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汽车工业能否带动家乡的发展
[看探究思路·析核心素养]
[析图文材料·解探究问题]
汽车工业特点及其产业带动作用
问题 汽车工业对区域发展有哪些带动作用?
[思维线索]
汽车工业特点+产业链广=区域带动作用强
[答案] 汽车工业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产业关联度高,因此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促进区域的资源开发,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提升区域的基础建设水平,工业生产水平,提升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汽车工业的全球生产体系
问题 分析汽车工业的全球生产体系对各地区发展汽车工业的有利影响。
[思维线索]
主要结合汽车工业的全球布局特点进行分析。
[答案] 汽车工业形成了全球生产体系,因此各地区都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条件,参与其中,因地制宜地发展各自的汽车工业,可创造众多的就业机会,提升自身的工业技术水平,促进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促进经济发展。
发展汽车工业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问题1 发展汽车工业会面临哪些风险?
[思维线索]
主要从材料中分析即可。
[答案] ①资金投入大,发展汽车工业会导致其他产业的投资减少。
②市场竞争激烈,一旦在竞争中不占优势,会阻碍经济发展。
③对环境污染大,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问题2 你认为发展汽车工业还应考虑哪些问题?
[思维线索]
开放性问题,回答合理即可。
[答案] 还应考虑本地区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的数量及素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布、供给状况、服务业保障水平等。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节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区域是城市发展的依托
②不同类型产业间的比例关系
③技术条件
④综合影响力,发展带动力
⑤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⑥增长方式
⑦城市腹地范围
⑧技术创新
[学思心得]
城市辐射能力分析思路
1.读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杭州、南京三大城市影响范围图,完成(1)~(2)题。
(1)与杭州相比,上海 ( )
①服务范围较大 ②门槛人口较低 ③城市等级较高 ④职能种类较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对杭州、南京的主要影响有( )
①增加运输成本 ②降低城市等级 ③增加服务功能 ④优化产业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B (2)D [第(1)题,图中显示,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的影响范围最大,因此与杭州相比,上海服务范围较大,①正确;中心地等级越高,门槛人口越高,与杭州相比,上海的城市等级较高,因此门槛人口较高,②错误,③正确;城市等级越高,职能种类越多,与杭州相比,上海城市等级较高,因此职能种类较多,④错误。综上所述,选项B符合题意。第(2)题,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会使城市之间的交通更加便利,交通通达度上升,降低运输成
本,①错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使杭州、南京的影响范围扩大,不会降低城市等级,②错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使得杭州和南京的服务范围扩大,增加两城市的服务功能,③正确;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使得长三角三大城市分工协作,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④正确。综上所述,排除A、B、C,选D。]
区域(国家)产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产业发展条件 具体条件 举例
自然资源条件 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品质、分布状况、资源搭配状况以及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显然,优质而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资源配套条件和地域组合条件对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 美国东北部、我国的辽中南地区,既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对钢铁工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从而形成重要的钢铁工业区
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英国、日本有便利的海运条件,促进了其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发达的国家;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海运、内河航运、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使之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人力资源状况 任何经济活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人力资源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决定因素 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但却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依靠的便是其丰富而优质的劳动力资源
科学技术水平 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动力 一个地区的科技越发达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其他因素 如国家政策、市场、国际环境等方面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 下图依次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1980年三次产业构成图。
(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区。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相比深圳、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从“我国1980年三次产业构成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是以第二产业为主,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于第三产业。从深圳区位示意图可以看出深圳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是靠近香港。第(2)题,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以上海为依托,濒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经济腹地大。第(3)题,对比分析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可知雄安新区离北京、天津港口都有一定距离,其所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快速交通及信息网络技术。
[答案] (1)产业状况: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 区位特点:邻近香港
(2)濒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大
(3)空间特征: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 设施条件:快速交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
PAGE
5(共29张PPT)
章末总结探究课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问题探究·知识深化拓展
NO.1
资料1
资料2
资料3
汽车工业特点及其产业带动作用
汽车工业的全球生产体系
发展汽车工业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知识体系·师生共同构建
NO.2
专题要点·分类探究突破
NO.3
专题1
专题2
城市辐射能力分析思路
区域(国家)产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高考赘源网
高考资源
边的高考专家!】
资料
资料2
资料3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城市
地区含义
业
②
化中心
与
区域
结构
影响心资源禀赋、③
①
关系
市//城方、地
因素叫分工深化等
城
生产服务管理功能城市的产业\产产业表现
5
集散、创新等功能
功能辐
射与结
业结构
功升级
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
转向第二、三产业
④
含义城市‖能
变
辐射
发展/化
作用体现经济⑥的转变
城市的规模等
比较优势产业和政策
级高低
功能
影响
原因H的引导
⑦
因素
⑧是根本原因
匚辐射功能强大
上产业结构H由第二产业向第三
海
产业转变
国际政治、经济、
金融、文化中心
纽约市
市哇导产业怪纺工业一综合性
业亠高新技术产业
[体系构建]
[自我校对]
专
般来说,城市等级越高,其城市腹地
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
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
城市等
城/(级高低
般来说,城市等级越低,其城市腹地
范围越小,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城市发
展规模和潜力越小,城市辐射功能越弱
市辐射功能与城
般来说,单一功能城市,辐射范围较小
城市功能
-般来说,多种功能城市,辐射范围较大
般来说,地理位置越优越,腹地范围
越大且区域经济发达,辐射范围越大
地理位置与
发门腹地范围
般来说,地理位置越差,腹地范围越
展分析
小且区域经济欠发达,辐射范围越小
般来说,交通运输网络越密集,联通效
交通发
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越大
达程度
般来说,交通运输网络越稀疏,联通效
率越低,联系强度越小,辐射范围越小
绕一人
●●●●◆●●●●●中●●●●e●●●●●●●●●●●●●●●●
非海
杭州
图例
区域中心
上海影响范围
7ZZ南京影响范围
区杭州影响范围
050100
200km
点此进入
解析答案
专题2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以某产业转型地区为例,分析该类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1.通过区域图、材料,认知上海市等区域的产业发展状况。(区域认知)2.以上海市为例,综合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综合思维)3.从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分析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人地协调观)4.收集某一典型地区相关资料,分析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及原因。(地理实践力) 1.地区产业结构的含义是什么?其影响因素有哪些?2.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升级的原因是什么?3.上海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及特点是什么?
一、地区产业结构
1.含义: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
3.作用: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
[特别提醒] 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第二、三产业的比重相对较高。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
1.主要表现
(1)劳动力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2)国民经济重心变化: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2.作用: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升级的原因
(1)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2)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产业结构升级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
(2)产业结构一般由以重工业为主升级到以轻工业为主。 (×)
(3)促使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是相同的。 (×)
(4)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的优势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
(5)现在,深圳的产业结构已升级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业为主。 (√)
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1.概况
2.变化过程
发展阶段 产业特点、地位 区位优势
工业化初期 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轻工业基地 接近原料产地,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消费市场;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
发展阶段 产业特点、地位 区位优势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国家实施了重工业化的战略决策;原有的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优势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后 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设立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良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研实力、开放的服务环境等
3.今后的发展: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微思考] 上海成为轻纺工业基地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提示] 海陆交通便利,接近原料产地;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市场广阔。
[特别提醒] 上海市的形成与发展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建港条件优越,可以河海联运,水陆交通便利,城市发展的经济腹地广阔,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美丽乡村新发展——刘家堡西红柿科技产业园
位于太原市郊区的刘家堡村拥有农田2 000多亩,村民们世代靠耕田为生,之前,村民们各自为战,以玉米、高粱为主要作物,费工费力,收入还不高,渐渐地,村民们也没了干劲,不少人跑到城里去打工,原先分到各家的耕地,渐渐荒芜。自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村两委决定将村里土地全部流转回来,由村两委统一规划、集中管理。2019年,刘家堡村流转回的土地达到了2 000多亩,经过村两委多次开会商讨,决定将一千余亩地承包给山西兴农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刘家堡村的农业科技园区。
如今,农户们不仅不再靠天吃饭,节约下的劳力,还能外出打工,自谋一份创收的职业,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富裕。乡村振兴,盘活了土地,改善了环境,让刘家堡村的村民们,真正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现在的刘家堡村像涅槃的凤凰,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眼中。
刘家堡西红柿科技产业园推动了刘家堡城郊农业的发展,项目完成后,预计年产量可达450余万斤,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年营业收入可达2 600余万元。除此之外,该项目还可解决1 000余名农民的就业问题,培训家门口的农民直接成为农业产业工人,让产业园成为一个集西红柿培育种植销售、果蔬采摘、农业旅游于一体的产业融合示范点,成为太原市城郊农业发展的领头雁。
问题1 (区域认知)刘家堡所在区域发展农业不利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提示:该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相对较少,春夏旱情较为严重,且春季多大风,寒潮影响严重。
问题2 (区域认知)原来刘家堡的产业结构特征是什么?
提示:以第一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
问题3 (综合思维)原来的刘家堡村的村民们收入还不高,不少人跑到城里去打工,反映出什么信息?
提示:首先反映出单一的产业结构,经济效益较低;其次反映出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问题4 (综合思维)刘家堡西红柿科技产业园推动了刘家堡城郊农业的发展壮大,对该村的产业结构的升级有何影响?
提示:促进该地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使其产业结构逐步多元化。
问题5 (综合思维)在现阶段,刘家堡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是什么?
提示:相对于城市来说,刘家堡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是: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独特的农业旅游资源。
1.正确理解地区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理清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首先,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至20世纪70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所占比重下降的趋势开始减弱。
其次,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都是上升的。但进入60年代以后,美、英等发达国家工业部门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开始下降,其中传统工业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最后,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更为迅速,所占比重都超过了60%。
从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在工业化阶段,工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之后逐步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
3.明确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及影响因素
(1)产业转型的路径
路径 内容 效益
产业延伸 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群 降低生产成本,完善配套服务,促使集聚效益的产生
产业更新 利用原产业发展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基础的全新产业群,把原先的产业资源转移到新兴产业上来,把传统加工提升为智能制造 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是建立替代产业的有效途径
综合发展 有的产业转型并非是单一模式,而是多种模式的综合 区域功能逐渐完善,新兴产业相继崛起
(2)理解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①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②区域管理者实施优惠的政策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为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管理者通过因地制宜的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确定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制定优惠的政策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③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原因。
1.(2021·河北定州高二月考)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是( )
A.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B.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加速上升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2)该地区的就业结构情况是( )
A.第一产业就业比例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比例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比例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1)A (2)D [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区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的特点是第三产业产值比例上升快,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小,第一产业产值比例持续下降,说明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A对;2001~2004年第三产业产值比例上升速度较1998~2001年慢,B错;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小,C错;产业结构变化以第三产业拉动为主,D错。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地区三大产业就业比例的特点是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不是持续下降的,A错;第二产业就业比例上升不明显,B错;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居中,略有上升,但增幅小,C错;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该地区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吸收有限,D对。]
2.(2021·江西赣州高二月考)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比同1的差。下表是2001年和2012年长沙市产业结构偏离度表,据此回答(1)~(2)题。
年份 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 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 第一产业偏离度 第二产业 偏离 度 第三产业偏离度
2001 9.7 38.6 51.7 51.8 23.3 24.9 -0.81 0.66 1.08
2012 4.3 56.1 39.6 24.4 33.2 42.4 -0.82 0.69 -0.07
(1)根据信息,可以判定 ( )
A.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增加值比重呈正相关
B.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就业比重呈负相关
C.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表明该产业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
D.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值,表明该产业的产值高,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2)据表中信息推测长沙市2012年以后一段时间内( )
A.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劳动力
B.工业化继续推动城市化发展
C.农业生产受到限制,产值将下降
D.劳动力过剩,人口向外流动
(1)C (2)B [第(1)题,根据信息,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比同1的差。由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计算公式可知,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增加值比重不呈正相关,A错误;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就业比重不呈负相关,B错误;根据产业结构偏离度定义可推知,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表明该产业增加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C正确;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值,表明该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小于就业比重,存在劳动力转出可能,D错误。第(2)题,据表中信息可知,长沙市2012年第三产业偏离度为负值,劳动力可能转出,故推测长沙市2012年以后一段时间内,第三产业吸引劳动力能力下降,发展减慢,A错误。据表可知,长沙市2012年第二产业偏离度为正值,对劳动力有吸纳能力,在此后工业化进程将加快,继续推动城市化发展,B正确。随着科技水平提高,第一产业产值将上升,C错误。第一、第三产业劳动力过剩,人口可向第二产业流动,人口不一定会向外流动,D错误。]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地区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体现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资源禀赋、技术条件及分工深化。2.产业结构升级通常表现为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3.促使产业转移的原因很多,其中,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往往起着重要作用,从全球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4.上海产业结构经历了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转变过程,其中工业经历了从轻纺工业—综合性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升级过程,每一次升级都伴随着政策的调整和比较优势的变化。
题组1 地区产业结构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正确的是( )
A.1990年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
B.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C.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
D.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2.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民工涌入
B.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C.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
D.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1.B 2.C [第1题,1990年之前第一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快,1990年后第二产业结构变化速度慢,A错;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B对;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工业结构变化较大,产业升级,C错;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不到10%,D错。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劳动力减少,就业机会减少,民工涌入量减少,A错;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环境污染减轻,B错;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C对;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向内陆地区转移,不占主导地位,D错。]
题组2 产业结构的升级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过了持续的产业结构升级,引领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据此回答3~5题。
3.上海工业化初期发展轻纺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①接近原料产地 ②拥有丰富的劳动力 ③消费市场广阔 ④水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重点发展( )
①高新技术产业 ②重化工业 ③金融服务业 ④纺织工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5.推动上海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
A.政策引导 B.比较优势的变化
C.技术创新 D.市场需求的变化
3.A 4.A 5.C [第3题,上海接近原料产地,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消费市场,早在明代中叶就已成为全国的棉纺织手工业中心。第4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迅速发展。第5题,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教材P49节首问题
提示:受国家政策、区位条件、国际产业转移等影响,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由最初的以第一产业为主,发展为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且第三产业的比例在不断提升。
教材P49~50活动
提示:1.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地理位置 位于我国东部沿海 位于我国中部地区 位于我国西部地区 位于我国东北部
地形 平原、丘陵为主 平原、高原为主 高原、盆地为主 平原为主
气候 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人口 人口稠密 人口众多 人口较稀疏 人口相对较少
经济发展水平 高 较高 较低 较高
2.画图略。
3.相同点:均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小,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不同点:东部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第三产业比重最大;中部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西部、东北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主导产业中均是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原因: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技术发达,人口稠密,第三产业发达,所占比重最高;中部自然资源丰富,资源型工业及劳动密集型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因此以第二产业为主,西部地区人口稀少,农牧业所占比重大,工业发展落后,旅游资源丰富,因此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第一产业比重较高;传统工业出现衰落,面临转型发展,因此第二产业比重较低而第三产业比重较高。
教材P55~56活动
提示:1.降水多,地形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高原地形,海拔较高,夏季凉爽;位于湿润区,空气湿度大,尘埃少,机房除尘成本低。
2.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PAGE
10(共59张PPT)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NO.1
比例
资源禀赋
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第三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经济增长方式
政策的引导
技术创新
√
×
×
×
√
轻纺工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轻纺工业
轻工业
消费市场
综合性
重工业化
金融服务业
科研实力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NO.2
探究点
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NO.3
随着经济的发
展,原有的比较
要转型
优势
业结构需要
较优势
升级
国家或地区政
府政策的弓
导,促使产业
结构尽快升级
高考赘源网
高考资源
边的高考专家!】
点此进入
答案
探究点
点此进入
解析答案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举例说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综合思维)2.结合资料分析,掌握城市功能分类及特点。(综合思维)3.分析具体实例,理解城市的辐射功能及其影响。(区域认知) 1.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是什么?其辐射功能是什么2.城市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是什么?3.纽约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其辐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2.城市功能
(1)含义: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
(2)特点
将城市功能与对应的典型城市连线
[微思考] 作为旅游城市的武夷山市,其主要功能有哪些?
[提示] 依托武夷山这一世界与自然双重遗产资源,构建旅游产业体系,为游客提供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
3.城市的辐射功能
(1)含义: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2)影响因素
4.城市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
(1)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
(2)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
5.城市体系
(1)形成:城市之间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
(2)特点: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越大,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重工业是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轻工业是提供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 (√)
(2)腹地农产品丰富,利于发展重工业。 (×)
(3)距离中心城市近的城镇一定会成为中心城市的“卧城”。 (×)
(4)区域内不同等级的城市分工明确、联系密切。 (√)
(5)城市辐射范围越大,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 (√)
二、纽约的发展
1.位置:纽约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哈得孙河河口,港口条件得天独厚。
2.发展
时间 表现
殖民地时期 港口建设
1825年 伊利运河开通,纽约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口岸
20世纪30年代 纽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人口超过1_000万的城市
[教材思考]
伊利运河的修建对纽约腹地扩展有何作用?
提示:伊利运河是第一条提供美国东海岸与内陆地区的快速运输通道,伊利运河加快了运输的速度,中西部地区大量的商品快速到达纽约港,促使纽约腹地向中西部地区扩展。
三、纽约的辐射功能
1.地位:纽约是“波士华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具有综合性的城市职能,辐射带动作用强。
2.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1)依托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纽约与周边地区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更加便捷,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周边地区。
(2)带动纽约周边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形成60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卫星城市。
3.对城市带的影响:形成了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主导,同时又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4.对美国的影响
5.对世界的影响
纽约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
[温馨提示] 区域内的所有城市在区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有机的城市体系,其中的中心城市产生辐射带动作用,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纽约是“波士华城市带”的核心城市。 (√)
(2)纽约依托航空、水运交通与周边地区联系。 (×)
(3)纽约的主导产业是建筑业和有色金属冶炼。 (×)
(4)纽约是美国的首都,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城市。 (×)
(5)纽约在世界上具有政治、经济、金融、文化等多种职能。 (√)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新一线城市,是《第一财经周刊》根据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指标综合评比后划分的名单。2020年15个进入“新一线”的城市依次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其中,与去年相比,合肥和佛山取代了昆明、宁波,首次获评“新一线城市”。
问题1 (区域认知)2020年新评选出的15个进入“新一线”城市中对我国西北地区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是哪个城市?
提示:西安市。
问题2 (综合思维)长江航运条件的不断改善,对重庆市的经济腹地有何影响?
提示:可使重庆市的腹地范围进一步扩大。
问题3 (综合思维)山东省青岛市的发展与省会城市济南相比,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什么?
提示:青岛位于沿海地区,有便利的海运条件。
1.城市与所在区域的关系
2.城市体系
3.正确理解城市的辐射功能
(1)城市的辐射功能的主要特点
①城市的辐射功能的前提条件是区域的对外开放和资源的自由流动。
②辐射功能的强弱与城市自身的规模等级高低及城市功能有关。城市的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城市的综合功能越突出,则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
③城市因其辐射功能而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
④城市的辐射功能会因城市腹地范围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增强、扩展。
⑤城市的辐射功能主要通过产业、资本、科学技术、人才、信息等经济要素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实现的媒介主要有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等。
(2)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辐射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辐射范围,如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的变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资源因素 城市因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使得资源需求扩大,促进更大范围内的资源的开发利用 因产业集聚使城市所需资源的来源区扩大,促进了城市与区域之间的产业联系,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功能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更远的区域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往往辐射功能相对较强
人口因素 城市的集聚作用对广大区域内的人口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城市因集聚使人口大量聚集,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辐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越高,产业、资金、信息、人口、交通等经济要素的流动与联系越密切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交通运输网络越发达、信息交流越密切、人口流动越频繁、产业互动越高效、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
(3)结合城市化发展特点理解城市的辐射功能
①世界城市群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集聚关系,然后是辐射关系。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然后中心城市又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帮助这些地区加快发展起来。
②城市化进程使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从而出现了超级城市、巨型城市、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等新型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伴随着一批超级城市、巨型城市的相继出现,大都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得到了加强,成为区域内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先导区域,成为周边地区发展的要素配置中心、产业扩散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信息流转中心。
1.城市群空间晶体结构,是指城市群空间扩展过程中,城市群形成的节点网络结构类似于晶体结构,存在着分等级、分层级的有机组合规律,形成立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和平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下图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组合类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功能由大到小的是( )
A.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
B.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C.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D.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
(2)下列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等级最高的是( )
A.京津冀城市群 B.山东半岛城市群
C.辽中南城市群 D.长江中游城市群
(1)D (2)A [第(1)题,读图可知,从图示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到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再到多中心组合城市群,核心城市逐渐增多,核心城市的腹地范围相互重叠,核心城市对节点城市的单一辐射程度逐渐降低。第(2)题,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为中心;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中心;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北京为我国的首都,城市等级最高。]
2.(2021·湖北武汉高三质检)2019年8月底,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设立县级龙港市。龙港市成为全国唯一不设乡镇的县级行政区。据此完成(1)~(2)题。
(1)设立龙港市对苍南县的影响是( )
A.会降低苍南县的服务等级
B.扩大苍南县的辐射范围
C.龙港市的发展会促进苍南县的交通设施建设
D.苍南县城对乡镇的辐射带动能力将强化
(2)对龙港市区位将要发生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①政策支持力度增强 ②人口规模高速增长 ③自然环境得以改善 ④资金、技术投入加大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1)C (2)A [第(1)题,设立龙港市不会降低苍南县的服务等级,A错误。撤销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缩小了苍南县的辐射范围,B错误。龙港市等级提高,其发展会促进苍南县的交通设施建设,C正确。龙港市的设立,并不能强化苍南县城对乡镇的辐射带动能力,D错误。第(2)题,设立县级龙港市,政府对其政策支持力度会增强,资金、技术投入也会加大,①④正确。当地人口规模高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②错误。城市建设不一定会改善自然环境,③错误。]
分析纽约的发展与辐射功能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20世纪90年代初轰动一时的畅销书和同名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里的这句话影响了太多中国人。
美国纽约作为国际大都市,每年有高达5 000万的游客到访纽约市,这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曼哈顿是纽约的市中心,纽约最重要的商业、金融、保险机构均分布在这里,这里汇集了世界500强中绝大部分公司的总部,也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分布在曼哈顿下城,而纽约的大企业、商业中心分布于曼哈顿中城。整个曼哈顿耸立着超过5 500栋高楼,其中35栋超过了2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天大楼集中区。拥有纽约标志性的新世贸大厦、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克莱斯勒大厦、大都会人寿保险大厦等建筑。每到夜晚,曼哈顿中城数千栋摩天大楼通夜而亮。体现了纽约在世界上绝对强大的经济实力,因此曼哈顿中城也被喻为“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问题1 (综合思维)每年有高达5 000万的游客到访纽约市,试说明纽约市可为众多的游客提供的服务功能有哪些?
提示:纽约市可为游客提供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
问题2 (综合思维)世界各国的银行家们每天都会密切关注纽约华尔街股市的行情,这反映了纽约市的什么辐射功能?
提示:纽约市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
问题3 (区域认知)纽约市汇集了世界500强中绝大部分公司的总部,也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这反映了纽约的什么职能?
提示:纽约市是世界上重要的国际政治、经济中心。
1.纽约的发展
2.纽约的辐射功能
辐射功能 表现
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依托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纽约与周边地区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更加便捷,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周边地区,带动纽约周边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形成60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卫星城
对城市带的影响 纽约与其他城市之间通过便利的高速公路和航空线路紧密联系,各城市分工协作,形成了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主导,同时又各具有特色的产业体系
对美国的影响 纽约通过便利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以及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人才、商贸活动、信息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
对世界的影响 纽约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
3.纽约具有综合性的城市职能,对周边地区乃至世界都有辐射带动作用。据此回答(1)~(2)题。
(1)纽约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主要依赖( )
A.便捷的交通 B.发达的科技
C.丰富的资源 D.发达的经济
(2)纽约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的职能有( )
①国际政治中心 ②国际重工业中心 ③国际经济中心
④国际文化中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A (2)B [第(1)题,纽约与周边地区通过便捷的交通进行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加强了同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第(2)题,纽约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金融、经济、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
区域认知——我国的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都是所在区域城市群的核心龙头城市。中心城市建设除了关注自身功能提升以外,还需要充分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进区域人口、产业、交通、生态、公共服务、市场要素和体制机制一体化对接,建设高效联动、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区域,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区域整体均衡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因此国家中心城市,不仅要级别高、经济实力雄厚,还需要有历史地位、地理辐射优势等等。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中,国家中心城市定义为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城市,在我国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门户作用。
我国现有的国家中心城市共九个,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从总体上看,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分别引领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发展;重庆、成都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武汉辐射带动中部和长江中游地区,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郑州引领中原发展、支撑中部崛起;西安辐射带动西北及周边地区发展。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在资源环境承载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是引领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下图为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依据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 ②地理位置 ③矿产资源 ④人口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 )
A.优化产业结构 B.辐射带动区域发展
C.缓解人口就业压力 D.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
(3)相较于深圳,西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水平 B.发展历史 C.地理位置 D.交通运输
(1)A (2)B (3)C [第(1)题,分析图文材料中关于国家中心城市定义、国家中心城市分布位置图可知,国家中心城市属于省级城市、直辖市,位于区域交通中心、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水平高,A选项正确;丰富矿产资源、一定人口数量是区域发展基础,但不是国家中心城市主导因素,不属于国家中心城市确定的依据。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国家中心城市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辐射带动作用,B选项正确;城市发展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一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是国家中心城市辐射经济发展下的次要作用,不是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作用;国家中心城市,等级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老龄化问题加重。第(3)题,由图可知,西安位于陕西中部,地理位置优越。]
本题组借助我国国家中心城市的确立及各城市的特点,考查了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及其影响,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要求。国家中心城市因所在区域的发展特点不同,承担的辐射功能也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中心城市的发展特点也有所不同。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城市通常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周围地区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区域则通过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土地资源等而成为城市发展的依托。2.城市的辐射功能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密切相关,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另一方面,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3.纽约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口岸,带动周边许多中小城市发展,形成了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主导,同时又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使纽约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4.纽约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
题组1 城市功能与区域发展
城市是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周边地区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据此回答1~3题。
1.城市的功能主要有( )
①生产 ②服务 ③流通 ④集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衡量城市辐射能力大小的主要指标是( )
A.城市腹地范围 B.城市资源状况
C.城市服务种类 D.城市地理位置
3.城市规模越大,( )
A.交通运输网络越密 B.联通效率越低
C.联系强度越小 D.辐射范围越小
1.D 2.A 3.A [第1题,城市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第2题,城市辐射能力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范围来表示。第3题,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越大,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
题组2 城市的辐射功能
下图是宁夏沿黄城市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沿黄城市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交通 B.地形 C.水源 D.能源
5.图中各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石嘴山市的服务范围较贺兰市小
B.中卫市提供的服务种类较中宁市多
C.银川市与永宁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重叠
D.青铜峡市和吴忠市的服务功能相同
6.提升沿黄城市带的辐射带动能力,应优先发展( )
A.高新技术产业 B.交通等基础设施
C.旅游休闲业 D.重化工业
4.C 5.B 6.B [第4题,宁夏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黄河为农业、工业、人口、城市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促进了人口集聚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所以沿黄城市带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黄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第5题,中卫市是地级市,中宁市是县级市,中卫市提供的服务种类较中宁市多;银川市是宁夏的省会城市,服务范围涵盖全省;青铜峡市是县级市,吴忠市是地级市,青铜峡市较吴忠市的服务功能小。第6题,完善、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可以加强沿黄城市带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拉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提升沿黄城市带的辐射带动能力;高新技术产业要求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而周边地区比较落后,所以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能力小;该地区旅游资源集中,周边地区旅游资源较少,不能形成整个地区的经济支柱,辐射城市带的发展;当地水资源缺乏,也缺少重化工所需的资源,不适合优先发展重化工业。]
教材P40节首问题
提示:(1)交通运输促进郑州与周边地区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
(2)郑州能为周边区域提供工业产品和各项服务。
教材P46~47活动
提示:1.黄冈紧邻武汉,与武汉之间有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相连,与武汉共建了“中国光谷黄冈产业园”等区域产业互动融合示范区,依托武汉的光电子产业品牌和产业发展优势,发展了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
2.靠近武汉,科研院所集中,技术力量雄厚;劳动力资源丰富,有便利的高速交通;政策优惠;环境良好。
3.武汉市通过与城市圈内部城市的互动交流,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网络,辐射周边,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产业分工,成为区域的金融、商贸、科教、信息、物流和旅游集散中心;光电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已成规模。
PAGE
12(共79张PPT)
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NO.1
社会经济生活
集散
单一
综合性
综合影响力
规模等级高低
强弱
腹地
辐射功能
经济特征
分工明确
越大
越高
√
×
×
√
√
哈得孙
贸易口岸
1 000万
周边
金融、贸易
卫星
物流枢纽
√
×
×
×
√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NO.2
探究点1
探究点2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分析纽约的发展与辐射功能
核心素养·案例对接研讨
NO.3
素养材料
素养培养
素养立意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NO.4
区域
城
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
中心巾人提供农产品、劳动力
、土地资源等
城人依托
交通枢纽
耶路撒冷
旅游功能
巴西利亚
政治功能
武夷山
宗教功能
格尔木
人才
完善的交
信美国最
纽
进
在
影响力的
国范城
发达的
围内的
高考赘源网
高考资源
边的高考专家!】
点此进入
答案
探究点
点此进入
解析答案
探究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