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呼唤生命教育》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配套练习、反思、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呼唤生命教育》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配套练习、反思、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17 17:25:31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呼唤生命教育
张云飞
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 禤瑜
马加爵事件-----杀害同学,难逃法网
面对这些如此轻视生命的人,
你想说什么?
2.思考二: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
3.思考三:为什么要呼唤生命教育?
二、思考讨论 以文本为依据,从文本中寻找、概括答案。
1.思考一: 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思考四:什么是生命教育?如何进行
生命教育?
快速浏览课文,根据刚才在书中标记出来的句子思考,这篇议论文结构上的特点。
三、方法探究:
  
第一部分(1)
列现象,引话题
提出问题:我国生命教育不够
结构分析(注意借鉴)
第二部分(2-7)
分析问题:我国需加强生命教育
第三部分(8)
解决问题:如何进行生命教育
摆事实,讲道理
作总结,得结论
遇难孩子的双手
等待救援孩子的双眼
成功营救出来的孩子
寻找生存者
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正渐行渐远。然而,不到最后一刻,无人轻言放弃——哪怕,此后我们所有的希望,都只能寄于某些顽强生命带来的奇迹。  
前线的战士们!最可爱的人!
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
---温家宝总理
……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
  漫天的星星可都是你的泪光,
  黑夜里我不是孤独的流浪,
  同学们手牵手嘶哑地歌唱
……..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
  有灯光生活总就有希望,
  睁开眼睛我要看你活得坚强,
  你的爱永远把我的路照亮……
让我们点燃祈福的烛光……
让死者安息,生者平安。
生命如此脆弱,活着真好。在以后的日子,你将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怎样活才有意义?
关注生命 热爱生命
珍惜生命 敬畏生命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俄)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生命如歌 轻轻的你离开 就像我轻轻的走来
在这匆匆的岁月里 生命无须等待
轻轻的花绽开 就像树静静的成材
在这初恋的季节里 青春一去不再来
人生是条无名的河 是深是浅我都过
人生是杯无色的酒 是苦是甜我都喝 轻轻的花绽开 就像树静静的成材
在这初恋的季节里 青春一去不再来
人生是辆五彩的车 是风是雨我都坐
人生是首无尾的歌 是高是低我都和
未来的希望在呼唤声声呼唤我 声声呼唤我
人生是条无名的河 是深是浅我都过
人生是杯无色的酒 是苦是甜我都喝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呼唤生命教育》教学设计
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 禤瑜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和敬畏生命的情感。
2、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了解文章论证思路,学习体会议论文“三段式”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人的生命价值。
2.难点: 论题的针对性。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图片展示:生命现象与生命的被虐待,导入本课。
面对这些如此轻视生命的同龄人,你想说什么?谁该为他们的这样轻视生命的行为负责呢?
二、思考讨论
早在2003年张云飞就在我国最早创办的全国性社会学期刊发表《呼唤生命教育》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请打开12页第一单元第三课。
以文本为依据,从文本中寻找、概括答案。
1、思考一: 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1)折射出当今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
(2)可能与自身心理素质有关,可更多的应该是与我国生命教育不够有关
2、思考二: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
明确:因为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人的生命不可替代的和不可逆的,它是人类创造和实施一切价值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3、思考三:为什么要呼唤生命教育?
(1)生命意义的凸显是开展生命教育的现实背景:宏观上,人类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微观上,人体会到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有一种无所适从感。
(2)人类要幸免于难(生存危机),就必须从内心深处改变,即从生命教育做起。
(3)青少年面对挫折和打击的承受能力差。
(4)除了青少年心理脆弱之外,还跟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不够有关。
4、思考四:什么是生命教育?如何进行生命教育?
(1)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
(2)生命教育的内容?
A、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
B、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
C、死亡教育,从而使之更加珍惜生命。
三、文章总结
问题探讨到此,我们对文章的思路也就基本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根据刚才在书中标记的句子思考,这篇议论文在文章结构上的特点。
课文思路小结:
一.(1)列出现象,引话题 提出问题:我国生命教育不够
二.(2-7)摆事实,讲道理。分析问题:我国需加强生命教育
三.(8)作总结,得结论。解决问题:如何进行生命教育
四、情感升华 (我们知道生命是如此重要,但是生命如此脆弱,同学们应该还记得5.12汶川大地震吧,请看这一组图片)
1.看汶川大地震图片,让学生看到生命的脆弱
2.生命如此脆弱,活着真好,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将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为什么?
3.小结
关注生命 热爱生命 珍惜生命 敬畏生命
4、用心朗诵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希望大家的生命美好、灿烂!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俄)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板书设计: 呼唤生命教育      
    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整体规划
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组
一、单元内容与结构
本单元含一个“活动指引”、三篇“参考阅读”和两篇点击链接短文。
(1)活动指引。
活动指引包括“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畅所欲言对对碰”、“激扬文字析事理”、“过程结果大家谈”四个环节。分别从资料的搜集,阅读的参考,口头与文字的表达,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关注社会的视角作了一些提示,提供了一个活动组织的范式。
(2)参考阅读。
参考阅读选择的四篇文章,虽然不是什么名家名篇,但有一定的代表性,分别针对政治生活、曰常生活、学生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发表见解,展开分析。
(3)点击链接短文。
点击链接的两篇短文“乘上阅读的快车”和“评事论理表见解”是提供给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方法性的指导。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单元的活动主题是“关注社会”。这一活动目标是在必修1至必修3相关单元完成对“自我”、“情感”、“自然”的感悟与体验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五彩纷呈的社会,思考曲折变幻的人生,加深对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认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感情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据此,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掌握时评及一般评论的文体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搜索信息,处理信息。
3、养成思路清晰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能力目标】:
1、学会写作时评。
  2、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提升资料收集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认识自身和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社会热情,培养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单元教学设想
【整体构思】:以“关注社会”活动单元展示新课程理念,通过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的活动,使学生将校园与社会紧密联系,让学生把视角由校园转向社会,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将关注社会与学习语文相连接。
1、以本单元“参考阅读”为文本,用阅读作为活动的基本支撑,在教学中注重整合教材,注重整体把握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并以文本为视角展开活动。
2、以组织社会调查活动,为学生搭建一条联系社会的桥梁。预先布置学生选好话题,通过采访、调查、撰写稿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搜集掌握第一手资料,快速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以组织辩论赛,培养学生集体精神、协作精神及口头答辩能力;组织学生观看辩论赛实况录像,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观点的辩证,思维的严密,说理论证的力度等问题,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水平。
4、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总结评价并重,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总结评价,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及文体写作跃上一个台阶。
四、单元活动建议
1、收集资料:组织学生按一定的专题收集有关社会热点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认识自身与社会的关系。
2、观看报道:把新闻媒体中有关珍惜生命的报道印发给学生,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学会为他人负责。
3、开演讲会:围绕“人与社会”“社会聚焦”等话题展开演讲;激发学生的社会热情,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搞辩论赛:以“关爱生命”为主题展开辩论,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培养社会责任感。
5、观看电影: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可可西里》,感受生命的价值。
6、背诵诗文:让学生课外收集、阅读一些关于社会、责任、生命的故事、诗歌、散文等,尽可能背诵,以培养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五、课时安排:
《时评两篇》2课时,《论“雅而不高”》1课时,《呼唤生命教育》1课时,拓展阅读1课时,写作活动及辩论赛3课时,共八课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呼唤生命教育》练习
东升高级中学 禤瑜
一、自主实践
1、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有误的是( )
A、虐待 践踏 凸显 一针见血
B、泛滥 消蚀 威胁 不可替代
C、欺侮 滋养 皈依 前所未有
D、终结 枯竭 欺侮 无所适从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次抢购风潮来得迅猛,波及面广,其原因固然很多,比如媒体____真相滞后、少数商家乘机利用等,但归根结底,是群众性的盲目跟从。
②最近,某出版社刚出版的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居然附有粘满两页的____表,这可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③目前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并不很丰富,但仍然让他们期待,____课外活动使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了。
A、透露 勘误 终究 B、披露 刊误 终究
C、透露 刊误 毕竟 D、披露 勘误 毕竟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学生到底怎么了?
B、日本于1989年修订的新教学大纲,针对青少年自杀、欺侮、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日益严重的现象,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
C、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杀率上升,有关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突遇一点挫打击,青少年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解决的一种方式。
D、死亡教育是介绍死亡知识,让学生了解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死亡对亲人、朋友的伤害,使学生对各种与死亡相关的打击、挫折、损失有多准备,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二、能力提升
①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的存在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具体地说,人的生命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的生命的不可替代性。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指出:“生命是尊严的,就是说,它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第二,人的生命的不可逆性。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复得。第三,人的生命的基础性。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没有生命个体的存在,就不会有社会历史的产生、发展及所有的人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生命价值就在于它是人类创造和实施一切价值的前提与先决条件。
②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就教育而言,最基本的是要教育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懂得尊重生命。然而遗憾的是,在以往相当长的时期,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忽视了具体实在的生命教育,难以使孩子们养成对具体生命,对大自然、家人、邻里、同学等的爱心与同情,也无法收获爱心所带来的真诚回报。殊不知,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最基本的现实,是个体生命的健康存在。
1.第①段中的加点字表达了什么意思?
2.第①段是从什么角度论述人的生命价值?
3.“这个意义”指什么?
4.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5.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二、延伸拓展
时间(沈从文)
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气候寒暑,草木枯荣,人丛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
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即使年头的时间罢了。生前世界没有他,它无意义和价值而言的;活到不能再活死掉了,他没有生命,他自然更无意义和价值而言。
正仿佛多数人的愚昧与少数人的聪明,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各几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活下去等待死,死后让棺木来装殓他,黄土来燕麦他,蛆虫来收拾他。
生命的意义解释的即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到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聪明人,同此一等的愚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虽更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然而生活得失去取舍之间,到底也就有了分歧。这份起一看就明白的。大别言之,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硬币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县长,保证习惯。(在世俗观察中,这两种人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称呼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去成为愚蠢家伙。)
两种人及同样有个“在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打算,要从人与人之间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激或择业相同,成就却不相同。同样乡政府颜色线条做画家,同样乡政府乐器音声作音乐家,同样乡政府牧师同亚及其他材料作雕刻家,是至于同样想征服人身行为作帝王,同样想征服人心信仰作思想家或教主,一切结果都会不相同。因此世界上打油诗人,同时也就有蹩脚诗人,又伟大革命家,同时也有虚伪革命家。至于两种人目的不同,择业不同,那就更容易一目了然了。
看出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原来如此如此,却像在生前死后是生命发生一点特殊意义和永久价值,心性决定聪明,为人却好像傻头傻脑,历史上的释迦,孔子,耶稣,就是这种人。这种人或出世,活如是,活革命,活复古,活下来都显得愚蠢,死过后却显得很伟大。屈原算得这种人另外一格,历史上这种人可并不多。可是他的观念,他的意见,他的风度度,他的文章,却可以活到人类的记忆中几千年。一切人声明后有时间的限制,这种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这种限制。
话说回来,实施五五要事实证明,可是事件本身却像是个及其抽象的东西,从无一个人说得明白时间是个什么样子。时间并不单独存在。时间悟性,无声,无臭。要说实践的存在,还得回过头来从事事物物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枯荣,从生命村王兆征。正因为事事物物都可为时间作注解,时间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所以多数人提问到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时,没有一个人敢说“生命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老先生说这话是心中的寂寞可知!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犯人。暮秋案的活人,大家都记得这辆,却只有那些从日光下牵入牢狱,活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理想的人,最了解这辆。因为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 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
他们的方法不同,他们的是到不同,他们的环境不相同,他们的遭遇也不同;相同的是他们的心,同样为人类向上向前而跳跃。
1. 第四段中“聪明人”与“愚蠢人”有何区别?
2.为什么人们择业相同,成就却不相同?
3.第六段中说“这种人的生命似乎不大受这种限制。”“这种限制”指什么?这句话如何解释?
4.全文就如何认识生命的意义同价值为我灭少了三种不同观点,请加以概括。
5. 文中说有的人“也只能活个几十年,可是他的观念,他的意见。他的风度,他的文章,却可以活到人类的记忆中几千年。”请举例说明。
答案:
自主实践
1.B
2.D
3.B
能力提高:
1.“才”字强调了生命的存在是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的唯一条件。
2.从两个角度进行的:一个角度是从对个人自身来说的;另一个角度是从对社会发展的促进而言的。
3.“这个意义”是指人的生命的基础性。
4.三个词的词义踢进,逐层深入,充分说明生命的可贵.
5.强调我国忽视生命教育的时间之长.
延伸拓展
1. 聪明人:理解生活,不满足现状,追求理想;愚蠢人:习惯生活,安于现状,维护旧有的习惯。
2. 因为人们的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不同。
3. 这种限制:一切人的生命都有实践的限制;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人尽管生命有限,但他们留下的思想、成就将是人类永久的财富。
4. ①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几十年;
②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怎样耗费这几十年;
③在生前死后是生命发生一点特殊意义和永恒价值。
5. 举例恰当,言之成理即可。
写作攻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的艺术就是品亨德市的艺术。要装进一杯新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支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独有的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心灵的创伤。画一个角度来说对然倒掉了一杯陈水,但你拥有了一杯清泉;虽然失去了蔷薇,但你猜得了玫瑰;虽然遭受了心灵的创伤,但你多了一份独有的体验。
要求:读了以上的文字,你有什么感悟和体验吗?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呼唤生命教育》教学反思
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 禤瑜
《呼唤生命教育》是高中必修四第一单元《关注社会》第三课。《呼唤生命教育》一文围绕“生命教育”这个话题,采取分析法进行论证。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上能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感情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非常切合,使学生认识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和敬畏生命的情感(教学目标一)。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教育方面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也非常切合,能使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了解文章论证思路,学习体会议论文“三段式”写作方法(教学目标二)。
上完本课后,围绕着情感教育和知识与技能教育方面,我反思在本课的授课课程当中有三点感受是比较深刻的。
一是情感教育始终贯穿全文。在导入的时候,我通过用生命现象与生命的被虐待图片展示导入本课,并提出问题“面对这些如此轻视生命的同龄人,你想说什么?谁该为他们的这样轻视生命的行为负责呢?”学生在对图片有了直观的认知之后,很自然的对图片展示的虐杀生命的现象有了遗憾甚至反感的认知,马上说出了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灯正确态度,并提出要对进行生命教育这个主题。让学生说出主题,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围绕“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这个话题,学生认识了生命的价值,为什么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在拓展教育的时候,我选着了汶川地震这个华夏国殇,同学们心里受到极大的震撼,感知了生命的脆弱,引发了活着真好的感受,并在后面的表达交流环节,说出了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理解。在最后用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同学们都学过的诗歌作结,让同学们在珍惜生命时候,积极面对自己的生活。在这节课的授课当中,我感受到同学们懂事的纯真的心,年轻的他们是朝气蓬勃的一代,在一次又一次对生命进行思考后,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洗涤,以后会变得更成熟。
二是知识与技能巧妙融入。本文注重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了解文章论证思路,学习体会议论文“三段式”写作方法。在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出示问题,让学生在课本画出的答案,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除了第三个问题要适当概括,其他的问题学生都很顺利地找到答案,学生能力得到了锻炼。本文是一篇采取分析法进行论证的文章,它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进行写作,论证较严密。所以等学生了解了前面四个问题后,文章的结构就清晰地浮上水面,学生也能通过我对结构的归纳与文本结合在一起,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三是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制作课件。课件的制作中有利情感教育。我在制作课件时刻意选择了震撼性的图片和伤感的音乐。导入时选择的马加爵杀害同学的图片,围攻打狗虐杀动物的图片,轻生的人跳楼掉到空中一瞬间的图片等都比较直观,引起调动学生的视觉神经,使他们心里有所感受。在选着汶川大地震宅男图片的时候,我更多的选着了受灾儿童的图片,选着互助互爱,永不放弃的图片,让学生明白生命的脆弱,珍惜当下,而在播放汶川地震图片的时候,我选着了伤感的音乐,让同学们马上回到那个悲伤的记忆中区。在最后总结时,选用了蝴蝶停留在花朵上的图片,预示生命的美好,给学生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课件的制作有利于学生直观了解课文结构。课件直接出示学生思考的四个问题,在学生了解答案后,出示文章的结构,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每一节课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也许是有遗憾的东西更美丽。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当中,我感觉到我时间把握得不够好,当学生想发言的时候,总想尽量地给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导致拖了一点堂。另外在课堂语言上也显得有点拖沓,不够精炼,这也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总结全课,有遗憾、有感动,这都是我今后的动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