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训练(4)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频闪照相机拍下某个物体在四个不同物体运动过程中的频闪照片,则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2.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的路程与时间变化的规律如题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早出发4s
B.8s末甲、乙同学的速度相等
C.4-8s内,甲、乙同学通过的路程均为5m
D.4-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3.如图所示,观看7D电影时,观众随着座椅一起感受到颠簸、震颤等效果,使观众如同身临其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人为参照物,座椅是运动的
B.以人为参照物,座椅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座椅是静止的
4.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 )
A.2微米 B.2毫米 C.2厘米 D.2分米
5.小刚使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为12.30dm,关于该测量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的 B.该结果中的“3”不是估读的
C.是用最小刻度为1dm的刻度尺测量的 D.该结果不存在误差
6.关于刻度尺的使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测量前要选择量程、分度值适当的刻度尺
B.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C.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必须让刻度尺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D.在记录数据后,在数值后面必须写出单位
7.以下长度单位中,比米大的单位是( )
A.千米 B.分米 C.厘米 D.毫米
8.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炊烟袅袅 B.花香四溢 C.尘土飞扬 D.大雪纷飞
9.图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10.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1.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正确的是( )
A.一位同学的身高165 cm B.一本物理书长2.67 cm
C.一元硬币的直径18.0dm D.万里长城全长约670 m
12.选择测量工具的原则是( )
A.根据实际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选择适当刻度的测量工具
B.可以任意选择测量工具
C.尽量选用结构简单的测量工具
D.尽量选择分度值小的测量工具
13.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的理解正确的是( )
A.v和s成正比 B.v和t成反比 C.s和t成正比 D.v和t成正比
14.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若两车相遇时,乙车距M点1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B.甲车行驶的速度比乙车行驶的速度大
C.M、N两点间的距离为30m
D.甲、乙两车的相对速度为1m/s
二、填空题
15.停表的读数为______s。
16.我国高铁总长度居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便捷。暑假小马和父母外出旅游,他们乘坐的高铁正以288km/h的速度向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一列普通列车以72km/h的速度也向南行驶,此高铁行驶速度比普通列车行驶速度快_________m/s;若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马向________(选填“南”或“北”)运动。
17.“五·一”期间,小孙和爸爸在上海世博园内登上直升机模型,感觉直升机在徐徐升起,直升机前方的屏幕上正播放着宣传片“西江揽胜”的画面。小孙觉得固定在地面的直升机在徐徐上升,产生这种错觉的原因是小孙以______为参照物,若以直升机为参照物,小孙是______的。
18.如图是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的大量“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发生______(填“汽化”或“液化”)产生的,需要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完成组网的卫星中有5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相对于地面是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19.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______cm。
20.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5∶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则通过这段路程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21.观察图中房子和船上的小旗,关于甲、乙两船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22.科学家向月球发射激光,经过大约2.6s接受到返回的信号,那么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有多少米?小明想用超声波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请问他能否达到目的?为什么?(光速为3×108m/s)(3分)
23.有一个量程为1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具体的步骤.
24.小丽同学乘坐火车去上海,她上车后坐在车厢内向外观望,发现对面并排停着一列列车.忽然,她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了,但是等到“驶过”了对面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她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对面的列车却向反方向开去了.请你帮小丽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
(
2
)
(
1
)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间隔距离在减小,说明小球在做减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间隔距离也相同;且路径是一条直线,小球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间隔距离在增大,说明小球做加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间隔距离相等,但不在一条直线上,说明小球做曲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
A.由图知道,乙出发4s之后甲才出发,即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A错误;
B.8s末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但是甲运动了4s,乙运动了8s,运动时间不同,即运动速度不同,故B错误;
C.由图知道,4-8s内,甲通过的路程是5m,乙通过的路程小于5m,故C错误;
D.甲乙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定值,甲乙都进行匀速运动,甲乙都在平直的路面上步行,所以甲乙都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
AB.以人为参照物,座椅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A错误,B正确;
CD.以地面为参照物,人和座椅都有位置变化,都是运动的,故C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中学生大拇指的宽度约2cm,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与此差不多,在2cm左右。
故选C。
5.B
【详解】
AC.根据测量结果,只有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所以倒数第二位便是刻度值的分度值,即0.1dm,即1cm,故A错误,C错误;
B.测量结果12.30dm中,12.3dm是准确值,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所以该结果中的“3”不是估读的,故B正确;
D.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该结果存在误差,故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1)首先要了解刻度尺:①量程是多少;②零刻度是否磨损;③分度值是多少;(2)使用时: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故ABD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
因1m=0.001km,1m=10dm,1m=100cm,1m=1000mm,故比米大的单位是千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详解】
ACD.炊烟袅袅、尘土飞扬、大雪纷飞都是微小物体的运动,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故ACD不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是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是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
A.由图可得,速度大小随着时间每隔3s变化一次,所以物体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不发生变化,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由图可得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不发生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得物体在3—6s这个时间段内,路程随时间的增加不发生变化,说明在这个时间段,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A
【详解】
A.进率及过程正确,故A正确;
B.“1.50m×100c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B错误;
C.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C错误;
D.“1.50cm×100”≠150cm,故D错误。
故选A。
11.A
【详解】
A.一位同学的身高
1.65m=165cm
故A正确;
B.一本物理书长
26.7cm=2.67dm
故B错误;
C.一元硬币的直径
1.80cm=18.0mm
故C错误;
D.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km。故D错误。
故选A。
12.A
【分析】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
③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
④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
⑤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
⑥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
【详解】
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并依据此准确程度和测量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选择测量工具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例如:在安装门窗玻璃时,进行的测量准确程度较高,要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而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时,准确程度要求不高,长度较大,选用分度值是1cm且量程较大的卷尺较合适,故A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长度测量的掌握程度,在生产实践中,测量长度的方法很多,同学们要抓住学科特点,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多做实验,用最巧妙的方法达到测量目的。
13.C
【详解】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也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故选C。
14.C
【详解】
A.由图知道,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像知道,在t=4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4m,乙车行驶的路程s乙=8m,由知道,甲乙的速度分别是
即甲车行驶的速度比乙车行驶的速度小,故B错误;
C.由于两车相遇时,乙车距M点10m,说明相遇时甲的路程是10m,设相遇时所用的时间是t,则
M、N两点间的距离为
故C正确;
D.由于甲乙的速度分别是,,且两车同时相向沿同一直线运动,所以,两车的相对速度为
故D错误。
故选C。
15.77.4
【详解】
停表中的小表盘是以分钟为单位的,每一格表示0.5分钟;大表盘是以秒为单位的,每一小格表示0.1s;小表盘的指针在1分钟到2分钟之间,且没超过1.5分钟,大表盘的指针在17.4秒,故时间为:77.4s。
16.60 南
【详解】
[1]高铁和普通列车都向南行驶,高铁的速度是288km/h,普通列车的速度是72km/h,此高铁行驶速度比普通列车行驶速度快
288km/h﹣72km/h=216km/h=60m/s
[2]由题知,高铁和普通列车都向南运动,且高铁的速度大于普通列车的速度,所以,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马向南运动。
17.画面 静止
【详解】
[1][2]固定在地面的直升机相对于画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小孙觉得固定在地面的直升机在徐徐上升,是因为他选择了以画面为参照物;小孙相对于直升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若以直升机为参照物,小孙是静止的。
18.液化 放出 静止
【详解】
[1][2]发射现场周围出现的大量“白气”实质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水蒸气在发生这一变化的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
[3]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地面做参照物,同步卫星是静止的。
19.8.50
【详解】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为8.50cm,铅笔的长度为8.50cm。
20.9∶10
【详解】
由题意可知,v甲∶v乙=5∶3,s甲∶s乙=3∶2,由可得,通过这段路程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21.见解析所示
【分析】
研究物体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于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精致的相对性.
【详解】
由图可知:房子的旗子向左飘,说明风是向左吹得;因为甲船上的旗子向左飘,所以甲船相对于房子的运动状态是:可能静止,可能向右运动,也可能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船上的旗子向右飘,所以乙船相对于房子的运动状态是:向左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
22.3.9×108米,不能,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解析】
试题分析: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信号,激光信号到达月球后又被月球反射回来.此时激光经过的路程是地球和月球之间距离的两倍,故要求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用公式s=vt求出激光经过的路程后还要除以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
(1)已知光速为:C=3×108m/s,激光信号在地球向和月球间往返所用的时间为:t=2.6s,激光信号通过的路程为:s=ct=3×108m/s×2.6s=7.8×108m,
故月球到地球间的距离为:
S/2=7.8×108m/2=3.9×108m.
(2)月球周围没有空气,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球,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超声波测距离利用的是声波的反射,速度乘以总时间算出的是来回的总路程,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只为总路程的一半,还要注意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3.用卷尺测出一步的长度,数出步行时从家到学校的步数多少,一步的长度乘以总步数即为家到学校的路程
【详解】
根据题意,要用量程为1m的卷尺,估测家到学校的路程,明显直接测量是不现实的,所以要想出可行的方案,可以先测出一步的长度,数出步行时从家到学校的步数多少,一步的长度乘以总步数即为家到学校的路程.
实施步骤:
①、在路面多走几步,用卷尺测出每一步的长,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一步长为L;
②、从家步行到学校,记下所走的步数,记作n;
③、求家到学校的距离为,步长乘以步数.
24.开始以对面列车为参照物,对面列车反方向运动时,与自己所乘坐的列车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自己所乘坐的列车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发现自己坐的列车没动.
【解析】
试题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看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位置如果没有发生改变,就是静止的.
答:开始以对面列车为参照物,对面列车反方向运动时,与自己所乘坐的列车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自己所乘坐的列车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发现自己坐的列车没动.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特技跳伞运动员在做空中造型表演,其次是参照物的选择.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