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喜看稻菽千重浪
通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报告文学
1、这篇文章是消息还是通讯
明确:通讯
文体知识
通讯 消息
报道对象
内容
表达方式
时效性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
侧重写人
侧重写事
详细完整
简要概括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灵活)
以记叙为主
弱
强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 1959《七律·到韶山》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 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
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 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2、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副标题有什么作用?
主标题:1.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2.借用诗句,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副标题(实题)
交待了这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袁隆平。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梳理内容
袁隆平作为首届国家最高科技获奖者,主要成就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研究过程
这篇人物通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的?本文用什么样的方式串联起全文的?
小标题:概括内容,突出人物精神特点;使行文条理清楚,更加吸引读者。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2、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3、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4、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使命责任
学术品格
学术品格
巨大贡献
人物通讯要深入挖掘新闻事实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并在其中表现作者的立场和志向:
1、课文写了袁隆平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什么样的品质?表达了作者什么立场?
2、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赏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举例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
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热爱并坚持工作,献身农科研事业
立场(议论 抒情)
事实(记叙描写)
① 2001年春节后的小雨天,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②1961年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重视实践,探索规律)
③1964年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不惧权威 勇于挑战)
④1992年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实事求是 捍卫真理)
(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⑤1986年以来,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一系列成功,影响世界。
(为国分忧 为国争光)
袁隆平是一位 扎根农田,挥洒汗水,专注敬业,严谨认真 的实践者;
袁隆平是一位 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 的研究者.
袁隆平是一位 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 ,不计个人风险 的捍卫者.
袁隆平是一位 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的寻梦者
人物小结
感动中国颁奖词
毕生梦想消除饥饿 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老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细节描写。
①文中大量细节描写丰富了通讯信息,增强了通讯的文学性;
②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把一个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的“泥腿子院士”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
写法探究
1、围绕主题选取典型事件
2、小标题清晰明白,结构统一
3、细节描写使人物栩栩如生。
新闻性:突显重点
文学性:丰富细节
总结: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
毕生梦想消除饥饿 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老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感动中国颁奖词
主要事迹 + 价值+ 精神品质
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一位老人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这几百亩试验田。他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不时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1964年7月5日, ——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2写法探究
下列几段的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新闻类压缩——不同题型
★拟写标题
★一句话新闻
★提炼关键词
★提炼关键信息
★语段压缩
2021/10/15
2020高考真题(全国Ⅰ卷)分值5分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2021/10/15
答案:2020年(时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事件)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地点)举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天问一号”和象征“揽星九天”任务标识在仪式上公布。(结果)
2020高考(全国Ⅱ卷)分值5分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5分)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方案》的公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21/10/15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这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20高考(全国Ⅲ卷)分值5分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2020年6月3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在视频会议上,国资委表示,支持将武汉纳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改革高地,要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在湖北早落地、早见效、早受益,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更好地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在视频会议现场,央企和湖北省签署72个项目,在原定今年对湖北计划总投资3900亿元基础上,将新增投资超过3200亿元。
2021/10/15
【导语压缩答案】①2020年6月3日(何时),②国资委(何人)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支持将武汉纳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何事)央企和湖北签署72个项目将新增投资超过3200亿元。(结果)
毕生梦想消除饥饿 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老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感动中国颁奖词
主要事迹 + 价值+ 精神品质
【名词解释】
颁奖词:指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目的是让大众了解获奖对象的事迹以及所体现的一种超乎寻常的人格精神,从而取得一种教育的效果。
事迹:个人或集体过去做过的重要的事情(现多指对革命、对人民有益的事)。
自主阅读本课3篇课文,任选1篇,并根据文章内容为袁隆平、张秉贵、钟杨,撰写一段颁奖词,要求:有人物事迹,写出人物的精神品质。100字左右。
事情+价值+精神品质
例文1
耄耋老人,徘徊在盛夏的稻田;年复一年,关注着水稻的成长,这是他几十年来的生活写照。当时的中国科技落后,人民遭受饥荒,他毅然地站了出来。不顾西方发达国家的否认和嘲讽,他坚持自己的研究成果;听到自己的研究遭到质疑,他勇敢地在《人民日报》发声,证明自己。他的研究,解决了中国当时11亿人的温饱,让饥饿的威胁逐步退却,让我们看到了“稻菽千重浪”的景象。中国人民亲切地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就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袁隆平。
例文2
是他,为了实现“人民不被饿死”的愿望,来到了当时条件艰苦的海南学习技术,培育了自己梦想的果实;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守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实验,屡败屡战,最终战胜了困难;是他,在声名远扬之时不在乎那些功名利禄,得奖后依然挽起裤脚下田指导工作。他就是被人们称为“泥腿子专家”的传奇老人——袁隆平。
例文3
他,引领时代、扬名世界。他用自己的行动为我国粮食产能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他,富有梦想;他,勤于实践;他,勇于创新;他,敢于质疑。从苦苦寻找天然雄蕊不育的雌稻,到一代代培育人工杂交水稻,他走的是一条科技创新之路。他成功了, 他所追求的让亿万人民吃饱饭的质朴又伟大的理想实现了。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作业:一材多用,学会迁移,举一反三
利用课文的相关材料,可以论证一些论题,如:劳动美、实践出真知,不迷信权威,创新精神,坚韧,合作,胆识,博爱与勇敢,捍卫真理,人类情怀,理想,追求不止,奉献,价值观……
请认真参读以下论证示例段,结合课文可适用论题,任选一角度,仿照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议论语段。
示例1、愈挫愈勇,追求不止
曾让中国刮起过一场浩大的“绿色旋风”的袁隆平,几十年默默地在农业科研领域中做出了伟大贡献,无疑是在向我们诠释着一份坚韧不拔,追求不止的感动。(起,引起话题)袁隆平能从一名农校普通老师跻身于科研界,其中最重要是缘于他那份追求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谋幸福的理想,缘于他那份追求不已的坚韧。他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是一个伴随着无数次失败乃至失望和无数次的希望重生的艰巨历程,他始终不言放弃.他愈挫愈坚,是他那份坚韧让他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充满希望,也让他最终成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这位科学家,他对科研工作的不止追求,带来的是稻产量的飞跃提升,是全人类的共同福益。(议,强调观点)正是因为这种愈挫愈勇、追求不止的精神使他成为真正的“心灵富豪”。(结,重申观点)
示例2、“三不”权威 (不迷信、不盲从、不屈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之初,曾有人嘲笑他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起,引出话题)因为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遗传学原理》中的论断:“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退,因而杂交无优势。”但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承,明确观点)试想,假如当初袁隆平盲从于经典,屈从于权威,哪能有杂交水稻问世?哪能改变几亿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与命运?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正是这种敢于挑战权威,不盲从于权威的胆识与勇气,才使得袁隆平真正成为“杂交水稻之父”、农业科学家。不仅解决了13亿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也改变了世界其他部分国家与地区的粮食问题。(议,通过假设论证进一步强调观点)古往今来,这种不迷信权威,不屈从权威的人,恒河沙数。布鲁诺在那个神权至上的时代奔走疾呼“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甘愿被烈火吞噬身躯,也不低下高贵的头颅。以色列科学家谢赫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30年前发现“准晶体”时,他面对是来自主流科学界、权威人物的质疑与嘲讽。因为当时人们认为自然界的固态物质仅限于晶体与非晶体,甚至著名诺贝尔“双料”获得者林纳·鲍林也站出来斥责他“胡言乱语”,嘲笑他是“伪科学家”。但正因为谢赫曼不迷信权威,不屈从权威,经过30年的坚持与不懈努力,终于“沉案昭雪”,获得了科学界最大的拥抱和认可。他的发现也彻底颠覆了人类的物质观。(议,援引论据,进一步论证观点)因此,不迷信权威,勇于挑战权威,不唯权威是从,敢于越雷池而行,才能超越自我,成就自我,甚至可以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结,重申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