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课时练(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1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课时练(word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17 05:2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教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
1.1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课时练(解析版)
1.在冬天天气干燥的季节,女生梳头时头发常常被梳子吸引而飞起来,关于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头发本来是带电的 B.梳子本来是带电的
C.梳子与头发摩擦后带电 D.梳了与头发之间有摩擦力
2.对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目前认为元电荷是自然界中电荷的最小单元,其值是1.60×10﹣19C
B.元电荷就是质子
C.元电荷就是电子
D.某物体带电量为5×10﹣19C
3.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质子
B.物体所带电荷量是元电荷的任意倍数
C.元电荷是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量的最小值
D.物体所带电荷量可能比元电荷小
4.下列关于电荷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电荷量很小的带电体就是元电荷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
C.任何一个系统的电荷量的代数和都始终保持不变
D.迄今为止,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不带电的物体上,既没有正电荷也没有负电荷
C.摩擦起电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
D.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实质上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趋向或远离带电体
6.某验电器金属小球和金属箔均带负电,金属箔处于张开状态.现将带有负电荷的硬橡胶棒向验电器的金属小球稍许移近,则( )
①金属箔张角稍许增大
②金属箔张角稍许减小
③硬橡胶棒的稍许靠近,致使小球上的电子向金属箔移动
④硬橡胶棒的稍许靠近,致使金属箔上的质子向金属小球移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下列关于物理学发展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得出轻、重物体自由下落一样快的结论
B.开普勒对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多年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卡文迪许通过卡文迪许扭秤实验,测量出静电力常量
D.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出电子的电荷量
8.某一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 )
A. B.
C. D.
9.关于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毛皮和硬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负电荷
B.电量为2.0×10-19C的电荷实际上是找不到的
C.只有导体才会带电,绝缘体是不会带电的
D.导体能感应起电,绝缘体也能感应起电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国学者库仑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命名为正电荷,并且通过实验总结出库仑定律
B.使得原子核紧密地保持在一起的相互作用称为强相互作用
C.现在大型发电厂的发电机能够产生几千伏到几万伏的电压,输出功率可达几百万兆瓦,所以大多数发电机都是旋转电枢式发电机
D.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实验找到了电子,并精确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只有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使物体带电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
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衣时,发出啪啪声,是由于感应起电,电荷放电产生的
C.正电荷可以创造,负电荷可以消灭
D.所有带电体或带电粒子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12.用金属箔做成一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将笔套自上向下慢慢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0.5cm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所示。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摩擦使笔套带电
B.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
C.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立刻被全部中和
D.圆环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力
13.小明同学用自制的验电器进行了一些探究实验。如图所示,小明使验电器带了负电荷,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用包装巧克力的锡箔纸制作)几乎闭合了。关于此问题,他跟学习小组讨论后形成了下列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的,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14.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物体另一个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
15.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如图所示,当一个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 )
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
B.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
C.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
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
16.如图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吸引d,b排斥c,c排斥a,d吸引b,则( )
A.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B.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C.c、d小球带同种电荷
D.c、d小球带异种电荷
17.带正电的物体A与不带电的物体B接触,使物体B带上了什么电荷?在这个过程中电荷是如何转移的?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梳子与头发摩擦,发生摩擦起电现象,梳子和头发带上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种现象属于摩擦起电现象;故选C。
2.A
【详解】
试题分析:元电荷又称“基本电量”,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等于元电荷或者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解:A、目前认为:元电荷是自然界中电荷的最小单元,其值是1.60×10﹣19C,故A正确;
B、元电荷是最小电荷量,不是一种带电微粒,故BC错误;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物体带电量不可能是5×10﹣19C,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就是对元电荷概念的考查,知道元电荷的概念即可解决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3.C
【详解】
试题分析:元电荷表示带电物体的最小带电量,其等于质子或者电子所带的电荷量,说白了元电荷是电荷量,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故C正确;
考点:考查了对元电荷的理解
【名师点睛】元电荷是带电量的最小值,它不是电荷,所有带电电荷量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4.D
【详解】
A.元电荷是指1.60×10-19C的电荷量,它不是带电体,而且 不是所有电荷量很小的电荷就是元电荷,故A错误。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B错误。
C.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得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系统与外界有电荷的交换,电荷量改变,故C错误。
D.迄今为止,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故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能为任意实数,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选项A错误;
B.不带电的物体上,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零,选项B错误;
C.摩擦起电过程是电荷的转移,不是产生了电荷,选项C错误;
D.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实质上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趋向或远离带电体,选项D正确。
故选D。
6.A
【详解】
试题分析: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通过金属箔片的张角的大小可以确定其所带电荷的多少.
解:验电器原来带负电,在带负电的绝缘橡胶棒靠近验电器的金属小球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验电器小球上的电子就会转移到金属箔上去,导致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增大;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故选A.
【点评】该题属于静电感应现象的考查,正确的分析验电器和带电体所带电量多少的几种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D
【详解】
A.伽利略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得出轻重物体自由下落一样快的结论,故A错误;
B.开普勒对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多年研究,得出了开普勒定律,牛顿提出来万有引力定律,故B错误;
C.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定了引力常量的数值,故C错误;
D.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故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
试题分析:最小的电荷量是,我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任何物体的带电量都是元电荷或是元电荷的整数倍,由于不是的整数倍,所以D是不可能的.
考点:元电荷、点电荷
【名师点睛】本题就是对元电荷概念的考查,知道任何物体的带电量都是元电荷或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即可解决本题.
9.B
【详解】
毛皮和硬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根据电荷守恒,毛皮带正电荷,A错误;物体电荷量应为元电荷量的整数倍,因而电量为2.0×10-19C的电荷实际上是找不到的,B正确;只要电荷发生转移就能使物体带电,绝缘体是会带电的,C错误;绝缘体在电场中无自由移动的电荷,因而绝缘体不能感应起电,D错误.
10.B
【详解】
弗兰克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命名为正电荷,库仑通过实验总结出库仑定律,选项A错误;使得原子核紧密地保持在一起的相互作用称为强相互作用,选项B正确; 现在大型发电厂的发电机能够产生几千伏到几万伏的电压,输出功率可达几百万兆瓦,所以大多数发电机都是旋转磁极式发电机,选项C错误;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实验找到了电子,密立根精确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选项D错误;故选B.
11.D
【详解】
A、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有: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故A错误.
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毛衣与里面的衣服摩擦,使它们带有异种电荷,电荷放电,发出啪啪声,属于摩擦起电;故B错误.
C、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电荷是不能被创造的;故C错误.
D、电子的电量称为元电荷,所有带电体的电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电荷守恒定律以及元电荷和点电荷,要注意明确元电荷和点电荷的意义,明确点电荷是种物理模型,而元电荷是带电单位,不是电子也不是质子.
12.C
【详解】
A.笔套与头发摩擦后,摩擦使笔套带电,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带电的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端感应出与笔套异号电荷,则下端感应电荷与笔套同号,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圆环中的总电荷为零,不能中和笔套所带电荷,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和圆环将带同种电荷,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当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是因为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力,产生了加速度,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CD
【详解】
带负电的验电器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上的负电荷(电子)被潮湿的空气导走了,但电荷在转移的过程中仍然守恒,故CD正确,AB错误。
故选CD。
14.BC
【详解】
试题分析:摩擦起电是指物体相互摩擦时,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B对;自然界中的电荷是守恒的,做功不能创造电荷,A错;导体靠近带电体会发生静电感应现象,所以感应起电是指电荷从导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物体另一个部分,C对,D错.
考点:摩擦起电,感应起电
点评:学生知道摩擦起电是两物体间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同一物体间电荷的转移.
15.AC
【详解】
验电器上的金属箔片和金属球B都带有正电荷,金属箔片之所以张开,是由于箔片上的正电荷互相推斥造成的.当验电器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时,说明箔片上的正电荷一定比原来减少了,由于金属球A只是靠近验电器而没有与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发生接触,要考虑感应起电的影响.当金属球A靠近时,验电器的金属球B、金属杆包括金属箔片整体相当于一个导体,金属球A离金属球B较近,而离金属箔片较远.如果金属球A带正电,验电器上的正电一定向远处移动,则金属箔片上的电荷量不会减少,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如果金属球A带负电,验电器上的正电荷会由于引力作用向近端移动,造成金属箔片上的电荷量减少,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如果金属球A不带电,由于受到金属球B上正电荷的影响,金属球A上靠近B的部分也会由于静电力的作用出现负电荷,而这些负电荷反过来会使得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向金属球B移动,效果与金属球A带负电荷一样.所以选项A也是正确的,选项D是错误的.
16.BD
【详解】
试题分析:设a带正电,则a吸d,异种电荷相吸,所以d带负电.c斥a,同种电荷相斥,所以c带正电.
d吸b,所以b带正电;即a+、d-、c+、b+;故选BD.
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比较简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采用假设法进行分析判断.
17.正电荷,在这个过程中,有电子从物体B转移到物体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