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体验化学探究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体验化学探究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16 15:0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体验化学探究
一、单选题
厨房中有一瓶白色固体,小明认为它可能是食盐,小刚认为它可能是白糖,就两个人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猜想与假设 B. 设计实验 C. 获得结论 D. 收集证据
某化学小组在探究蜡烛燃烧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有同学认为是炭黑,于是他们提出:“我们可以先上网查阅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假设 C. 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
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时,某同学根据生活常识提出:固态的石蜡需要变为蒸气后才能燃烧。这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一环节
A. 发现并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制订计划 D. 交流与表达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小明在实验室里发现一瓶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下列他的做法正确的是
A. 尝一尝,如果有咸味就是食盐
B. 用手指捻一捻是否有颗粒感
C. 观察瓶子标签或者询问老师此物质是什么
D. 实验室药品都是有害的,不能碰
小雁同学在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中,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 这一现象证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很低
C.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是气态物质
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当一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在某领域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这项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A. 该领域其他专家的意见
B. 实验报告撰写的详细程度
C. 该科学家是否为这一领域的权威
D. 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小博士克雷尔发现眼镜的鼻托上有铜绿产生。是什么原因让铜生成铜绿呢苏同学提出这可能与潮湿的空气有关。“铜生成铜绿可能与潮湿的空气有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收集证据 D. 制订计划
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
A. 收集气体并观察 B. 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验
C. 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 D. 咨询生产厂家工程师
某小组对一元硬币的组成材质开展探究活动。根据其外观特征,同学们猜测其“主要成分可能是铁”,在讨论如何确认这一猜测时,有位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主要成分可能是铁”和“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两个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 B. 提出问题 获得结论
C. 猜想与假设 反思与评价 D. 进行实验 表达交流
对科学探究认识错误的是
A.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B. 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操作,不需要合作
C. 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D.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等环节
如图,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倒转烧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则提出的下列问题不合理的是
A. 烧杯内壁上为什么会有水珠
B. 石灰水为什么变浑浊了
C. 现象的产生是否与蜡烛的成分有关
D. 现象的产生是否与点燃蜡烛的火柴有关
当你进入实验室面对新的实验任务时,不需要考虑的问题是
A. 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原理是什么
B. 合作的同伴是否为自己的好朋友
C. 实验具体方法、步骤是怎样的,实验是否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D. 实验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一元硬币的外观是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含有铁。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用磁铁来吸一下。实验发现一元硬币被磁铁吸起来了。下列关于这一探究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为观察现象 B. 为实验结论 C. 为设计实验 D. 为实验现象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B.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C. 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过程,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D. 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能放弃,多思考,少倾听,少交流
二、填空题
点燃蜡烛,顶端熔化成液体,形成的火焰分______层,分别是______焰、内焰和______.
在烛火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会有一薄层______生成.把烧杯倒过来,向里面倒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_____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和______.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这个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特点的三个“关注”:关注______;关注______;关注______。
根据活动,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现象 分析或结论
点燃前: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闻气味等,切下一片放入水中,探究石蜡密度和溶解性 ______ 色、 ______ 体、 ______ 状、
______ 气味, ______ 填“溶”或“不溶”于水,在水面 ______ 填“上”或“下”并不消失 石蜡的硬度 ______ 填“较硬”或“较软”,溶解性: ______ 于水,密度比水 ______
续表
点燃时: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
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
将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 蜡烛火焰分 ______ 层,由里往外依次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火柴梗在 ______ 焰部分 ______ 填“先”或“后”变黑,在 ______ 部分不变黑
烧杯内壁有 ______
澄清石灰水变 ______
蜡烛具有 ______ 性
外焰温度最 ______ ,加热时应用 ______ 加热
蜡烛燃烧生成 ______
蜡烛燃烧还生成 ______
熄灭后:
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立即点燃白烟,火焰 ______ 填“能”或“不能”沿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白烟为 ______
同样具有 ______ 性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小明认为它可能是食盐,小刚认为它可能是白糖,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假设,
故选A。
2.【答案】C
【解析】解:某化学小组在探究蜡烛燃烧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有同学认为是炭黑,提出:“我们可以先上网查阅一下”,是上网查阅收集证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
故选:C。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根据题意,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固态的石蜡需要变为蒸气后才能燃烧是猜想与假设环节。
故选:B。
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在化学实验室中,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故错误;
B.在化学实验室中,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故错误;
C.可以观察瓶子标签或者询问老师此物质是什么,故正确;
D.在实验室中,并不是所有的药品都有毒、有害,不能接触,故错误。
故选:C。
根据实验室中取用药品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药品的取用、化学实验室的规则,难度不大。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蜡烛燃烧中“子火焰”燃烧的原因,需要同学们知道“子火焰”燃烧的原因,看似简单的问题,但要细心方可作对.
【解答】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白烟,就是石蜡蒸气,而不是液态石蜡。故A的说法不正确;
B、子火焰能够燃烧是因为,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较低,而不是熔点低。故B的说法不正确;
C、根据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可知被燃烧的是气态物质。故C的说法正确;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故D的说法不正确;
故选:C。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实验的重复原则。为了减小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考虑增加重复次数,反复验证实验结果。
【解答】
正确的结论是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如何减小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控制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多次实验,重复实验,反复探索,不断改进探究方法。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B
【解析】“铜生成铜绿可能与潮湿的空气有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作出假设,故B符合题意。
8.【答案】A
【解析】略
9.【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的过程,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
“主要成分可能是铁”,属于猜想与假设;“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属于进行实验,故A正确。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解答】
A、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正确;
B、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故错误;
C、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正确;
D、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等环节,故正确。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提出的问题要与实验有关,该实验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石灰水会变浑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应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应该与蜡烛的成分有关,但与点燃蜡烛的火柴无关,因为点燃蜡烛的方式很多,还可用打火机等,故选D。
12.【答案】B
【解析】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对环境的影响及实验安全性都是面对新的实验任务时需要认真考虑的,A、C、D不符合题意合作的伙伴是否为自己的好朋友没有必要考虑,B符合题意。
13.【答案】B
【解析】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为科学探究中的观察现象,A正确它可能含有铁,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B错误我们可以用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C正确一元硬币被磁铁吸起来了,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现象,D正确。
14.【答案】D
【解析】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故A正确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故B正确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的过程,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获得认知,故C正确多思考,多倾听,多交流,不能固执己见,故D错误。
15.【答案】三 外 焰心 水雾 浑浊 二氧化碳 水
【解析】解:根据火焰各部分温度的不同,可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因为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火柴梗a处正好处于外焰部分所以会最先被碳化;
由实验现象可知,烧杯内壁会出现水雾,说明石蜡燃烧可生成水;由题意可知,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澄清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说明烧杯中有二氧化碳气体;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答案:三;外;焰心;水雾; 浑浊; 二氧化碳; 水.
欲知火柴梗的那一部分最先碳化,须知火焰的温度那一部分最高;
据已知知识石蜡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与水解答;
本题主要测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石蜡的性质的了解,如果学生了解石蜡的成分,并能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就能正确解答.
16.【答案】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 无 固 固 没有 不溶 上 较软 不溶 小 三 外焰 内焰 焰心 外 先 焰心 水雾出现 浑浊 可燃 高 外焰 水 二氧化碳 能 石蜡小颗粒 可燃
【解析】解:根据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故填: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
石蜡是一种白色、固体、固态、没有气味;切下一片放入水中,石蜡不溶于水,会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可以用小刀切割,说明石蜡的硬度小;
石蜡燃烧时,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外焰部分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所以火柴梗在在外焰部分先变黑,在内焰部分不变黑;所以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将一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将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石蜡熄灭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立即点燃白烟,火焰能沿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说明白烟能够燃烧,这是石蜡的小颗粒。
故填:
实验步骤 现象 分析或结论
点燃前: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闻气味等,切下一片放入水中,探究石蜡密度和溶解性 无色、固体、固状、
没有气味,不溶填“溶”或“不溶”于水,在水面 上填“上”或“下”并不消失 石蜡的硬度较软填“较硬”或“较软”,溶解性: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点燃时: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
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
将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 蜡烛火焰分三层,由里往外依次是外焰、内焰、焰心火柴梗在外焰部分先填“先”或“后”变黑,在焰心部分不变黑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具有可燃性
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
蜡烛燃烧生成水
蜡烛燃烧还生成二氧化碳
熄灭后:
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立即点燃白烟,火焰能填“能”或“不能”沿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白烟为石蜡小颗粒
同样具有可燃性
根据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来分析。
根据石蜡的物理性质来分析;
根据点燃时观察到的现象来分析;
根据蜡烛熄灭后所观察到的现象来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通过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对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体会与认识,掌握化学学习的特点,运用到学习化学的实践当中。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