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
一、单选题
图中正确的平面镜成像图是
A. B. C. D.
如图所示,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最好选用
A. B.
C. D.
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A. 平面镜发出的
B. 像发出的
C. 平面镜反射的
D. 人的眼睛发出的
我们能在平静的水面上看到水旁边房子的“倒影”,则“倒影”是
A. 房子的影子 B. 房子的实像
C. 房子的虚像 D. 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下列哪一种现象所成的像是实像
A. 树荫下的光斑 B. 我们看到水中的筷子折了
C. 镜子中的像 D. 利用潜望镜观察敌人
如图所示是小明从平面镜中看到的电子钟的示数,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A. B. C. D.
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A.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B. 像变小,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C.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D.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小利在学习了各种光学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各类“像”的特点,其中正确的是
A. 虚像可以用光屏承接
B. 实像既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C. 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
D. 小孔成像只能成缩小的实像
如图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动,则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
A. 水平向右运动
B. 水平向左运动
C. 竖直向上运动
D. 竖直向下运动
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挂在房间东面的墙上,被测者识别西面墙上镜子里的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能被我们看到,即为实像
B. 若视力表比平面镜大时,视力表不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C. 若被测者看到E的像开口向北,则视力表上的该“E”开口向南
D. 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m
二、填空题
晓彤站在衣冠镜前,发现衣服上有污渍,走近镜子,镜中像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看清衣服上的污渍,应该将光源照向_______选填“衣服”“平面镜”或“任意方向”。
竖立的平面镜前放个墨水瓶,当它远离平面镜时,其像的大小______;若瓶与像间的距离为12cm,则瓶子与镜面间的距离为______cm。
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小红头部的后上方,小红面对墙上镜子里的视力表的像,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小红相距________m,当小红面镜时,视力表的像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小明站在穿衣镜前处,他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一个等大的______像,他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______玻璃厚度忽略不计。当他以的速度靠近镜面,经过2s后,像与人之间的距离是______m,若他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应将光源向着______填“衣领”或“平面镜”照射。
以镜正衣冠,小明身高,当他站在平面镜前2m处时,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为______m,镜中像的高度为______m;小明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如图是小强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和B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能看到玻璃板后A的像,然后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发现B恰能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小强在蜡烛A和蜡烛B处做好记号,用刻度尺测得B到A的距离为16cm,接下来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则此时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是______cm。
将蜡烛B取走,将火柴放在玻璃板后面的“烛焰”上,火柴并没被点燃,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填“虚”或“实”像。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中A、B是两段外形相同的蜡烛。
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张大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纸上,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条直线,这条直线代表______的位置。
小明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______,这运用了______。选填“转换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将蜡烛B移去,在相同位置上放上光屏,光屏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在甲图中,人在前侧观察,能看到蜡烛A的像是由于______;能看到蜡烛B是由于______。以上选填“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
实验结束后,小明想,若把玻璃板沿MN截成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小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蜡烛通过左右两部分玻璃板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此实验应在_____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进行。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
实验中选取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______关系
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____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蜡烛___或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__法。
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填“虚”或“实”像。
为了让右边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小明发现蜡烛在玻璃板中有两个像一亮一暗,其原因是他选择的茶色玻璃板______选填“太厚”或“太薄”,
若用方格纸代替白纸,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故C正确,ABD错误。
2.【答案】A
【解答】
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与物的上下不颠倒,左右颠倒。
图中的字母左右形状相同,成像时左右颠倒看不出来,故BCD不符合题意;
A中的字母“C”与它的像左右颠倒能看出来,故A正确。
故选A。
3.【答案】C
【解答】
图中表示的是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原因,进入人眼的光线是由平面镜反射而来的。
故选C。
4.【答案】C
【解析】解:在平静的水面上看到的水旁边房子的“倒影”,是平面镜成房子的虚像.
5.【答案】A
【解析】解:A、树荫下的光斑,是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
B、我们看到水中的筷子折了,是光的折射,成的是虚像,故B错误;
CD、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镜子中的像、潜望镜就是平面镜成像的具体应用,成的是虚像,故CD错误。
6.【答案】C
【解析】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实际时间是.
7.【答案】D
【解析】解:因为平面镜是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所以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故AB错误;
因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物距与像距相等,所以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故C错误,D正确。
8.【答案】B
【解析】解:A、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错误;
B、实像有放大的、缩小的、也有等大的,故B正确;
C、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也有光进入人眼,故C错误;
D、小孔成像成倒立的、有放大的,也有等大的,也有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9.【答案】D
【解析】解:如图所示:当小球从A点滚动到B点时,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从点运动到点,根据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顺序与现实中的恰好相反,且关于镜面对称,则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做竖直向下运动。
10.【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只要有平面镜存在,能够反射光线就能够成完整的像,所以若视力表比平面镜大时,视力表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故若被测者看到“E”的像开口向北,则视力表上的该“E”开口向北,故C错误;
D、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所以人到视力表像的距离为,故D正确。
11.【答案】不变;衣服
【解答】
晓彤站在衣冠镜前前照镜子时,发现衣服上有污渍,便走近镜子时,晓彤的身高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大小不变。
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晓彤看清衣服上的污渍,应将光源照向衣服。
故答案为:不变;衣服。
12.【答案】不变 6
【解析】解: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当墨水瓶远离平面镜时,其像的大小不变;由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若瓶与像间的距离为12cm,则瓶子与镜面间的距离为。
13.【答案】;不变
【解答】
由图可知,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所以视力表的像与小红的距离为。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大小相等可知,当小红面镜时,此时平面镜里视力表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14.【答案】虚 3 不变 衣领
【解析】解:据平面镜所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小明同学在镜中的像是一个等大的虚像;
由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当小明同学站在距离穿衣镜前的地方,他在镜中的像到穿衣镜的距离也是,那么镜中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为;
由可得,2s后小明向平面镜移动的距离,小明此时距离平面镜;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人到镜面的距离为,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则像与人的距离为;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当人走近镜子镜中像的大小将不变;
光照射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应将光源照向衣领。
故答案为:虚;3;;不变;衣领。
15.【答案】2 不变
【解析】解: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m,他在镜中的像高与本人身高相同,为。
小明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和小明的大小有关,跟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小明面镜时,小明像的大小不变。
16.【答案】相等 6 虚
【解析】解: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能看到玻璃板后A的像,然后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发现B恰能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小强在蜡烛A和蜡烛B处做好记号,用刻度尺测得B到A的距离为16cm,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8cm,接下来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A到玻璃板的距离变为6cm,则此时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是6cm;
将蜡烛B取走,将火柴放在玻璃板后面的“烛焰”上,火柴并没被点燃,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7.【答案】平面镜 像与物大小相等 等效替代法 不能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D
【解析】解: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不点燃的蜡烛B,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故这样操作的目的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将蜡烛B移去,在相同位置上放上光屏,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玻璃板前蜡烛射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眼睛逆着光线看来,根据光线是从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上射出的,看到的蜡烛的虚像;
眼睛透过玻璃板看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镜后蜡烛射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眼睛,眼睛逆着光线看来,根据光线是从折射光线的延长线上射出的,看到的蜡烛的虚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关于镜面对称,像点与物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只有一个像的位置。每个平面镜都成一个完整的像,但这两个像在同一位置,故应选D。
18.【答案】较暗;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大小;
未点燃;A;等效替代;
不变;
虚;
不变;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太厚
直接在纸上判断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