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差别》教学反思
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 陈淑兰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我根据这一节语文课,深切地认识到,高中的语文课堂,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一、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想学。
首先必须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所以教师一迈进课堂,必须抛弃杂念,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用自信而又和蔼的微笑与目光覆盖全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积极轻松的上课氛围。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学。
1、可以“就文提问”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依,有情可言,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和口头表述的能力。
2、可以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法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有限时间内学生学习、交流、表达的频度与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优势互补,也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
三、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意识,将个人特质、教学经验、教学才能融入到对教材的加工、改造之中。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小结、训练等为学生铺设一条宽阔的思维通道,实现课内与课外的统一,做到“素质”与“应试”两不误。
这节课下来,自己比较满意的是本是一片短小简单的小说但通过自己的发掘和探索,能实实在在地教给学生一些阅读小说的角度、方法,并精心挑选和设计了相应的能力训练。还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是教学语言的简练和应留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差别》导学设计
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 陈淑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微型小说的特点,欣赏微型小说的魅力。
2. 理解《差别》的主题,情节,艺术特点。
3. 学习微型小说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从课文中总结出微型小说的主要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对微型小说的兴趣。
2. 认识思维方式和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情节、结尾的艺术。
教学难点:总结微型小说的基本特点。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微型小说的特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请学生复述情节,把握内容。
阿诺德和布鲁诺同样受雇于一家店铺,拿同样的薪水,阿诺“青云直上”,而布鲁诺则“原地踏步”,布鲁诺不满老板的不公平待遇,跑到老板那里发牢骚,老板听后让两人分头去了解集市情况。结果是布鲁诺跑了三次得到的信息,阿诺德一次就得到了,还带来了许多有利的相关信息
二、 整体感知:
开端:两个同龄的青年受雇于同一家店铺
发展:阿诺德青云直上,布鲁诺原地踏步
高潮:布鲁诺不满,老板用一件任务证明了两个人的差别
结局:布鲁诺……
三、探究:
1、布鲁诺和阿诺德这两个人物形象之间有何共同之处?
明确:(1)社会阅历、工作经验、待遇相同。
(2)都很勤快。
(3)对老板交代的任务认真对待。
3、在这些共同点的基础之上,青云直上的阿诺德还有哪些特点呢?
明确:(1)对于同一个问题懂得纵(土豆的具体情况)横(市场上其他物品如西红柿)思考。
(2)有很强的观察能力。
(3)有对信息的整合能力、对形势的决断能力。
2、他们到集市上去有着如何的差别?两人真正的差别是什么?
布鲁诺:原地踏步、薪水低、去了三次市场,带回来的信息少(被动)
阿诺德:青云直上、薪水高、去了一次市场,带回来的信息多(主动)
二者的差别不是外貌,也不是勤劳程度,而是思维态度、方式和观察能力。
3、请概括布鲁诺、阿诺德、老板的形象。
布鲁诺: 办事被动、思维简单
阿诺德:积极主动、肯动脑筋、考虑周密、细心、干练、果敢,有超前意识
老板:尊重下属、素质高、知人善任
4、这篇小说构思精巧,在开头和结尾上有何特色?
悬念、留白
5、在人物塑造上运用了什么手法?
人物描写、对比
6、本文在表现主题方面运用了什么写法?
以小见大
从阿诺德和布鲁诺两人待遇的不同引出故事,叙述了两人在市场调查中,捕捉、汇总信息的能力、办事效率的高低方面的差别,高度赞扬了阿诺德有责任心、办事周密,有超前意识。
在这充满竞争的社会,被动者终将会被淘汰,只有主动向上的人,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四、能力训练(分组讨论)
甲和乙都是一家鞋厂推销员,公司派他们去一个小岛上去推销鞋子,可是到了那里一看,当地人根本不穿鞋。甲大失所望,给鞋厂领导打电话:“上帝呀,这里的人从不穿鞋子,有谁还会买鞋子?我明天就回去.”乙也给鞋厂领导打电话:“ ”
*如果你是乙,你将怎么去向这个小岛的人们推销鞋子呢?
(1)详细了解他们不穿鞋子的原因。
(2)在小岛的人们之中统计因为不穿鞋子而导致的脚上疾病。宣传穿鞋子的好处。例如:人的健康都和脚有关。
(3)把保健治疗的鞋子免费送给那些脚上有疾病的人,医治好他们的脚疾。
(4)把鞋子免费送给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令其足下生辉,更加高贵无比。
五、课堂阅读训练《落棋有声》
六、课堂小结
微型小说的特点总结与归纳
短小精悍,意蕴深远
截取片断,以小见大
布局谋篇,独具匠心
人物速写,传神写照
七、课后作业:为《落棋有声》续写一个结尾。(15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差别》学案
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 陈淑兰
教学目标:
1了解微型小说的特点,欣赏微型小说的魅力。2. 理解《差别》的情节、主题、艺术特点。
3。掌握高考小说阅读的解题技巧
第一阶段:尝试发展
第一步:超前学习
1、 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第二步:目标检测
1、解释成语:
青云直上
2、给加点字注音
差错( ) 差劲( ) 差役( ) 参差( )
第二阶段:自主发展
第三步:探究交流
1、布鲁诺和阿诺德这两个人物形象之间有何共同之处?
布鲁诺和阿德诺有着相同的 ,相同的 ,相同的 。
2、他们到集市上去有着如何的差别?两人真正的差别是什么?
人物 集市一事的差别 真正差别
布鲁诺
阿诺德
3、请概括布鲁诺、阿诺德、老板的形象。
布鲁诺是一个 的人。
阿诺德是一个 的人。
老板是一个 的人。
4、这篇小说构思精巧,在开头和结尾上有何特色?
5、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①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手法
②表现主题方面的手法
第四步:能力训练(分组讨论)
1、 布鲁诺在听了老板的话,他的心理会有什么变化?
2、在横线上填空并回答问题
甲和乙都是一家鞋厂推销员,公司派他们去一个小岛上去推销鞋子,可是到了那里一看,当地人根本不穿鞋。甲大失所望,给鞋厂领导打电话:“上帝呀,这里的人从不穿鞋子,有谁还会买鞋子?我明天就回去.”乙也给鞋厂领导打电话:“ ”
*如果你是乙,你将怎么去向这个小岛的人们推销鞋子呢?
第三阶段:超越发展
第五步:拓展练习
落棋有声
铸造车间主任的人选,通过民意测验、调查座谈,集中在大黄和小李两个人名下。要说工作能力、群众关系,两位各有千秋,不分上下。这可把干部科汪科长难住了。几经斟酌,决定不下来,他打算听听新厂长的意见。
厂长略一沉思,问道:“还能告诉我一些题外的细节吗?”
“关于他俩?”科长疑惑了。他理了理额前的乱发,突然想了起来:“哦,这两位都是象棋高手。大黄连续三年蝉联全厂冠军;小李呢,虽没有大黄稳定,但去年也得了第三名……”
厂长颇感兴趣地站起身来:“好哇,我找他俩赛几盘!”原来厂长也是个棋迷。
为了知己知彼,厂长亲自找不少工人了解情况,最后正式下了战表。昨晚与大黄下了三局棋。大黄一向出手稳健,素有“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美誉。但昨天他下得不很顺手,接连三局都握手言和。厂长拱拱手,说:“真太过意不去,让你连让三局。”
今天上场的是小李。棋友们给他的外号是“程咬金”。据说他既有开局的“三斧头”,在遇到逆境时,又常常会像“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一样,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着,使对手防不胜防。两局下来,厂长就被他凌厉的攻势逼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第三局,下到得意处,小李一扫初进门时的拘谨,竟然拍起厂长的肩膀来:“老兄,十步之内,解决战斗。”
“唔?”厂长不买帐,“要是赢不了呢?”
“这辈子不下棋!”
“一言为定?”
“当然!”
厂长毕竟还有两下子,他在太阳穴上抹了点儿清凉油,抖擞精神,沉着应战,几起几落,终于和了这一局。他笑吟吟地开始收摊,小李猛然抓住他的手:“慢,再来一盘。”
“不是说这辈子不下棋了么?”厂长用含笑的眼睛端详着小李,意味深长地问。
小李不服气地说:“不行!刚才漏了一着,不补回来睡不着。”
厂长朗声大笑:“你睡着睡不着我不管,反正今天我可以睡个好觉了。”
他把小李送出门外,径自朝汪科长家走去……
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后文的下棋埋下伏笔。
B.第二段所说的“题外的细节”不包括第一段中所说的“工作能力”和“群众关系”。
C.作者在刻画大黄和小李这两个人物时运用了对比。
D.作者描写大黄和小李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厂长的形象。
3.请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15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语文教学之“导”
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 陈淑兰
新课程改革引领着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但无论怎样改,在有识之士的心目中始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的重心。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师必须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教师只有发挥以上作用,才算是真正的教学。这已明确点出了学生要把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手,必离不开教师的“导”。而且要导之有法,方能学之有效。那么,鉴于中学语文学科及中学生的特点怎样导才最有效?
一、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读懂语文。
众所周知,真正学好语文,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有积累,既然是“积累”,就没办法速成,而需要天长日久的功夫,需要学习个体的自我努力。而在许多学生眼中,语文就是天天去记那些枯燥无味的字、词、句;天天让笔在纸上“狂舞”;天天嚼着生硬的语文课本……这种机械的学习方式导致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然而这种悲哀主要缘于我们教师没有引导孩子们真正读懂语文,更谈不上用好的方法来学语文了。
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只需我们教师通过各种途径适时点拨,让学生真正读懂语文并另眼看语文,使其感受到“生活处处皆语文”,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把握学习语文的机会,收集各种有用的材料,应用所学的语文技巧,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以此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激活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发展学生的思维。
当学生和人交流时,提醒他们是语文在帮你表达你的意思;当学生写日记或作文时,提醒他们语文在帮你传递你的感情;当学生读书看报时,提醒他们是语文在帮你进行心灵的传递。
甚至于,教师的一个适时贴切的比喻也能让学生寻觅到语文的足迹,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例如:学习《差别》一文,我说“微型小说如麻雀,体积虽小但五脏俱全”“又如一粒沙子,里面藏着大千世界”。这一句句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在一种循序渐进、乐于接受的心理状态下,读懂了语文——生活需要语文,生活中就处处有语文。
二、精心预设,引导学生学习最有价值的东西。
在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是要求教师花大力气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自己的。由于课堂40分钟是有限的,现行教材多是选文型课文,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可讲可学的知识相当多,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倾囊相授”。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沙里淘金的慧眼,将一般人难以发现的文本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发掘出来,并引导学生立体地把握它。因为,教师对文章的理解是否深刻、处理教材是否恰当,对一些关键问题能否产生顿悟与灵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积极有效的预设有利于教师从宏观上把握教学过程,抓住每篇文章的关键点,找准切入口,既“深入”又“浅出”地把复杂繁琐的内容用简单明了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教学能有序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活动效率。
编写导学学案也是进行教学预设的好方法,通过预习,学案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在教学时,教师参照教案,按照学案授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案进行学与练,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学案教学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灌、学生装的弊端。它以导促学,促使学生会学。学案教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三、聚焦语言,引导学生用心品味语文的美。
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因此,要领悟语文的美,首先必须从语言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这是语文的根。要抓住这语文的根,教师就应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案,创设情境,循循善诱理解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做到既不失语文本色,又让学生兴趣盎然。
如朱自清《春》的“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偷偷”修饰“钻”,表现小草不知不觉,写出了小草具有人的灵性,贪婪地享受春天的恩赐;而“嫩嫩”、“绿绿”、描绘出小草迷人的色彩,洋溢着作者赞不绝口的喜爱之情。 又如《荷花淀》中“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点伤心,个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这里“狠心贼”是贬词褒用,十分微妙地表达了“几个女人”对丈夫又嗔又喜的感情。像《长亭送别》里“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尽了眼泪的莺莺心中,满眼的红叶不是秋霜染就,而是被自己的一腔泪酒灌醉,这才如血一般殷红!“染”“醉”二字,字字千斤,将个艳艳霜林霎时化作一片丹心炽情,而主人公那一片丹心炽情又化做艳艳霜林!萧瑟的秋景与悲戚的心境化而为一,让你分不清哪是主体哪是客体,哪是瑟瑟秋景哪是多情人心境,唯觉树也如泣山也如诉,唯觉山也有情树也有意,从而创造出感天动地凄美缠绵的情景,创造出“一片丹心在霜林”的真美世界,还有后文的“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着一“鞭”字,境界全出,为长亭送别的感人场面,画上完美句号。凡此种种,真可谓一“字”定乾坤!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摒弃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更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学生乐学善思,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差别》课堂实录
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 陈淑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说《差别》,下面谁来复述一下小说的主要情节。好,你来!
生:阿诺德和布鲁诺同样受雇于一家店铺,拿同样的薪水,阿诺“青云直上”,而布鲁诺则“原地踏步”,布鲁诺不满老板的不公平待遇,跑到老板那里发牢骚,老板听后让两人分头去了解集市情况。结果是布鲁诺跑了三次得到的信息,阿诺德一次就得到了,还带来了许多有利的相关信息。
师:我们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他的意思吗?比如“谁干什么?”
生:(齐答)
师:(归纳)布鲁诺为了完成老板的任务,跑了三次市场,只是打听到土豆的价格。而阿诺德:只是跑了一次市场,不禁打听了土豆的情况,还打听了西红柿的情况。
师:小说的结尾有何特色?
生:以一个问句结尾
师:但答案已在我们心中
师: 这是一篇微型小说,微型小说的情节也像一般小说一样,具有什么特点?
生: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
师:对,下面我们来概括一下小说的情节结构。附:
故事情节:
开端:两个同龄的青年受雇于同一家店铺
发展:阿诺德青云直上,布鲁诺原地踏步
高潮:布鲁诺不满,老板用一件任务证明了两个人的差别
结局:布鲁诺……
师:什么叫“青云直上”?
生: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
师:好,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很整齐。
师:我们还要注意“差”这个多音字的读音。出示幻灯片。
生:(齐读)差错 chā 差劲 chà 差役chāi 参差 cī
师:小说的三要素是情节、人物、环境。梳理完情节后,我们来看看小说的主要人物--阿诺德和布鲁诺两个人真正的差别在哪里?
生:二人有着相同的年龄、薪水、追求
师:“相同”何以见得?
生:文章上的语句“同龄” “拿同样的薪水”,布鲁诺不满表明他与阿诺德有同样的追求。
师:言之有理,但考试还是要回到文本的解读上来。
师:“同时受雇”说明两人具有相同的什么?
生:资历
师: 但是后来两人的情况有了改变。从形成了差别。
师:下面我和同学们来分别朗读一下老板与布鲁诺的对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布鲁诺的表现是怎样的?
生:老板问一次,布鲁诺跑一次,做事被动。
师:办事被动、思维简单
师:阿诺德的表现又如何?
生:老板问了他之后,他只是跑了一趟,带回来的信息包括土豆的数量、质量、价格等
师:我们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阿诺德做事是怎样的吗?
师:提示一下,花很少的力气收到成倍的效果
生:事半功倍
师:两人的差别不是外貌,也不是勤劳程度,而是思维态度、方式和观察能力。
师:我们概括一下两人的形象特点。
生: 布鲁诺做事被动,死板。阿诺德做事灵活变通,有洞察能力。
师:同学们考试答题时要注意表述的完整。布鲁诺是一个办事被动、思维简单、墨守成规的人。阿诺德是一个积极主动、肯动脑筋、考虑周密、细心、干练、果敢,有超前意识的人。那么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是一个很会用人的人。
师:好,除了了解下属、会用人,我们还可以抓住文章里的一句“一边耐心地听着”,说明什么?
生:尊重下属、素质高、知人善任
师: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小说的一些写作特色。
师:小说的开头有什么特色?两人有很多相同点但后来有极大的反差。我们不仅带着问号,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老板不回答,而是要布鲁诺到市场去。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生:设置悬念
师: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生:带动情节发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有感染力
师:悬念的设置可以使小说显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
师:那么小说的以一个问句结尾,又是什么写法?
师:留白,留下空白。这种空白好不好?
生:好
师:为什么?
生: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
师:就像我们的国画经常也运用留白,主要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想象。
师:开头结尾的艺术手法都属于情节设置方面的技巧,那小说塑造人物方面用了什么手法?
生:对比、人物描写
师: 人物描写主要有语言、动作描写,对比包括两人的表现的对比、性格的对比。那对比有何作用?
生:突出主要人物
师: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起突出强化的作用,彰显主题。
师:小说在表现主题方面也用了一种表现手法。微型小说短小的篇幅里藏着大千世界。这种写法叫什么?
生:以小见大
师:对,也就是通过写生活的一个片段或一个侧面来表现社会的一个大主题。
师:接着,我们来进行一个拓展交流活动。
生:分组讨论
附题目:
甲和乙都是一家鞋厂推销员,公司派他们去一个小岛上去推销鞋子,可是到了那里一看,当地人根本不穿鞋。甲大失所望,给鞋厂领导打电话:“上帝呀,这里的人从不穿鞋子,有谁还会买鞋子?我明天就回去.”乙也给鞋厂领导打电话:“ ”
*如果你是乙,你将怎么去向这个小岛的人们推销鞋子呢?
生:这是赚钱的大好机会,穿鞋一来免受伤害,不会扎伤脚,二来是引领时尚的标志。
生:穿鞋是文明的表现,健康的基础。
师:从课文与这一个故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一个人要成功,需要怎样做?
在心态上,要积极主动;在思维方式上,要多动脑筋,灵活变通。
师:下面,我们再来进行一篇课外文章《落棋有声》的阅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7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差别》
教学目标:
1、了解微型小说的特点,欣赏微型小说的魅力。
2、 理解《差别》的情节、主题、艺术特点。 3、掌握高考小说阅读的解题技巧
故事情节:
开端:两个同龄的青年受雇于同一家店铺 发展:阿诺德青云直上,布鲁诺原地踏步 高潮:布鲁诺不满,老板用一件任务证明了两个人的差别 结局:布鲁诺……
目标检测:
释词:青云直上
青云:指青天;直上:直线上升。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
注音:
差错( ) 差劲( ) 差役( ) 参差 ( )
差错 chā 差劲 chà
差役chāi 参差 cī
探究交流:
原先:布鲁诺和阿诺德有着
相同的 ,
相同的 ,
相同的 。
年龄
资历
薪水
后来:
布鲁诺:原地踏步、薪水低
阿诺德:青云直上、薪水高
集市一事的差别 :
布鲁诺
阿诺德
跑了三趟 土豆数量、价格
才跑一趟 土豆、西红柿
样品、农民
他们真正的差别是什么?
二者的差别不是外貌,也不是勤劳程度,而是思维态度、方式和观察能力。
布鲁诺: 办事被动、思维简单
阿诺德:积极主动、肯动脑筋、考虑周密、细心、干练、果敢,有超前意识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上有何特色?
情节设置:开头
悬念:布鲁诺为何受到“不公正待遇”
作用:悬念的设置可以使小说显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
结局:以老板的一个问句作结
留白
作用:给读者留下了自己去想像和体会的空间。
塑造人物形象:对比手法
作用:
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起突出强化的作用,彰显主题。
②表现主题方面的手法
以小见大:通过写生活的一个片段或一个侧面来表现社会的一个大主题。
主题概括:
通过写布鲁诺和阿诺德去市场完成老板布置的任务的差别,揭示了在这充满竞争的社会里,被动者终将会被淘汰,只有主动向上的人,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的道理。
乙说:“太好了!这里的人都不穿鞋。我决定把家搬来,在此长期驻扎下去 。”
(1)详细了解他们不穿鞋子的原因。 (2)在小岛的人们之中统计因为不穿鞋子而导致的脚上疾病。宣传穿鞋子的好处。例如:人的健康都和脚有关。 (3)把保健治疗的鞋子免费送给那些脚上有疾病的人,医治好他们的脚疾。 (4)把鞋子免费送给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令其足下生辉,更加高贵无比。
微型小说的特点
短小精悍,寓意深远
截取片断,以小见大
布局谋篇,独具匠心
人物速写,传神写照
总结与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