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总复习《工程问题》(表格式教案) 数学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9 总复习《工程问题》(表格式教案) 数学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17 08:3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工程问题》名师教案
课题 工程问题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经历分析分数工程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会解答有关分数工程问题的应用题。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 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铺垫。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做工问题涉及到哪三种量?生: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师:那它们的关系又如何呢?(课件出示)单人工作:生: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多人工作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之和=工作时间 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复习就知识,为今天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 一、学习解决“利用抽象1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例题7。1)自己读题,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学生思考,小组合作填空。3)教师根究学生汇报总结:条件1:第一队单独修( );条件2:第二队单独修( ) ;问题:两队合修( )。2、师:解决两队合修,多少天完成,需要知道哪些信息?运用以上哪个公式解决?工作总量没有怎么办?教师根究学生的回答总结:我们可以先假设出这条路的长度,再计算。既然可以假设,你想假设成多少米?可以是任何数据。1)根据我们假设的数字,我们首先把路程假设为100米,请你自己边画图边算出需要多少天完成?2)指名板演。3)教师根究学生的汇报,订正。并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4)我们再来算一算,如果把长队假设成10米,计算结果是什么?教师订正。5)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展示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而回答总结:我们假设这条路的长度都不同,但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6)师:既然可以把工作总量可以看成任何数,哪我们现在将它看成单位“1”,应该怎么解决呢?你能仿照假设成10米时的方法,画图解决把鹿看成单位“1”的情况吗?学生画图,并计算。学生展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订正。7)师:这样列式的依据是什么?8)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教师引导学生画、比、想:“km和”都是在表示一队1天的工作量,有什么不一样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km是具体数量,是1天的工作量占这条路的几分之几。小组讨论:为什么我们假设这条路的长度不同,但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呢?教师根据学生的而汇报总结:因为km和都表示一队1天修的长度。km和都表示二队1天修的长度。而18米和单位”1”又都表示同一条路的长度,所以结果相同。10)归纳总结:这个结果对吗?可以怎样检验 教师引导学生检验:A看看这条路的是不是km。B看看一队1天修的是不是全长的。C教师总结:不管假设这条道路的长度是多少,答案都是相同的,把这条路的长度假设成单位“1”,在计算时比较简便。11)做一做。如果两辆车一起运,多少次能运完这批货物?(提示:把路程假设成单位“1”计算。)四、课堂练习。1、小明和爷爷一起去操场散步。小明走一圈需要8分钟,爷爷走一圈需要10分钟。(1)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出发,相背而行,多少分钟后相遇?(2)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出发,同方向而行,多少分钟后小明超出爷爷一整圈?提示:小明比爷爷每分钟多走多少?2、有一项工程,甲独做20天完成这项工程的,乙独做9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甲乙合做几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3、有一个水池有三根水管,甲管6小时可注满水池,乙管4小时可注满水池,丙管5小时可放完满池水,三管同开,几小时注满水池?4、某地遭遇到暴雨,水库水位为已经超过警戒线急需泄洪。这个水库有两个泄洪口,只打开a口8小时可以完成任务,只打开b口6小时可以完成任务,如果两个泄洪口同时打开。几小时可以完成任务? 小组合作完成思考题。学生回到老师提出的问题。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生独立解决。学生小组和作为按成。学生自己检查。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指名学生回答。指名回答。学生小组讨论,汇报展示。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及表达能力。让孩子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魔法能力和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做完题检验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练习用单位“1”解决实际问题。(2)变形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理解,工程问题,不一定是两个成员,还可以是三个,多个。
课堂小结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当一个问题中的总量不存在时,利用单位“1”解决问题比较简单。
作业布置 练习九第6、7、9题
板书 用单位“1”解决实际问题不管假设这条道路的长度是多少,答案都是相同的,把这条路的长度假设成单位“1”,在计算时比较简便。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假设公路的不同长度,然后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总千米数不同,而两队合修的天数都一样。从而引出单位“1”。通过工作总量的改变,让学生猜猜、算算合修的天数,激发学生学习工程问题的兴趣,引起思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找到单位“1”后,利用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公式帮助学生消化工作效率是时间分之一这样的概念。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