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0-16 16:15:1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教学设计
课题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核心素养目标:1.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性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异同,并能归纳出不同区域的区域特征。(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分析区域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熟练掌握区域差异比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综合思维)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说明我国的区域差异,并能结合实例,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人地协调观)
重点 区域差异比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难点 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探索 元阳梯田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哈尼族人在梯田开垦中依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处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处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慢慢发展为成千上万亩梯田循地势而上的壮观景象。思考:元阳梯田的开垦适应了当地的哪些自然条件?哀牢山特定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也决定了元阳哈尼梯田必然形成为最壮丽、独特的奇观。 学生思考元阳梯田的形成 从回答元阳梯田的形成引出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讲授新课 (承接)同学们,云南元阳独特的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人类是如何因地制宜地应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一、区域比较 1.作用想一想:区域比较有什么作用?(1).可以明确区域的绝对优势、相对优势和存在问题。(图片导入)想一想:区域比较有什么作用?(2).为明确区域发展状况、选择区域发展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评估区域发展潜力提供依据。(图片导入)2.主要要素想一想:自然环境要有哪些要素?(1).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生物等要素。(图片导入)想一想:人文环境要有哪些要素?(2).人文环境包括资源、人口、工业、农业、城市、交通、旅游、商业、文化、历史 和政治等因素。(图片导入)3.方法(1).分析区域间的异同,考虑各区域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图片导入)(2).考虑本区域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区域环境特征,以及本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的联系。(图片导入)二、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发展1.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区域差异 长江由河源到河口,横跨中国地势的三大阶梯,穿越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岩层,沿途接纳多条支流的汇入。(图片导入)长江流域的划分(图片导入)读图 1-2-2,比较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面积,并由大到小排序;比较长江上、中、下游地区河流的特点。(图片导入)(1).自然环境的差异想一想:长江上、中、下游地形与气候的差异?(图片导入)想一想:长江上、中、下游河流与湖泊的差异?(图片导入)(2).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图片导入)想一想:长江上、中、下游自然资源的差异?想一想:长江上、中、下游区位条件的差异?(图片导入)2.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发展(1).上游地区的发展策略想一想:长江上游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区位条件对各区域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图片导入)(2).中游地区的发展策略想一想:长江中游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区位条件对各区域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图片导入)(3).下游地区的发展策略想一想:长江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区位条件对各区域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图片导入)三、因地制宜开发国土——全国主体功能区想一想:什么是主体功能区?1.主体功能区是区域依据自身的资源环境情况、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功能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图片导入)2.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意义想一想:主体功能区划分有什么意义?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明确不同区域的开发方向,有助于我国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图片导入)阅读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提出 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于2011年6月8号正式发布。我国各地区的自然基础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很火的差异,该规划的提出有助于促进各区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图片导入)3.主体功能区分类及其功能(1).优化开发区域想一想:优化开发区域的主体功能、方位、功能定位是什么?(图片导入)(2).重点开发区域想一想:重点开发区域的主体功能、方位、功能定位是什么?(图片导入)(3).限制开发区域①.农产品主产品区想一想:农产品主产品区域的主体功能、方位、功能定位是什么?(图片导入)②.重点生态功能区想一想: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的主体功能、方位、功能定位是什么?(图片导入)(4).禁止开发区域想一想:禁止开发区域的主体功能、方位、功能定位是什么?(图片导入)探究活动1:比较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两者的功能定位有什么差异?为什么都是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的功能定位: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区域,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功能定位: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这两类地区都限制开发的原因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的生态安全,因此要坚持保护优先,限制大规模开发。(图片导入)小 结(图片导入)四、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的意义1.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地和谐(图片导入)2.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综合效益 区域的发展实质上是对各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区域可以充分发挥某种资源或资源组合的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图片导入)3.区域协调发展,较少区域差距 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的与其他地区进行着物质、信息、技术和资本等要素的交流。(图片导入)4.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发展区域可使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现象减少,整体生态效益提升。(图片导入)探究活动2:分析菏泽市如何在郵城县因地制宜,精准扶贫 山东省菏泽市郵城县地处黄河滩区,全县有贫困村129 个,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剩下大量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当地群众一直有从事发制品、条柳编、纺线等手工业的传统。有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将一些技能要求不高的简单工序放到村里,搭起“小窝棚”招揽群众务工。2015年,菏泽市因势利导,对这种“小窝棚”进行改造提升,将其建成“扶贫车间”。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建成“扶贫车间”1 803 个,直接安置和带动 19万人在家门口就业,使5万多人脱贫。(图片导入)想一想:查阅资料,了解菏泽市是根据什么条件建设“扶贫车间”的。试分析其取得成效的原因。(1).当地群众一直有从事发制品、条柳编、纺线等手工业的传统。(2).劳动密集型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需求。(3).当地政府的扶持。案例研究 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的比较四川盆地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区的西部,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湿润,有紫色土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山和高原环绕,东部是一系列平行的山岭和谷地,西北部是成都平原,中部分布着大片的丘陵。四川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部有长江流经。(图片导入)在成都平原,人们利用微倾的地势,开挖了密如蛛网的人工河渠,进行自流灌溉。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即是中国水利事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位于成都平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仍在一直使用的宏大水利工程。 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最低点海拔为-154.31米、是中国陆地上最低的地方。盆地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周围山岭环绕,海拔从1000米到5000米不等。盆地内部干燥,夏季酷热、极端最高气温曾达 49.6℃(全国最高记录),素有“火洲”之称。盆地中部有一条东西走向的低矮山脉,长90多千米,由红色砂岩构成。山上岩石裸露,寸草不生,当炎炎烈日照射在光秃秃的红色山岭上时,远看如火焰升腾,因此得名“火焰山”。 当地人们通过长期生产实践,利用盆地内的倾斜地势,巧妙建造了引用地下水的特殊工程——坎儿井,用以灌溉农田。盆地内农业发达,是中国长绒棉的主要产区。吐鲁番的葡萄香甜可口,远近闻名。(图片导入)比较1.请列表比较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地理环境的差异。2.查阅资料,举例说明两个盆地因地制宜发展的主要措施。2.四川盆地:(1)保护耕地,兴修水利,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发展粮食生产;(2)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多种经营,形成以生猪、油菜、水稻、柑橘、蚕桑为主的全国性农业综合商品基地;(3)开发油气等自然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吐鲁番盆地:(1)发挥“火洲”的气候优势,加速发展长绒棉、哈密瓜、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及相关加工业。(2)发展以“丝绸之路”和“干旱盆地景观”为特色的旅游业。 学生思考作用学生思考主要要素学生思考方法学生思考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区域差异学生思考分析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发展学生思考主体功能区学生思考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意义学生阅读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学生思考分析主体功能区分类及其功能)学生参与探究活动1学生分析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地和谐学生分析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综合效益学生分析区域协调发展,较少区域差距学生分析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2学生参与案例研究 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主要要素让学生学会分析事物的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区域差异让学了解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分析主体功能区学生理解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意义学生阅读理解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学生掌握主体功能区分类及其功能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两者的功能定位有什么差异?为什么都是限制开发区域?让学生学会了解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地和谐让学生理解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综合效益让学生理解区域协调发展,较少区域差距让学生理解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让学生分析菏泽市如何在郵城县因地制宜,精准扶贫让学生理解 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的比较
课堂小结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一、区域比较 1.作用2.主要要素3.方法二、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发展1.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区域差异2.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发展三、因地制宜开发国土——全国主体功能区1.主体功能区2.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意义3.主体功能区分类及其功能四、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的意义1.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地和谐2.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综合效益3.区域协调发展,较少区域差距4.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6张PPT)
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性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异同,并能归纳出不同区域的区域特征。(区域认知)
2.结合实例分析区域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熟练掌握区域差异比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综合思维)
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说明我国的区域差异,并能结合实例,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人地协调观)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哈尼族人在梯田开垦中依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处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处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慢慢发展为成千上万亩梯田循地势而上的壮观景象。
思考:
元阳梯田的开垦适应了当地的
哪些自然条件?
探索 元阳梯田
哀牢山特定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也决定了元阳哈尼梯田必然形成为最壮丽、独特的奇观。
新课导入
一、区域比较
1.作用
(1).可以明确区域的绝对优势、相对优势和存在问题。
想一想:区域比较有什么作用?
中国各地景色
新课讲解
(2).为明确区域发展状况、选择区域发展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评估区域发展潜力提供依据。
想一想:区域比较有什么作用?
新课讲解
气候
地形
河流
植被
土壤
2.主要要素
(1).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生物等要素。
想一想:自然环境要有哪些要素?
新课讲解
(2).人文环境包括资源、人口、工业、农业、城市、交通、旅游、商业、文化、历史 和政治等因素。
想一想:人文环境要有哪些要素?
人口
A
农业
B
Lorem ipsum dolor si
C
交通
D
人 口
农 业
城 市
交 通
新课讲解
3.方法
(1).分析区域间的异同,考虑各区域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新课讲解
(2).考虑本区域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区域环境特征,以及本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的联系。
1.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区域差异
二、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发展
一级阶梯
二级阶梯
三级阶梯
长江由河源到河口,横跨中国地势的三大阶梯,穿越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岩层,沿途接纳多条支流的汇入。
新课讲解
湖口
宜昌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长江流域的划分
新课讲解
读图 1-2-2,比较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面积,并由大到小排序;比较长江上、中、下游地区河流的特点。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1).自然环境的差异
  区域要素   上游地区 中游地区 下游地区
地形类型 山高谷深,以高原、高大山地、盆地为主 以山地、平原为主 以平原和 低山丘陵 为主
气候特征 具有多样性 降水年际变化 大 受海洋影响大
想一想:长江上、中、下游地形与气候的差异?
新课讲解
想一想:长江上、中、下游河流与湖泊的差异?


淡水
新课讲解
(2).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
  区域要素   上游地区 中游地区 下游地区
自然资源 资源类型多样,能源和矿产资源空间组合好 矿产资源品种齐全、类型多样 海洋生物,能源等资源丰富;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产资源较少。
想一想:长江上、中、下游自然资源的差异?
新课讲解
想一想:长江上、中、下游区位条件的差异?
区位条件 处于内陆,有边境贸易优势 位居我国腹心地带,是我国东西部、南北方经济交流的中心枢纽 临江濒海,是国内和国际联系的交通枢纽,是国家建设的重点区域
新课讲解
(1).上游地区的发展策略
2.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发展
不同地区 发展条件 发展策略
上游地区 ①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四川盆地特别是成都平原附近土壤肥沃④有发展边境贸易的优势 ①重点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立全国性的能源、原材料加工基地
③巩固加强第二产业,改善投资环境,优先发展第三产业
④建立现代化综合交通通信网络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
想一想:长江上游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区位条件对各区域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新课讲解
中游地区 ①多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②气候温暖湿润 ③河湖密布,水源充足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⑤矿产资源及森林资源丰富 ⑥水源充足 ⑦水陆空交通四通八达,是我国东西部、南北方经济交流的中心枢纽 ①综合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②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主要农产品优势区
③利用水能、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④完善交通,开拓市场,提高第三产业水平
不同地区 发展条件 发展策略
想一想:长江中游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区位条件对各区域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2).中游地区的发展策略
新课讲解
下游地区 ①地势低平,河网稠密 ②气候适宜,水热条件好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业基础好 ④地理位置优越 ⑤交通便利 ⑥科技发达,具有人才优势 ①重点发展高效精品农业和都市农业,增强农业的生态和服务功能
②推进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层次、高效益增长
③实施国际化战略,充分带动长江经济带和全国经济的发展
想一想:长江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区位条件对各区域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3).下游地区的发展策略
不同地区 发展条件 发展策略
新课讲解
三、因地制宜开发国土——全国主体功能区
是区域依据自身的资源环境情况、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功能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
1.主体功能区
想一想:什么是主体功能区?
新课讲解
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明确不同区域的开发方向,有助于我国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2.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意义
想一想:主体功能区划分有什么意义?
新课讲解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提出
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于2011年6月8号正式发布。我国各地区的自然基础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很火的差异,该规划的提出有助于促进各区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阅读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新课讲解
3.主体功能区分类及其功能
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 主要范围 功能定位
优化开发区域 提供工业产品和服务产品 包括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3个区域 ①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②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域及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区;③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1).优化开发区域
想一想:优化开发区域的主体功能、方位、功能定位是什么?
新课讲解
重点开发区域 提供工业产品和服务产品 包括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区、哈长地区、东陇海地区、江淮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原经济区、藏中南地区、关中-天水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北部湾地区、成渝地区、黔中地区、滇中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和天山北坡地区等18个区域 ①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②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③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想一想:重点开发区域的主体功能、方位、功能定位是什么?
(2).重点开发区域
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 主要范围 功能定位
新课讲解
限制开发区域 农产品主产品 提供农产品 包括东北平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等7大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及其他地区中以水稻、小麦等农产品为主的23个产业带 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想一想:农产品主产品区域的主体功能、方位、功能定位是什么?
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 主要范围 功能定位
(3).限制开发区域
①.农产品主产品区
新课讲解
限制开发区域 重点生态功能区 提供生态产品 包括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等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想一想: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的主体功能、方位、功能定位是什么?
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 主要范围 功能定位
②.重点生态功能区
新课讲解
禁止开发区域 提供生态产品 包括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 我国保护自然文化资源的重要区域,珍稀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地
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 主要范围 功能定位
想一想:禁止开发区域的主体功能、方位、功能定位是什么?
(4).禁止开发区域
新课讲解
农产品主产区的功能定位: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区域,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功能定位: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这两类地区都限制开发的原因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的生态安全,因此要坚持保护优先,限制大规模开发。
探究活动1:比较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两者的功能定位有什么差异?为什么都是限制开发区域?
探究活动
小 结
新课讲解
1.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地和谐
经济
社会
自然

区域发展需要遵循规律,协调好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的意义
新课讲解
2.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综合效益
区域的发展实质上是对各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区域可以充分发挥某种资源或资源组合的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
01
社会效益
02
经济效益
03
生态效益
新课讲解
3.区域协调发展,较少区域差距
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的与其他地区进行着物质、信息、技术和资本等要素的交流。
新课讲解
4.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地制宜发展区域可使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现象减少,整体生态效益提升。
新课讲解
(1).当地群众一直有从事发制品、条柳编、纺线等手工业的传统。
(2).劳动密集型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需求。
(3).当地政府的扶持。
山东省菏泽市郵城县地处黄河滩区,全县有贫困村129 个,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剩下大量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当地群众一直有从事发制品、条柳编、纺线等手工业的传统。有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将一些技能要求不高的简单工序放到村里,搭起“小窝棚”招揽群众务工。2015年,菏泽市因势利导,对这种“小窝棚”进行改造提升,将其建成“扶贫车间”。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建成“扶贫车间”1 803 个,直接安置和带动 19万人在家门口就业,使5万多人脱贫。
探究活动2:分析菏泽市如何在郵城县因地制宜,精准扶贫
想一想:查阅资料,了解菏泽市是根据什么条件建设“扶贫车间”的。试分析其取得成效的原因。
探究活动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区的西部,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湿润,有紫色土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山和高原环绕,东部是一系列平行的山岭和谷地,西北部是成都平原,中部分布着大片的丘陵。四川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部有长江流经。
案例研究 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的比较
案例研究
在成都平原,人们利用微倾的地势,开挖了密如蛛网的人工河渠,进行自流灌溉。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即是中国水利事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位于成都平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仍在一直使用的宏大水利工程。
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最低点海拔为-154.31米、是中国陆地上最低的地方。盆地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周围山岭环绕,海拔从1000米到5000米不等。盆地内部干燥,夏季酷热、极端最高气温曾达 49.6℃(全国最高记录),素有“火洲”之称。盆地中部有一条东西走向的低矮山脉,长90多千米,由红色砂岩构成。山上岩石裸露,寸草不生,当炎炎烈日照射在光秃秃的红色山岭上时,远看如火焰升腾,因此得名“火焰山”。
当地人们通过长期生产实践,利用盆地内的倾斜地势,巧妙建造了引用地下水的特殊工程——坎儿井,用以灌溉农田。盆地内农业发达,是中国长绒棉的主要产区。吐鲁番的葡萄香甜可口,远近闻名。
案例研究
比较
1.请列表比较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地理环境的差异。
2.查阅资料,
举例说明两个盆地因地制宜发展的主要措施。
案例研究
四川盆地 吐鲁番盆地
位置 位于亚热带季风区西部,中国四大盆地之一 位于西北干旱区,内陆盆地
地形地势 四周被高山和高原环绕,东部是一系列平行的山岭和谷地,西北部是成都平原,中部大片丘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周围山岭环绕,海拔从1 000米到5 000米不等,海拔最低点为-154.31米
案例研究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盆地内部干燥,夏季酷热
植被 常绿阔叶林为主 多为荒漠、荒漠草原
土壤 紫色土、肥沃 土壤盐碱含量很高
水文 南部有长江流经,盆地内河流众多 自然降水量少,地下水资源丰富,山间沟谷有内流河
四川盆地 吐鲁番盆地
案例研究
自然资源 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大熊猫、金丝猴特有珍稀物种,热量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水稻、桑蚕、油菜籽、柑橘的重要产区 地下水资源丰富;光热资源丰富;油气资源丰富;长绒棉主要产区,葡萄、瓜果驰名中外
四川盆地 吐鲁番盆地
案例研究
2.四川盆地:(1)保护耕地,兴修水利,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发展粮食生产;(2)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多种经营,形成以生猪、油菜、水稻、柑橘、蚕桑为主的全国性农业综合商品基地;(3)开发油气等自然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吐鲁番盆地:(1)发挥“火洲”的气候优势,加速发展长绒棉、哈密瓜、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及相关加工业。
(2)发展以“丝绸之路”和“干旱盆地景观”为特色的旅游业。
2.查阅资料,
举例说明两个盆地因地制宜发展的主要措施。
案例研究
小结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 1.2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同步练习
(训练时间:40分钟)
基础训练
读我国两幅农业景观图,回答1~2题。
甲          乙
1.可以作为甲、乙两图所反映的农业景观界线的是(  )
A.200 mm年等降水量线B.1月份0 ℃等温线C.太行山脉D.大兴安岭
2.甲、乙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C.土壤D.市场
下图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5题。
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源、土壤B.劳动力、技术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
4.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机械化水平高B.土壤肥力高C.水热资源丰富D.人均耕地面积大
5.下列地区中,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A.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B.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完成6~8题。
甲 成都都江堰  乙 苏州园林
丙 拉萨布达拉宫丁 北京长城
6.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
7.对甲所在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
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D.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
8.对图中乙地所在区域在区域开发中的功能定位是(  )
A.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B.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域
C.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 D.我国保护自然文化资源的重要区域
9..读图文资料, 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匈牙利的地理位置
(2).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3).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能力提升
10.日本和印尼两国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 )
A.群岛国家  B.两国多地震,但日本无火山  C.季风气候显著  D.盛产稻米和天然橡胶
11..东南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新马泰”已成为国际旅游热线之一,在“新马泰”看不到的景观是( )
A. 湄公河水稻田一派丰收景象 B. 橡胶树
C. 马六甲海峡繁忙的运输船舶 D. 热带雨林景观
12..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 )
A. 东部经济地带较中、西部经济地带发展水平高
B. 中、西部经济地带较东部经济地带发展速度快
C. 东部经济地带较中、西部经济地带具有资源优势
D. 中、西部经济地带较东部经济地带具有区位优势
13..关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B. 拥有较多的高等院校,科学教育水平高
C. 对外开放程度高,外资企业比重大 D. 矿产资源、水力资源丰富,经济相对发达
14.被欧洲西部的人称为“绿色金子”的是(  )
A小麦 B. 牧草 C. 花卉 D. 森林
15.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国第三个区域经济合作板块——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约占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
材料二 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图。
(1)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港口众多,两幅图标有数码的城市中,为东北石油和华北煤炭重要输出港的是________;为东北地区重要综合性对外贸易口岸的是________;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的是________。(填数码)
(2)试比较“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在资源、运输、技术、协作、劳动力等工业布局条件(区位条件)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完成下列表格。
比较方面 “长三角”地区 环渤海经济圈
相同点 运输
技术
协作
劳动力
不同点 矿产资源
运输
(3)与“长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工业在资源方面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正在建设的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
(4)“长三角”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A
A 
A 
8.B
9.【答案】 (1)位于东半球,北温带;地处欧洲的中部;是一个内陆国
(2)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多瑙河以东为主要为平原;北部和多瑙河以西多为山地;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
(3)断层发育;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解析】【分析】(1)主要从自然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人文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描述。(2)考察地形特征。据图可知,匈牙利境内大半范围为匈牙利大平原,中部为山脉和巴兰尼亚丘陵,所以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多瑙河以东为平原,北部和多瑙河以西多山地;根据多瑙河的流向,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可知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低。(3)考察湖泊的形成。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主要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据图和图例可知,巴拉顿湖周边为断块山,所以湖泊为断层中相对下陷的岩块,地壳下陷后,雨水汇集形成湖泊。
10. A
11. A
12. A
13. D
14. B
15. (1)③ ① ⑤
(2)如下表所示:
比较方面 “长三角”地区 环渤海经济圈
相同点 运输 有大型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技术 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技术力量雄厚
协作 大型企业密集,门类多,协作条件好
劳动力 人口密集,科技力量强,劳动力数量充足、素质高
不同点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缺乏,需从外区域调入 有丰富的煤、石油等能源资源和铁矿等矿产资源,资源条件好
运输 有长江“黄金水道”,内河运输条件好 河流水量较少,有结冰期,内河运输条件较差
(3)水资源缺乏 南水北调工程
(4)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能耗少的工业;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秦山核电站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