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第二章 区域发展
第二节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以某产业转型地区为例,分析该类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2.以鲁尔区为例,掌握传统工业区兴衰的区位条件及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区域认知)
3.通过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掌握传统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策略。(综合思维)
思考
1.这个地区土地利用方式30多年间发生了什么变化?
2.这种变化说明该地区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探索 德国鲁尔区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
右图表示的是德国鲁尔区某地土地利用方式在30多年间的变化。
新课导入
一、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1.概念
是指区域内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构成及三个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
想一想:什么是产业结构?
新课讲解
区域的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原有产业基础与生产传统、区域间的联系与分工等。
2.影响因素
想一想: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
新课讲解
一般来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区域的产业结构重心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 第三产业逐步转移。
3.变化规律
想一想: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新课讲解
主要包括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技术的进步、区域资源供应状况、区域主导产业的市场状况等。
4.变化的原因
想一想: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新课讲解
(1).结果: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2).原则: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区域优势相适应,统筹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5.产业结构的调整
想一想:产业结构调整和原则是什么?
新课讲解
二、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
1.鲁尔区的兴起与衰退
(1).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①.矿产资源:煤炭资源丰富,离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较近。
想一想:鲁尔区的区位条件是什么?
新课讲解
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②.交通
新课讲解
③.水资源丰富。
新课讲解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经济,为鲁尔区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④.市场
新课讲解
(2).主要工业部门
煤炭、钢铁、重型机械、基础化工等。
想一想:鲁尔区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
新课讲解
是德国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3).地位
想一想:鲁尔区工业区有何地位?
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机械制造业,特别是重型机械制造、氮肥工业、建材工业等。
新课讲解
鲁尔区的工业部门和传统的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①.生产结构单一
(4).鲁尔区的衰落
新课讲解
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新课讲解
20世纪50年代以后,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而市场需求量又相继下降。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 钢产品的替代品铝合金广泛使用。
世界性钢铁生产过剩
③.世界性钢铁生产过剩
新课讲解
重化工业集聚
环境污染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在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像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鲁尔区
④.环境污染
新课讲解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⑤.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新课讲解
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鲁尔区经济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比重逐渐减少;另一方面,新技术使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明显下降;此外,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鲁尔区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同时,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以及钢产品替代产品的广泛应用,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局面。
另外,新技术革命既产生了一大批新兴的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并且由于鲁尔区存在用地日趋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
想一想:
1.导致鲁尔区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有几个?各发生在什么时间段?
2.根据鲁尔区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探究活动1: 分析鲁尔区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探究活动
1.导致鲁尔区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有几个?各发生在什么时间段?
(1).20世纪50年代煤炭工业衰落,原因是:
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新技术使钢铁耗煤量减少,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下降;煤炭开挖深度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使鲁尔区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2).20世纪60年代,钢铁工业衰落。原因是:世界上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以及钢产品替代产品的广泛应用,使钢铁需求量减少。
(3).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鲁尔区工业企业的传统生产和组织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4).用地紧张,环境污染,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
以上四个原因是鲁尔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新课讲解
2.根据鲁尔区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应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如下所示:
新课讲解
2.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
(1).20世纪50至60年代,传统产业结构调整。
1968年,北威州政府制定《鲁尔发展纲要》。煤钢传统产业内部进行技术改造和“关停并转”,为鲁尔区产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产业结构从煤钢占绝对优势转向以煤炭、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四大部门为主。依托煤钢资源优势,延长拉伸产业链条,形成了化学化工、机械制造等主要新兴工业部门。
想一想:鲁尔区如何调整传统产业的?
想一想: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什么?每个阶段在调整时主要关注什么?
新课讲解
(2).20世纪70年代,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1979年,北威州政府推行《鲁尔行动计划》。进一步侧重发展新兴产业,对新兴产业实施一定的投资补贴政策,引进了一批电子信息、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企业。
想一想:鲁尔区如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
新课讲解
(3).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整体规划下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多样化。
1989年以来,德国政府及北威州政府制定并推行了《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计划》《矿冶地区未来动议》《欧盟与北威州联合计划》。注重鲁尔区生态环境修复和历史文化保护;把老工业区及其建筑改造成服务业中心和旅游目的地,以实现区域复兴;充分发挥鲁尔区的区域优势,在不同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行业,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
想一想:鲁尔区如何推进产业结构多样化?
新课讲解
(1).建立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
三、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想一想:鲁尔区基础设施如何建设的?
新课讲解
(2).不断更新能源设施。
新课讲解
(3).建立起便利便捷、高效运行的现代通讯和物流设施。
新课讲解
(1).重视教育。
2.重视教育文化发展,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推进产业转型。
想一想:鲁尔区如何重视教育的?
1962年鲁尔区第一所大学——波鸿鲁尔大学建立后,鲁尔区又陆续建设了20多所应用科技类大学,成为世界上最密集的教育和研究中心之一。鲁尔区2015年社会总支出中教育和研究的比例达到了地区生产总值的10%。
新课讲解
(2).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为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鲁尔区建起一条从多特蒙德经过哈根、波鸿、埃森直到杜伊斯堡的技术转化之路。另外,鲁尔区还成立了专门的风险资本基金会和专业的新技术服务公司,为新技术应用提供资金、咨询服务。
想一想:鲁尔区如何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新课讲解
(3).尊重历史,注重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
鲁尔区将工业遗产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形成了3500多处工业遗址、200多座博物馆、100多个文化中心和音乐厅。
想一想:鲁尔区如何注重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
新课讲解
3.治理污染,营造绿色空间。
(1).治理污染。
想一想:鲁尔区如何治理污染?
针对大气污染,颁布法令,控制污染气体排放,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执行欧盟大气污染排放标准。针对河道污染,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和污染净化系统。针对报废的矿井,进行修整。针对污染严重的土地,由州政府出面设立土地基金,购买、修复、转让给投资者。
新课讲解
(2).实施营造绿色空间计划。
如1989年实施的为期十年的《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计划》,涉及植被保护和绿色景观打造、埃姆舍河污水收集网生态改造、花园式工厂转型、工业遗存建筑保留与改造等六大主题,已经成为鲁尔区转型之路的亮点。
想一想:鲁尔区如何营造绿色空间计划?
新课讲解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面对转型带来的失业问题,德国政府通过支付失业保险金、失业救济金、职业培训补助金等,从经济上尽可能把失业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并最大限度地促进再就业。为了增加新就业岗位,北威州政府给予优惠条件,吸引企业向鲁尔区煤矿集中的北区投资建厂。此外,鲁尔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推行职业教育、在职培训,尽可能吸纳失业人员再就业。
想一想:鲁尔区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新课讲解
原因:失业问题影响鲁尔区的社会安定,造成人才流失、最终影响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把解决失业问题放在首位。
措施:
(1)德国政府通过支付失业保险金、失业救济金、职业培训补助金等,从经济上尽可能把失业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并最大限度地促进再就业。
(2)北威州政府给予优惠条件,吸引企业向鲁尔区煤矿集中的北区投资建厂,以增加就业岗位。
(3)鲁尔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推行职业教育,在职培训,尽可能吸引失业人员再就业。
探究活动2:德国政府和北威州政府为什么把解决失业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探究活动
贵阳位于贵州省中部,多山地、丘陵,广泛分布的喀斯特地貌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曾制约着贵阳的发展,但贵阳却有着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优势条件。
案例研究 大数据驱动贵阳产业转型升级
案例研究
贵阳拥有适合大数据存储设备部署的生态条件:地处北纬26度左右,平均海拔约1100米,年均气温14℃~16°℃,气候凉爽,满足大型机房的散热需求;地质结构稳定,不会发生严重的地震等自然灾害,最大限度保证了数据中心的安全;电力资源丰富,作为“西电东送”的主战场,贵州省的电力稳定可靠,电力价格具有相对的优势。
此外,贵阳构建了高速铁路、民用航空等立体交通网络,成为中国西部的交通枢纽。目前,贵阳成为中国互联网骨干直联点。
贵阳在国家支持下,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升级改造。大数据技术在贵阳迅速崛起,成为引领贵阳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各种农业数据进行有效地收集、运用和分析,从而使农民可以随时掌握天气变化、农作物的生产及受天气影响状况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确定农作物的种植方式,确保精准化作业的实现。例如,2015年贵阳白云区在推进智慧农业建设中,建成作物认养互动平台,该平台关联了监控设备、空气湿度传感器、空气温度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多种物联网设备,通过这些设备获取有关农作物种植的数据信息,为农民合理安排生产提供支持。
案例研究
在工业方面,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地收集和分析贵阳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将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工业生产部门,使其进行合理地设计及生产。例如贵阳一家传统电视机生产企业,打造了一套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数据链后,能及时掌握市场动向,精准调整研发、生产、销售方向。公司产能增长了近两倍,运营成本下降了约1/4,企业基本实现零库存。
通过大数据可以对第三产业的各种数据进行有效地收集和分析,使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进而使运营效益得到提升。如2014年,贵阳某信息技术公司与政府部门合作,通过整合贵州省的医疗资源,依托大数据,建设了集服务、设备、商业协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案例研究
(1). ①.在农业方面,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各种农业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运用和分析,为农民合理安排生产提供支持。
②.在工业方面,应用大数据能够有效地收集和分析贵阳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将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工业生产部门,使其进行合理地设计及生产。
③.通过大数据可以对第三产业的各种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分析,使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进而使运营效益得到提升。
气候凉爽,地质结构稳定,电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国家政策的支持。
想一想:1.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有哪些优势条件?
2.贵阳是如何积极利用大数据进行产业转型的?这对其他地区的产业转型有何借鉴意义?
(2).应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升级改造,促进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
案例研究
小结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 2.2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 同步练习
(训练时间:40分钟)
基础训练
近年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结合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降低,说明农业地位下降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上升,依然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 D.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2.关于江苏省经济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扭转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局面,突出农业发展的主导地位
B.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改变其就业人口比重下降的局面
D.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限制第一产业,压缩第二产业,扶持第三产业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矿产资源丰富,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改革开放初期,煤炭得到大规模开采与输出,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鄂尔多斯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大做文章,逐步从依靠能源、矿产资源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转变。据此完成3~5题。
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重化工业的发展方向是( )
A.控制企业规模,调整产业布局B.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小型煤矿
C.实施“走出去”宏观布局战略D.提高加工层次,延长产业链条
4.伴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当前适宜鄂尔多斯发展的第三产业是( )
①物流业 ②房地产业 ③高铁运输业 ④家政服务业 ⑤旅游业 ⑥金融业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⑥ D.③④⑤
5.鄂尔多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 )
A.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B.污染严重,环境恶化
C.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D.交通拥堵,通达度低
产业联动是指在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中,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从而达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目的。新疆伊犁河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工农业发展均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但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下图为2007~2013年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三大产业绝对联动程度(绝对联动程度越大,说明联动程度越强)。据此完成6~7题。
6.该地区第一和第二产业绝对联动度不高主要受制于( )
A.生态环境恶劣 B.干旱缺水严重C.加工业水平低 D.基础设施落后
7.为提升伊犁河谷地区产业联动程度,应该( )
①调整产业布局,优先发展重化工业 ②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二产业 ③以各产业技术升级增强产业联动效应 ④利用区位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下表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下图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结合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978年 2005年
第一产业比重(%) 20.0 12.8
第二产业比重(%) 64.3 49.6
第三产业比重(%) 15.7 37.6
(1)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什么?
(2)试分析图中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能力提升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图,完成9~10题。
9.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接近煤炭产地 ②铁矿石丰富 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
10.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相比,在资源方面处于劣势的是( )
A.铁矿石 B.土地资源 C.水资源 D.劳动力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调整。根据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完成11~12题。
11.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园艺业比重增大 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
12.为改变工业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
B.压缩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所有的传统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
读下面资料,探究有关问题。
材料一 德国鲁尔区煤矿与城市的分布图
材料二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犹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鲁尔区
.图中反映了鲁尔区工业发展有哪些区位优势?
(2).结合图,推断鲁尔区主导工业部门是什么?工业结构有何特点?
(3).鲁尔区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存在哪些严重的环境问题?对鲁尔区工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1.A
2.B
3.D
4.A
5.C
6.C
7.B
8.答案:(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
(2)优化产业结构;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9.A
10.C
11.B
12.D
13.(1).煤炭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
(2).①主导工业: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②特点:产业结构单一。
(3)环境恶化的原因:鲁尔区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随之而来。
严重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热污染等,生态环境破坏。
影响:严重的环境污染,加上用地紧张,使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致使鲁尔区的经济衰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 教学设计
课题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以某产业转型地区为例,分析该类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核心素养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综合思维)2.以鲁尔区为例,掌握传统工业区兴衰的区位条件及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区域认知)3.通过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掌握传统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策略。(综合思维)
重点 统工业区兴衰的区位条件及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和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掌握传统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策略
难点 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掌握传统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探索 德国鲁尔区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右图表示的是德国鲁尔区某地土地利用方式在30多年间的变化。思考 1.这个地区土地利用方式30多年间发生了什么变化?2.这种变化说明该地区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思考德国鲁尔区某地土地利用方式在30多年间的变化。 从回答两个问题引出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
讲授新课 (承接)同学们,鲁尔区的转型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那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一、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想一想:什么是产业结构?1.概念是指区域内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构成及三个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图片导入)2.影响因素想一想: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区域的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原有产业基础与生产传统、区域间的联系与分工等。(图片导入)3.变化规律想一想: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是什么?一般来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区域的产业结构重心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 第三产业逐步转移。(图片导入)4.变化的原因想一想: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主要包括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技术的进步、区域资源供应状况、区域主导产业的市场状况等。(图片导入)5.产业结构的调整想一想:产业结构调整和原则是什么?(1).结果:实现产业结构升级。(2).原则: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区域优势相适应,统筹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图片导入)二、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1.鲁尔区的兴起与衰退想一想:鲁尔区的区位条件是什么?(1).鲁尔区的区位条件①.矿产资源:煤炭资源丰富,离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较近。(图片导入)②.交通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图片导入)③.水资源丰富(图片导入)④.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经济,为鲁尔区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图片导入)(2).主要工业部门想一想:鲁尔区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煤炭、钢铁、重型机械、基础化工等。(图片导入)(3).地位想一想:鲁尔区工业区有何地位?是德国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机械制造业,特别是重型机械制造、氮肥工业、建材工业等。(图片导入)(4).鲁尔区的衰落①.生产结构单一鲁尔区的工业部门和传统的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图片导入)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图片导入)③.世界性钢铁生产过剩20世纪50年代以后,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而市场需求量又相继下降。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 钢产品的替代品铝合金广泛使用。④.环境污染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在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像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鲁尔区(图片导入)⑤.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图片导入)(图片导入)探究活动1: 分析鲁尔区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鲁尔区经济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比重逐渐减少;另一方面,新技术使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明显下降;此外,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鲁尔区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同时,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以及钢产品替代产品的广泛应用,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局面。 另外,新技术革命既产生了一大批新兴的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并且由于鲁尔区存在用地日趋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图片导入)想一想:1.导致鲁尔区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有几个?各发生在什么时间段?(1).20世纪50年代煤炭工业衰落,原因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新技术使钢铁耗煤量减少,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下降;煤炭开挖深度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使鲁尔区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2).20世纪60年代,钢铁工业衰落。原因是:世界上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以及钢产品替代产品的广泛应用,使钢铁需求量减少。(3).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鲁尔区工业企业的传统生产和组织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4).用地紧张,环境污染,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 以上四个原因是鲁尔区经济衰退的原因。2.根据鲁尔区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应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如下所示:2.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想一想: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什么?每个阶段在调整时主要关注什么?(1).20世纪50至60年代,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想一想:鲁尔区如何调整传统产业的? 1968年,北威州政府制定《鲁尔发展纲要》。煤钢传统产业内部进行技术改造和“关停并转”,为鲁尔区产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产业结构从煤钢占绝对优势转向以煤炭、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四大部门为主。依托煤钢资源优势,延长拉伸产业链条,形成了化学化工、机械制造等主要新兴工业部门。(图片导入)(2).20世纪70年代,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想一想:鲁尔区如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1979年,北威州政府推行《鲁尔行动计划》。进一步侧重发展新兴产业,对新兴产业实施一定的投资补贴政策,引进了一批电子信息、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企业。(图片导入)(图片导入)(3).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整体规划下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多样化。想一想:鲁尔区如何推进产业结构多样化?1989年以来,德国政府及北威州政府制定并推行了《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计划》《矿冶地区未来动议》《欧盟与北威州联合计划》。注重鲁尔区生态环境修复和历史文化保护;把老工业区及其建筑改造成服务业中心和旅游目的地,以实现区域复兴;充分发挥鲁尔区的区域优势,在不同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行业,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图片导入)三、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想一想:鲁尔区基础设施如何建设的?.建立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图片导入)(2).不断更新能源设施。(图片导入)(图片导入)(3).建立起便利便捷、高效运行的现代通讯和物流设施。(图片导入)2.重视教育文化发展,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推进产业转型。(1).重视教育。想一想:鲁尔区如何重视教育的?1962年鲁尔区第一所大学——波鸿鲁尔大学建立后,鲁尔区又陆续建设了20多所应用科技类大学,成为世界上最密集的教育和研究中心之一。鲁尔区2015年社会总支出中教育和研究的比例达到了地区生产总值的10%。(图片导入)(2).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想一想:鲁尔区如何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为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鲁尔区建起一条从多特蒙德经过哈根、波鸿、埃森直到杜伊斯堡的技术转化之路。另外,鲁尔区还成立了专门的风险资本基金会和专业的新技术服务公司,为新技术应用提供资金、咨询服务。(图片导入)(3).尊重历史,注重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想一想:鲁尔区如何注重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鲁尔区将工业遗产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形成了3500多处工业遗址、200多座博物馆、100多个文化中心和音乐厅。(图片导入)3.治理污染,营造绿色空间。(1).治理污染。想一想:鲁尔区如何治理污染?针对大气污染,颁布法令,控制污染气体排放,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执行欧盟大气污染排放标准。针对河道污染,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和污染净化系统。针对报废的矿井,进行修整。针对污染严重的土地,由州政府出面设立土地基金,购买、修复、转让给投资者。(图片导入)(2).实施营造绿色空间计划。想一想:鲁尔区如何营造绿色空间计划?如1989年实施的为期十年的《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计划》,涉及植被保护和绿色景观打造、埃姆舍河污水收集网生态改造、花园式工厂转型、工业遗存建筑保留与改造等六大主题,已经成为鲁尔区转型之路的亮点。(图片导入)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想一想:鲁尔区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面对转型带来的失业问题,德国政府通过支付失业保险金、失业救济金、职业培训补助金等,从经济上尽可能把失业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并最大限度地促进再就业。为了增加新就业岗位,北威州政府给予优惠条件,吸引企业向鲁尔区煤矿集中的北区投资建厂。此外,鲁尔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推行职业教育、在职培训,尽可能吸纳失业人员再就业。(图片导入)探究活动2:德国政府和北威州政府为什么把解决失业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原因:失业问题影响鲁尔区的社会安定,造成人才流失、最终影响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把解决失业问题放在首位。措施:(1)德国政府通过支付失业保险金、失业救济金、职业培训补助金等,从经济上尽可能把失业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并最大限度地促进再就业。(2)北威州政府给予优惠条件,吸引企业向鲁尔区煤矿集中的北区投资建厂,以增加就业岗位。(3)鲁尔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推行职业教育,在职培训,尽可能吸引失业人员再就业。案例研究 大数据驱动贵阳产业转型升级贵阳位于贵州省中部,多山地、丘陵,广泛分布的喀斯特地貌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曾制约着贵阳的发展,但贵阳却有着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优势条件。(图片导入) 贵阳拥有适合大数据存储设备部署的生态条件:地处北纬26度左右,平均海拔约1100米,年均气温14℃~16°℃,气候凉爽,满足大型机房的散热需求;地质结构稳定,不会发生严重的地震等自然灾害,最大限度保证了数据中心的安全;电力资源丰富,作为“西电东送”的主战场,贵州省的电力稳定可靠,电力价格具有相对的优势。 此外,贵阳构建了高速铁路、民用航空等立体交通网络,成为中国西部的交通枢纽。目前,贵阳成为中国互联网骨干直联点。 贵阳在国家支持下,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升级改造。大数据技术在贵阳迅速崛起,成为引领贵阳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各种农业数据进行有效地收集、运用和分析,从而使农民可以随时掌握天气变化、农作物的生产及受天气影响状况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确定农作物的种植方式,确保精准化作业的实现。例如,2015年贵阳白云区在推进智慧农业建设中,建成作物认养互动平台,该平台关联了监控设备、空气湿度传感器、空气温度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多种物联网设备,通过这些设备获取有关农作物种植的数据信息,为农民合理安排生产提供支持。在工业方面,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地收集和分析贵阳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将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工业生产部门,使其进行合理地设计及生产。例如贵阳一家传统电视机生产企业,打造了一套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数据链后,能及时掌握市场动向,精准调整研发、生产、销售方向。公司产能增长了近两倍,运营成本下降了约1/4,企业基本实现零库存。 通过大数据可以对第三产业的各种数据进行有效地收集和分析,使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进而使运营效益得到提升。如2014年,贵阳某信息技术公司与政府部门合作,通过整合贵州省的医疗资源,依托大数据,建设了集服务、设备、商业协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图片导入)想一想:1.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有哪些优势条件?气候凉爽,地质结构稳定,电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国家政策的支持。2.贵阳是如何积极利用大数据进行产业转型的?这对其他地区的产业转型有何借鉴意义? (1). ①.在农业方面,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各种农业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运用和分析,为农民合理安排生产提供支持。②.在工业方面,应用大数据能够有效地收集和分析贵阳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将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工业生产部门,使其进行合理地设计及生产。③.通过大数据可以对第三产业的各种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分析,使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进而使运营效益得到提升。(2).应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升级改造,促进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 学生思考概念学生思考影响因素学生思考变化规律学生分析变化的原因学生分析产业结构的调整学生思考鲁尔区的兴起与衰退学生参与探究活动1学生分析总结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学生思考分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学生分析重视教育文化发展,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推进产业转型学生思考分析治理污染,营造绿色空间学生思考分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学生思考探究活动2学生分析案例研究 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让学生归纳影响因素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生学会分析事物的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产业结构的调整让学生认真分析鲁尔区的兴起与衰退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根据教学内容来思考现实中的问题学生分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了解治理污染,营造绿色空间让学生理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学生理解失业问题影响鲁尔区的社会安定,造成人才流失、最终影响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理解大数据驱动贵阳产业转型升级
课堂小结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一、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1.概念2.影响因素3.变化规律4.变化的原因5.产业结构的调整二、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1.鲁尔区的兴起与衰退2.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三、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重视教育文化发展,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推进产业转型。3.治理污染,营造绿色空间。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