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级 九年级 科 目 历史 授课人 课型 新授
课题名称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课时 1节课
学习目标 1、了解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原因和基本史实; 2、掌握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果; 3、知道城市居民的组成和获得居民身份的途径; 4、了解欧洲中世纪教育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教育和王权、教权的关系,感受中世纪文化的繁荣。
重难点 内 容
重点 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原因和基本史实
难点 中世纪城市、大学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教学活动及设计思路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一、 导入新课 中世纪的西欧,有90%的人生活在庄园里,只有10%的人生活在城市里。在中世纪的德国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自由”是一个美好的名词,城市的自由更是吸引着西欧庄园里的人们。那么,中世纪的城市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共同来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 二、 课堂互动, [] [] 四、 传授新知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罗马城市的衰败 教师: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时代的很多城市变成了废墟。 2.城市的复兴 (1)背景:10世纪开始,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史料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教师: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随着西欧开始恢复哪些地区出现了城市的复苏? 学生: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 (2)早期城市的特点 特点1: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中世纪城市规模相当有限,平均人口仅为数千人。到14世纪,一般大城市不过2万余人。 特点2:主要是手工业和商业中心,体现了城市的经济属性。 3.城市自治 中世纪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城市处于各级封建主的控制之下。为了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城市展开了争取自治的斗争。 史料1 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工商业城市,它的毛纺织业发达,是当时法国毛纺织业的中心。琅城是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非常贪得无厌。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路易六世和法国北部的封建领主派军队攻占琅城,强行取消了公社。琅城居民坚持斗争,直到1128年路易六世不得不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此后,琅城居民一直实行自治,琅城公社存在了两百多年。 教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居民争取城市自由和自治的手段主要是什么? 学生: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教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析什么是自由城市?什么是自治城市? 学生:城市取得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史料2 《全球通史》中记载:“中世纪西欧城市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它们显得十分独特。恰恰因为它们再从头开始,而且处于政治上支离破碎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结构中,所以自治市的自由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种独立和自信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所没有的。” 教师:这种“十分独特”的城市“自治权”指的是什么权利? 学生:指商人与手工业者为城市争取到的自治权,包括管理城市行政,法律自治和税收自治。 教师:西欧城市夺取“自治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学生:为了发展并维护商人等的权利。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基本居民:手工工匠和商人 : 他们一般从周围的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很多人进入城市以前还是农奴,一旦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们重新成为农奴。 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因此,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2、市民阶层的分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也逐渐形成。但是在商业生产的发展中,竞争不可避免。在竞争中取胜的成为城市的上层,竞争失败的变成雇佣劳动者。市民阶层出现了分化。 城市上层:大手工作坊主、富商、银行家,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贫民阶层:帮工、学徒及破产手工业者 相关史事: 为了避免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同时防止封建领主的侵犯,城市中都有行业组织,如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行会严格限制外地人在城内经商,禁止外地手工业者及其产品进入。规定工人的人数、工资与劳动时间。手工业作坊中的帮工实际上是作坊主的雇佣工人。 三、大学的兴起 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工商业的发展,新兴的市民阶级需要文化知识。因此,教会对文化的垄断开始被市民突破,城市里的市民世俗学校应运而生。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大学的兴起”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大学”的含义。 ②大学产生的背景。 ③大学是何时兴起的?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④西欧早期著名的大学有哪些? ⑤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⑥国王和教皇对待教育的态度怎样? ⑦大学的教育自主权表现在哪里? ⑧大学课程如何设置?有什么意义? ①“大学”的含义 (本义是指一个团体或行会。大学最初与中世纪城市中的手工业行会或商人行会的性质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大学是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保护自身权益的团体,后来逐渐用来指专门的教育机构。) ②大学产生的背景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分析: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城市的兴起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为大学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而希腊、罗马古典著名和阿拉伯文化则成为大学学习的主要内容。 ③大学的兴起及其发展历程 兴起: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分析:在欧洲中世纪大学创办前,高等教育存在了数千年。古代埃及、印度、中国等都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古希腊、罗马、拜占廷及阿拉伯国家都建立了较完善和发达的高等教育体制。 “大学”专指12世纪末在西欧出现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这种机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如组成了院系,开设了规定的课程,实施正式的考试,雇佣了稳定的教学人员,颁发被认可的毕业文凭或学位等。和现代大学的学科设置以及学位制度基本相同。 发展:12世纪,巴黎出现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 巴黎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 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 分析:教师私人办校要取得授权许可证,相当于今天的教师资格证。随着人数的扩张,为了保障权利、利益和提供法律保护,所有的教师联合成特殊的组织,也就是教师行会,相当于现代大学的院系;学生则组成同乡行会,双方各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④著名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法国巴黎大学、英国牛津大学 ⑤大学的自治地位: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司法特权指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是按教会法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 ⑥国王和教皇对待教育的态度 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 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⑦大学的教育自主权: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⑧大学课程的设置及其评价 基础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专业课程法学、医学、神学
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 课堂 小结 西欧城市兴起以后,促进了欧洲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市民阶级,与世俗文化,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增加了欧洲的财富积累,改善了欧洲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科学技术进步和近代科学的兴起,以及 文学艺术的繁荣。大学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活动,大学 培养了人才,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在一定意义上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
五、板书设计(流程)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背景 2、城市的重新兴起 3、城市自治 4、城市类型 5、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 6、城市与王权之间的利益关系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基本居民 2、市民阶层的分化 三、 大学的兴起 1、背景 2、大学类型 3、大学的特权 4、大学的课程设置及特点
六、教学反思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 / 5(共19张PPT)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学习目标
3.通
知道从10世纪后,西欧城市再度兴起;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中世纪城市兴起最早;城市争取自治斗争的常用方式是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
理解西欧中世纪城市复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理解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的背景和对欧洲科学发展的影响。
时间
原因
地区
10世纪
意大利、法兰西
英格兰、德意志等
①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②商业贸易发展;③人口增长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第一篇章: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42页第一段,完成以下表格)
1. 城市的兴起
巴黎(人口超过5万)
威尼斯(人口5万)
伦敦(人口4万)
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规模很小,人口较少。
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如道路的交会处、港口、海湾、主教驻地等。当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不断被吸引到这些地方以后,市场和居民区逐渐扩大,最后形成了城市。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规模很小,人口一般在5000以下。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和威尼斯等人口超过5万的城市屈指可数。
相关史事P42
根据材料归纳新兴城市的特点:
2. 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斗争
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受领主控制。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第一篇章: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相关史实P43:
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琅城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斗争多年,琅城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
(1)原因:
(2)争取自由和自治手段:
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3.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部分自由城市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第一篇章: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自由城市特点:
(2)自治城市特点:
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
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削弱了割据势力,获得城市的拥护。
颁发“特许状”
第一篇章: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3)取得的形式:
(4)进步性:
(5)局限性: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表格
基本居民
来源
从事工作
手工工匠和商人
周围的农村农民或农奴。
①手工业:
②商人:
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
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第二篇章:城市居民的身份
①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获得
市民身份可享受自由
②城市工商业发展为市民发展
供了更多发展机会
西欧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庄园里的农民和农奴为什么愿意进入城市?
第三篇章:大学的兴起
背景:
①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传入西欧;②城市经济发展需要;
时间:
12世纪
美誉:
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大学的含义:
“大学”一词的本义是指一个团体或行会。大学最初与中世纪城市中的手工业行会或商人行会的性质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大学是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保护自身权益的团体,后来逐渐用来指专门的教育机构。
第三篇章:大学的兴起
3. 发展
(1)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教师私人办校必须从教会取得授课许可证。
(2)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
(3)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
4. 自治地位表现
(1)大学自治地位的表现:
(2)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
(3)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第三篇章:大学的兴起
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1)基础性课程:
(2)专业课程:
法学、医学、神学
第三篇章:大学的课程设置
局限性:
进步性:
(3)评价大学的课程设置
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文法
修辞
音乐
逻辑
算数
几何
天文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城市的恢复:从10世纪起
斗争: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基本居民:手工工匠和商人
发展: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大学的兴起时间:12世纪
大学的兴起:“最美好的花朵”
课堂小结
ready go
巩固提升:你准备好了吗?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 )
A.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地主阶级 D.市民阶级
D
巩固提升
中世纪的西欧,大学初创时一般都拥有教皇和君主颁发的特许状,这说明当时( )
A.教会和君主不反对大学创立
B.大学教育具有宗教性质
C.大学创立目的是为政治服务
D.大学教师社会地位很高
A
巩固提升
3.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巩固提升
c
课后活动
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选拔官吏的需要 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
√
1、下列各项中,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有关的是
√
√
2、讨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经济条件: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政治因素:西欧封建制度的脆弱和不完善。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中世纪大学生所上的基础课不包括
A.法学 B.算数 C.几何 D.天文
2.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其中,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的花朵”的是
A.欧洲大学兴起 B.英国免费义务教育
C.德国推行教育改革 D.法国开设政府自助中等学校
3.牛津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1167年,亨利二世创建牛津大学。1213年,该校从罗马教皇的使节那里得到第一张特许状。从这段材料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牛津大学的建立受王权和教权的双重影响 B.牛津大学是城市自由和自治的产物
C.牛津大学的课程设置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D.牛津大学具有司法特权
4.中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市民开始了反对封建主、争取自治权的努力,其中主要采取的方式是
A.赎买、选举 B.选举、暴力 C.赎买、暴力 D.谈判、暴力
5.欧洲中古时期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下列哪一“城市”符合这句谚语中的“城市”的氛围
A.北宋开封 B.南宋杭州 C.埃及开罗 D.法国琅城
6. 2021年湖南省高考报名人数达到56.84万人。学子们憧憬着理想的大学校园生活。大学兴起于
A.古代中国 B.古代印度 C.中世纪的欧洲 D.古代罗马
7. 12世纪,西欧的教育学术出现了新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的花朵”。以下对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摆脱了教会的控制 B.脱离了世俗权力支配
C.实现了绝对的自治 D.课程设置受教会影响
8.下列对《封建时代的欧洲》相关内容的表述,连线正确的是
A.中世纪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B.庄园法庭——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C.大学的兴起——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查士丁尼法典》——奠定了欧洲刑法的基础
9.下列关于西欧城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十世纪起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 B.西欧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
C.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出现了很多著名城市 D.西欧城市多为政治中心,规模很大
10.13世纪,欧洲许多城市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了“特许状”,从而取得了自由和自治权。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
A.像佃户一样履行庄园义务 B.成为自由人并享有财产权
C.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D.控制了乡村的行政事务权
11.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自治地位的主要体现不包括
A.免赋税特权 B.司法特权 C.教育自主权 D.允许异端言论
12. 12世纪,西欧城市新建的政治、法律、商业、行等机构均要求有一批具有新知识的人才,这一社会需求推动
A.法兰克王国产生 B.庄园制度确立 C.欧洲大学兴起 D.手工工场消失
13.大学(University)一词源于拉丁文Uni-versitas,意为“总和”“联合”,即学生组织之间或学生组织与教师组织之间的联合团体。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
A.具备完全政府职能 B.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C.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D.仅享有学术之权力
14.13世纪,许多西欧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争取城市的自由、自治和特权的常用手段是
①金钱赎买②制定律法③武装斗争④召开议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5.中世纪大学在课程设置上,与现代大学有很大差异。它分为
A.初中与小学课程 B.基础与专业课程 C.私塾与太学课程 D.高中与大学课程
16.(2020·四川眉山市·中考真题)在谈到中世纪留给当代的历史遗产时,有学者明确说: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的最有价值和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大学,充满了现代精神。此处“现代精神”主要指大学
A.建立教师行会 B.实行精英教育
C.获得教会支持 D.具有自治地位
17.(2019·河南中考真题)西欧中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大多是外来人口,几乎不享有城镇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权利,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材料强调了“同乡会”或行会
A.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
B.联络同乡之间的友谊
C.开展同行间的学术交流
D.完全脱离教会的控制
18.(2019·广西中考真题)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它们是
A.工厂和乡镇企业
B.租地农场和工厂
C.乡镇企业和手工工场
D.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19.(2019·山西中考真题)12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大学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20.(2019·湖南衡阳市·中考真题)2018年5月,首届中英人工智能对话会议在英国剑桥大学举行,会议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预测与社会影响”。该大学办于1209年,历史悠久。请问在中古时期与其齐名的英国最古老的大学是
A.巴黎大学
B.莫斯科大学
C.牛津大学
D.纽约大学
21.(2021·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的城市经济繁荣。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各种新的曲艺、戏曲形式迅速兴起,以适应新的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词兴盛的原因。并举出宋代的一位杰出词人。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西欧大学出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探究,指出推动中外文化教育发展的共同因素。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欧洲中世纪教育被誉为“最美好的花朵”,中世纪大学生所上的基础课程不包括法学。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性课程,它们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完之后进人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2.A
【详解】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A项正确;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0年,德国推行教育改革,排除BCD项。故选A项。
3.A
【详解】
根据材料“1167年,亨利二世创建牛津大学”可知王权对大学建立产生影响,由“1213年,该校从罗马教皇的使节那里得到第一张特许状”可知牛津大学的创建受教会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牛津大学是城市自由和自治的产物,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课程设置的信息,排除C;牛津大学没有司法特权,排除D。
4.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的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农一样履行义务。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选项C正确;选举与中世纪西欧史实不符,排除AB项;谈判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
5.D
【详解】
依据题干的“欧洲中古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中古时期,很多人进入城市以前还是农奴,一旦进入城市,就意味着享有一定的自由权利,因为城市是有着一定特权的地区。当时,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他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因此出现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法国琅城符合谚语中的“城市”的氛围,故D符合题意;北宋开封、南宋杭州、埃及开罗不属于欧洲中古时期的城市,排除ABC。故选D。
6.C
【详解】
12 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故C符合题意;A、B和D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7.D
【详解】
欧洲中世纪大学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D正确;中世纪大学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本国的教育和文化中心, 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因此中世纪大学并没有实现绝对的自治,也没有彻底摆脱教会的控制或世俗权力支配,ABC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D。
8.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故C正确;中世纪城市并不能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是国王的支持者,故“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故A错误;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不是庄园法庭,故B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不是《查士丁尼法典》,故D错误;故选C。
9.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西欧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如道路的交会处、港口、海湾、主教驻地等。当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不断被吸引到这些地方以后,市场和居民区逐渐扩大,最后形成了城市。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规模很小。因此“西欧城市多为政治中心,规模很大”说法是错误的。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关于西欧城市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B
【详解】
10-11世纪起,欧洲兴起了许多城市,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的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农一样履行义务,因此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的斗争,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结果到了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取得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的权力,成为自治城市,B正确,A排除;“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表述过于绝对化,C排除;题干反映的是城市取得了一定的自治权,与乡村并没有直接关联,D排除。故选B。
11.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教皇虽然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并非完全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故D正确;13世纪,大学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故ABC符合史实,故ABC错误;故选D。
12.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西欧城市新建的政治、法律、管理、宗教机构,以及随着长期贸易扩大而发展起来的商业与银行机构都要求有一批具备新知识的人才,这一社会需求是促进大学产生与发展的原因,C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C。
13.C
【详解】
已经推杆“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的信息可知,中世纪的大学,拥有较大的自治权,能够自己管理自己,C符合题意;AD说法错误,排除;B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许多西欧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因此争取城市的自由、自治和特权的常用手段是①③。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性课程,它们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完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D
【详解】
依据题干“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的最有价值和最丰富的遗产之——大学,充满了现代精神。”结合所学知识,中世纪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教育自主权。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本国的教育和文化中心, 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从而得出此处“现代精神”主要指大学具有自治地位。D符合题意;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A不符合题意;实行精英教育与中世纪大学充满了现代精神无关。B不符合题意;获得教会支持与中世纪大学充满了现代精神无关。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A
【详解】
依据题干“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和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强调了“同乡会”或行会目的是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
1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随着土地集中建立了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9.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这段话表明城市里人民是自由的,“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英国最古老的大学是牛津大学。许多西欧城市挣脱了领主与都会的束缚,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相对宽松的城市自由和自治环境,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日益繁荣,一些大学校建立起来。它们就是后来欧洲大学的前身。在西欧古老的大学中,以法国的巴黎大学和英国的牛津大学最为著名。牛津大学创办于1168年,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法国的大学,B项是俄罗斯的大学,D项是美国的大学。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1.(1)原因: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城市人口数量庞大,新的市民阶层文化需要。词人:辛弃疾。
(2)原因:经济的发展;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传入西欧。
(3)共同因素: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外来文化的促进,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详解】
(1)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信息“宋代的城市经济繁荣”“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各种新的曲艺、戏曲形式迅速兴起,以适应新的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可知,宋词兴盛的原因: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城市人口数量庞大,新的市民阶层文化需要。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以豪放为主。
(2)依据材料二信息“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可知,中世纪西欧大学出现的原因是:经济的发展;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传入西欧。
(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推动中外文化教育发展的共同因素有: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外来文化的促进,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