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优训练】2021年秋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提优训练】2021年秋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7 16:0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提优训练】2021年秋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狞笑(nínɡ líng) 搀扶(cān chān) 咔嚓(cā chā)
保佑(yōu yòu) 蜷缩(juǎn quán) 搔痒(náo sāo)
二、根据语境写词语。(11分)
山洪páo xiào( )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xiān qǐ( )巨浪,hōnɡ mínɡ( )声让人xīn jīnɡ ròu tiào( )。被全村人都yōnɡ dài( )的老支书,那布满zhòu wén( )的脸上不停地tǎnɡ zhe( )雨水,他没有jīnɡ huānɡ( ),没有bào yuàn( ),没有畏惧,而是沉着地站在桥头用shā yǎ( )的声音指挥着村民撤离。
三、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里的一“揪”一“推”,让人体会到老汉在亲人和群众面前以身作则,又爱子心切的崇高形象。 ( )
2.学了《穷人》这一课,我们想到高尔基曾说:“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 )
3.《桥》、《穷人》和《在柏林》这几篇课文都是真实的故事,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 ( )
4.《童年》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给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 )
5.很多小说中人物众多,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 )
四、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B.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C.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D.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2.《桥》一文围绕桥而产生了四次冲突,下列哪一项不是( )。
A.山洪暴发,肆虐的洪水与村民们惊慌的逃离发生冲突。
B.村民们慌不择路逃向木桥与老支书如山般的站在桥前发生冲突。
C.老支书下令“过窄桥,党员排在后面”与其他党员认为“党员也是人”的抱怨发生冲突。
D.村民过桥时,老支书“揪”出队伍中的一个党员小伙子,让其排在队伍后面发生冲突。
E.在木桥摇摇欲毁时,老支书与小伙子为推让对方过桥发生冲突
3.下列句子描写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B.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C.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D.“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4.“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这句话中两个省略号的作用分别是( )。
表示语言中断 表示列举的省略
表示含糊其辞 表示列举的省略
表示语言中断 表示话未说完
表示含糊其辞 表示话未说完
5.下列关于“快乐读书吧”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是英国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讲述了阿廖沙四岁到十一岁的童年生活。
B.《小英雄雨来》是中国作家管桦的一部中篇小说,在抗日战争中,雨来不断成长,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最终如愿参加了游击队。
C.《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以一个四年级小男孩安利柯的成长为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渗透着父子之爱、同学之爱,以及对祖国、人民的爱。
D.这些作品都是与儿童成长相关的中外经典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有欢笑和喜悦,也有磨难和痛苦。
五、填空题。(20分)
1.照样子,写词语。(9分)
(1)例:跌跌撞撞(AABB式词语)
、 、 。
(2)例:忐忑不安(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 、 。
例:自作自受(自×自×式词语)
、 、 。
2.关联词语填空。(3分)
(1)夫妻俩( )自己多受点罪,( )原意看着两个可怜的孩子没有人照顾。
(2)孩子们没有鞋穿,( )冬夏( )光着脚跑来跑去。
(3)屋子里没有生炉子,( )潮湿( )阴冷。
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8分)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①这段话里运用了 修辞手法,把 比作 。
②村民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失措,而这里写老汉像一座山,表现了老汉在危险来临时的 。
③对“他像一座山”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这句话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老汉个子高大魁梧,外表十分像一座山。
(2)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①这个句子是 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一方面 .
. ;另一方面 .
. 。
②通过屋外屋里对比描写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六、口语交际。(5分)
说服校长,在学校组织一次义卖活动。
.
.
.
.
七、阅读理解。(21分)
(一)课内阅读。(9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色变得严肃,忧虑。“嗯①,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②,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③,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渔夫皱起眉,他的脸色变得严肃,忧虑。”这是对渔夫 描写,由此我们想象到当时渔夫的内心世界: 。(2分)
2.文中三个语气词,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内心,请对它们的理解写下来。(3分)
嗯①: 。
嗯②: 。
哦③: 。
3.给下列句子换个说法。(2分)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
4.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渔夫是个 的人。(2分)
(二)课外阅读。(12分)
儿子和列车
在德国的一个火车小站里,一位扳道员正要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辆徐徐驶近的列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辆火车从相反方向隆隆驶近车站。假如他不扳道,这两辆火车就会相撞,酿成巨大的灾难。
这时,他无意识地回了一下头。突然,他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正在铁轨的那一端玩耍,而那辆开始进站的火车就驶在这条铁轨上。
怎么办 他可以立即飞奔过去,把儿子抢救上站台。但是,迎面驶俩的列车上将会有数百人面临丧生的厄运!
他强忍巨大的痛苦,决定不违反自己肩负的安全职责。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吼一声:“卧倒!”随即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一眨眼工夫,这辆火车安全地进入了预定的铁轨。
他的儿子由于平素就习惯了服从长辈的命令,没显出丝毫的慌张,立刻笔直地躺倒在铁轨中央。一列满载的火车从他的头顶呼啸着飞驰而过。
车上的旅客们丝毫不知道,他们的到来给一颗崇高的心灵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痛楚,他们的生命也曾如千钧悬于一发。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奔而去,不敢想象儿子那惨不忍睹的情状。然而,他的儿子活着,而且未受一点损伤!
据说,德皇知道了这位扳道工人的勇敢举动,就派人去把他召来,奖给他一枚荣誉勋章,一方面是奖励他( )的行为,另一方面是感谢他教育出一个( )的儿子。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厄运——( ) 慌乱——( )
高尚——( ) 损坏——( )
2.两辆列车同时驶进车站,扳道员正要扳动道岔时,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 (2分)
.
.
3.扳道员面临着怎样艰难而痛苦的抉择 (2分)
.
.
在万分危急的关头,扳道员是怎样做的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 (4分)
.
.
.
5.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最后一自然段的()内。(2分)
随机应变 足智多谋 机灵听话 顾全大局 临危不惧
八、习作展示。
根据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环境:开满丁香花的校园
人物:淘气包张明
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
充满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
要求:1.想象丰富合理,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2.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3.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提优训练】2021年秋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狞笑(nínɡ√ líng) 搀扶(cān chān√) 咔嚓(cā chā√)
保佑(yōu yòu√) 蜷缩(juǎn quán√) 搔痒(náo sāo√)
二、根据语境写词语。(11分)
山洪páo xiào(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xiān qǐ(掀起)巨浪,hōnɡ mínɡ(轰鸣)声让人xīn jīnɡ ròu tiào(心惊肉跳)。被全村人都yōnɡ dài(拥戴)的老支书,那布满zhòu wén(皱纹)的脸上不停地tǎnɡ zhe(淌着)雨水,他没有jīnɡ huānɡ(惊慌),没有bào yuàn(抱怨),没有畏惧,而是沉着地站在桥头用shā yǎ(沙哑)的声音指挥着村民撤离。
三、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里的一“揪”一“推”,让人体会到老汉在亲人和群众面前以身作则,又爱子心切的崇高形象。 (√)
2.学了《穷人》这一课,我们想到高尔基曾说:“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
3.《桥》、《穷人》和《在柏林》这几篇课文都是真实的故事,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 (×)
4.《童年》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给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
5.很多小说中人物众多,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
四、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B)。
A.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B.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C.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D.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2.《桥》一文围绕桥而产生了四次冲突,下列哪一项不是( A )。
A.山洪暴发,肆虐的洪水与村民们惊慌的逃离发生冲突。
B.村民们慌不择路逃向木桥与老支书如山般的站在桥前发生冲突。
C.老支书下令“过窄桥,党员排在后面”与其他党员认为“党员也是人”的抱怨发生冲突。
D.村民过桥时,老支书“揪”出队伍中的一个党员小伙子,让其排在队伍后面发生冲突。
E.在木桥摇摇欲毁时,老支书与小伙子为推让对方过桥发生冲突
3.下列句子描写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B.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C.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D.“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4.“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这句话中两个省略号的作用分别是( C )。
表示语言中断 表示列举的省略
表示含糊其辞 表示列举的省略
表示语言中断 表示话未说完
表示含糊其辞 表示话未说完
5.下列关于“快乐读书吧”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童年》是英国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讲述了阿廖沙四岁到十一岁的童年生活。
B.《小英雄雨来》是中国作家管桦的一部中篇小说,在抗日战争中,雨来不断成长,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最终如愿参加了游击队。
C.《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以一个四年级小男孩安利柯的成长为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渗透着父子之爱、同学之爱,以及对祖国、人民的爱。
D.这些作品都是与儿童成长相关的中外经典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有欢笑和喜悦,也有磨难和痛苦。
五、填空题。(20分)
1.照样子,写词语。(9分)
(1)例:跌跌撞撞(AABB式词语)
密密麻麻、红红火火、明明白白
(2)例:忐忑不安(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心如刀绞、心惊胆战、心急如焚
例:自作自受(自×自×式词语)
自言自语、自高自大、自由自在
2.关联词语填空。(3分)
(1)夫妻俩(宁可)自己多受点罪,(也不)原意看着两个可怜的孩子没有人照顾。
(2)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
(3)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8分)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①这段话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老汉比作山。
②村民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失措,而这里写老汉像一座山,表现了老汉在危险来临时的镇定、威严。
③对“他像一座山”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句话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老汉个子高大魁梧,外表十分像一座山。
(2)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①这个句子是环境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一方面表现在如此恶劣的天气,渔夫还要出海打鱼,足见渔夫一家的贫穷;另一方面为后文衬托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要抚养邻居的孩子这种善良品质做铺垫。
②通过屋外屋里对比描写在文中起的作用是反衬渔家小屋的温暖舒适。
六、口语交际。(5分)
说服校长,在学校组织一次义卖活动。
示例:敬爱的校长,您好,我是六年级(1)班的学生,我们想在学校做一次义卖活动,做这个活动有许多好处:第一,可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第二可以处理掉自己的玩具,第三可以培养理财意识,第四可以帮助困难同学,第五可以加强自己的社交能力。校长,请您考虙一下在学校做一次义卖活动吧!
七、阅读理解。(21分)
(一)课内阅读。(9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色变得严肃,忧虑。“嗯①,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②,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③,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渔夫皱起眉,他的脸色变得严肃,忧虑。”这是对渔夫神态描写,由此我们想象到当时渔夫的内心世界:孩子没有母亲怎么生活呢,可是我家也不好过呀。(2分)
2.文中三个语气词,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内心,请对它们的理解写下来。(3分)
嗯①:表示思考。
嗯②:表示商量。
哦③:表示决定。
3.给下列句子换个说法。(2分)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可不行。
4.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渔夫是个善良的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2分)
(二)课外阅读。(12分)
儿子和列车
在德国的一个火车小站里,一位扳道员正要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辆徐徐驶近的列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辆火车从相反方向隆隆驶近车站。假如他不扳道,这两辆火车就会相撞,酿成巨大的灾难。
这时,他无意识地回了一下头。突然,他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正在铁轨的那一端玩耍,而那辆开始进站的火车就驶在这条铁轨上。
怎么办 他可以立即飞奔过去,把儿子抢救上站台。但是,迎面驶俩的列车上将会有数百人面临丧生的厄运!
他强忍巨大的痛苦,决定不违反自己肩负的安全职责。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吼一声:“卧倒!”随即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一眨眼工夫,这辆火车安全地进入了预定的铁轨。
他的儿子由于平素就习惯了服从长辈的命令,没显出丝毫的慌张,立刻笔直地躺倒在铁轨中央。一列满载的火车从他的头顶呼啸着飞驰而过。
车上的旅客们丝毫不知道,他们的到来给一颗崇高的心灵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痛楚,他们的生命也曾如千钧悬于一发。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奔而去,不敢想象儿子那惨不忍睹的情状。然而,他的儿子活着,而且未受一点损伤!
据说,德皇知道了这位扳道工人的勇敢举动,就派人去把他召来,奖给他一枚荣誉勋章,一方面是奖励他(顾全大局)的行为,另一方面是感谢他教育出一个(机灵听话)的儿子。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厄运——(灾难) 慌乱——(慌张)
高尚——(崇高) 损坏——(损伤)
2.两辆列车同时驶进车站,扳道员正要扳动道岔时,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 (2分)
他的小儿子正在铁轨的那一头玩耍,而那辆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
3.扳道员面临着怎样艰难而痛苦的抉择 (2分)
如果扳动了道岔,他的儿子就压在列车下;如果把儿子抢救上站台,列车上的数百人就将面临丧生的厄运。
在万分危急的关头,扳道员是怎样做的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 (4分)
扳道员对儿子大喊一声“卧倒”就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极端尽职,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有一颗崇高心灵的人。
5.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最后一自然段的()内。(2分)
随机应变 足智多谋 机灵听话 顾全大局 临危不惧
八、习作展示。
根据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环境:开满丁香花的校园
人物:淘气包张明
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
充满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
要求:1.想象丰富合理,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2.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3.不少于500字。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