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课件(共24张PPT) +朗读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课件(共24张PPT) +朗读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7 20:12:02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名句的含义及所包含的哲理。
(重点)
2、理解诗中“用典”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3、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
4、有感情地背诵默写诗歌。
唐敬宗宝历二年(八二六年)冬,被贬多年的刘禹锡被朝廷召回洛阳,途经扬州,被贬的白居易也从苏州回到了洛阳,他们这场未经约定的偶遇,因为类似的经历,同样的命运,同是天涯沦落人,不禁惺惺相惜,淮南节度使王播在扬州设宴招待,宴会上把酒言欢。
二人兴高采烈、心事大开,过量的饮酒也引发诗情,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
写作背景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你为我热情拿过酒杯添满酒同饮共醉,我们一起拿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歌。
虽然你诗才一流堪称国手也只是如此,但命中注定你不能出人头地也没有办法。
抬眼看到的人都荣耀体面而你却长守寂寞,满朝官员都有了自己满意的位置而你却虚渡光阴。
也知道你应该被才高名显所累,但这二十三年的损失也太多了。
简析:这首诗表达诗人对刘禹锡的深深理解和真诚劝慰,同时也对其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深表同情和不平。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这句是抱怨刘禹锡的怀才不遇。虽然写诗才华横溢,但命运始终让人无可奈何。表达的应该是乐天对刘禹锡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愤恨。虽然说命运不可逆转,但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满朝的官吏和当权者的,抱怨他们不珍惜人才。
作者生平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被誉为“诗豪”。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喻寄托手法,有《刘梦得文集》。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酬,酬谢。乐天,白居易的字。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
解题
题目的意思是说刘禹锡在扬州同诗人白居易初次相遇,写这首诗是为了感谢白居易的“赠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朗读
zhǎng
(1)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2)巴山楚水:泛指今重庆和两湖一带,是作者当年接连被贬之地。
(3)二十三年:作者被贬外地到回归京城长安的时间约为二十三年。
(4)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5)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6)翻似:反而像。
(7)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看到局终,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见《述异记》)。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8)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
(9)长(zhǎng):增长,振作。
理解诗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古诗今译
古诗鉴赏指要:
1、论世知人,了解背景生平
2、把握意象,领会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揣摩修辞特点
4、体味意境,领悟艺术境界
1、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凄凉地”、“弃置身”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合作探究
直抒胸臆。长期被贬的心酸和愤懑。
2、颔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各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有何作用?
闻笛赋:
烂柯人:
怀念旧友。
对岁月流逝、人生短暂或人事变迁的慨叹。
写作手法:
用典
情感:
用典贴切,感情深沉。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贬地之荒避,贬时之漫长。
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被人赞颂,试从诗人描绘的景、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三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描绘之景:
放眼望去,大江之上,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仍有千帆竟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描绘出一幅境界开阔、生机勃勃的画面,给人以鼓舞。
思想感情:
表现诗人历经艰辛,仍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蕴含哲理:
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或者“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替代,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表达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4、尾联看似平淡,其实是点睛之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的什么?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一首酬答诗,首联尽述诗人被放逐凄凉之地的 ;颔联诗人运用典故,怀念逝去挚友,并描述自己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情景,表达了诗人 的感慨;颈联承接颔联而来,形象生动,赋予哲理,表现了诗人 的人生态度;这两句现在也经常被引用来说明 的自然规律。尾联点明 ,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整首诗沉郁中见豪迈,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心酸、悲凉
悲痛、怅惘
乐观进取
新陈代谢
馈赠原意
内容小结
尾联:
首联:
板书设计
抒情
凄凉
弃置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颔联:
用典
向秀作赋
王质烂柯
——悲痛感叹
颈联:
比喻
沉舟
病树
——开朗豁达
点题
歌一曲
长精神
——坚忍不拔
——辛酸愤懑
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
感叹身世,
展望未来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课堂检测
1、诗中运用典故抒发作者对老友的怀念以及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句是: , 。暗示出自己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一、理解性填空。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2、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 。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3、诗中点明酬赠题意,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 。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二、简答。
1、白居易称赞这首诗的颈联“神妙”,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妙融为—体,景、情、理结合,请你任选角度对此联进行赏析。并说说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示例一:用“沉舟”和“病树”比喻遭貶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
示例三: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示例二: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定会比現在更好。
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
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
2、颔联运用两个典故,简述典故及其作用。
(1)闻笛赋(向秀作赋)。
作用:怀念已故去的友人(或表达对新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2)烂柯人(王质烂柯)。
作用: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或暗示自己被贬谪时间长久,对世事变迁的怅惘)。
3.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作简要分析。
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
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三、赏析题。
( B项正确理解是: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B
2、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B.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并点明酬答题意。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请地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C.三、四句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D.“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一二句没有点明酬答题意×)
B
3、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叙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与朋友一来一往之间显示出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B、颔联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
D、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姑且借酒浇愁吧。
(尾联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
D
4、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写出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流露出诗人压抑已久的愤激心情,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烂柯人”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 C.颈联景、情、理相结合,对举“舟”“帆”与“树”“木”,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 D.尾联点明馈赠原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达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B
《学习酬赠诗有感》
乐天赠诗悲愁肠,
梦得酬诗志昂扬,
进退得失奈若何,
人生需要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