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课时作业(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1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课时作业(word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17 06:4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教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
1.1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课时作业(解析版)
1.如图所示,将带正电的金属小球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A端之后拿走。关于验电器的带电情况正确的是(  )
A.A端带正电,B端带正电 B.A端带负电,B端带负电
C.A端带负电,B端带正电 D.A端带正电,B端带负电
2.关于电荷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物体带的正电荷,这是它失去了个电子的缘故
B.物体的带电荷量只能是某些值
C.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
D.物体的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带电一定指带有多余的电子
B.物体所带电荷量可能是1.5e
C.摩擦起电实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D.物体不带电,说明物体中没有电荷
4.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创生了电子和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不带电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同种电荷
C.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
D.摩擦起电是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过程,是创造电子的过程
B.因为物体不带电,所以物体内不存在电荷
C.不带电的导体靠近一个带电体,导体两端就会带等量异种电荷
D.玻璃棒与任何物体摩擦均会带上正电荷
6.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
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正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N端带负电,M端带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两端都带正电
7.如图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分别贴在导体A、B下部的金属箔均是闭合的.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稳定后,只有A下部的金属箔张开
B.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稳定后,只有B下部的金属箔张开
C.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后,再把B向右移动稍许使其与A分开,稳定后A、B下部的金属箔都还是张开的
D.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后,再把B向右移动稍许使其与A分开,稳定后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
8.带电体的带电量的问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带电体所带电量可以是任意库仑
B.带电体所带电量一定是基元电荷电量的整数倍
C.带电体带正电是因为得到正电荷
D.带电体带负电是因为失去正电荷
9.图甲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图乙中C是靠近图甲中导体的带正电的导体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将导体分为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沿虚线d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
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
C.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
D.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
10.人类在对自然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伽利略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B.法国科学家笛卡尔指出: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C.海王星是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之前通过观测发现的
D.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11.关于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值
C.物体带正电荷,这是因为失去了个电子
D.物体所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
12.小明同学用自制的验电器进行了一些探究实验。如图所示,小明使验电器带了负电荷,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用包装巧克力的锡箔纸制作)几乎闭合了。关于此问题,他跟学习小组讨论后形成了下列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的,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13.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架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D.先用手接触一下A端再拿开,然后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上的金属箔片不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张开
14.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1C电量
C.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15.电子和质子就是元电荷吗?
16.如图所示,大球A原来的电荷量为Q,小球B原来不带电,现在让小球与大球接触,达到静电平衡时,小球获得的电荷量为q;现给大球A补充电荷,使其电荷量为Q,再次让小球接触大球,每次都给大球补充到电荷量为Q,问:经过反复足够多次接触后,小球的带电荷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用带正电的小球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中的电子将被吸附到带电小球上去,故带上正电,AB两端电性相同。
故选A。
2.D
【详解】
A.一个物体带电量为Q=4.8×10-9C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电量大小为e=1.6×10-19C,这是它失去了
A正确;
BD.根据密立根等科学家研究结果可知,物体的带电荷量只能不连续的某些值,D错误B正确;
C.物体所带电荷量的最小值是1.6×10-19C,C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物体带电可能是得到电子,也可能是失去电子,故A错误.物体所带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B错误;摩擦起电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即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C正确.物体不带电,说明物体中的正负电荷相等,并非没有电荷,选项D错误;故选C.
4.C
【详解】
A.摩擦起电现象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而不是电荷的创生,故A错误;
B.两种不同材料的不带电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故B错误;
C.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故C正确;
D.摩擦起电是摩擦导致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
A.摩擦起电是电子转移后,摩擦起电过程,是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另外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过程,故A错误;
B.不带电的物体,并不是没有正、负电荷,而是没有多余的电荷。故B错误;
C.不带电的导体靠近一个带电体,由于静电感应,导体两端就会带等量异号电荷。故C正确;
D.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会带正电荷,并不表示玻璃棒与任何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荷,故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
金属导体处在负电荷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现象,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被排斥到左端,故右端要感应出正电荷,在导体的左端会出现负电荷,所以导体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N带负电,右端M带正电。
故选C.
7.C
【分析】
当导体A、B放在带正电的附近时,出现感应起电现象.电荷周围有电场存在,从而导体A、B处于电场中,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使导体中的自由电子重新分布.而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内部电场强度为零,且是等势体.
【详解】
A、B、感应带电,这是使物体带电的一种方法,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原理可知,靠近的一端会带异种电荷.金属导体处在正电荷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现象,导体B的右端要感应出正电荷,在导体A的左端会出现负电荷,所以导体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A,B错误;
C、D、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后,把A和B分开,A带负电,B带正电,金属箔还是张开,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睛】
该题体现物体静电感应起电的实质,及静电平衡状态时,带电体的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内部电场强度为零,且导体的电势处处相等.
8.B
【详解】
试题分析:带电体的带电量只能是电子电量的整数倍,人们把这个最小的带电量叫做叫做元电荷.故A错误,B正确;原来不带电的两物体相互摩擦后,部分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带电体带正电是失去电子,带电体带负电是得到电子,故CD错误;故选B.
考点:元电荷;物体带电的原因.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元电荷的概念以及物体带电的本质;关键是知道元电荷是带电体所带的最小的电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电量都是元电荷电量的整数倍;物体带电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
9.D
【详解】
由于静电感应使A部分带正电,B部分带负电,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C中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移动,使B部分带负电,A部分带正电,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A部分减少的电子数目和B部分增加的电子数目相同,所以从任意位置切开时,均有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C
【详解】
伽利略在斜面实验中得出物体沿斜面下落时的位移和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然后利用这一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指出: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故B正确;
海王星是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之后通过观测发现的,故C不正确;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任何电荷的电荷量都应是基本电荷的整数倍;故D正确;
11.BCD
【详解】
AB.物体带电量总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不能是任意实数,A错误,B正确;
CD.元电荷e=1.6×10-19C是最小的电荷量,所以物体带电+1.60×10-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CD正确。
故选BCD。
12.CD
【详解】
带负电的验电器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上的负电荷(电子)被潮湿的空气导走了,但电荷在转移的过程中仍然守恒,故CD正确,AB错误。
故选CD。
13.AB
【详解】
试题分析:把C移近导体A时,金属导体处在正电荷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现象,导体B的右端要感应出正电荷,在导体A的左端会出现负电荷,所以导体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故A正确;由于静电感应现象,导体B的右端要感应出正电荷,导体A的左端会出现负电荷,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导体A和B仍然带电,金属箔片张开,B正确;先把C移走,A和B的电荷就会中和,把他们分开箔片不会张开,C错误;
先用手触摸导体A,不会影响A、B的电荷分布,仍然与A选项相同,D错误,故选AB.
考点:感应带电.
14.CD
【详解】
元电荷又称“基本电量”,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等于元电荷或者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元电荷是最小带电量,大小为,跟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相等,不是电荷种类,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为元电荷的整数倍。
故选CD。
15.不是
【详解】
元电荷指的是电子或质子带电量的绝对值,数值为
故电子和质子不是元电荷。
16.
【详解】
由于两个球的形状和大小不等,所以在接触过程中,两球的电荷量分配比例不是1∶1,但应该是一个确定的值,根据第一次接触达到静电平衡时两者的电荷量关系可知,此比例为(Q-q)∶q,经过多次接触后,从大球上迁移到小球上的电荷量越来越少,最终将为零,设最终B球带电荷量为q′,则有
解得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