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练习(3)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练习(3)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17 08:4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练习(3)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总共行驶6h,汽车行驶速度为40km/h,则甲乙两地的距离为(  )
A.240km B.288km C.300km D.600km
2.汽车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灯号转为红灯,经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10m
B.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沿直线做匀速运动
C.从开始刹车后1s,车速为5m/s
D.从灯号转为红灯起到汽车完全静止,车子共前进了15m
3.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一矩形工件的宽度,在不同位置先后进行了5次测量,结果如下:2.34cm,2.36cm,2.83cm,2.35cm,2.37cm则该工件的宽度应记为(  )
A.2.34cm B.2.36cm C.2.35cm D.2.45cm
4.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5.7cm B.5.65cm C.3.65cm D.3.6cm
5.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提倡“吃动平衡,天天运动”,建议每天行走6000步。陈老师喜爱环绕白云湖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四十分钟行走6000步,路程约4km。据此估计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平均速度和一步长度,下列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是(  )
A.6km/h,65cm B.1.5km/h,1.2m C.6km/h,20cm D.15km/h,0.6m
6.以下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冬天人体感觉舒适的洗澡水温度为70℃
B.一元硬币的质量约6×10-6kg
C.普通自行车骑行速度可达18km/h
D.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m
7.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正确理解是(  )
A.v与s成正比 B.v与t成反比 C.v与s、t无关 D.无法确定
8.博尔特09年柏林再破男子100米世界记录,成绩达到了人类极限的——9秒58!如图所示是博尔特冲线瞬间的电脑示意图,根据这些信息可知(  )
A.博尔特前50米用的时间最短 B.博尔特冲过终点前的速度约为10.4m/s
C.博尔特后50米运动的路程最短 D.博尔特跑100米的平均速度约为10.4m/s
9.小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如果认为她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所坐的座椅 B.铁路边的树
C.远处的房屋 D.身边走过的人
10.甲乙两个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5;则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之比是(  )
A.6︰5 B.5︰6 C.15︰2 D.2︰15
11.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0cm
B.一名普通中学生的体积50m3
C.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D.一袋普通方便面的质量约为0.5g
12.下列的物体运动,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石块 B.运动员投出去的铅球
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 D.直升机速度大小不变竖直下降
13.佳佳在跑步过程中,若在前半路程的速度为5m/s,后半路程速度3m/s,佳佳全程平均速度为(  )
A.3.75m/s B.4m/s C.3.25m/s D.4.5m/s
二、填空题
14.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则小球从B点到F点共运动的路程是______,平均速度为______。
15.骑自行车的速度v=______________m/s,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16.如图所示,下面两图的读数依次是______℃,______cm。
17.如图所示,A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
18.(1)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如图甲、乙所示。所用刻度尺的量程是________;刻度尺的分值度是_________mm,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从刻度尺的放置而言,___________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刻度线;
(2)在“停表读数”实验中,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_s。
三、简答题
19.在美国电影《生死时速》中,一辆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发现被恐怖分子安装了炸弹,只要车速低于50km/h炸弹就会自动爆炸,如何将车上的乘客安全撤离汽车,谈谈你的方法,并与看过电影的同学交流。
20.物理老师开展学生实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某小组的四位同学用同种规格的刻度尺对同一物体进行了长度的测量,记录的数据如下:12.34cm、12.36cm、12.63cm、12.35cm,根据记录的结果,
求(1)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多少cm?
(2)为了减小误差,通过计算说明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多少cm?
21.如图是某同学在使用刻度尺时的情形,请你指出其中的3处错误.
(1) ;
(2) ;
(3) .
22.如图所示为学校运动会接力赛交接棒情景,此时小铭同学发现在4×100 m 的接力赛交接棒的过程中有两种交接方式:
第一种:下一棒的同学站在原地不动,上一棒的同学快速跑过来立即停下,再交接棒.
第二种:下一棒的同学在上一棒的同学快到时也向前跑,在都向前跑的过程中交接棒.
你觉得哪一种交接棒的方式较好?请分别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说出两种交接方式的优点或缺点?
23.观察下图,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有几种可能?并说明发生该现象的条件。(图中方位为左西右东)
(
2
)
(
1
)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甲乙两地的距离为
s=vt=40km/h×6h=240km
故选A。
2.B
【详解】
A.由可得,在 0.5s 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的距离为
s=vt=10m/s×0.5s=5m
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车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由图像可知,从开始刹车后1s即1.5s时,汽车的速度为0,故C错误;
D.由v-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路程可知,从灯变红开始到汽车完全静止时车子前进的距离为
故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
从五个测量结果看,L3=2.83 cm与其它测量结果偏差太大,所以此数据是错误的记录,应该舍去;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剩余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该工件的宽度应记为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
图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从图中直接读数为5.65cm,因为不是用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故物体的长度
5.65cm-2.00cm=3.65cm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详解】
陈老师四十分钟行走的路程约4km,所以平均速度约为
陈老师走了6000步,所以每步长度约为
综上可知,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详解】
A.冬天人体感觉舒适的洗澡水温度为40℃左右,故A与实际情况不相符,A不符合题意;
B.一元硬币的质量约6g,即约为6×10-3kg,故B与实际情况不相符,B不符合题意;
C.普通自行车骑行速度约为,即约为18km/h,故C与实际情况相符,C符合题意;
D.一张纸的厚度约0.1mm,故D与实际情况不相符,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它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s及物体运动时间t的长短无关;其大小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且速度相同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故选C。
8.D
【详解】
A C.无法判断前50m或者后50m的速度大小,故A错误;C错误;
B.博尔特冲过终点前的速度无法计算出,故B错误;
D.博尔特跑100米的平均速度约为
故D正确。
故选D。
9.A
【详解】
A.小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小红与她所坐的座椅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小红相对于椅子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
B.小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小红与铁路边的树的相对位置有发生改变,因此小红相对于铁路边的树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小红与远处的房屋的相对位置有发生改变,因此小红相对于远处的房屋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小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小红与身边走过的人的相对位置有发生改变,因此小红相对于身边走过的人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C
【详解】
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之比是
故选C。
11.C
【详解】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A不符合实际,不符合题意;
BC.一个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所以体积为
故B不符合实际,不符合题意,C符合实际,符合题意;
D.一袋普通方便面的质量相当于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C不符合实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详解】
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石块受到重力和阻力的作用,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运动员投出去的铅球,在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初速度,受到重力和阻力的作用,在做曲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在做曲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直升机速度大小不变竖直下降,沿直线做速度恒定的运动,即匀速直线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A
【详解】
由题意得,佳佳前、后半程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12.00 15
【详解】
[1]小球从B点到F点共运动的路程
s=12.50cm-0.50cm=12.00cm
[2]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
15.5 自行车每秒运动的路程是5m
【详解】
[1][2]正常情况下,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其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自行车每秒运动的路程是5m。
16.37.3 1.90
【详解】
[1]由图示知: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1℃,所以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液柱最末端在37℃后面3个小格处,示数为
37℃+3×0.1℃=37.3℃
[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5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40cm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2.40cm-0.50cm=1.90cm
17.2.92~2.95 3.4~3.6
【详解】
[1]测量A物体的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A物体的长度为2.92~2.95cm。
[2]测量B物体的刻度尺分度值为1c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B物体的长度为3.4~3.6cm。
18.0cm~10cm 1 3.80 乙同学 正对 337.5
【详解】
(1)[1]刻度尺的量程即刻度尺能够测量的最大范围,由图可知,刻度尺的量程为0~10cm.
[2]分度值即刻度尺上1小格所代表的值,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和1mm。
[3]刻度尺的读数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甲可知,物体的长度为3.80cm。
[4]刻度尺使用时,有刻度的一面要紧贴被测物体,所以乙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
[5]读数时,为了不产生错误以及使误差更小,视线应该正对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
(2)[6]如图所示,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指在5min与6min之间,靠近6min;大表盘的分度值0.1s,由于分针靠近6min,故秒针的读数是37.5s,所以秒表的读数是5min37.5s,即
19.见解析所示
【解析】解答:让另一辆汽车与公共汽车同速同向行驶,再从公共汽车上转移人质到这辆汽车上。因为对地面来说它们都是运动的,对彼此来说它们又是静止的,因此转移顾客也是安全的,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取决于你选择的参照物。
点睛: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要一辆车和这辆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保持一样的车速同向行驶,用这辆车转移顾客即可.
20.(1)0.1cm;(2)12.35cm
【详解】
(1)由题中测量数据知:数据单位是cm,小数点后有两位数,则测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0.1cm;(2)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12.63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物体的长度为L==12.35cm.
【点睛】
(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2)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
21.(1)刻度尺的零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
(2)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3)视线没有与刻度线垂直;
【详解】
试题分析:任何测量工具的使用要讲究规则,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为:零刻度线磨损的要从其它整数位置开始测量;刻度尺要放正,不能倾斜;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视线要和刻度垂直.根据以上几点来对照本题的图,从中找出问题所在.
解:(1)由图看出,刻度尺的零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应使用零刻线做测量起点;
(2)由图看出,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
(3)读数的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
故答案为(1)刻度尺的零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
(2)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3)视线没有与刻度线垂直;
【点评】使用测量工具都要有一定的使用规则或注意事项,这要求我们只有遵守了规则才能测量正确.
22.第二种方法更好一些.第一种方法容易接到棒,但停下来会影响成绩;第二种方法成绩会好一些,但如果不能保持相等的跑步速度容易掉棒.
【解析】
接力赛交接棒的两个同学要保持相对静止,才能接到棒.第一种:下一棒的同学站在原地不动,上一棒的同学快速跑过来立即停下,再交接棒.这样由于停下来交接棒会耽误时间,影响成绩,但是容易接到棒.第二种:下一棒的同学在上一棒的同学快到时也向前跑,在都向前跑的过程中交接棒.没有停止跑步时间,成绩会更好一些,如果两个同学的跑步速度大小不同,容易掉棒.
23.见解析
【详解】
冒烟情况可以判断有东风。
(1)甲车:①当甲车不动时,小旗子受东风的影响,被刮向西方;
②当甲车向东行驶时,由于车速和东风都会使小旗子刮向西方;
③当甲车向西行驶时,当车速小于风速时,东风使小旗子向西刮,如果车速大于风速时小旗子刮向东方。
(2)乙车:小旗子和烟的飘动方向不同,乙车一定运动,乙车向东或向西运动。假设乙车向东行驶,由于车速和东风都会使小旗子刮向西方,与图不一致假设错误。假设乙车向西行驶,当车速小于风速时旗子向西刮;当车速大于风速时旗子向东刮,符合题意,假设正确。
综上分析可知,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有:甲车向东行驶;甲车静止不动;甲车向西行驶车速小于风速。
(
2
)
(
1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