解“相差多少”、比多”、“比少”的简单应用问题。 C
单元作业内容(略)
六、单元评价设计
“复习与提高”单元评价标准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观测点 评价标准
A B C
学习兴趣 活动兴趣 参与 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乐于交流。 愿意参与学习活动,但交流较少。 学习活动中从不参与交流。
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 积极主动进行课外阅读,愿意分享。 愿意进行课外阅读,但主动性一般。 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
学习习惯 听说习惯 课堂表现 认真倾听,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倾听较认真,基本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不认真倾听,不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操作习惯 学具操作 能按要求操作和摆放学具。 基本能按要求操作和摆放学具。 不能按要求操作和摆放学具。
练习习惯 按时 按时完成练习。 提醒后完成练习。 提醒后未完成练习。
检验 练习后自觉检验、改错。 练习后经提醒能检验、改错。 练习后经提醒做不到检验、改错。
学业成果 计算掌握 计算 能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 计算表内乘除法比较熟练。 不能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
概念理解 看图 能看懂相差多少的图示。 基本能看懂相差多少的图示。 不能看懂相差多少的图示。
简单应用 解决问题 能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基本正确。 不能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复习与提高”单元纸笔测试题编制双向细目表
内容 能力描述 学
识记 理解 运用 综合
小复习 1.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 √
2.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
3.会数出简单组合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 √
4.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
5.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5 < 40与7×□<30”的题目,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 √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1.能将形如14×6这类表外乘法题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进行计算。 √
相差多少 1.理解“相差多少”、“比多”、“比少”的问题,并能正确列式求解。 √
单元练习内容(略)
七、单元资源设计
单元资源收集评估表
资源编号 资源内容 资源属性
对应单元目标 对应教学环节 资源类型 难易度 是否使用
1 教材第2页例1 目标1 练习 文本 适中 是
2 教材第3页例2 目标1 练习 文本 较难 是
3 教材第3页例3 目标2 练习 文本 适中 是
4 教材第4页例题 目标3 新授 文本、信息技术 适中 是
5 教材第4页练一练 目标3 练习 信息技术 适中 是
6 教材第5页例1 目标4 新授 文本 适中 是
7 教材第5页例2 目标4 新授 文本 适中 是
8 教材第5页例3 目标4 新授 文本 适中 是
9 教材第5页练一练 目标4 练习 文本 适中 是
10 教材第6页例4 目标4 新授 信息技术 较难 是
11 教材第6页练一练 目标4 练习 文本 较难 是
12 教参第7-16页 目标1-4 (教师)预习 文本 适中 是
13 教材配套课件 目标1-4 新授、练习 信息技术 适中 是
设计者:新城路小学 唐艳
202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