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同步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 根据《西游记》原著内容,完善下列表格。
相关情节 结局 变 不变
高老庄大圣除魔 ①_______________ 高太公的女儿 ③_______________
金木垂慈救小童 巧渡通天河 童男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扇灭火焰山烈火 ②_______________
2. 名著阅读。
(1)《西游记》中,孙猴子善“偷”,偷蟠桃、偷金丹、偷妖怪宝贝……可是他们师徒也有被偷的时候,请举出一例。
(2)红孩儿是如何擒获唐僧的?孙悟空最终是在谁的帮助下降服了红孩儿?
3. 《西游记》第二十三回的回目为“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猪八戒平时可以说是好吃懒做,在这一回中他为什么这么勤快,主动提出去放马?
4.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直至大雄殿前。行者嚷道:“如来!我师徒们受了万蜇千魔,千辛万苦,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被阿傩、伽叶指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我们拿他去何用!望如来敕治!”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即叫:“阿傩、伽叶,快将有字的真经,每部中各检几卷与他,来此报数。”
②二尊者复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仍问唐僧要些人事。
③三藏无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钵孟,双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穷寒路遥,不曾备得人事。这钵盂乃唐王亲手所赐,教弟子持此,沿路化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万望尊者不鄙轻亵,将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谢。只是以有字真经赐下,庶不孤钦差之意,远涉之劳也。”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看阁的尊者,你抹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扭唇的,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须臾把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伽叶却才进阁检经,一一查与三藏,三藏却叫:“徒弟们,你们都好生看看,莫似前番。”他三人接一卷,看一卷,却都是有字的。传了五千零四十八卷,乃一藏之数,收拾齐整驮在马上,剩下的还装了一担,八戒挑着。
(1)选文第③段画线句中“前番”是指________。
(2)刘戈说“《西游记》也是一部描写反贪题材的作品。”请联系原著,结合文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述作品的一个语言特色。
5. 《西游记》具体写了四十来个故事。作者想象丰富,妙笔生花,许多故事给读者印象极深。请你先简要概述某一故事,再说说从中你受到的启示。
6. 名著阅读。
(1)《西游记》作者_______________,书中孙悟空这个名字是他的授业恩师_______________(人名)所起。
(2)孙悟空的形象具有神性、人性、猴性,请简要概括。
7. 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西游记》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三调芭蕉扇时,在众神佛的帮助下,孙悟空调得芭蕉扇,灭了火焰山的火,师徒继续西行取经。
B.《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祝家庄、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
C.平项山莲花洞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着实厉害,多亏悟空几番变化,偷骗了“紫金红葫芦”等宝贝,最后用“玉净瓶”收了金角大王。
D.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紫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妖怪。
(2)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认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人中,哪一个最富有人情味?请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8. 名著阅读。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_______________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
上面《西游记》片段中,铁扇仙是_______________的妻子,文中横线空白处应填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
9. 阅读《西游记》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大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地把他压住。
(1)《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其作者是明代小说家_______________。
(2)孙悟空虽然本领高强,但最终还是落得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的结果,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10. 名著阅读。
(1)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_______________,百变猴头_______________,憨厚老成_______________,阿弥陀佛是_______________。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2)在《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至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中,讲述了孙悟空从出世至_______________的过程,表现出了孙悟空的_______________人物特点(至少两点)。
11. 名著阅读
(1)班级开展名著《西游记》读书交流活动,就“怎样阅读《西游记》原著”这一问题,大家观点不一。有人建议从西游记中“品读诗意语言,感悟人生哲理”,有人建议“精读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请仿照前面的形式,写出一条你的阅读建议。要求:不能和前面内容雷同,字数大致相同:____________。
(2)阅读选段,填空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此段是《西游记》第 27回节选,该节讲述了________的故事,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唐僧具有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成功,径回东土,五圣成真。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要写出两条你认为取经成功的原因。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②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刽!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以上两个不同章节的选段描绘的故事情节。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经典名著。下列关于这部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吴承恩,这部小说被鲁迅先生称为神魔小说。
B.《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分别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胜佛和旃檀功德佛。
C.《西游记》中,唐僧的徒弟个个本领高强。大徒弟孙悟空会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一翻就是十万八千里。
D.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3)《西游记》是青少年读者最喜爱的古典小说,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简要说说《西游记》受青少年读者喜爱的原因。
13. 南南:快看,猪八戒都有朋友圈啦!他写道:“师父又被妖精抓走了,还是散伙分行李吧,我回我的高老庄去……”猪八戒取经路上多次说要回高老庄,他在高老庄时有过什么样的呢?请你简单说说吧!
龙龙:
(1)________________
南南:如果沙僧和白骨精都看到了猪八戒的朋友圈,你认为,这两人当中谁给猪八戒点赞呢?请结合及,说明理由。
龙龙:
(2)________________
14. 名著阅读
(1)阅读《西游记》选段,按要求填空。
A_______________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hàn)天炽地。B_______________慌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我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
文段中的A指_______________(填人名),B指_______________(填人名)。
(2)根据《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的故事情节,简析孙悟空的形象特征。
参考答案
1.
①唐僧收猪八戒为徒(猪八戒拜唐僧为师),②牛魔王,③嫉恶如仇、行侠仗义;对师父的忠诚;对取经必成的坚定信念;聪明机智,灵活善变;战胜困难,打败妖怪,取得胜利;不畏艰险,勇敢无畏;神通广大,正义战胜邪恶
2.
(1)示例一:观音院,老和尚为谋取唐僧的袈裟,设计要烧死唐僧师徒,孙悟空用计反烧了寺庙。不料想,火光引来了黑风山的黑熊精,趁乱偷走了唐僧的袈裟。
示例二:天竺国,悟空、八戒、沙僧收玉华王的三个儿子为徒,并把各自的兵器交于王府工匠,要他们照着样子各打造一件给徒弟用。谁想引来附近黄狮怪,偷走了他们的兵器。
(2)红孩儿扮成小孩,装作是被强盗绑在树上,骗得唐僧将其救下。趁孙悟空驮着他的时候,红孩儿用“重身法”压住孙悟空,自己刮了阵旋风,把唐僧卷走。孙悟空最终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降伏了红孩儿。
3.
他的目的不是去放马,而是借故离开唐僧师徒,去找“那妇人”,自荐要做她家的女婿。
4.
(1)师徒四人没有按照传经者的要求送“人事”,因此仅得无字经书。
(2)选文中二尊者向唐僧索要“人事”,含蓄地折射出官场贪腐横行。连西天极乐净土也不能幸免,生动刻画了当时社会上受贿者的丑恶嘴脸。
(3)示例:如“行者嚷道,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我们拿他去何用!”佛相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以空取”运用了生活中的口头语言。读来亲切自然,同时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化,将孙悟空的率真敢言和如来佛祖的道貌岸然到画得淋漓尽致。
5.
示例:如大闹天空,孙悟空不满玉皇大帝赐予他的“弼马温”官职,并偷摘了“蟠桃会”上的蟠桃,遭到天兵天将的捉拿,在无路可走的时候,大闹天宫,与各路神仙英勇奋战。
启示:孙悟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6.
(1)吴承恩,菩提祖师
(2)猴性:外表似猴,浑身毛发。
人性:重情重义,与牛魔王结拜,称罗刹女为嫂嫂。(忠诚不二,一路护送唐僧西天取经。)
神性:本领高强,能七十二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大火炼化七七四十九天不死,反而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7.
(1)B
(2)示例一:唐僧最富有人情味。因为他有菩萨心肠,富于同情心。路遇白骨精时,因不忍孙悟空滥杀无辜而赶走孙悟空,虽好坏不分,显得软弱,但也突显其富有人情味。
示例二:孙悟空最富有人情味。孙悟空因打死白骨精而遭唐僧驱赶,走前那声声“师父”,体现了他的人情味。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显露无遗。
示例三:猪八戒最富有人情味。在高老庄时,他耕田耙地,收割田禾,表现得很勤快。在取经路上,他与孙悟空协力合作,虽不时偷懒,有时立场不坚定,但仍是孙悟空最得力的助手。
示例四:沙僧最富有人情味。被唐僧收服后负责挑担,老实本分,任劳任怨。
8.
牛魔王,火焰山
9.
(1)吴承恩
(2)示例:无论实力多强,都不能骄傲自大,否则最终的结局还是失败。
10.
(1)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唐僧
(2)大闹天宫,神通广大、英勇无畏、机智多变、反抗权威、狂妄自大等
11.
跳读奇幻情节,把握故事脉络,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打白骨精),示例:唐僧不辨妖魔,不辨是非,耳根子软(立场不坚定),无主见,无原则的仁慈等。,要有信仰、有理想;意志坚定,不畏艰难;领头人品质优良;自身要有过硬的本领;有高人指导和帮助。
12.
①孙悟空大战红孩儿,②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B
(3)示例:《西游记》故事情节曲折,精彩,引人入胜,所以深受青少年喜欢。
13.
高老庄娶亲。猪八戒变身壮汉,被高家招作女婿,虽食量惊人却勤快能干。可后来常现原形,来去飞沙走石,又将高小姐锁于后宅。高家惊恐,请人降妖。悟空得知详情,变作高小姐模样,百般戏弄八戒,将其降伏。
示例:沙僧不会点赞。因为沙僧个性憨厚,忠心耿耿。他不像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贪恋女色,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因此,如果他看到猪八戒的这条朋友圈是不会去点赞的。
14.
(1)红孩儿(圣婴大王),八戒(猪八戒、猪悟能、悟能)
(2)①自尊好强:嫌弼马温官小,毅然弃官。②有反抗精神:敢于挑战天庭,自号齐天大圣。③尽职尽责:尽心养马,使马膘肥体壮。④神通广大:在对阵巨灵神等天兵天将时展示出各种变化。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