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五年级上册1.1《认识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五年级上册1.1《认识光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16 17:2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1.认识光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教材分析 《认识光》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引领,认识光源,接下来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认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最后通过交流探讨,感受光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首先从观察生活现象入手认识光源,再研究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在空气中传播的,最后回归生活,研究光在生活中的作用,充分体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理念。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什么是光源及光的传播路线。在认识光源时,对人工光源及天然光源不要求学生有过多的了解。探究光的传播时,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对光现象的观察,提出自己的猜想,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获得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继而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离不开光,但在利用光的同时,也会有光污染现象,并以此作为新的探究课题引入后续探究,为继续研究光做好铺垫。活动准备:
学情分析 《认识光》是学生从低段进入中段的一个开始,学生通过半年科学课的学习,具备不太多的科学知识、学习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对光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光的产生并不知晓。需要从生活经验入手来引导学生对光的进一步认识。进
教学目标 1. 认识光源,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 能对光的传播方式做假设性解释,并能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3.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蜡烛、激光器、带有小孔的硬纸片、吸管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对应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一、导入 激发学生兴趣师出示小诗引导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单元小诗让学生猜想: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变的这样绚丽多彩?学生交流
探究新知 教学活动:活动一提出问题:哪些地方有光?1、引导学生交流活动。2、对光的分类:自然光/人造光/生物光提出问题:哪些地方有光?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选了这六种光?它们有什么代表性?理解光源的概念: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能发光,同学们刚才的举例很好。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类能发光的物体:天体发光,如太阳、星球;生物体发光,如萤火虫;还有靠电能发光的,如电灯等。我们将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小结:使学生知道自然光源、人造光源的区别;了解生物光源、热光源、冷光源的概念。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思考光源的定义
三、生活中的应用 哪些地方用到光1、请学生交流哪些地方用到光?2、引导学生把交流的内容、归类、整理。小结:灯光不仅仅能照明,还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根据不同的需要,要使用不同的光源。有的地方适合热的光源;有的地方需要采用冷光源等等。 学生交流哪些地方用到光
四、探究光的传播 光沿着什么路线传播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沿着什么路线传播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讨论:如果要使手蜡烛的光穿过三块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做手影游戏。或观察一个物体的影子。提问: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拓展活动: 通过资料卡了解光速的知识,设计实验比较光和声音传播的速度。 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小组探究实验。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学生进一步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举例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作业布置 调查光污染的现象。
板书设计 11 认识光 光源直线传播
达标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