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生命的诗意
短 歌 行
— 曹操
瞻前顾后品中间
1. “瞻前”——看题目有无提示主要内容。
2. “顾后”——看注释:有无介绍作者经历、创作背景。
3. “品中间”——鉴赏诗歌内容。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属乐府《相和曲·平调曲》。“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行,“歌行体”,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如《长恨歌》《琵琶行》《兵车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瞻前: 《短歌行》
“清平之奸贼,乱世之奸雄”。
——汝南名士许劭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曹操
【顾后:知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赤壁赋》
?
论世
大背景: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
战乱连绵,群雄逐鹿。
小背景:
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
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诗,歌此《短歌行》。
【入诗】诵读感知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眼?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忧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
或者说,诗眼就是指在诗歌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关键字。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曹操“忧”什么?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一下。
小组3-5分钟交流预习结果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
2
3
4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朝露——光阴易逝
人生苦短(比喻)
杜康——酒(借代)
曹植《送应氏》:
天地无终极,
人命若朝露。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一 忧
人生短暂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 《诗经·郑风·子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诗经·小雅·鹿鸣》
用典
渴望贤才
善待贤才
比喻
将贤才喻为明月,继续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想象
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贤才由嘉宾转为老朋友,感情态度越发亲密。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
心念旧恩。
二 忧
贤才难得
比喻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用典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不满足,人才是多多益善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
热切殷勤的接待,求贤若渴,
“天下归心”
——自比周公,自述己志
三忧
功业未成
比兴
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用典
1、“青青子衿”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忧:人生多么短暂,贤才你在哪里,快来助我一统天下啊!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忧
(着眼点)
二忧贤才难得
三忧功业未成
志
(落脚点)
一统天下
一忧人生短暂
沉郁悲凉
奋发激昂
去日苦多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慷慨悲凉风格。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钟嵘评曹操之诗
《短歌行》的忧:进取的“忧”
追梦的“忧”
乱世中: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
一代英雄的人生追求
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主题大致分两类
①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如《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本课小结
1.本诗围绕“忧”展开,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本诗突出表达技巧:
①用典
②设问、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
莫道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 《大风歌》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沁园春·长沙》
志士的诗意人生
【2007湖南】请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经历,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蒿里行
曹 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①。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②,刻玺于北方③。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2.钟嵘评曹操之诗:“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请结合本诗的“悲凉之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答案 ①憎愤。“义士”“讨”“群凶”,这些词语用反讽的手法表明诗人对诸将的厌恶,对袁绍兄弟借匡扶汉室之名行争霸天下之实进行揭露,并对由此造成的战乱感到憎愤。②失望。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自相残杀,力量涣散,诗人对此感到失望。③同情。诗人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给予同情。
①讨群凶:讨伐董卓及其党羽。②淮南弟称号:袁术在淮南寿春自立为帝。③刻玺于北方: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