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等待散场》学案设计
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 田维昶
1、学习目标:
1、体会微型小说结构的精巧。
2、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
2、重点难点:
鉴赏小说精巧的情节构思,探究品味小说丰富的生活底蕴,学会做小说阅读题。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尝试发展
第一步:超前学习
1、小说的三要素是: , , 。
2、刘心武,当代著名作家, 197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 》 ,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开山之作。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 》、长篇小说《 》等。
作品的特点: 。
3、字词检测
诡异( ) 细雨霏霏( ) 倏地( ) 棚檐( ) 打量( ) 迷惘( ) 蔼然( ) 摩挲( )
4、快速浏览本文,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把下面的结构图补充完整。
等待散场
人物 环境(时间,地点,自然环境) 情节 主题
剧场门前 开端 “我”赶往剧场
剧院大门外 发展 “我”巧遇( ) ,误以为他( )
“我”误以为小伙子因为( )而( )
剧院前廊 “我”巧遇( ),误以为她是( )
剧院前廊 高潮结局 “我”沉浸在( )里
第二阶段:自主发展
第二步:探究交流
构思巧妙奇特,故事引人入胜,是微型小说的一大特点。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微型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有起伏,有波折,有悬念。结合文本谈谈本文的精巧构思?
在文中,“我”担任什么角色?起什么作用?
小伙子站在门外做什么?等待退票?为什么“我”给他票却不要?这说明了小伙子的什么性格特点?
妙龄女郎站在前廊做什么?看芭蕾舞剧?为什么不进剧场去看?这说明了妙龄女郎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第三步:能力训练
1、小说将故事安排在雨天进行,你觉得描写雨境对表现小说主题有什么作用?
2、小说以《天鹅湖》最后一景的乐曲作为结局,这样写有什么深意?“永恒的旋律”指的是什么?
第三阶段:创新发展 (归纳反思, 课堂作业,拓展)
1、结合本文归纳总结微型小说的特点。
2、借助《微型小说选刊》和《小小说选刊》等专门刊登微型小说的刊物进行课外阅读,并挑选一两篇你认为写得很好的作品,尝试微型小说的赏析型阅读,如《名师面对面》P51《就从这里开始》。
最后一步:课后作业
刘心武曾经对记者说:“我以前的作品,有的没有写好,比如《等待》,如果重写,我会进行这样的修改……”
我们能不能帮作者将它修改一下,让其既感人又合情合理?(要求:保留等待散场的结尾,只修改前面的部分。另外设计一些更合情合理的情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语文学科“导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实践探索
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 田维昶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解占据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普遍现象。因此,有很多教师片面地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得越多主导作用发挥得就越好。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没有教师的讲,但是讲是为学服务的,应“以讲导学”,即用讲来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学,而不是用“讲”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思考。教学贵在引导,它一方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规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职能主要是“导”而不是“讲”,更不是“灌”;另一方面也充分肯定了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践证明教师善于引导是提高语文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式算不上真正的教育,引导才是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说引导是教学的最本质特征。因此,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引导工作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1、趣味性原则
教师要善于诱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就是要启发学生多想、善疑。有疑问是学习深入的表现,能提出问题是肯于动脑的结果一个语文教师讲的好不好,只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那就是看他是否在“引导”上下了功夫,是否能在学生似懂非懂,口里想说又说不出来的地方予以诱导,使他们对“已知”产生疑问,对“未知”发生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循循善诱,使学生从平常的语言现象中领会到它的深刻含义,通过精心的设计,把学生引入佳境。如讲《孔乙己》时,先读鲁迅对这篇小说的评价:“能于这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其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显露,有大家作风。”作者本人都能这样夸奖自己的作品,当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课伊始,趣亦生。
2、有序性原则。
教师要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步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含义。在课堂中,不是把结论塞给学生,而是多方启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自己领悟,自己去得结论。比如在讲授一篇课文时,教师不要急于分析,而是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引导他们围绕教学目标,自己去默读、朗诵,自己去揣摩、欣赏,也就是在教师的诱导下,让学生通过直觉感受活动,直接体会课文的中心、情境、艺术手法,领悟文章的神韵。
3、规律性原则。
指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指引学生的思维上路,换句话说就是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人们在反思中和解决同一类问题之后,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动力定型,影响和支配后来的同类活动,用解决前类问题的办法解决后者,就是定势思维。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带有共同性,这就为定势思维提供了用武之地。比如讲“汉语知识—词性”时,文中把常用的20个介词编成顺口溜,让学生记忆:“在于从白朝,向当比以到,对把跟同和,让被为给叫”。这时,可让学生动用同样的思维方法,编出15个常用副词的顺口溜:“都很又不刚刚,稍微十分马上,忽然渐渐更挺,大概一定经常”。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运用规律,举一反三,增强了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灵活性原则。
教师应具备应变能力,通过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抓住有价值的、能突破全局的问题穷追不放,以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激发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从而扫除模式教学所造成的沉闷、压抑、一潭死水的局面。
二、相机诱导、适时点拨是做好引导工作的关键所在
教师引导学生,需要寻找好契机,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就是说不到他欲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选准选好引导时机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出师表》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上课伊始就饱含深情较详细地介绍了诸葛亮写此文时的处境和心情,结果一位同学读课文时很动情,读到结尾段她哭了,流着泪读完全文,引起了全班同学了共鸣。读文言文掉眼泪很少见,我抓住时机甩开了原来的授课计划,立即引导学生对全文的思想内容先作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指明《出师表》的思想局限性,最后再进行文言文实词的归类,此堂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做好引导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主导与主体双方的交流。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所收获,而不是教师“表演”水平的提高。当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可能是自发的,而要靠教师启发、诱导、激励和传授。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深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活动变成师生共同表演的生动局而。
其次,要做到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并重。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因此课堂教学中,在统一的目标要求下,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让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有所创新;让基础和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基础差、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完成最低限度的学业。总之,应切实做到“上、中、下”三类学生通过学习都能有所收益,智能得到提高。
再次,在注重循序渐进原则的同时,鼓励创造性思维,努力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采取循序渐进促使其思维的量变,当量变到一定程度,不失时机诱发学生思维的质变,促使其在知识、智力上得到提高。
四、做好引导工作,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做好诱导工作,教师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知识的综合力、组织的凝聚力、思考的催生力、争论的拨乱力等素质。这就要求我们知难而进、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提高驾驭教材和运用教法的能力。在今天,对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来说,当务之急一是广泛阅读,二是深入思考,要使学生有兴趣,首先要自己有感触;要使学生有所收益,首先要自已付出心血。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总是不可能的。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合力,坚持素质教育的目标,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就一定能闯出一条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新路来,为培养具有创造型的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等待散场》课后练习
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 田维昶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诡异(guǐ) 痴迷(chī) 默然(muò)
B.倏地(xiū) 荒唐(huāng) 妙龄(líng)
C.摩挲(suō) 旋律(lǜ) 牢骚(sāo)
D.蔼然(ǎi) 掩应(yìng) 库存(cún)
1.C(A默mò;B倏shū;D掩映)。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与同事们一直保持中距离,不偏不倚,不太疏远,也不靠得太近,这样更有利于工作。
B.台湾当局“一边一国”的错误言论导致台湾股市下跌,也引起了台湾人民的怨声载道。C.教育孩子决不能简单粗暴,那种动辄拳脚相加、耳提面命的做法,只能得到相反的效果。
D.对您这篇文章中所谈的问题,我深有同感,忍不住在后面加了几句话,就算狗尾续貂吧。
2.D(A望文生义。不偏不倚——并非指交往距离,而是指处理问题的公正态度。B“怨声载道”——主谓短语,动词性,一般做谓语,而不能做宾语。C感彩错误。耳提面命——褒义词。)
3、下面句子使用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自己要看!”我一边回答他,一边掏我的票。咦,怎么没有
B.“不,”那小伙子蔼然地对我说,“我不要您的票,您快进去看吧!”
C.小伙子很难为情,解释说:“我答应在外面等她——她也许会随时提前出来——我还是要在这儿一直等着散场……”说着便扭头朝剧场大门张望,生怕在我们交谈的一瞬间,那姑娘会从门内飘出,而他没能及时迎上去。
D.又问我:“您是……怎么回事儿 ”我发现先遇上的那位女士,不,应该说是一位妙龄女郎,站在前廊门边,隔着玻璃朝外看,我也扭身朝外望去,只见那个小伙子仍在原地,双臂抱在胸前,痴痴地朝剧场大门这边守候着……
3.(“她也许会随时提前出来”前后“——”应改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读者所欢迎,短短九个月时间里,该书便重印了九次。
B.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既为了摧毁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基地,还希望通过军事打击除掉萨达姆。
C.一部现代小说的优劣高下,不在于它是否塑造了典型环境、典型人物,而在于是否构筑了独特的心灵世界。
D.在这次韩国内阁的大换血中,著名的梨花女子大学前校长张裳被提名担任新总理。一旦韩国国会批准这一任命,张裳将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
4.D(A项“便深受广大中学生读者所欢迎”结构杂糅,B项重复赘余,可去掉“的目的”。C项搭配不当。“塑造”“环境”搭配不好。)
5、下面对《等待散场》《差别》两文的解读,不太切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等待散场》小说没有直面写爱情故事里的两个主人公是如何相爱的,而是通过“我”,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描述这个故事。
B.《等待散场》故事结尾,《天鹅湖》里的爱情乐曲回荡,小伙子和恋人虽然没有在一起看舞剧,却以自身的爱恋向世人宣告,爱情是人间永恒的美妙旋律。
C.《差别》中的阿诺德和布鲁诺的真正差别是思维方式。两个人都很勤快,但是仅仅做到“勤”还是不够的。在勤的基础上懂得运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和观察,会做得更好。
D.《等待散场》以叙述者沉浸在《天鹅湖》中的“永恒的旋律”结束,而《差别》最后用老板的一句问话结束。小说的结尾虽然告知了读者一些信息,但读者想像空间仍然很大。
5、D(“小说的结尾虽然告知了读者一些信息,但读者想像空间仍然很大”一语不确,应改为“小说并没有告诉读者什么,只是让读者自己去想像和体会”)。
6、仿照下面三个比喻句,任选一个英文字母,写两个与例句形式相同的比喻句。
例句:A像一张互相支撑的梯子;像一座高高耸立的铁塔;还像一枚冲向云端的火箭。
仿句①
②
6、 ①B像两本摞在一起的词典,像可爱的孩子的小脚印,像两个握紧的拳头。
②C像古代贵族妇女的发髻,像宁静的避风港,像一张笑歪了的嘴。
7、填空:
刘心武(1942~), 作家。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 》,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长篇小说《 》,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刘心武擅长 题材,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做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7、当代 班主任 钟鼓楼 青年
(二)课内阅读
8、解释下面的词语。
⑴诡异
⑵倏地
⑶摩挲
⑷旋律
8、⑴诡异:奇异;奇特。⑵倏地:忽然;快速。⑶摩挲:抚摩;抚弄。⑷旋律:乐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
9、简单梳理一下这篇小小说的结构。
答:
9、《等待散场》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段,主要写我去看芭蕾舞剧,但是有事情耽搁了一些时间。第二部分从“我出了汽车才感觉下着小雨”到“而他没能及时迎上去”。写我与青年人的对话,知道他没有票,在等待看舞剧的女朋友。第三部分为倒数第二段,写剧院里小伙子的女朋友也在朝外看正在等待她的男友。第四部分是最后一段。写作者的感受。
10、从“迷惘”到“眼里闪出异样的光”,揭示妙龄女郎内心怎样的思想变化?
答:
10、姑娘先是“迷惘”,到后来“望着雨丝掩映的那个身影,忽然咬紧嘴唇,眼里闪出异样的光……”表明姑娘先是对爱情徘徊不定,后来被小伙子的行为感动,决心确立爱情,并对未来的爱情充满了信心。
11、小说结尾中的“永恒的旋律”指的是什么?文中描写《天鹅湖》最后一景的乐曲,作
用是什么
答:
11、“永恒的旋律”就是指无私伟大的爱情。两个爱好艺术的年轻人彼此相爱,心牵对方,只想着对方。他们自己的爱情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奏出人间至善至美的永恒旋律。文中描写《天鹅湖》最后一景的乐曲,烘托故事氛围,暗示小伙子与姑娘的爱情最终走向成功,歌颂爱情的美好。
12、《等到散场》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也写得“一波三折”。请结合文章具体说说这一特点。
答:
12、无巧不成书,一撞,撞出个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来。“您有票吗 ”以为小伙子要夺己所爱。“我自己要看!”此一波折。原来小伙子不看,等散场。二波折。“我”热情主动让票,虽然票价180元.但仍晏成人之美。但小伙子婉拒了,让人觉得“古怪”,此三波折。谜底解开,让人感慨。表达了小伙子的痴情与守信用。(大意正确即可)
13、下面对小说的解读,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中多次描写到“霏霏细雨”、“小雨如酥”、“雨丝掩映”等雨的场景,目的是烘托全文,渲染意境。
B.通过对妙龄女郎的细节描写,可以揣摩她对于爱情是有一番思想斗争的。
C.结尾说“我”沉浸在永恒的旋律里,是说“我”沉浸于优美的《天鹅湖》舞曲里,除此没有太多的深意。
D.小说语言细腻,思想表达含蓄,是一篇优秀的做型小说。
E.《天鹅湖》舞曲最后表达王子与白天鹅的爱情将冲破恶魔阻挠而终于圆满,暗示人间所有的爱情都有曲折,但终会走向圆满。
13、 CE(C项“我”也被人间美好的爱情所陶醉,讴歌了纯美、真挚的爱情;E对于人间的爱情说的太绝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等待散场》课堂实录
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 田维昶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故事。(PPT展示故事内容:伊莉获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伊莉获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具狮尸。她又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很快地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这么简短的一个小故事,它其实也是一篇小说。同学们或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么简短的文章也能称为小说?能不能称为小说,我们来看看它具不具备小说的三要素?
生:有。人物有伊莉、佛莱特以及伊莉的弟弟。
师:有没有故事情节?
生:有。
师:一开始没有给大家看这个故事的结局,其实它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小的悬念,这个结果有点出乎意料之外。
那么,有没有和环境的描写?
生:没有。
师:没有吗?大家仔细看一看。
在什么地方打猎?
生:在非洲。
师:这算不算环境描写呢?
生:算。
师:所以说它也是一篇小说,虽然说它的篇幅很短小。我们讲,按篇幅的长短,小说可以分为哪几种呢?
师生:长篇、中篇、短篇还有微型。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什么是微型小说,大家打开书本第八十页。我们一起欣赏刘心武的《等待散场》。
首先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看同学们有没有查阅有关刘心武的资料。
(让学生回答)
生:刘心武,生于1942年,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当代著名作家。1958年开始创作,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开山之作,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长篇小说《钟鼓楼》等。
师:回答的很好,请坐。
师: 以前都是让学生自读课文,这节课我要转变一下方式。于是对学生说:“《等待散场》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准备一分钟,请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学生讲完了,我并不让他坐下,接着问他:“作者讲这个故事是想表达什么主题?”学生说不清楚。
我觉得有必要看一看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情况。我说:“读清楚了主题的人请举手。”五个人举手。
不管是学生胆小还是谦虚,这个数目都太小了。我决定让学生再深入思考一下。于是让学生四人小组交流探讨: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三分钟。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在教室巡回走动,与少数学生个别交流。读明白了没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学生讨论得很热烈,看到时间差不多了。我说:“现在弄清楚了小说主题的人请举手。”十二个人。很好,那我们请一个同学说说她的理解(巡查时已与之进行了交流)。
学生:这是个爱情故事,故事里的女青年在考验男青年,后来女孩子发现男青年对她是真心的,所以决心……嫁给他。
师:好,很有主见,这个故事好像说的就是这么回事。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考验,他们两个都是真心地爱着对方。男的为女的着想,女的为男的着想。因为女的在里面根本没有认真看演出,她始终在关注着外面的男青年。如果是考验的话,她根本不必这样做。她只需要坐着看到结束再出来,或者最多中途到门口察看一下就够了,不必总是站在门廊边。
学生鼓掌。
师:刚才还有许多人没举手,那说明他们没看懂文章。哪些地方不懂,请大胆地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生:小雨如酥,我险些滑跌在门前的台阶上。这有什么意义?
生:绍尾处为什么要说《天鹅湖》的最后一景的乐曲,还王子与白天鹅的爱情冲破恶魔阻挠而终于圆满,这是不是有某种暗示?
生:妙龄女郎忽然咬紧嘴唇,眼里闪出异样的光……为什么会这样?
生:最后老人为什么要摩挲白发,沉浸在永恒的旋律里……什么是永恒的旋律?
生:为什么年青人问“您有票吗”,后来他又不要票?
生:我觉得那女青年应当与男青年同甘共苦,要么两个人都看演出,要么两个人都不看。
…………
师:从前往后一个个问题来解决吧。如何解释男青年问别人是否有票,后来却又不要票?
生:因为那张票太贵,而且与女朋友相隔太远。
生:不对,他根本没看那票就不要了。他是担心他进去之后,女朋友出来了,找不到他。
师:那就是说男青年根本没打算进去,那为什么他又问别人是否有票呢?
生:男青年是担心老人没有票。
生:男青年其实很想进去,所以看到一个人过来就急不可耐地问,但问过之后又觉得多余,所以马上改口。男青年处在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下,一直犹豫不决。
学生鼓掌。
师:下一个问题,为什么让故事发生在小雨中,还让“我”差点摔了一跤?
生:细雨绵绵,多浪漫啊。而作者讲述的又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师:说得很好。环境与故事情节,谐调一致,相互促进。为什么将要看的是《天鹅湖》,不是《铁道游击队》或者《闪闪红星》呢?以前谈恋爱很流行一起看电影的。
生:因为《天鹅湖》讲的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这与生活中正在上演的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相互映衬,让人感觉更美。
生:《天鹅湖》中王子与白天鹅的爱情冲破层层阻隔,最后终于取得圆满结局,这是不是也说明生活中男女青年也是冲破了什么阻隔走到一起的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说明这个同学算于思考。大家想一想,是不是有这个可能?
生:有这个可能。虽然文章中没有提,但生活的许多爱情故事都要经历一些阻碍的,比如那个女孩子的父母可能就反对他与男孩子的交孩啦。
生:即使父母不反对,也可能有其它的阻碍啊。比如两个性格的差异,习惯及爱好的不同或者其它的阻碍。有阻碍是正常的。
师:这个同学对生活观察得很细,思考得很到位,看问题达到了哲学的高度,了不起。后面还有一个问题,女青年为什么为咬紧嘴唇,眼里放出异样的光?
生:因为演出终于结束了,她马上要冲出去也男朋友相会了。
师:我觉得这个“终于”用得很好。“终于”说明了一种什么心理?
生:迫不及待的心理。
师:为什么迫不及待?她在认真看演出吗?
生:没有。女青年根本没有认真看演出,她一直关注着外面的男青年。她为了不辜负男青年的一片好意,只好一直呆在剧院里。但她在里面其实是一种煎熬,她根本无心观看舞台上的表演。
师:很好。这位同学非常理解这位女青年。我觉得这个同学还回答了前面同学提出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那个关于两个人应该同甘共苦的问题。该如何理解那个同甘共苦的问题?
生:女青年给男青年一个献殷勤的机会,(生大笑)让他有机会对女奉年奉献自己的爱心。让他有成功感。
师:这个同学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姑娘。和小说中的女青年一样善解人意(生大笑)。好,下面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要摩挲白发,沉浸在什么永恒的旋律之中?
生:因为“我”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故事。
生:想起了“当年荒唐与甜蜜的场景”,沉浸在爱的旋律之中。
生:这个旋律既是实指,指《天鹅湖》的动人旋律,也是虚指,指人间美妙的爱情旋律。
师:(鼓掌)好,这个同学回答得很好。我要顺着问一句的是,这篇小说可以说一首爱的颂歌,那么这里面除了男女青年之间的爱,还有其它的爱吗?
学生思索。
生:还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这种爱。
师:同学说的很好,说明大家真正理解了这篇小说的内涵,这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所要达到的目标。
师: 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课后的作业是修改名家作品。(刘心武曾经对记者说:“我以前的作品,有的没有写好,比如《等待》,如果重写,我会进行这样的修改……”)我们能不能帮作者将它修改一下,让其既感人又合情合理?
下课。
生: 谢谢老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1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丈夫去猎狮
伊莉派弟弟佛莱特陪伴她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
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很伤心,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
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具狮子尸体。
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gfhfsgdhcdhshcjskhcjschschjshcjshcdjhcskhcdjhcdsjchjshdjschschsjdhcjsdchjsdchjshcjdshcjdchjdchsjchjschjdchjdchjdhcjdchjdchjdchsdhjsggchdhjfhjkdhskhfjsfhksfhsdfhdjhf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
--佛莱特。”
等待散场
刘心武
刘心武
生于1942年,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当代著名作家。
1958年开始创作,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开山之作,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长篇小说《钟鼓楼》等。
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细腻,作品具有社会思考性,意蕴深厚,风格严谨。
诡异(guǐ ) 细雨霏霏( fēi )
倏地(shū ) 棚檐( yán )
打量(liang ) 迷惘( wǎng)
蔼然(ǎi ) 摩挲(mó suō)
初步感知
快速浏览本文,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下面的结构图。
人
物
环境(时间,地点,自然环境)
情 节
我
小伙子
女郎 晚上九点
剧场
下着小雨 剧场门前 开端 “我”赶往剧场
剧院大门外 发展 “我”巧遇( 小伙子 ) ,误以为他(在等退票 )
“我”误以为小伙子因为(票贵 )而(等待“我”打折)
剧院前廊 高潮 “我”巧遇(女郎),误以为她是(检票员 )
剧院前廊 结局 “我”沉浸在(永恒的旋律)里
构思巧妙奇特,故事引人入胜,是微型小说的一大特点。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微型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有起伏,有波折,有悬念。结合文本谈谈本文的精巧构思?
同学们精读《等待散场》,找出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几个转折点,体验作者的精妙构思。
故事开端:“我”在剧院门口碰到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故事结局:“我”由小伙子及其女友的事,并随着《天鹅湖》的情节“沉浸在永恒的旋律里”。
“我”误以为小伙子想要“我”的票
“我”误以为小伙子因为票价高而不要票
“我”误把小伙子的女友认作售票员
情节:一波三折——曲折
结构:三个误会 两个巧合
构思巧妙
小伙子站在门外做什么?
等待退票?
——为什么“我”给他票却不要?
等待散场?
——这说明了小伙子的什么性格特点?
妙龄女郎站在前廊做什么?
看芭蕾舞剧?
——为什么不进剧场去看?
等待散场?
——这说明了妙龄女郎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人物形象
妙龄女郎:
一个执著真挚、恪守承诺的男青年。
小伙子:
一个温婉可人、善解人意的女青年。
探讨:
在文中,作者“我”的作用是什么?
“我”在里面起了线索的作用,见证者的形象,以“我”与小伙子的接触以及在剧场内所见到的姑娘联系在一起,将在剧场外等待散场的小伙子和在剧场内等待散场的姑娘之间的纯真的爱情表现出来了。
深层探究
小说将故事安排在雨天进行,你觉得描写雨境对表现小说有什么作用?
小说以《天鹅湖》最后一景的乐曲作为结局,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永恒的旋律”指的是什么?
深层探究Ⅰ
小说将故事安排在雨天进行,你觉得描写雨境对表现小说有什么作用?
小说需要环境的渲染、烘托,雨境既为小说塑造了朦胧、缠绵的活动氛围,同时又在无声的语言中凸显了男女青年间纯洁美好自然的爱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深层探究Ⅱ
小说以《天鹅湖》最后一景的乐曲作为结局,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天鹅湖》是一种象征,它是故事的起因,同时也见证着男女主人公的纯洁爱情,而舞剧幸福的结局似乎也隐喻着他们冲破困境之后也会有一个美满的未来。
深层探究Ⅲ
“永恒的旋律”指的是什么?
指无私、伟大、纯洁的爱情。两个爱好艺术的年轻人彼此相爱,互相守候,心牵对方,不管有什么困难与挫折依旧守护着圣洁的爱情,他们的爱情已经成为一种艺术,是人间永恒的美妙旋律。
微型小说的特点
立意深刻
构思巧妙
结尾新奇
语言精练
我们能不能帮作者将它修改一下,让其既感人又合情合理?
(要求:保留等待散场的结尾,只修改前面的部分。另外设计一些更合情合理的情节。)
刘心武曾经对记者说:“我以前的作品,有的没有写好,比如《等待》,如果重写,我会进行这样的修改……”
修改名家作品!
作业:
修改参考:
我们是贫穷的大学生,我是舞蹈专业的
外国著名舞蹈家要来华演出,我很想看;但票价昂贵, ……
男友偷偷的去工地打工,还卖血,终于买了一张票……
我盛情难却,只好进场……
可是,意外发现那是票贩子制作的假票……
如果让他知道,会失望难过……
等待散场……
谢谢
再见!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等待散场》导学设计
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 田维昶
一、教学目标
1、 德育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纯真人性的赞美和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微型小说结构的精巧。
2)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小说的主题。
3、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细节描写入手,探讨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小说主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本,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养成自觉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小说的精巧构思和情节安排
2、人物形象分析
3、小说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
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的体验。
四、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语: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故事。(PPT展示故事内容:伊莉获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伊莉获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具狮尸。她又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很快地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这么简短的一个小故事,它其实也是一篇小说。同学们或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么简短的文章也能称为小说?能不能称为小说,我们要看看它具不具备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其实按篇幅的大小,我们可以将这个小故事视为微型小说。那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什么是微型小说,大家打开书本第八十页。我们一起欣赏刘心武的《等待散场》。
(板书《等待散场》)
二、作者简介
刘心武,当代著名作家,1977年发表的《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主要作品有中篇《秦可卿之死》长篇《钟鼓楼》等。
三、整体感知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在本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你们最欣赏谁朗读?
明确:本文写“我”在剧院门口碰到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开端);“我”误以为小伙子想要“我”的票(发展);“我”误以为小伙子因为票价高而不要票(再发展);“我”遇妙龄女郎,误把她认作售票员,看到她等待散场(高潮);“我”由小伙子及其女友的事,并随着《天鹅湖》的情节,沉浸在永恒的旋律中(结局)。表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纯洁美好的爱情。(板书情节内容与主题)
情节曲折(板书),三个误会,两个巧合。
四、自主——合作——探究文本
1、本文要表达的主题已经明确,但是你还有那些地方不明白,或细节描写不清楚,或那些语句读不懂呢?下面请同学们每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和交流,时间3分钟。
由同学质疑,然后将学生的问题归类。大体可归为如下几类。
(1)从文题角度来看
谁在等待散场?为什么等待?
明确:1)是小伙子和妙龄女郎。
从哪里可以看出妙龄女郎是小伙子的女朋友呢?
“我”在门廊里意外遇到妙龄女郎,先误以为是“女士”,后来又说“不,应该是一位妙龄女郎”,暗示了小伙子等的“她”是女朋友,另外文末对妙龄女郎的描写,她深情的望着雨丝掩映的小伙子,也暗示了她就是小伙子要等的女朋友。
2)小伙子和妙龄女郎为什么等待散场,为什么两人不一起去看《天鹅湖》?
他们都是芭蕾舞《天鹅湖》的爱好者,而他们只有一张票,但不愿错过这次机会;他们是恋人,他们相互牵挂,在等待中守侯纯洁的爱情。
这张票是怎样得来的?
作者说他们只等到这一张退票;可能他们很穷,买不起两张票(从文章的环境描写和几处暗示来看);可能票很紧张,不好买,只弄到一张。但不管哪种情况,这张票都是来之不易的,无比宝贵的。
(2)从小伙子的角度来看
他为什么不去看,而是让女朋友去看?当“我”无偿把票让给他时,他还是不愿进去,而是毅然拒绝?
明确:他们只有一张票;小伙子其实很想看,所以他看到一个人过来,就急不可耐地问“我”有没有票,可见其矛盾的心理;但他很爱他的女朋友,为了女朋友,为了爱情,他宁可牺牲自己的爱好,在雨中等待散场,表现了小伙子对爱情的忠贞、执着;“我”无偿将票让给他,“他接过去,仔细地看了一下排数座号,退给了我”,可见小伙子还是很想看《天鹅湖》的,但是票的座位或许与女郎的不在一块,更加上小伙子在外面等她,他怕散场后女郎找不到他,可见他是一个执著诚挚、恪守承诺、关爱女友、对爱情充满信心和幻想、坚贞朴实的人(板书)。
(3)从妙龄女郎的角度来看
妙龄女郎为什么不坐在座位上舒服地欣赏芭蕾舞剧,而要站在门廊里等待散场?女郎 “咬紧嘴唇”,“眼里闪出异样的光”,为什么,有何作用?
明确:1)她牵挂在外面等她的小伙子,为了不辜负小伙子的一片心意,她只好一直呆在剧院里,因此,她放弃了自己喜爱的芭蕾舞剧,根本无心认真观看表演,心中一直等待散场,可见她是一个温婉可人、善解人意姑娘(板书),表现了他们爱情的纯真。
2)“忽然咬紧嘴唇,眼里闪出异样的光……”给读者遐想的空间,让读者去揣摩理解人物内心的思想斗争,可能女郎从这次等待中看到了小伙子的内心和人格,心里充满了喜悦之情。(4)从“我”的角度来看
1)“我”是谁,担任什么角色,有什么作用?
明确:“我”是小说的叙述者,是小说塑造的一个人物;是旁观者的角色;起线索的作用,以“我”与小伙子的接触以及在剧场内所见到的姑娘联系在一起,将在剧场外等待散场的小伙子和在剧场内等待散场的姑娘之间的纯真的爱情表现出来。
2)“我”是一个狂热的芭蕾舞迷,为什么“我”要将票让给小伙子呢?
明确:“我”被小伙子感动了,想成全他,可能“我”从他行为中看到自己年轻的影子,想起自己的甜蜜而纯真的爱情,因此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我”要将票让给他;同时也衬托了男女主人公的纯真爱情。
(5)从环境描写的角度来看
1)小说将故事安排在雨天进行,这有何作用?
明确: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发展需要环境的渲染、烘托,雨天既为人物活动创造了朦胧、缠绵的活动氛围,同时又在无声的语言中凸显了男女青年间纯洁美好的爱情。
2)文章选择《天鹅湖》作为背景有何作用和寓意呢?
明确:一方面,《天鹅湖》是故事的起因,它见证了男女主人公的纯洁爱情,每一场音乐都极出色地完成了对场景的抒写和对戏剧矛盾的推动以及对各个角色性格和内心的刻划,具有深刻的交响性,是经典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浪漫色彩的舞剧音乐;另一方面,《天鹅湖》的故事情节也暗喻了小伙子与妙龄女郎的爱情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3)在结尾部分,“永恒的旋律”指的是什么?
明确:含义有两个:一指的是《天鹅湖》表现的无私、伟大、纯洁的爱情,是作者真实听到的。另一层含义指的是小伙子和女朋友之间永恒感人的爱情,赞美了美好的人性。
2、通过质疑讨论,我们已经明确了小说的人物形象特点,那么你对本文的主题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明确:1)对纯真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2)对美好人性的赞美与追求
3)勾起“我”对已往美好爱情的回忆等
3、本文结构特点有哪些?
明确:截取生活横断面,情节单一而曲折,人物少简洁传神;“以小见大”表现纷繁的现实生活。
五、拓展练习
学习了本文,请同学们根据微型小说的特点,展开想象,续写散场之后。
六、总结
《天鹅湖》的旋律是优美的,小伙子和妙龄女郎的爱情是永恒的,崇高的人性是无价的。让我们一起追求纯真的人性吧!
板书设计
等待散场
刘心武
开端 “我”迟到巧遇青年 小伙子:执著诚挚、恪守承诺、关爱女友
发展 愿让票却遭到拒绝
高潮 遇女郎见两情相依
结局 沉浸在永恒的旋律 姑娘:温婉可人、善解人意、牵挂男友
单一精巧的结构 纯真永恒的爱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等待散场》教学反思
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 田维昶
《等待散场》是一篇微型小说,能够讲的内容比较少。越是内容少的课文越难讲,这是我上完课后才发现的。可是我偏偏选中了它上公开课。
这节课上得还是比较成功的,我觉得以后可以用得上的地方有以下这些:
首先,上课应该抓住这堂课的重点。这虽然是一句老生常谈的旧道理,可是要做到在课堂中真正的实施,还是需要充分的备课,以及一定的课堂掌控能力的。我在上这堂课的时候,紧紧地抓住了小说的三要素,并且重点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着手,串联起来讲解小说中的情节和环境。这样一来,既做到了重点突出,也使得这节课条理清晰。
其次,如果是遇到一堂课的容量比较小的话,就应该横向扩充它的知识量。比如在讲这堂课的时候,我举一反三地讲解了小说的人物塑造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情节如何才能一波三折等等这些,并且与学生平时的写作联系起来。如在讲解小说情节的描写时,我就举例,在作文中叙述一件事情时,不要平铺直叙,这样既没话可写,也不吸引人,我们应该为故事设置障碍,如在野炊时,可以设计一些意外的情节:起大风啦,忘带炊具啦等等都可以。
总之,一堂课应该紧抓重点,并与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