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原子的构成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1原子的构成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17 07:4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子的构成
一、单选题
如图为硒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的值为4
B. Se在第四周期
C. Se的质子数是34
D. Se是非金属元素
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115 B. 49 C. 66 D. 164
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与元素Y的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内质子数是
A. B. C. D.
原子核
A. 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 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 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 不能再分
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 50 B. 136 C. 86 D. 222
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 分子比原子大,原子又比离子大
D. 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
下列关于 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等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质量几乎相等化学性质相同比Na稳定
A. B. C. D.
有A、B两种元素,已知A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与的电子排布相同,则B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A. B. C. D.
已知铝、镁、铜、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24、64、56,等质量的这四种金属中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A. 铝 B. 镁 C. 铜 D. 铁
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
原子种类化学性质粒子的电性原子核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总数
A. B. C. D.
含氟牙膏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一种氟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7 B. 9 C. 10 D. 19
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元素种类 化学性质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电性 原子核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A. B. C. D.
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B. 相对原子质量代表各类原子实际质量的相对大小
C.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实际质量
D. 相对原子质量也有单位
二、填空题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够“见著知微”。
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如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
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
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______,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______决定的。
(3)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______填微粒符号。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森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 000倍;
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 ,重叠了3 000层左右的原子;
荧光屏--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超过,有的甚至几乎达到,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粒子就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
金箔包含了3 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______
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离子这些微粒中:
能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
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______.
质量最小的微粒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硒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圆圈内的数字是34,该元素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硒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D.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故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
故选:B。
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答案】D
【解析】解:由于X的核电荷数为a,的是失去m个电子才变成离子的,所以电子数为,的电子数也是,但是得到n个电子才是的,所以Y的质子数是:
故选:D。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是离子。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核外电子排布方面的知识。
4.【答案】B
【解析】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故选:B。
根据原子的结构解答,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一般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
5.【答案】C
【解析】解: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故其核外电子数为86。
故选:C。
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6.【答案】B
【解析】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错误;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正确;
C、分子比它的构成原子大,错误;
D、钠原子的质子数等于钠离子的质子数,错误;
故选:B。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Na失去一个电子变为,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核外电子数均发生改变,由于核电荷数质子数,两者均不变;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失去一个电子对质量影响很小,质量几乎相等;具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比Na稳定。故正确。
故选:C。
根据原子转化成离子时电子层排布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
本题考查了原子和离子相互转化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解题时要会灵活应用。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其核外电子数为a;A原子得到3个电子形成,则的核外电子数为。
B原子失去n个电子形成,由于与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则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则B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
故选D。
9.【答案】B
【解析】
【分析】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反映了其实际质量的大小,原子质量越大时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所以当物质质量都相等的前提下,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所含的原子数越少;相对原子质量越小,所含的原子数越多.
主要考查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相对原子质量与其真实质量成正比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题干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为:镁原子铝原子铁原子铜,因为当四种金属质量相同时,含原子数最多的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所以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镁原子。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解: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后,原子的种类、原子核一定不变;
故选:C。
根据原子得失电子后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原子和离子的转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答案】B
【解析】解:因为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氟原子核有9个质子,故这种氟原子的电子数为9。
故选:B。
根据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2.【答案】A
【解析】解:当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时能影响到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层数会发生改变;核电荷数、元素种类、相对原子质量和电子的得失没有关系。当原子得电子时最外层电子数改变,电子层数、核电荷数、元素种类、相对原子质量不变。原子得失电子后,最外层电子数发生改变,故元素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元素种类:由分析知原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未变,故元素种类未变;
化学性质:由分析知原子得失电子后,最外层电子数发生改变,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故元素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相对原子质量:电子的质量相对于原子核的质量很小,所以电子的变化并不能影响其相对原子质量;
电性:由分析知原子变成离子后由中性变成了带电的微粒,故电性一定变化;
原子核:由分析知原子变成离子后只是电子数发生了改变,而原子核没有变化;
电子层数:由分析知原子变成离子,当原子得电子时最外层电子数改变电子层数不变,原子失电子后电子层数改变;
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得失电子后,最外层电子数一定发生改变;
故选:A。
根据原子的结构特点可知,电子的得失能影响到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数和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等进行分析解答.
主要考查了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要掌握原子的结构和原子,离子之间的联系.原子核很稳定,核外电子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数目上的变化.
13.【答案】C
【解析】解: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故选项说法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相对原子质量代表各类原子实际质量的相对大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实际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单位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失去;
最外层电子数;
(3)Na+,
【解析】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填:3;失去;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故填:最外层电子数;
反应前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氯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价,设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解得价,故填:价变为价。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填:,。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据此解答。
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化合价。
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微观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时考查了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要结合概念的含义进行理解、判断。
15.【答案】不会 原子核 B C
【解析】解: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原子中“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故填:不会,原子核;
绝大多数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填:B;
通过粒子散射实验,得出的是原子有核模型,故填;C.
根据已有的原子的构成以及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原子结构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6.【答案】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原子、中子 电子
【解析】解:
分子、原子、离子能直接构成物质;
中子不带电所以显电中性,因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又因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也不显电性;
一个质子质量约等于一个中子质量都约等于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所以质量最小的是电子.
故答案为:
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原子、中子;
电子.
可以根据微观粒子的构成、微观粒子的电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点等方面的内容,难度不大,需要加强识记.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