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同步练习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同步练习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7 22:2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游记》
试题精选
目 录
㈠基础填空题(21题) 3
㈡选择强化题(32题) 6
㈢简答理解题(45题) 21
㈣材料综合题(33题) 36
㈤强化巩固冲刺题 60
㈠基础填空题
㈠基础填空题
1.《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_______;《西游记》中劝孙悟空上天招安的是________;把孙悟空投入八卦炉中炼成火眼金睛的是________。
【答案】孙悟空;太白金星;太上老君。
【解析】“偷吃人参果”这一集中主要讲的是唐僧四人翻山越岭来到了五庄观。在里面两个小童给唐僧吃“人参果”但是唐僧不实货就没有吃,猪八戒知道了,就叫大师兄孙悟空去偷几个来吃,偷好之后,把沙和尚叫过来一起吃,吃完后两个小童知道了把它们痛骂了一顿,孙悟空十分生气,把“人参果树”推到了。《西游记》中劝孙悟空上天招安的是太白金星;把孙悟空投入八卦炉中炼成火眼金睛的是太上老君。
2.写一句与《西游记》中“猪八戒”有关的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猪八戒做梦娶媳妇——尽想好事,想着倒美;猪八戒弹弦子——自鸣得意。
3.《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有神通广大的________,还有善良执着的________,好吃懒做的________,任劳任怨的________。作品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大闹________,真假________、三打________等。作品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天宫;美猴王;白骨精;惩恶扬善。
4.《西游记》中,最能体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
【答案】大闹天宫。
5.《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______,大闹________,真假________,三借________。
【答案】白骨精;天宫;美猴王;芭蕉扇。
6.在孙悟空的经历中,菩提祖师传给他长生之道、________、筋斗云等本领;________菩萨劝他改邪归正,皈依佛门;唐僧带领他去西天取经,修成正果。
【答案】七十二般变化;观世音(观音)。
7.众神道:“说起他来,或者大圣也知道。他是________的儿子,铁扇公主养的。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了________,却也神通广大……乳名叫做________,号叫做圣婴大王。”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被________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如今做了________,受了正果,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
【答案】牛魔王;三昧真火;红孩儿;观音;善财童子。
8.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________,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________。”
【答案】猪八戒;吴承恩。
9.五行山获救,师徒结缘→①________,师徒心生嫌隙→中计戴上紧箍咒,师徒关系始稳定→②________,师徒关系“破裂”——战黄袍怪救回师父,师徒彼此慢慢信任→③________,师徒关系再次“破裂”→观音指出假悟空,④________。
【答案】①悟空杀盗贼;②三打白骨精;③真假美猴王;④师徒关系融合。
10.唐僧在何处收谁为徒?检索摘选的目录,按照收徒的顺序填空。 (2分)
五行山收孙悟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沙河收沙悟净
【答案】鹰愁涧收白龙马;云栈洞收猪八戒。
【解析】唐僧收徒弟的顺序是:孙悟空—白龙马-猪八戒-沙悟净。 “鹰愁涧意马收缰”是鹰愁涧收白龙马;“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是云栈洞收猪八戒。
12.《西游记》作者是明代________,是长篇章回体小说,全书共100回,是神怪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________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________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师徒四人________的故事。
【答案】吴承恩;大闹天宫;唐僧;西天取经。
【解析】唐僧收徒弟的顺序是:孙悟空—白龙马-猪八戒-沙悟净。 “鹰愁涧意马收缰”是鹰愁涧收白龙马;“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是云栈洞收猪八戒。
13.《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_________;《西游记》中劝孙悟空上天招安的是__________;把孙悟空投入八卦炉中炼成火眼金睛的是__________。
【答案】孙悟空;太白金星;太上老君。
【解析】唐僧收徒弟的顺序是:孙悟空—白龙马-猪八戒-沙悟净。 “鹰愁涧意马收缰”是鹰愁涧收白龙马;“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是云栈洞收猪八戒。
14.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书中最具喜剧特色的形象。请写出与他有关的两个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老庄娶亲;四圣试禅心;义激美猴王;盘丝洞受辱。
【解析】唐僧收徒弟的顺序是:孙悟空—白龙马-猪八戒-沙悟净。 “鹰愁涧意马收缰”是鹰愁涧收白龙马;“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是云栈洞收猪八戒。
15.《西游记》中,孙悟空接受___________的建议,自封为“___________”。
【答案】鬼王;齐天大圣。
【解析】鬼王谢恩毕,复启道:“大王在天许久,所授何职?”猴王道:“玉帝轻贤,封我做个什么弼马温!”鬼王听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与他养马?就做个齐天大圣,有何不可?”猴王闻说,欢喜不胜,连道几个“好,好,好!”教四健将:“就替我快置个旌旗,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大字,立竿张挂。自此以后,只称我为齐天大圣,不许再称大王。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
16.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 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嫉恶如仇的是_________;憨态可掬、好耍小聪 明的是_________,法名是_________;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_________。
【答案】孙悟空;猪八戒;无能;沙。
17.《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_______、大闹_________、真假_________、 三借_________。
【答案】美猴王因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玉帝便派二郎神等将其擒住,被太上老君投入八卦炉中,经过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烧炼,炼得了“火眼金睛”。
18.《西游记》中去西天取经的人物中,决心最大的是_________,写出他主要的性格特点_________。在《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回目中孙悟空假扮成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写出读完《西游记》的你的一点收获。
【答案】唐僧;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善良等;牛魔王;戏弄红孩儿或救唐僧从知识、能力、情感方面答皆可。
19.阅读下面连环画节选,填空。
上面连环画讲述的情节出自《西游记》_________的故事中。在这个情节中,妖精巧妙利用了唐僧的_________性格,使师徒间产生尖锐的矛盾冲突,最终想达到吃唐僧肉的目的;孙悟空即使师傅一再地误解他,依然坚决地“打倒妖魔”,彰显了他_________的光辉形象。 。
【答案】①三打白骨精;②善良(向善);③除恶务尽。
20.在《西游记》目录中依次填入人名。
目录
第五十九回 ① 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第六十回 ② 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③ 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答案】唐三藏;牛魔王;猪八戒。
21.《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________、西牛贺洲、________、北俱芦洲。
【答案】东胜神洲;南赡部洲。
【解析】孙悟空的家乡是东胜神洲。
㈡选择强化题
1.下列有关《西游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小说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B.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到了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了“正果”。
C.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第一号人物,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其中大闹天宫、大战流沙河、三打白骨精等情节都以他为主角。
D.鲁迅先生分析《西游记》说,书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指出《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情感,这是一个很深刻的观察。
【答案】C。
【解析】 C错,大战流沙河的主角是猪八戒、沙和尚。
2.下列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主要叙述了唐僧师徒一路西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得以修成正果的故事。
B.《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出世、唐僧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三部分组成,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C.《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界三军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山为妖,后经太白金星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
D.《西游记》 构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塑造了一群神话人物,“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老莱娱亲”等情节也是耳熟能详。该书被《英国大百科全书》誉为“中国最珍贵的神奇小说”。
【答案】A。
【解析】B项《西游记》全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回到第七回,交代了孙悟空的来历渊源,学艺之途,以及大闹天宫;第二部分是第八回到第十二回。写了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观音菩萨寻找取经的有缘人,交待取经的原因;第三部分是第十三回到结束。唐僧师徒四人的西天取经之旅。故B错误。C项猪八戒是得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修得正果。故C错误。D项“老莱娱亲”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中的情节,故D错误。故选A。
3.下列关于《西游记》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释道三家学说在《西游记》中都有所体现,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B.《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无论是取经师徒,还是各路妖魔人物,都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C.《西游记》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部分。
D.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是观音菩萨因其保护唐僧取经需要而赐的。
【答案】D。
【解析】D项错,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是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出来的。
4.下列有关《西游记》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最成功的带有神话色彩的文学巨著,其中孙悟空勇闯海龙宫、勾销生死簿、大闹灵霄殿、搅乱蟠桃宴、娶亲高老庄、其反抗精神呼之欲出。
B.《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酷爱自由、敢于反抗、充满斗争精神,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
C.《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沙僧骗了回去。
D.《西游记》中的故事深受人们喜爱,其中大闹天宫、大闹五庄观、大闹五台山等故事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这一回体现出孙悟空桀骛不驯的性格。
【答案】B。
【解析】A项中的“娶亲高老庄”是猪八戒所做;C项中牛魔王假扮的不是沙僧,而是猪八戒。D项中的“大闹五台山”是《水浒传》中鲁智深的故事。故选B。
5.对《西游记》这部小说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洞润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B.《西游记》中在未做唐僧徒弟之前白龙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猪八戒是天蓬元帅沙僧是卷帘大将。
C.《西游记》这部小说除塑造唐僧师徒四个形象外,还塑造了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太白金呈、镇元大仙等形象。
D.《西游记》中,孙悟空原为东盛神州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他拜菩提老祖为师,从南海龙宫处获得武器定海神针,经孙悟空变化为二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
【答案】D。
【解析】D错误,从东海龙王龙宫处获得武器定海神针。
6.下列有关名著《西游记》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很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B.猪八戒是《西游记》中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他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为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错投猪胎。
C.各路神佛妖魔在天上地下、龙宫冥府、山林湖海,尽情地施展各自神通,如孙悟空就有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筋斗云等超凡能力。
D.白骨精先后三次分别变作村姑、老妇、老翁来哄骗唐僧,均被孙悟空一一识破。
【答案】B。
【解析】B.“失手打碎琉璃盏”是错误的,应是“醉酒调戏嫦娥”。
6.下列对《西游记》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产一石卵,见风化作石猴。石猴率先发现水帘洞,众猴称他为“千岁大王”,自此遂称美猴王。
B.《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唐僧骗了回去。
C.三调芭蕉扇时,在众神佛的帮助下,孙悟空调得芭蕉扇,灭了火焰山的火,师徒继续西行取经。
D.《西游记》中,孙悟空面对妖怪有时也会遇到麻烦。例如青牛怪有一个白森森的“金刚琢”,能把金箍棒一股脑儿套去,让孙悟空不得不另行设法。
【答案】B。
【解析】B项中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了芭蕉扇。
7.下列对《西游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游记》中的人物、情节、官职、场面乃至所用的法宝、武器、降妖方法等,都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B.《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是古典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
C.《西游记》中大闹天宫的内容,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
D.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磨难重重,妖魔鬼怪层出不穷,但是最终取到真经。不仅靠师徒四人永不放弃的坚毅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更是靠佛法的保佑和各路神仙的解救。
【答案】D。
【解析】“最终取到真经”“更是靠佛法的保佑和各路神仙的解救”错。“最终取到真经”主要是靠师徒四人永不放弃的坚毅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故选D。
8.下列对《西游记》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老祖,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这个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
B.平顶山莲花洞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欲捉拿唐僧,并有葫芦、净瓶、宝剑、扇子、魔绳五件宝器,神通广大。悟空与之斗智斗勇,屡经磨难,才降伏他们。
C.《西游记》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到了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了“正果”。
D.鲁迅先生分析《西游记》时说,书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这是一个很深刻的观察。
【答案】B。
【解析】B项应是:平顶山莲花洞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欲捉拿唐僧。
9.下列对名著《西游记》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想象力的作品之一,作者是吴承恩。
B.《西游记》主要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魔,历经重重困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
C.孙悟空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行者。它忠贞不二,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
D.猪八戒又叫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误投猪胎。他有很多缺点,如好吃懒做、爱占便宜等,但不失忠勇和善良,大战红孩儿,是悟空的得力助手。
【答案】D。
【解析】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时,猪八戒已经被红孩儿捉起来了,所以在这个故事情节里,猪八戒不是助手。故选D。
10.选出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
A.《西游记》第五十九回云:“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这段话中的“裙钗”指的是铁扇公主。
B.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齐天大圣”。
C.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老祖,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
D.《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鹰愁涧收了白龙马,高老庄收了猪八戒,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师徒历经磨难,取得真经。
【答案】B。
【解析】B中应是“封悟空为‘弼马温’”。
1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西游记》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情节,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
B.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章节是: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C.沙僧又叫悟净,原为天宫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西天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D.猪八戒是小说中一个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他既有很多缺点,如好吃懒做,爱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一遇困难就要散伙;又不失忠勇善良,憨厚淳朴,能够知错就改。
【答案】C。
【解析】C项错误,净坛使者——猪八戒。
12.选出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
A.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B.《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的“尸魔”就是“白骨夫人”。
C.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D.《西游记》中“紧箍咒”是唐僧用来约束孙悟空的法宝。
【答案】C。
【解析】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出南天门,回到花果山, 回花果山时,两个独角鬼王前来投奔,建议孙悟空自封“齐天大圣”。玉皇大帝知道孙悟空反下天宫,命托塔天王李靖派兵镇压,孙悟空打败巨灵神、哪吒三太子,在太白金星的建议下,天庭封孙悟空为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并掌管蟠桃园,才暂时做罢。后来王母娘娘开蟠桃会,因为没有邀请他而大闹蟠桃会,然后回到花果山。玉帝派托塔天王、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被二郎神擒拿,押送至天庭,然后大闹天宫,如来将其压在五指山下。故选C。
13.选出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A.《西游记》中,孙悟空巧妙进攻,变作小虫子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逼她交出芭蕉扇。
B.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行者——弼马温——齐天大圣——孙悟空——斗战胜佛。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C.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他勤劳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D.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了王后娘娘。
【答案】B。
【解析】B错,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孙行者”应该在“齐天大圣”的后面。
14.下列有关《西游记》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孙猴子在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唐僧为他取名悟空。
B.《西游记》以丰富想象描绘奇异神魔世界,同时借唐僧师徒在西天取经途中斩妖除魔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C.《西游记》第五十九回云:“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这段话中的“裙钗”指的是铁扇公主。
D.唐僧原是如来的二徒金禅子,转世投胎,乳名江流,后与唐太宗结拜为兄弟,并赴西天取经,历经81难,终得正果,受职“旃檀功德佛”。
【答案】A。
【解析】“悟空”这个名字是菩提祖师取的,并不是唐僧。故选A。
15.下列对《西游记》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构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塑造了一群神话人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情节也都耳熟能详。
B.孙悟空,法号行者,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经观世音菩萨点化,随唐僧往西天取经修得正果。
C.猪八戒也是《西游记》 中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他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样子。
D.“三调芭蕉扇”中,“第二调”是孙悟空变成小虫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从而向铁扇公主借到一把假扇子。
【答案】D。
【解析】D项有误。把“第二调”改为“第一调”。故选D。一调芭蕉扇,被罗刹女一扇扇去五万里,巧遇灵吉菩萨,得了定风丹,返回翠云山再战,施变化,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却被公主用假扇哄骗了;二调芭蕉扇,经火焰山土地指点,寻至积雷山,大战牛魔王,又追至碧波潭,偷来牛魔王的避水金睛兽,变成牛魔王模样,骗得真芭蕉扇,却又在半途中,让牛魔王变的猪八戒骗回去;三调芭蕉扇,与八戒一起,同大力牛魔王交战,从火焰山一路占到摩云洞,又从摩云洞打到翠云山,赌变化,较神力,更有哪吒三太子、托塔李天王、四大金刚等众神相助,这才制伏牛魔王,夺得芭蕉扇,成功熄灭了火焰山上的大火,化解了这场劫难。
16.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紫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最后还是观音菩萨出面带走了妖怪,悟空才救回王后娘娘。
B.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行者——弼马温——齐天大圣——孙悟空——斗战胜佛。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C.孙悟空具有超高的斗争艺术,他善于透过迷人的假象认清妖魔鬼怪的本来面目。比如,白骨夫人多次变化,均被悟空一一识破。
D.《西游记》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四位菩萨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八戒却动了凡心。
【答案】B。
【解析】B项孙悟空应在齐天大圣的前面。
1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被誉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小说的最高峰”,它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B.《西游记》一书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丰富奇特的夸张,既显得妙趣横生而又合情合理。
C.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玉帝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经过观音菩萨劝化皈依佛门。
D.《西游记》告诉我们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和目标,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答案】C。
【解析】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的。而不是“玉帝”。
18.下列有关《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产一石卵,见风化作石猴。石猴率先发现水帘洞,众猴称他为“千岁大王,自此遂称美猴王。
B.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幡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被贬下人间。
C.《西游记》中观音菩萨曾化成四位美女试探唐僧师徒四人,只有唐僧不动凡心。
D.《西游记》中真假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分辨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真相,六耳猕猴被悟空打死。
【答案】C。
【解析】应为:《西游记》中观音菩萨曾化成四位美女试探唐僧师徒四人,只有猪八戒动了凡心。
19.下列解说名著《西游记》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三打祝家庄等等。
B.《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前的对联是:“水帘洞福地,花果山洞天。”
C.西天取经的故事告诉人们: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和目标,必然会遇上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顽强地战胜这些困难和挫折。
D.“炎炎烈烈盈空燎,赫赫威威遍地烧。却是火轮飞上下,犹如炭屑舞西东。”这几句话描写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烈焰燃烧的情形。
【答案】C。
【解析】A项中《三打祝家庄》是《水浒传》中的情节;B项对联应该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D项中的几句话写的是红孩儿在火焰山修炼三百年炼成法力,放火时烈焰燃烧的情形。
20.下列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猴王因大闹蟠桃会和偷吃金丹,四大天王奉命围困花果山,如来佛祖保举二郎神去捉拿,观音助二郎神以金刚套,最终制服猴王。
B.《西游记》中玉帝让观世音菩萨赠送西天取经的唐僧的三件宝物是:锦镧异宝袈裟,紫金钵,紧箍咒儿。
C.白龙马原是东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水帘洞,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后被封为八部天龙马。
D.唐僧原是如来的二徒金禅子,转世投胎,乳名江流,后与唐太宗结拜为兄弟,并赴西天取经,历经81难,终得正果,受职“旃檀功德佛”。
【答案】D。
22.下列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给美猴王起名“孙悟空”。
B.过火焰山时,猪八戒大战红孩儿,为最后降服红孩儿做出很大贡献。
C.沙悟净在流沙河拜唐僧为师,成为唐僧的三徒弟。
D.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中化斋之用。
【答案】B。
23.下列关于《西游记》的常识和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明代淮安才子吴承恩写的一部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神魔小说。
B.全书以诙谐的语言,大胆的想象,通过对人物的不同描写,歌颂正义,勇于斗争的精神。
C.在通天河唐僧遭遇文殊莲池内金鱼暗算,金鱼被文殊菩萨收走后,师徒四人被老鼋驮过通天河,老鼋求唐僧在见到如来后询问将来之事这情节与取经大业无关。
D.“齐天大圣”是悟空大闹天空回到花果山接受独角鬼王建议所称。“千岁大王”是石猴探水帘洞成功,众猴拜它为王时的称呼。
【答案】D。
【解析】老鼋求唐僧在见到如来后询问将来之事这情节与取经大业无关,说法错误,因为因为唐僧忘了这事,导致老鼋把唐僧师徒扔了水里,又经历了一难。
24.下面有关《西游记》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所写的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
B.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获罪下凡,误投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形状。
C.在《西游记》中,最能体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故事章节是:三打白骨精。
D.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
【答案】C。
【解析】C项有误,最能体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故事章节应该是“大闹天宫”。
25.下列有关《西游记》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的作者是清朝的吴承恩。
B.“四圣试禅心”中的四圣分别是:观音菩萨、黎山老母、普贤菩萨、文殊菩萨。
C.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使用的兵器分别是如意金箍棒、七齿钉钯、降妖宝杖。
D.小西天黄袍怪抓唐僧师徒的目的是自己要去取经。
【答案】B。
【解析】A吴承恩是明朝小说家;B正确;C猪八戒、沙僧使用的兵器分别是:九齿钉钯、降魔月牙铲;D小西天黄袍怪抓唐僧师徒的目的吃了唐僧肉,自己要去取经。
26.下列有关《西游记》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开启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
B.《西游记》第七回这样叙述道: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观音菩萨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C.黄凤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师父唐僧正念《多心经》,被妖怪一把抓住,驾长风摄将去了。可怜那三藏啊!江流注定多磨折,寂灭门中功行难。
D.本书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充满奇特的想象及浪漫主义色彩,具有浓郁的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书中借助孙悟空的形象,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答案】B。
【解析】《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书共有一百回,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根据前人一千年的积累素材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深刻描绘了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开启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归来共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宋代《大唐三藏取经实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具体内容为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 玉帝请来如来佛。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 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 命土地神用铁丸铜汁饲喂悟空。所以B 选项应改为如来佛,不是观音菩萨。
27.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其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
B.全书共100回,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历经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C.唐僧在花果山救出孙悟空,在高老庄收服猪八戒,在流沙河收取沙僧,从此师徒四人跋山涉水去往西天取经。
D.八戒是《西游记》中一个出彩的人物,他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但也不失忠勇善良、忠厚淳朴。
【答案】C。
【解析】唐僧是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不是花果山,所以C错。
28.下列有关名著《西游记》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劝孙悟空上天接受招安并把他投入八卦炉中的是太白金星。
B.唐僧师徒经过黑风山时,遇到一只熊怪拦路,并化作轻风掳走了唐僧。
C.《西游记》中“大闹天宫”情节最能体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
D.无底洞的老鼠精抓走了唐僧,悟空知道她是嫦娥的侍女,于是向天庭告状。
【答案】C。
【解析】A.把他投入八卦炉中的是太上老君。B.熊怪只窃走了袈裟。D.鼠精是李天王的义女。
29.以下关于《西游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西游记》的故事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后与师兄弟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共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各类妖魔鬼怪,终于取得真经,他自己也修成正果。
B.孙悟空的名字是菩提祖师给他起的,姓孙是缘于他曾是猴子,悟空是其法名。
C.《西游记》有着无比丰富的想象力,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其中许多人物既有神魔性,又有人性和动物性,作者将这三者结合得很好,因此显得妙趣横生而又合情合理。
D.为过火焰山,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第一次借到的是假的,第二次借到后又被牛魔王骗回去,第三次孙悟空变成一条小虫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中,终于借到真的芭蕉扇。
【答案】A。
【解析】A项有误,应是:《西游记》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 、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到了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了“正果”。
30.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按事件发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答案】D。
31.《西游记》中下列故事情节发生在“黄风岭唐僧有难”之前的一项是【 】
A.孙悟空一借芭蕉扇
B.车迟国猴王显法
C.猪八戒义激猴王
D.八卦炉逃大圣
【答案】D。
【解析】本题题干中“黄风岭唐僧有难”出自《西游记》第20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A项,出自《西游记》第59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发生在“黄风岭唐僧有难”之后。B项,出自《西游记》第45回《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发生在“黄风岭唐僧有难”之后。C项,出自《西游记》第31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发生在“黄风岭唐僧有难”之后。D项,出自《西游记》第7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发生在“黄风岭唐僧有难”之前。本题要求选择发生在“黄风岭唐僧有难”之前的情节。综上,本题答案为D。
32.下列对《西游记》相关情节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白骨夫人先后变成花容月貌的女儿,老夫人和老汉意图迷惑唐僧,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并 打杀,唐僧一怒之下赶走悟空。
B.唐僧与车迟国三大仙斗法,先赌猜柜中之物,再赌赛求雨,而后赌砍头、剖腹、油锅洗澡, 结果都在悟空的暗助下取胜。
C.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真假悟空先后去找观音、玉帝、唐僧、阎王分辨都没能成功, 最后六耳猕猴被如来识破。
D.师徒四人途径火焰山,悟空去借芭蕉扇,先是被铁扇公主扇走,而后又借了假扇,最后与 众天神战胜牛魔王取得真扇。
【答案】A。
【解析】B为车迟国斗法情节,注意妖怪和唐僧是先比祈雨,后赌猜柜中之物,因此 错误。C为真假美猴王情节,正确。D为三调芭蕉扇情节,正确。
㈢简答理解题
1.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请你结合《西游记》相关情节举一个“神魔”或“精魅”具有“人”的特性的例子。
【示例】
示例一:黄狮精心存善意,开宴会需要猪羊,不是去抢,而是让两名小妖带银子去凡人的集市买;他把小妖当亲人,几次战斗之后,闻知洞府被烧,小妖被打死,悲伤过度,居然要撞崖自杀。(答出一点即可)
示例二: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走了定海神针,当龙王知道定海神针是宝物时又反悔,百般刁难,可以看出龙王的虚伪、吝啬。
示例三:无底洞的耗子精拜托塔天王为义父,是找靠山。
示例四:女儿国的蝎子精、狮驼岭的孔雀精、天竺的玉兔精都想嫁给唐僧,体现了人的七情六欲。
示例五:黄袍怪痴情于公主,如凡人一般动心动情。
示例六:猪八戒好吃懒做,意志不坚定,又爱占便宜,贪女色,自私自利。
示例七: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众猴按约定拥戴他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讲信义
2.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分别以一个字概括了几部名著的精神实质,将《三国演义》归纳为“忠”字,将《水浒传》归纳为“义”字,将《红楼梦》归纳为“情”字。请你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归纳《西游记》,并简述理由。
【示例】①诚: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始终不改初心,用诚心求取真经,最终感化天地,功德圆满。
②专:为了求取真经,师徒四人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用心专一,毫不动摇。
③恒:为了求取真经,他们坚持不懈,以一颗恒心感天动地。
④勇:师徒四人敢做常人不敢为之事,勇敢面对妖魔鬼怪,具有大无畏精神。
⑤合作:西天取经之路充满险恶,但唐僧师徒最终能取得真经,功德圆满,靠的是四人团结合作,齐心协力。
【解析】唐僧师徒从大唐到灵山,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遭遇重重磨难,也在女儿国、四圣、荆棘岭那里经受住了诱惑,但都不改取经初心;其中虽有争执、争吵,但没有一个人脱离取经队伍;既有悟空勇猛善斗,也有八戒、沙僧甚至白龙的从旁协助,无论面对的妖魔如何强大,始终勇敢无畏,与之斗争,才会得来各路神仙相助。从中概括理由并提炼出一个词即可。
3.《西游记》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被孙悟空直接打死的妖魔鬼怪并不多,被太上老君、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收走倒是不少。请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看法。
【答案】这一现象体现了人们与社会对犯错之人的包容与拯救之心,给予犯错之人一个改过自新、向善求美的机会,让故事少了一份血腥,多了一些温情(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西游记中被神仙收走的妖怪很多,①鹰愁涧----小白龙:西海龙王之子,后为唐僧坐下白马,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利菩萨”。②观音院---黑熊精:本无关系,后被观音收为珞珈山“守山大神”。③黄风洞---黄风怪:本是一只黄鼠狼,因偷吃如来灯油,被灵吉菩萨收回。④波月洞---黄袍怪:本为28宿中的奎木狼,因与宝象国百花羞公主有一段情缘下凡,后被召回天庭。⑤莲花洞---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太上老君的两名徒弟(僮子)。⑥乌鸡国---假国王:文殊菩萨坐下青狮。⑦火云洞---红孩儿:牛魔王与铁扇公主之子,后被观音收为“善财童子”。⑧通天河---灵感大王:本为观音座前莲花池中金鱼,后被观音提篮收回。⑨金兕山---金兕大王:本为太上老君坐下青牛,凭借一个金刚琢,搅得各路神仙不得安宁,被太上老君收回。⑩落胎泉---如意真仙:红孩儿的叔叔,牛魔王的弟弟。 六耳猕猴:与孙悟空、通臂猿猴等共四只猴子并称“四大灵猴”,因假冒孙悟空,被如来认出,用金钵盂罩住,孙悟空一棒打死。 牛魔王、铁扇公主:孙悟空的义兄和嫂子。 碧波潭---九头虫:碧波潭老龙王的女婿(这位置本应是小白龙的,却被这家伙横插一脚),被孙悟空联合二郞神打败。 小雷音寺---黄眉老祖:弥勒佛的弟子黄眉童子。 黑水河---鼍龙:泾河龙王之子,西海龙王的外甥。 朱紫国---赛太岁:观音坐下金毛吼。 盘丝洞---七个蜘蛛精:本无关系,但后被皮蓝婆菩萨(昴日星官之母)收为下人。 狮驼岭---青狮:这应该是它第二次下界了 白象:普贤菩萨的座骑 大鹏:如来佛祖的舅舅(与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同为凤凰所生)。 比丘国---国丈:寿星的座骑梅花鹿。 无底洞---金鼻白毛老鼠精:偷吃如来佛神祖的灯油成精,后成为托塔天王的干女儿。 玉华州---黄狮精:九头狮的干孙子 九头元圣:太乙真人的座骑九头狮。 天竺国---假公主:嫦娥怀中的玉兔。
刘戈先生的话语和出题人不谋而合:《西游记》是一部以拯救堕落的人心与人精神为鹄的作品;《西游记》也是一部描写反贪题材的作品。
4.《西游记》中,唐僧的师徒在五庄观,因什么事惹恼了观主镇元仙?后来怎么解决的?
【答案】偷吃人参果并且推倒人参树;镇元仙与孙悟空约定如果医活人参树,便与悟空八拜之交结为兄弟,最后在观音菩萨帮助下完成了约定。
【解析】“偷吃人生果”这个故事是在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经五庄观时发生的,后来事情败露,两个童子不依不饶,悟空一怒之下把树推到。镇元大仙知道此事后把唐僧一行人抓了起来,逼他医好果树,悟空求救各路神仙都不能解救,最后千方百计把观音请到那里,用玉瓶里的水把树救活。
5.《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唐僧为何要恼恨驱逐美猴王?请简要说明。
【答案】白骨精三次变为女子、妇人、老翁都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恼恨孙悟空滥杀无辜,便念紧箍咒驱逐美猴王。
6.猪八戒虽然贪吃好睡、滑稽荒唐,但有时也很勇敢,请简述一个能表现猪八戒勇敢的故事情节。
【答案】黄蜂洞猪八戒用耙筑死虎先锋,流沙河大战沙悟净,火云洞斗红孩儿等情节。
7.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答案】①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②白鼠精曾受恩于托塔李天王父子,所以在无底洞中供奉他们的牌位。同时,托塔天王父子一来,她就受降伏罪,显出了重义报恩的一面。
8.结合《西游记》1-30回故事情节,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则100字左右的人物简介。
①唐僧;②孙悟空;③白骨精。
【示例】白骨精又叫白骨夫人,是唐僧西天取经途中遇到的女妖精。她使用双剑,武艺出众,善于变化,诡计多端。她想吃唐僧肉,先变成十六七岁的美貌少女,再变成一个八十岁的老婆婆,后又变成年迈力衰的老翁,均被孙悟空识破。于是她使出离间计,迫使唐僧逼走孙悟空,才把唐僧捉住。在唐僧险遭杀身之祸时,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多番变化,几经争斗,白骨精终于被打得露出原形。
9.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
【示例】一借芭蕉扇,孙悟空先被铁扇公主扇飞,后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里,借来假扇;二借芭蕉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得到真扇,又被牛魔王骗回;三借芭蕉扇,孙悟空请来天兵天将,降伏牛魔王,终于借到芭蕉扇。
10.《西游记》的经典故事及形象常常以各种艺术形式呈现,你认为《西游记》的题材广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示例】人物形象鲜明可亲,文化精神传递正能量,故事情节扣人心弦。
【解析】《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无比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西游记》以它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把读者带进了美丽的艺术殿堂,感受其艺术魅力。据此理解作答。
11.《西游记》的经典故事及形象常常以各种艺术形式呈现,你认为《西游记》的题材广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示例】人物形象鲜明可亲,文化精神传递正能量,故事情节扣人心弦。
【参考示例】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被拥戴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是讲信用的。
12.《西游记》中孙悟空去火云洞解救唐僧,他变成的牛魔王是如何被红孩儿识破的,最终唐僧又是怎么得救的。
【答案】红孩儿问孙悟空自己的生辰八字,孙悟空回答不上来,说忘记了,因而被红孩儿识破。最后,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降服了红孩儿,救出了唐僧。
13.《西游记》中的主人公之一孙悟空,他“美猴王” 的称号是怎么得来的?
【答案】①“美猴王”的称号由石猴而来,他做出了大贡献,②大家尊之为“千岁大王”,③于是将“石”字隐去。遂称“美猴王”。贡献大的应该有美好的称号。
14.《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终得正果,请问: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分别被如来佛封为什么称号?
【答案】唐僧—旃檀功德佛;孙悟空—斗战胜佛;猪八戒—净坛使者;沙僧—金身罗汉;白龙马—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15.整部小说写到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团队,选段写的是第一次。请写出孙悟空另一次离队时的表现,结合选段说明他的成长变化。
【答案】示例1: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后,唐僧赶他走,孙悟空向师父下拜告别,嘱咐沙师弟,止不住流泪,表现了孙悟空重师徒之情。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由任性急躁变得成熟稳重,说明他成长了。
示例2:孙悟空打死了一群草寇,唐僧赶他走,孙悟空苦求不成,离开后又回来向师父求饶,被拒后,向观音菩萨求助。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能理性地处理问题,说明他成长了。
16.《西游记》“小圣施威降大圣”这一章回中,小圣是谁?他是如何降住大圣的?
【答案】小圣是二郎神。孙悟空与二郎神及众神苦战时,太上老君从空中扔下兵器“金刚镯”,打在孙悟空的天灵上,孙悟空跌了一跤,又被二郎神的细犬在腿肚子上咬了一口,倒在地上,最后被二郎神等众神趁机捉住。
17.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西游记》更具有鲜明的童话色彩。胡适不仅称《西游记》为“神话小说”,也称之为“童话小说”。请结合原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超过100字)
【答案】孙悟空在书中多是以英雄形象出现的,他拥有降妖除魔的神力,且具有乐观的精神,这一点是契合童话特点的。孙悟空始终保持着猴子的习性:爱爬树摘果子,好动喜闹,敏捷机灵。但他也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具有机智、勇敢、乐观、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的性格,也有急躁、爱捉弄人、喜欢戴高帽等人的弱点。猪八戒同样也是这样,他不是书中的英雄形象,而是以童话中常见的笨伯式的形象出现的,也就是呆子一个。他有着明显的缺点,又懒又馋又胆小,爱打小算盘,会搬弄小是非,但他又具有令人喜爱的优点——憨厚率真到近乎天真的地步。他的缺点往往被孙悟空抓住并捉弄一番,于是尽出洋相,吃苦头。猪八戒是一个童话中典型的笑话人物。还有书中出现的众多妖精的形象,这些形象也多是以动物的身份出现,保留着它们自身的习性和特征。从花果山的群猴、豹头山的群狮、青牛山的群牛,到海底色彩缤纷的水族世界,一直到蝎子、蜈蚣、蜘蛛等,使人仿佛进入了动物世界一般。这就无疑更加契合了孩子热爱动物的天性。除去动物之外,还有红孩儿,太上老君的金、银二童子、以及弥勒佛的黄眉童和一些植物,这当然都属于童话的世界,便能激发起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因此,更能凸显《西游记》的童话色彩。
18.北大教授林庚在《<西游记>的童话性》一文中写到:儿童对同一人物的想象,可能随着具体情境的变化而出现前后不一致甚至完全矛盾的现象,这在《西游记》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例如,三藏一行来到火焰山,孙行者买了一块热糕,托在手中,好像拿着火盆的灼碳、煤炉中的红钉,烫得他左手倒在右手,右手换在左手。
此处孙行者如此怕烫,可是小说中也有多处孙行者不惧灼热的情节,请举一例。
【答案】示例一: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时,被众天兵押去斩妖台下,绑在降妖柱上,南斗星君令火部众神,放火煨烧,不能烧着。
示例二:车迟国,孙行者与妖道斗法,与羊力大仙比在油锅里洗澡,“翻波斗浪,就似负水一般玩耍”。
19.《西游记》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被孙悟空直接打死的妖魔鬼怪并不多,被太上老君、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收走的倒是不少,请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看法。
【答案】角度:①佛法感化,慈悲为怀的体现。②妖魔鬼怪大多为这些人的门徒或部下等,有官官相护之嫌疑。③体现了佛法无边。④给人以“改过自新,诚心向善”的机会。
【解析】《西游记》一路上妖魔鬼怪,与神佛有瓜葛的较多:青牛精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金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狮驼岭三魔王均和文殊、普贤菩萨甚至如来佛祖也有关系……妖魔鬼怪他们收走,可以从佛法的慈悲为怀、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的角度,批判官官相护的角度,表明佛法无边等角度作答。
20.《西游记》里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令人着迷。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根据你对《西游记》这部名著的阅读,请简述美猴王炼成“火眼金睛”的故事情节。
【答案】美猴王因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会,玉帝便拍二郎神等将其擒住,被太上老君投入八卦炉中,经过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烧炼,炼得了“火眼金睛”。
22.《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常常把人物性格和某种动物的习性巧妙结合。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要分析。
①孙悟空
②猪八戒
【答案】①“孙悟空”示例:《西游记》中把孙悟空聪明好动的性格和猴子机灵顽皮的习性巧妙结合。比如,孙悟空拜师学艺,听讲时抓耳挠腮,手舞足蹈,被祖师训斥;菩提老祖传口诀后,他很快就学会七十二般变化和驾筋斗云等本领,后因人前卖弄被祖师驱逐。
②“猪八戒”示例:《西游记》中把猪八戒懒惰的性格和猪好睡的习性巧妙结合。 比如,唐僧师徒途经平顶山,猪八戒去巡山,才走出不远,就钻在草里睡觉,后来又编造谎言搪塞,不去巡山。
【解析】①读过小说我们知道,孙悟空是一只石猴,猴子当然就是“尖脸缩腮,金睛火眼”,猴子是最活泼的动物,这就切合表现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的神通和机智、好动的性格。比如悟空拜师学艺,听讲时抓耳挠腮,手舞足蹈,被祖师训斥;菩提老祖传口诀后,他很快就学会七十二般变化和驾筋斗云等本领,后因人前卖弄被祖师驱逐。
②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因触犯天条被贬下界托生为猪,后被唐僧收留为徒。猪的体形特征和习性,就是长鼻大耳,行动蠢笨,而且又是贪吃好睡,这都符合作者所要赋予猪八戒的性格特征的需要。比如,唐僧师徒途经平顶山,让猪八戒去巡山,才走出不远,他就钻在草里睡觉,后来又编造谎言搪塞,不去巡山。
23.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①悟彻菩提真妙理;
②尸魔三戏唐三藏
【答案】①“故事情节”:孙悟空向菩提祖师学艺,悟得祖师敲他三下的暗示,半夜跪在祖师榻前求学长生之道:后来祖师传他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的口诀,他自悟自修,学成之后返回花果山。“极真之理”示例:求学之道,名师引路不可少,个人领悟和勤学更重要。
②“故事情节”: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憎肉,先后变化成美丽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接近唐僧,都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了。“极真之理”示例:坏人无论如何伪装,最终都会被识破,得到应有的惩罚。(“故事情节”,意思对即可;“极真之理”,言之成理即可。)。
24.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的一个回目,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西游记》第七回)
【答案】孙悟空被推入八卦炉中,炼了七七四十九天,不但没被烧死,反而炼成了火眼金睛;他蹬倒八卦炉,逃了出来。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请如来救驾;如来施法,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25.《西游记》中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马 分别给他们取了什么名
【答案】五行山救悟空;高老庄收悟能;鹰愁涧收白龙马;流沙河收沙悟净。
26.《西游记》中铁扇公主为什么不肯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
【答案】铁扇公主与孙悟空有仇,因为与她的儿子红孩儿曾发生过很大的冲突,孙悟空为救师父唐僧,请南海观音,用诱敌深入之计,让红孩儿陷入天罡丛之中,戴上一个“金箍儿”,不能妄动。
27.请简述美猴王炼成“火眼金睛”的故事情节。
【答案】铁扇公主与孙悟空有仇,因为与她的儿子红孩儿曾发生过很大的冲突,孙悟空为救师父唐僧,请南海观音,用诱敌深入之计,让红孩儿陷入天罡丛之中,戴上一个“金箍儿”,不能妄动。
28.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有以下几个名号。请任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解说得名原由。
①美猴王;②弼马温;③齐天大圣;④孙行者;⑤斗战胜佛。
【答案】①美猴王:在花果山上,众猴约定,谁敢先进水帘洞,就拜谁为王。结果孙悟空率先进去,又把众猴都带了进去,所以众猴拜它为“美猴王”
②弼马温:孙悟空从龙宫得到了金箍棒,到幽冥界的生死簿上除了名,被龙王和冥王告上天庭。玉帝接受了太白金星的建议,招安孙悟空上天,封它官职为“弼马温”,让他管天马。
③齐天大圣:孙悟空因不满在天庭只做弼马温,打出南天门,回到花果山,接收独角鬼王的建议,自封为“齐天大圣”。
④孙行者:唐僧给起的法号。
⑤斗战胜佛:雷音寺如来赐予。
29.认真观察下图,请写出《西游记》中与之相关故事的名称。
【答案】故事名称:真假孙悟空。
30.《西游记》中,不仅写孙悟空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家喻户晓,写猪八戒的也同样栩栩如生、人人尽知。你能写出一个表现猪八戒的故事情节,并据此用一句话对其作简洁评价吗?
【答案】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盘丝洞七情忘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31.猪八戒是《西游记》中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请你简要概括出其性格特征。
【答案】猪八戒有很多缺点,如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说谎,贪恋女色。但也不失忠勇善良,憨厚淳朴,知错能改,是一个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
32.简要叙述“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主要故事情节。
【答案】火焰山挡住了三藏一行的去路,悟空向铁扇公主(牛魔王妻罗刹女)借扇;铁扇公主因其子红孩儿被悟空降伏,一扇子把悟空扇到了五万里之外;悟空得到定风丹再来索战,铁扇公主扇不动他就闭门休战,悟空变成虫子入洞,飞到茶水中,被铁扇公主饮下肚,在她腹内翻腾,铁扇公主只得将扇借给悟空;悟空扇火不息,方知是假扇。
【解析】“三借芭蕉扇”是《西游记》中有名的故事情节,师徒四人往西赶路,走到火焰山,听闻需要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灭火焰山的火,否则无法西行。一借:孙悟空去找铁扇公主借扇子,可铁扇公主因为孙悟空请菩萨带走了儿子红孩儿对孙悟空生恨,把孙悟空扇走。灵吉菩萨送孙悟空“定风丹”,孙悟空吃后被铁扇公主扇扇子也丝毫不动。铁扇公主急忙回洞。孙悟空趁公主喝茶之机变成小虫子进公主肚子,公主被迫借孙悟空假扇子。二借:孙悟空变牛魔王借走真扇子。牛魔王变猪八戒反骗扇子。三借:孙悟空与其打斗,八戒、沙僧助战,最后牛魔王变成原形。最后孙悟空用芭蕉扇灭火,四人继续西行。
33.名著多思多进益,根据歇后语的提示简述相关故事情节。
猴爬上旗杆尾——无变化
【答案】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外甥二郎真君奉旨助力剿除。二人大战三百多回合,不分胜负。最后二人斗法。孙悟空被真君的弹子打到,趁机滚下山崖,变作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被二郎真君识破。
34.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神魔皆有情,精魅亦通世故。”《西游记》中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举一例,具体来论述这一特点。
【答案】
示例一:黄狮精心存善意,开宴会需要猪羊,不是去抢,而是让两名小妖带银子去凡人的集市买;他把小妖当亲人,几次战斗之后,闻知洞府被烧,小妖被打死,悲伤过度,居然要撞崖自杀。(答出一点即可)
示例二: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走了定海神针,当龙王知道定海神针是宝物时又反悔,百般刁难,可以看出龙王的虚伪、吝啬。
示例三:无底洞的耗子精拜托塔天王为义父,是找靠山。
示例四:女儿国的蝎子精、狮驼岭的孔雀精、天竺的玉兔精都想嫁给唐僧,体现了人的七情六欲。
示例五:黄袍怪痴情于公主,如凡人一般动心动情。
示例六:猪八戒好吃懒做,意志不坚定,又爱占便宜,贪女色,自私自利。
示例七: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众猴按约定拥戴他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讲信义。
示例八:铁扇公主因为儿子红孩儿做了善财童子,迁怒于孙悟空,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她的心胸狭隘。这个情节足以说明“神魔皆有情,精魅亦通世故”。
35.下面A、B是《西游记》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项,概述一则“西游故事”,也可以自己讲一则熟悉的“西游故事”。
⑴官封弼马心何足;⑵八卦炉中逃大圣。
【答案】
⑴示例:悟空被太白金星唤上天庭封官,被授以“弼马温”之职。起初,他尽心尽责,开心的在天河牧马,后听说“弼马温”只是个不入流的末等官,愤怒不已,一路打出天门,回到花果山。
⑵示例: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太上老君擒住,太上老君将他放入八卦炉中用三昧真火烧炼,经过四十九天烧炼,悟空不但没死,还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他跳出炼丹炉,挥舞金箍棒,把天兵打得落花流水。
36.下面是一首新浪网某论坛上一网友的《西游记》人物评价诗,请你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人物,模仿示例,运用书中情节进行反驳。
《西游记》人物评价诗:
唐三藏,懦夫一个;行者孙,野猴一只;
猪八戒,蠢猪一头;沙和尚,忍者一位。
示例:唐三藏带领徒弟,吃尽千辛万苦,遇难白骨洞,受阻火焰山,历尽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最终取回了真经。何为懦夫!
【答案】
①悟空号称齐天大圣,闹天官,斗如来,降妖伏魔,历尽艰险,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堪称英雄!
②猪八戒云栈洞大战悟空,对唐僧、悟空的话言听计从,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何为蠢猪?
③沙和尚武艺高强,不畏强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哪是忍者?
【解析】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作答。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37.唐僧、八戒在女儿国喝了子母河水受孕,悟空是如何帮他们寻得解药的?
【答案】悟空听说解阳山聚仙庵(破儿洞)有一眼落胎泉,于是驾云来到此处,但此泉被牛魔王的弟弟如意真仙霸占,他卖水谋利,因为红孩儿的原因,他不愿给,最后悟空使用调虎离山之计让沙僧打到了水。
【解析】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作答。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39.有人评价《水浒传》和《西游记》情节上有诸多雷同。如“花和尚”鲁智深,在“大闹桃花村”中,他曾假扮刘太公的女儿,痛打抢亲的周通。无独有偶,《西游记》中也有类似情节,请你简介。
【答案】高老庄,孙悟空也曾扮成高翠莲模样戏耍猪八戒。
40.《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开始取经时意志并不是很坚定,请问他曾经几次返回花果山?都是哪几次?
【答案】主要有两次:(唐僧刚收孙悟空为徒弟时,唐僧埋怨悟空残害生灵,悟空看不惯,想逃回花果山,在东海龙王的劝说下,又重新返回唐僧身边,菩萨赠唐僧紧箍咒;(未真正返回))第一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悟空乱杀无辜,一气之下,返回花果山,后唐僧到了宝象国遇到黄袍怪,八戒沙僧去救百花羞公主,结果不敌,老沙被抓,八戒跑了,黄袍怪进宫将唐僧变成老虎,小白龙去杀黄袍怪,结果不敌,被打伤,遇到跑回来的八戒,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出。
第二次真假美猴王。悟空为救唐僧,打死了几个强盗,唐僧批评悟空犯了杀戒,悟空辩解,引起唐僧不满,第二次赶他走。悟空只好去菩萨那诉说委屈。 这个时候六耳猕猴变成悟空的模样,打了唐僧,抢走了行李。老沙去花果山讨要行李结果被假悟空打跑,老沙去找菩萨结果碰上了,在菩萨处的真悟空,叙述了发生的事情,悟空气冲斗牛,回花果山去去抓六耳猕猴,结果2人本事不相上下,所以到各处去寻辩解之法,只有谛听与佛祖能分清楚,最后在灵山,悟空将六耳猕猴打死,然后由菩萨送他回去继续取经。
41.《西游记》的故事妇孺皆知。元宵节,你所在的社区举办猜灯谜活动,其中就有几则与《西游记》相关的谜语。请你选择其中一则,把谜面和谜底的关系解说给邻家的小朋友听。
①谜面:孙悟空龙宫借宝(打一成语) 谜底:大海捞针
②谜面:猪八戒离开高老庄(打一常言俗语) 谜底:呆不住
③谜面:沙僧劝猴哥消消火(打一环保名词) 谜底:净化空气
【答案】第①则,孙悟空到东海龙宫借兵器,得到了“如意金箍棒”,东海即为大海,得到了“如意金箍棒”,即为“捞针”。
42.用简洁语言概述《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受的最后一难。
【答案】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给阿傩、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唐僧师徒又返回雷音寺,奉送唐王所赠紫金钵做人事,才求得真经,返回本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难还缺一难未满,在通天河又被老鼋把四人翻落河中,湿了经卷,至今《佛本行经》不全。
43.取经途中还有不少靠团队合作解决困难的例子,请举出一个例子,并用用几句话写出具体情节。
【示例】①唐僧被囚宝象国,猪八戒去花果山找回孙悟空,一起救了师傅。
②在大战黄狮精中,悟空与八戒就变成二小妖,让沙僧扮作贩猪羊者,三人进入洞中,各抓兵器,边打边走。
③黄风岭的黄风怪派先锋虎精将唐僧摄往洞中。悟空、八戒赶往洞口挑战。师兄弟共同抗敌,虎先锋难抵败逃,被八戒一耙敲死。
④虎力、羊力、鹿力大仙在车迟国呼风唤雨,打压佛门弟子,唐僧、悟空和三位大仙斗法,八戒和沙僧也各展本领,让三个妖精原形毕露。。
44.读完名著《西游记》,同学们一致认为,完成西天取经的任务,他们师徒四人缺了谁都不成。请仿照对唐僧和沙和尚的评价,将对孙悟空和猪八戒的评价补充完整。
唐僧,虽然软弱无能手无缚鸡之力,但他品行端正有坚定的信念;
孙悟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但他____________________;
猪八戒,虽然__________________,但他____________________;
沙和尚,虽然没有什么大本事,但他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
【示例】孙悟空,虽然他毛毛躁躁横冲直撞,但他武功高强所向披靡。
猪八戒,虽然他本事不大能力不强,但他勤勤恳恳一心向前。
45.在叙述中插入诗词,是《西游记》行文的一个特点。下面是从《西游记》中摘录的有关孙悟空的诗句,
⑴渴饮嫆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天灾苦困遭磨折,人事凄凉喜命长。
⑵棒架威风长,枪来野性狂。一个是混元真大圣,一个是正果善财郎。
【答案】⑴被定五行山;⑵大战红孩儿。
【解析】⑴根据诗句内容可知这是《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里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的故事情节。原文这一回中,如来佛祖吩咐看守之人:“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食,与他溶化的铜汁饮。”学生
无需记住原著章节名,只需回忆起该情节系“大圣被压五行山”即可。
⑵“棒架威风长,枪来野性狂”是孙悟空与红孩儿之战,红孩儿的武器是一杆丈八火尖枪,“一个是混元真大圣,一个是正果善财郎”指红孩儿被收服后留在观音菩萨的身边,做了善财童子。
㈣材料综合题
1.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正行之际,忽闻得有人言语。八戒仔细看时,看来是行者在山凹里,聚集群妖。……
②那呆子有些怕他,又不敢明明的见他,却往草崖边,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也跟那些猴子磕头。
③不知孙大圣坐得高,眼又乖滑,看得他明白,便问:“那班部中乱拜的是个夷人,是那里来的?拿上来!”说不了,那些小猴一窝蜂把个八戒推将上来,按倒在地。行者道:“你是那里来的夷人?”八戒低着头道:“不敢,承问了。不是夷人,是熟人熟人。”行者道:“我这大圣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样。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既是别处来的,若要投我部下,先来递个脚色手本,报了名字,我好留你在这随班点扎。若不留你,你敢在这里乱拜!”八戒低着头,拱着嘴道:“不羞,就拿出这副嘴脸来了!我和你兄弟也做了几年,又推认不得,说是什么夷人!”行者笑道:“抬起头来我看。”那呆子把嘴往上一伸道:“你看么!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行者忍不住笑道:“猪八戒。”他听见一声叫,就一毂辘跳将起来道:“正是,正是!我是猪八戒!”他又思量道:“认得就好说话了。”
④行者道:“你不跟唐僧取经去,却来这里怎的?想是你冲撞了师父,师父也贬你回来了?有甚贬书,拿来我看。”八戒道:“不曾冲撞他,他也没什么贬书,也不曾赶我。”行者道:“既无贬书,又不曾赶你,你来我这里怎的?”八戒道:“师父想你,着我来请你的。”
⑴选文第③段中的“这里”是指______,猪八戒来到此地是为了请孙悟空去降服______。
【答案】花果山;黄袍怪。
【解析】由语段内容可知此语段出自《西游记》第30回《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唐僧误以为孙悟空误伤人命,将他赶回了花果山。取经途中,路过碗子山时被黄袍怪抓住,八戒与沙僧不敌黄袍怪,八戒于是跑到花果山寻回孙悟空,打跑了黄袍怪。
⑵《西游记》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请从选文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一:如“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中,“溜”和“挤”等动作滑稽可笑,把八戒不敢见悟空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示例二:如“你看么!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中的“好道认得嘴”,通过俏皮的语言,突出猪八戒的外貌特征,表现出其憨厚可爱,让人忍俊不禁。
【解析】诙谐幽默指说话或行为风趣,引人发笑。《西游记》中八戒的性格最是诙谐幽默,语言上,如 “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八戒打趣自己突出的外貌特征,表现了八戒的憨厚可爱,俏皮的语言让人忍俊不禁;行为上,“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滑稽可笑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八戒不敢见悟空的心理。
⑶《西游记》中很多人物既保持着动物性,又有神的本领,还兼有人的特点、请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中任选其一,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答案】孙悟空:①动物性:长得一副猴相,雷公嘴、毛脸,具有猴子机敏乖巧、好动的习性;②神的本领(神性):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的神奇本领;③人的特点(人性):心高气傲,容易冲动,爱捉弄人,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
猪八戒:①动物性:猪八戒嘴脸和猪相似,有猪的贪吃、贪睡、懒惰等特点;②神的本领(神性):天蓬元帅出身,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③人的特点(人性):爱耍小聪明,爱在师父面前进孙悟空的谗言、动不动就喊“散伙”等。
【解析】要结合题意,从“动物性”“神的本领”“人的特点”三个方面,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中任选其一分析即可。动物性主要指他们的外在形象和性格,如孙悟空的雷公嘴、毛脸等猴相及性急等性格;猪八戒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的猪相,且有猪的憨厚、力气大、贪吃、贪睡、懒惰等特点。神的本领:孙悟空神通广大,会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猪八戒是天蓬元帅出身,会三十六般变化,能腾云驾雾。人的特点:孙悟空心高气傲,容易冲动、爱捉弄人,忠诚、嫉恶如仇;猪八戒爱耍小聪明,爱搬弄是非、动不动就喊“散伙”等。
2.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两个出了银安殿,小龙现了本相,却驾起云头,与那妖魔在那半空中相杀。这一场,黑地里好杀!怎见得:那一个是碗子山生成的怪物,这一个是西洋海罚下的真龙。一个放毫光,如喷白电:一个生锐气,如迸红云。一个好似白牙老象走人间,一个就如金爪狸猫飞下界。一个是擎天玉柱,一个是架海金梁。银龙飞舞,黄鬼翻腾。左右宝刀无怠慢,往来不歇满堂红。他两个在云端里,战彀八九回合,小龙的手软筋麻,老魔的身强力壮。小龙抵敌不住,飞起刀去,砍那妖怪,妖怪有接刀之法,一只手接了宝刀,一只手抛下满堂红便打,小龙措手不及,被他把后腿上着了一下,急慌慌按落云头,多亏了御水河救了性命。小龙一头钻下水去,那妖魔赶来寻他不见,执了宝刀,拿了满堂红,回上银安殿,照旧吃酒睡觉不题。 却说那小龙潜于水底,半个时辰听不见声息,方才咬着牙,忍着腿疼跳将起去,踏着乌云,径转馆驿,还变作依旧马匹,伏于槽下。可怜浑身是水,腿有伤痕,那时节:意马心猿都失散,金公木母尽凋零。
……
小龙道:“他决不打你,他是个有仁有义的猴王。你见了他,且莫说师父有难,只说师父想你哩,把他哄将来,到此处见这样个情节,他必然不忿,断乎要与那妖精比并,管情拿得那妖精,救得我师父。”八戒道:“也罢也罢,你倒这等尽心,我若不去,显得我不尽心了。我这一去,果然行者肯来,我就与他一路来了;他若不来,你却也不要望我,我也不来了。”小龙道:“你去你去,管情他来也。”
⑴“且莫说师父有难”,请问师父遇到了什么难?这个难后来如何化解的?
【答案】在宝象国,黄袍怪变做俊俏郎君拜见国王,施展妖法将唐僧变做老虎囚禁笼中。八戒来到花果山,用激将法请回孙悟空,悟空与八戒双战黄袍怪,发现黄袍怪是奎木狼星下界,悟空请星神将他召回天廷,破除了妖法,帮师父恢复原形。
【解析】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过碗子山时黄袍怪抓住,八戒与沙僧不敌黄袍怪,危急之时百花羞放走师徒三人。之后,八戒沙僧受宝象国国王所托,为营救公主再战黄袍怪,不敌。黄袍怪遂怀恨在心,到宝象国佯称自己是驸马,并将唐僧变成猛虎诬其为妖怪。白龙马伪装成宫女刺杀黄袍怪受伤,遂求八戒寻回孙悟空,打跑了黄袍怪。孙悟空寻他不着,上天界求助。玉帝令四大天师查勘,方知是奎星下凡,遂命二十七宿星员收他上界,罚去给老君烧火。
⑵整部《西游记》展现白龙马的情节并不多,但白龙马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请你结合选段和全书的相关情节分析白龙马的形象。
【答案】白龙马性格沉稳,任劳任怨,白龙马是走在西行路上时间最长的一个,默默承担当唐僧座骑和驮行李任务,即“驮负圣僧来西”和“驮负圣经去东”,当其他三个徒弟大显神通时,他却耐得住寂寞,坚守自己的岗位。白龙马赤胆忠心,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是取经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在宝象国时,他为救师父,变作宫女伺机刺杀黄袍怪,却力不能胜,受伤潜入水中,后力劝八戒去找悟空救师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祭赛国时,他怒下打入碧波潭助孙悟空夺回祭赛国的国宝。
【解析】从默默承担当唐僧座骑和驮行李任务等情节中可概括出其性格沉稳、任劳任怨的性格特征。再如从白龙马伪装成宫女刺杀黄袍怪受伤的情节,可以概括出他赤胆忠心、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精神品格。
⑶《西游记》中妖魔鬼怪的下场各有不同,请你总结一下有哪几种,并列举一个妖魔鬼怪代表。
【答案】①回到天庭,如黄袍怪;②被主人收服,如青牛精、金角大王、银角大王;③被打死,如白骨精;④被天界的神仙或菩萨收服,如鲤鱼精、黑熊精、玉兔精。
【解析】如成仙的“熊罴怪”。熊罴怪原是一头黑熊,后来观音假装送给熊精一粒仙丹,使黑熊精现出原形,黑熊怪皈依佛门,摩顶受戒,在菩萨的落伽山后当了守山大神。再如打死的“南山大王”。南山大王本是只艾叶花皮豹子精。孙悟空和八戒打入妖精洞府,打死妖精,救出师父。答案不唯一,表述符合原著内容的即可
3.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这个难说。
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⑴选段内容此前发生了什么事情?此后悟空又是怎么回来的?
【答案】悟空三打白骨精;此后因为唐僧被黄袍老怪变成了老虎,猪八戒斗不过老怪,只好听从白龙马的苦劝,到花果山请悟空帮忙,用激将法请出悟空。
⑵从选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取经路上,既有来自外界的挑战,也有内部的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案】如取经一样, 当一个团队要共同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必然会遇到外界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团队里面难免会有不同意见,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团结合作意识,而不能闹内部矛盾。 只有处理好内部问题,才能更好地面对外界的挑战。
⑶请结合选段分析悟空、唐僧、八戒各自的性格特征。
【答案】悟空三打白骨精,不轻易放过坏人,可以看出他除恶务尽、机智过人、嫉恶如仇的特点;唐僧不辨事实,错怪悟空,可以看出他有时也贤愚不分、好坏不辨;而八戒喜欢火上浇油,可看出他爱挑拨是非的特点。
4.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所哄了!”三藏只道:“怎生是好!”……A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 ”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这段对话选自《西游记》中________这一故事情节,八戒说“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的潜台词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八戒________的心理。
【答案】孙行者一调芭蕉扇(或:一调芭蕉扇:一借芭蕉扇被骗: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燕扇);不走西边(或:不往西天取经了:拣无火处走);一遇到困难就想着“散伙”。
5.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那呆子急纵云头,径回城里。半霎时,到了馆驿。此时人静月明。两廊下寻不见师父。只见白马睡在那厢,浑身水湿,后腿有盘子大小一点青痕。八戒失惊道:“这亡人又不曾走路,怎么身上有汗,腿有青痕?想是歹人打劫师父,把马打坏了。”那白马认得是八戒,忽然口吐人言,叫声“师兄!”这呆子吓了一跌。爬起来,往外要走,被那马探探身,一口咬住皂衣,道:“哥啊,你莫怕我。”八戒战兢兢的道:“兄弟,你怎么今日说起话来了?你但说话,必有大不祥之事。”白马道:“你知师父有难么?”八戒道:“我不知。”白马道:“你是不知……那妖精变做一个俊俏文人,撞入朝中,与皇帝认了亲眷。把我师父变作一个斑斓猛虎,见被众臣捉住,锁在朝房铁笼里面。我听得这般苦恼,心如刀割。你两日又不在不知,恐一时伤了性命。只得化龙身去救,不期到朝里,又寻不见师父。及到银安殿外,遇见妖精,我又变做个宫娥模样,哄那怪物。那怪物叫我舞刀他看,遂尔留心,砍他一刀,早被他闪过,双手举个满堂红,把我战败。我又飞刀砍去,他又把刀接了,捽下满堂红,把我后腿上着了一下;故此钻在御水河,逃得性命。腿上青是他满堂红打的。”
白马为何会随唐僧西天取经?
【答案】白马(前身是龙王三太子)犯了死罪,经观音菩萨求情,免除死罪,让它变身为白马给唐僧当坐骑,随唐僧西天取经来赎罪。
【解析】观音菩萨在前往东土寻找取经人的途中被空中的一条玉龙喊住,这条玉龙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其父以忤逆罪告上天庭,玉帝判他死罪,观音于是向玉帝求情,希望玉帝能饶了玉龙一命,将其赐给观音,给取经人做脚力。后来在悟空随唐僧取经经过鹰愁涧时,唐僧的坐骑白马被涧里的一条恶龙吃掉,这恶龙就是经菩萨解救、在此处等候取经人的玉龙,菩萨将它变为白马充当了唐僧的坐骑一路西去取经。
6.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那人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杆。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杆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哪里哄我。”
选文中的“那人”是________,“真君”是________;“那人”与“真君”打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孙悟空;二郎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降服不了他,于是玉皇大帝派二郎神来捉拿孙悟空。
【解析】结合“那人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 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 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 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杆。”分析,选段选自《西游记》。“那人”是孙悟空(孙大圣),“真君”是二郎神(杨戬);“那人”与“真君”打斗的原因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巨灵神,四大天王, 托塔天王李靖和哪吒三太子和十万天兵天将降服不了他,于是玉皇大帝在观音菩萨的举荐之下派二郎神来捉拿孙悟空。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如来对众言曰:“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如来曰:“三藏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第八回)
唐僧正走处,忽听得一棒锣声,路两边闪出三十多人,一个个枪刀棍棒,拦住路口道:“和尚!那里走!”唬得个唐僧战兢兢,坐不稳,跌下马来,蹲在路旁草科里,只叫“大王饶命!大王饶命!”那为头的两个大汉道:“不打你,只是有盘缠留下。”长老合掌当胸道:“大王,贫僧是东土唐王差往西天取经者。自别了长安,年深日久,就有些盘缠也使尽了。” 那贼闻言,掣大棍,上前就打。长老一生不会说慌,遇着这急难处,没奈何,只得打个诳语道:“二位大王,且莫动手。我有个小徒弟,在后面就到。他身上有几两银子,把与你罢。”那贼道:“且捆起来。”众喽啰一齐下手,把一条绳捆了,高高吊在树上。
却说三个撞祸精,随后赶来。忽见长老在树上,八戒呵呵大笑道:“你看师父。在那等我们便罢了,却又有这般心肠,爬上树去,扯着藤儿打秋千耍子哩!”行者见了道:“呆子,莫乱谈。师父吊在那里不是?你两个慢来,等我去看看。”好大圣,急登高坡细看,认得是伙强人。心中暗喜道:“买卖上门了!”即转步,摇身一变,变做个干干净净的小和尚,肩上背着一个蓝布包袱。来到前边,叫道:“师父。”三藏道:“徒弟呀,还不救我一救?”那伙贼见行者与他师父讲话,撒开势,围将上来道:“小和尚,你师父说你腰里有盘缠,趁早拿出来,饶你们性命!”行者放下包袱道:“盘缠有些在此包袱,不多,只有马蹄金二十来锭,粉面银二三十锭,散碎的未曾见数。要时就连包儿拿去,切莫打我师父。”那伙贼闻言,都甚欢喜道:“这老和尚悭吝,这小和尚倒还慷慨。”教:“放下来。”那长老得了性命,跳上马,顾不得行者,操着鞭,一直跑回旧路。
行者忙叫道:“走错路了。”提着包袱,就要追去。那伙贼拦住道:“那里走?将盘缠留下,免得动刑!”好大圣,耳中摸一摸,拔出一个绣花针儿道:“列位,我出家人,果然不曾带得盘缠,只这个针儿送你罢。”那贼道:“你好道会做裁缝?我要针做甚的?”行者听说不要,就拈在手中,晃了一晃,变作碗来粗细的一条棍子。将棍子插在地下道:“列位拿得动,就送你罢。”两个贼上前抢夺,可怜就如蜻蜓撼石柱,莫想弄动半分毫。这条棍本是如意金箍棒,天秤称的,一万三千五百斤重,那伙贼怎么知得。大圣走上前,轻轻的拿起,丢一个蟒翻身拗步势,指着强人道:“你都造化低,遇着我老孙了!”群贼围上前来,打了五六十下。行者笑道:“且消停!待我一个个打来,一发教你断了根罢!”荡的两棍,打死了两个,唬得那众喽啰撇枪弃棍,四路逃生而走。
却说唐僧骑着马,往东正跑,八戒、沙僧拦住道:“师父往那里去?错走路了。”长老兜马道:“徒弟啊,趁早去与你师兄说,教他棍下留情,莫要打杀那些强盗。”呆子一路跑到前边,厉声高叫道:“哥哥,师父教你莫打人哩。”行者道:“别个都散了,只是两个头儿在这里睡觉哩。”呆子行到身边,看看道:“这两个,张着口睡,都淌出些粘涎来了。”行者道:“是老孙一棍子打出豆腐来了。”八戒道:“人头上又有豆腐?”行者道:“打出脑子来了!”八戒听说打出脑子来,慌忙跑转去,对唐僧道:“打杀了。散伙了!”三藏问:“阿弥陀佛!打的怎么模样?”八戒道:“头上打了两个大窟窿。”三藏教:“解开包,取几文衬钱,快去那里讨两个膏药与他两个贴贴。”八戒笑道:“师父好没正经。膏药只好贴得活人的疮肿,那里好贴得死人的窟窿?”三藏道:“真打死了?”就恼起来,口里不住的絮絮叨叨,猢狲长,猴子短……(第五十六回)
⑴根据第八回,简要概括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根本原因。
【答案】如来寻人取经以传法、劝化众生。
⑵结合文段简要分析唐僧形象。
【答案】要点:善良/慈悲;怯懦/胆小。遇强盗便“战兢兢,坐不稳”直呼“大王饶命”,见出他胆小、怯懦的一面;逃脱后又让八戒去劝行者“莫要打杀那些强盗”,见出他善良、慈悲的一面。
【解析】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善良/慈悲;怯懦/胆小。遇强盗便“战兢兢,坐不稳”直呼“大王饶命”,见出他胆小、怯懦的一面;逃脱后又让八戒去劝行者“莫要打杀那些强盗”,见出他善良、慈悲的一面。
⑶鲁迅认为《西游记》“实出于游戏”,请结合上文第五十六回节选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西游记》中有很多逗乐、好玩、戏弄、戏谑成分。如:唐僧路遇强盗被吊在树上却被八戒笑说成“扯着藤儿打秋千耍子”。孙行者见着强盗竟很高兴,认为是来了买卖,变着戏法、故意耍弄了他们一番,让人读来忍俊不禁。
【解析】能读出“玩耍”“逗乐”的意味,能结合文本从情节(细节)安排或人物形象找实证。
8.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
【答案】罗刹女(铁扇公主)。 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为子怀仇恨泼猴”。
9.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 ”……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A】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救得你出 ”那猴道: “不用斧凿……”
“此善心”具体指__________,【A】是_____________(人物),三藏救得那猴出来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指那猴“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观音菩萨;上山去把如来的金字压帖揭起(意思对即可)。
【解析】其情节是: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据此填写作答。
10.观察《西游记》连环面,完成下列题目。
⑴图A选自《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_________》 。请从以下提示语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将上述回目补充完整。
行者;大圣;窃人参果;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