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与燃烧单元复习
一、单选题
下列符合“安全、健康、绿色、舒适”的生产生活理念的是
A. 煤气泄漏,开灯检查 B. 明矾净水,杀菌消毒
C. 植树造林,防沙降尘 D. 焚烧秸秆,增肥环保
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一定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消防队员用水扑灭火灾,是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B. 关闭天然气灶,火焰熄灭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
C. 铁丝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铁丝不是可燃物
D.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和吹灭蜡烛都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燃物遇到氧气就能燃烧 B. 可燃物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C. 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 森林着火后应快速建立隔离带
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 厨房天然气泄漏,可打开脱排油烟机排气
C.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D. 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但不会发生爆炸
在露营篝火晚会上,小东发现篝火的木柴堆积密集,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主要目的是
A. 方便添加木柴 B. 升高木柴的着火点
C. 增大氧气的浓度 D.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正月里,不少人点燃孔明灯,放飞心中梦想。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 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 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D. 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下列不属于石油炼制得到的产品是
A. 煤焦油 B. 汽油 C. 柴油 D. 液化石油气
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是不可再生能源
B. 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应该停止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
C. 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
D. 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氢能源,是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通过综合利用以提高其利用率
面粉厂禁止烟火的主要原因是防爆
图书档案起火时,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火灾现场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捂口鼻
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A. B. C. D.
小华同学在做“二氧化碳熄灭烛火”实验时,他倾倒二氧化碳后。上面的烛火先熄灭了如图。此实验可以说明
A. 密度比空气的大
B. 不燃烧、不助燃
C. 密度比空气的小
D. 不燃烧、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A. 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 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C. 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 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几个步骤,操作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按要求装好仪器
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向反应器中放入块状石灰石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收集生成的气体
A. B. C. D.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时,要求随时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以下符合该条件的发生装置是
A. B.
C. D.
5月7日的四川凉山森林火灾让我们痛心,所以掌握安全知识对我们每个人至关重要。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常识的是
A. 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能携带酒精等易燃物品
C.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做灯火试验
D. 汽车加油站、加气站严禁烟火,禁止拨打手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可用于灭火
D.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二、填空题
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_;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
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______,另一方面______。
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图2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
油锅中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_____;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 ______、石油和天然气。
乙醇汽油是汽车燃料之一,乙醇属于 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燃料,其原因是 ______答一点即可。
三、实验题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B图中仪器Ⅰ的名称: 。
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B发生装置,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
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是 填导管接口的字母序号提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用来干燥氧气。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六个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按要求装配好仪器向漏斗中注入酸液向仪器Ⅰ中放入小块的大理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验满收集气体。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下列是常用实验仪器,据图作答。
认识仪器:仪器B的名称是 。
制取气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表明氧气已集满的现象是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 ,组装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需选择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
探究性质:如图实验一,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实验三,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煤气泄漏,应关阀开窗,故错误;
B、明矾净水是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无法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故错误;
C、植树造林会净化空气,防沙降尘,故正确。
D、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空气的净化,故错误;
故选:C。
A、根据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
B、根据明矾净水进行解答;
C、根据植树造林会净化空气分析解答;
D、根据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分析解答。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关爱生命,永葆健康,是社会热点,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答案】B
【解析】解:A、消防队员用水扑灭火灾,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而灭火,并不能降低着火点,故A错误;
B、关闭天然气灶,火焰熄灭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故B正确;
C、铁丝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铁丝的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故C错误;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隔绝了氧气,吹灭蜡烛是因为空气流通导致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灭火,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加强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可燃物燃烧不只需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A错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会发生爆炸,只有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才会引起爆炸,故选项B错误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故选项C错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原理,选项D正确。
4.【答案】C
【解析】解: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打开油烟机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学过的知识.
5.【答案】D
【解析】解:将木柴架空,不是为了方便添加木柴,故A项不选;
B.木柴的着火点不能被改变,故B项不选:
C.将木柴架空,不能增大氧气的浓度,故C项不选;
D.将木柴架空,可以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促进木柴燃烧,故D项当选。
故选:D。
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来分析,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促进燃料的燃烧。
本题考查了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难度不大。
6.【答案】D
【解析】解:灯罩的材料是纸,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灯罩能与氧气充分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
C.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不会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纸质着火点约灯罩却没被点燃,是因为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A、煤焦油是煤的干馏的产物,不是石油炼制得到的,故选项正确。
B、汽油是石油分馏的产物,故选项错误。
C、柴油是石油分馏的产物,故选项错误。
D、液化石油气属于石油炼制得到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8.【答案】D
【解析】解:A、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石油是一种化工原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石能源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停止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是不现实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人类需要的能量不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如太阳能、风能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气未被广泛应用,是因为氢气制取成本相对较高,储存和运输较为困难,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石油属于化石燃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石能源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人类利用的能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气未被广泛应用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氢气未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化石燃料、人类利用的能量的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煤和石油是化石能源,在短期内得不到补充,所以都是不可再生资源,通过综合利用以提高其利用率,故正确;
面粉厂的车间内弥漫着可燃性的粉尘,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面粉厂禁止烟火的主要原因是防爆,故正确;
图书档案起火时,不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以防造成图书档案损坏,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故错误;
火灾现场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捂口鼻,以防烟尘和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故正确;
家中燃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以防发生爆炸,故错误。
故选:B。
根据能源的分类以及使用来分析;
根据防止爆炸的做法来分析;
根据灭火器的使用范围来分析;
根据火场逃生的做法来分析;
根据燃气泄漏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本题是一道化学和生活相结合的题目,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要求学生熟记教材知识,灵活运用。
10.【答案】B
【解析】解:倾倒二氧化碳后。上面的烛火先熄灭了,是因为不燃烧、不助燃。
故选:B。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倾倒二氧化碳后。上面的烛火先熄灭了,可能是倾倒过快导致的,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和空气密度的关系。
11.【答案】B
【解析】解: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符合“低碳”要求,故选项错误。
B、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等,不符合“低碳”要求,故选项正确。
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能减少电能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要求,故选项错误。
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能减少燃油、燃气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要求,故选项错误。
故选:B。
“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节约资源,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低碳”的含义、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连查加倒收验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连查加倒收验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向广口瓶中装入石灰石倒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故选:C。
13.【答案】A
【解析】解:
大理石在多孔塑料片上,要产生气体时,打开弹簧夹,长颈漏斗内的稀盐酸就会下降浸没大理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弹簧夹,压强增大部分盐酸又被压到长颈漏斗内,使二者分离,控制了反应的进行。
四个装置都有隔板:
A中的隔板在下方,需要的盐酸适量,符合要求;
B中的隔板在上方,需要的盐酸太多,不符合要求;
C用的隔板是铁片,会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不符合要求;
D的铜片隔板可以,但试管内的导气管太长,不符合要求;
故选:A。
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要想使反应随时发生或随时停止,只要利用弹簧夹控制能随时将两种药品接触和分离即可;
本题考查了氧气及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反应原理等,关键还是明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灵活分析解答.
14.【答案】A
【解析】解: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选项说法错误;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能携带酒精等易燃物品,以防发生火灾,选项说法正确;
C.久未开启的菜窖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能较高,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为防止发生窒息,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做灯火试验,选项说法正确;
D.汽车加油站、加气站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气体,为防止发生爆炸,所以要严禁烟火,禁止拨打手机,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室内着火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B.根据防范火灾的做法来分析;
C.根据久未开启的菜窖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能较高来分析;
D.根据防范爆炸的做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防止爆炸的措施、安全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A
【解析】解:A、不能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是二氧化碳不纯净,故选项说法错误。
B、干冰升华吸热,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红磷燃烧的现象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可燃物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 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 B
【解析】解: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故填:可燃物;
铜片上的红磷虽然具有可燃性且与氧气接触,但是其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没有发生燃烧;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是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另一方面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故填: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
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是禁止吸烟的标志;严禁烟火的标志;禁止携带火种的标志;故填:B。
掌握燃烧具备的三个条件:要有可燃物;要有助燃物质;要有一定温度,即达到可燃物着火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根据图标的含义来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燃烧具备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提示学生要记准、记牢重要知识点并会应用。
17.【答案】隔绝氧气 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解析】解: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使火焰熄灭;
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和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故答案为:隔绝氧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根据灭火原理和氢气的用途解答即可。
此题考查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关键是根据灭火原理和氢气的用途解答。
18.【答案】煤 可再生 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或热值高等
【解析】解: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乙醇可以使用玉米、高粱等粮食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能源。
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获取氢气的最佳途径是利用太阳能使海水或水分解生成,原料丰富;氢气的燃烧值高;因为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所以氢能源的优点有:原料丰富来源广、燃烧时放出热量多热值高、生成物不会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
煤;
可再生;;
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或热值高等。
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
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根据氢能源的优点,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氢能源的优点、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化石燃料的种类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锥形瓶
可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解析】图中仪器 Ⅰ的名称是锥形瓶。
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需选择固固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故选 A。
分液漏斗能通过活塞控制滴加液体药品的速率,故能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要制取干燥的氧气,需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万能瓶,且气体应“长进短出”,故连接顺序为。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装配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倒倒入液体药品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20.【答案】试管
;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A、B、D、E
密度比空气大;溶液由紫色变红色;
【解析】解:仪器B的名称是试管。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表明氧气已集满的现象是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稀盐酸和大理石 石灰石,组装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需选择的仪器是A、B、D、E。
实验一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二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溶液颜色的变化是溶液由紫色变红色。
实验三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