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短歌行》《归园田居》对比阅读 课件(36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7《短歌行》《归园田居》对比阅读 课件(36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7 09:3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
——汉魏时期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诗意表达
诵读两首诗,感受诗歌韵味,把握不同的感情基调。
品味语言,理解并赏析两首诗歌不同的语言风格。
把握诗人形象,感受不同的生命状态,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学习目标
出仕与入仕,江湖与畏怯,历来都是相互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问题。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结束一方战乱,为新朝代建立奠定基业的政治家,一个是厌弃官场生活,向往田园风光的隐逸之士,不同的人生经历为他们的诗作,打上鲜明的烙印。
知人论世
文体知识
古代诗歌体裁,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短歌行》既有短歌微吟低徊的特色,又有曹操独自的“慷慨悲凉”的风格。
歌行:
文体知识
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大量诗歌创作的诗人。
田园诗:
学习任务一
围绕诗歌的“忧”与“归”,比较《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在表达志士之慨和隐士之情时不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技巧,探寻汉魏时代的生命追求与价值思考。
对比两首诗的基本内容
诗歌 体裁 题材 节奏、音韵 情感、风格 时代背景
《短歌行》 四言古诗(乐府诗) 抒情诗 短促、激越 慷慨激昂 雄心壮志 赤壁大战前夕
宴饮宾客之时
《归园田居》 五言古诗 田园诗 舒缓、平和 恬淡宁静 追求自由 几仕几隐
官场黑暗
最终辞官
初读感其情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诵《短歌行》和《归园田居》,感受两首诗歌不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出的生命情怀。
学习任务二
诵读感悟
从诵读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政治家心怀天下的抱负和人生追求,也感受到了一位隐逸者回归田园生活的渴望与欣喜。一位慷慨深沉,一位恬淡自然,不同的诗歌风格,不同的情感表达,呈现了不同的生命追求。
品读分析比较
“心怀天下之忧”和“山野田园之归”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你从《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中,各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讨论交流:
学习任务三
(一)探究曹操之“忧”
《短歌行》中反复出现“忧”字,曹操“忧”在何处,为何而“忧”?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忧”的?
思考:
1.为何而“忧”?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我们可以从一个文学家的角度来解读曹操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抱负与情怀。反复出现的是一个“忧”字,到底曹操为何而忧呢?
一忧时光易逝:譬如朝露
二忧贤才难得:青青子衿
三忧功业未就: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1.为何而“忧”
人生短暂与功业未就的对比,是曹操诗中抒发的第一“忧”。但对于这种英雄之“忧”,曹操却是通过对人生苦短的感慨来表达的。一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写尽了人生短暂、韶华易逝的感慨。面对这种人生的无奈,感慨这转瞬即逝的时间,唯一能够解“忧”的,就只有杜康了。
思考:这三层“忧”的含义是否相同呢?
1.为何而“忧”
求贤若渴之盼,是曹操在诗中抒发的第二“忧”。时光易逝他又想有所建树,所以他有求贤若渴之盼。然而在他所处的那个环境里,贤才难寻。像诸葛亮一样的贤才,不仅离他而去,像周瑜一样的武将却还在辅助孙权,想要与自己一绝高下,因此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把自己对贤才之盼形象化地表现为一个姑娘对心上人的思念。特别是在表自己对贤才之盼的那一句引用的省略,似乎更耐人寻味,因为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后,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一句似乎饱含着曹操对人才的期待。
思考:这三层“忧”的含义是否相同呢?
1.为何而“忧”
功业未成是曹操诗中抒发的第三“忧”,《短歌行》写作之时,曹操已平定北方的叛乱,奠定了与孙刘平分天下的基础,这却不是曹操的初愿,他要统一天下,成为新霸主。因此他的年华易逝,功业未成之忧就化作对未来功成名就的思考。因此曹操不仅现在有对人才的期盼,而且在其统一天下之后,他还会像开明的周公一样,善待那些投奔自己的人才。这首诗既是对其功成名就之思,也是对当时人才匮乏现状之忧。在多重忧虑的背后,是一位心怀天下,求贤若渴的志士。
思考:这三层“忧”的含义是否相同呢?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却不得,由此发出深沉的忧叹。正因为生命有限,他才更懂得珍惜光阴,干出一番惊天纬地的事业来。
三层“忧”有不同的内涵,曹操的“忧”是进取中的“忧”是追梦中的“忧”是反复忧愁后的奋发激昂。生逢乱世,他彰显了生命价值,影响和推动了一个时代。
2.如何写“忧”
“莫道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从艺术手法角度分析诗歌如何表现曹操的抱负情怀?
2.如何写“忧”
请找出诗中引用的四个典故,并分析其各有什么特点及表达效果,思考四个典故的顺序可以互换吗?
讨论交流:
用典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历史故事,适当用典,可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用典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古朴深沉,自然妥帖。
用典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比喻了贤才若来投奔于自己,必将热切地招待他,这里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这里的宾主是君臣之宾。
用典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管子·形势解》
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海纳百川,诚信纳英才,越多越好。
用典
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史记·鲁周公世家》
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纳贤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用典
这四个典故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继承了诗经的复沓传统,在情感上完成了从“忧”到“志”的变化提升。因此,四个典故的顺序不能互换,这首诗体现出诗人与政治家的完美结合,这是政治家的诗,写出了政治,也是求贤歌,也是述志歌。
比兴
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以明月喻指贤才,并且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比兴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并以此起兴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急切心情。
比兴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以山高海深比招纳人才的博大胸怀。用以虚心待贤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厚遇贤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的归顺。
《短歌行》这首诗,使我们看到了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在诗歌的最后,也坦诚地向世人展现了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全诗前半部分写的沉郁悲凉,后半部分写的慷慨激昂。作者的情感有低沉,也有起伏,更有高亢,集中体现了建安时期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曹操传世的千古名篇。
(二)探究陶渊明之“归”
陶渊明从田园走来,又回到田园,他长时间的农民生活使得他的诗歌融汇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种种体验和对人生真谛的种种思索。陶渊明选择远离黑暗官场,回归自然,陶渊明的回归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与选择?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
思考:
1.“归”之内容
问题 内容 情感
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 “羁鸟”“池鱼”
为何而归 “爱丘山”“守拙” 本性
归向何处 田园 向往
归去如何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 无尘杂、有余闲、返自然
2.“归”之艺术表达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思考讨论: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描写特色 诗句 赏析
纵横交错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写出了村居环境的层次美。
远近结合 近: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近景于自然平淡之中显出恬静幽美,远景显示出安详、舒缓、柔和。勾勒出村居图的淳朴、宁静,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情操和快慰的心情。
动静结合 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动: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在静止的画面中多了许多动景,让这幅村居图顿时生动活泼起来。
声色并列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写出了村居环境浓郁的生活气息。
白描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毫无粉饰之词,平淡如画,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比较志士之慨和隐士之情
诗歌 诗眼 艺术手法 诗歌影响 诗人形象
《短歌行》 忧 用典 比兴 比喻 建安风骨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 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求贤若渴,开启并繁荣建安文学者。
《归园田居》 归 远近结合 动静结合 白描 田园诗,情、景、理,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厌恶官场,保持自己高尚的情操,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热爱田园生活,追求隐逸的田园诗人
作业
1.从《短歌行》《归园田居》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配乐朗诵。
2.从两首诗中选取自己喜欢的两句诗,完成200字以内的赏析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