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运算律》复习课
回顾梳理
思维导图
典型习题
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认识了中括号)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减法的性质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 四则混合运算
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按( )的顺序计算,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 )法后算( )法。
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 )里面的,再算( )里面的,最后算( )外面的。
从左到右
加减
乘除
小括号
中括号
中括号
※ 四则混合运算
将下面的三个相关联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55-35=120 120÷3=40 1800÷40=45
分析:算式1800÷40=45中的除数40是120÷3=40,120是155-35=120。
综合算式如下:
1800÷[(155-35)÷3]=45
※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 )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 )。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 )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 )。
加数
a+b=b+a
乘数
a×b=b×a
回顾梳理
思维导图
典型习题
全课总结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 )相加,或者先把( )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 )。
※ 加法结合律
前两个数
后两个数
(a+b)+c=a+(b+c)
计算:173+57+43+27
=(173+27)+(57+43)
=200+100
=300
回顾梳理
思维导图
典型习题
全课总结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被减数里减去
( ),
用字母表示为( )。
※ 减法的性质
这两个数的和
a-b-c= a-(b+c)
计算:128-73-27
=128-(73+27)
=128-100
=28
回顾梳理
思维导图
典型习题
全课总结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 ),或者( ),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 )。
※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先乘后两个数
(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 )分别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为( )或
( )。
这个数
乘前两个数
(a+b)×c=a×c+b×c
a×(b+c)=a×b+a×c
简算:25×32 75×101
=25×4×8
=100×8
=800
=75×(100+1)
=75×100+75×1
=7500+75
=7575
1.计算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如果运用了运算定律就在相应的题目上标注出来。
245+362+55+138 356-178-122
135×27+135×73 36×99
25×32 (125+21)×8
25×13×40 330÷(5×2)
2.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
×
×
√
113-56+44=113-(56+44)( )
21×99+1 = 21×100 ( )
(25+11)×4 = 25×4+11 ( )
25×16 = 25×4×4 ( )
3.解决问题
(1)用计算器计算“1235×49”时,发现键“4”坏了。如果还用这个计算器,你会怎样计算?请写出对应的算式。
1235×7×7
1235×20+1235×29
1235×50-1235
答案不唯一
(2)育红小学四年级师生204人,准备包车去春游,每人25元,带队老师带6000元够吗?
204×25
=(200+4)×25
=200×25+4×25
=5100(元)
5100<6000
答:带队老师带6000元够。
4.探究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一些运算定律,也学会了探究运算规律的一般方法。请用学过的方法试着研究下面的运算规律:
(a+b)÷c=a÷c+b÷c(其中c≠0)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运算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结合算式中具体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从而使计算变得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