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跑--起跑后加速跑(教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现代课堂”教学理念,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发展,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动参与的活动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放松的情境教学中,体验成功,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起跑后加速跑是快速跑的第二个阶段,距离一般为25--30米,是短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对个人的最大速度、加速能力、加速距离和速度耐力能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经常进行短距离跑的练习,对内脏器官、神经和肌肉系统的协调性以及提高机体在无氧条件下的工作能力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次课进行起跑后加速跑的学习,一是帮助学生提高起跑后加速跑的速度;二是发展学生速度、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为后面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这堂课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全班共有三十六个学生。在小学阶段虽然进行了加速跑的学习,但是在运动技能技术动作的教学上不够注重,故该技术动作的学习对他们而言较为陌生。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大约为12-13岁,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加速期,身体素质较小学阶段有一定提升、神经灵活性较高,容易接受和学会新的动作。学生的思维比较成熟,有想法和主张,活泼好动,参与积极性高,且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所以,本节课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采用多种练习手段,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提出要求,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起跑后加速跑在短跑中的重要性,为后面的学习、实践打下基础。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80%学生能基本掌握起跑后加速跑的蹬摆有力;15%的学生能较好的完成该动作;5%的学生通过同伴互助、教师课下指导,能更进一步学习提高,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遵规守纪意识,提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意志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蹬摆有力(蹬地、摆臂、摆腿)
难点:在加速跑过程中合理的上体前倾及身体重心控制
六、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技能水平和实际能力,本课中教师采用讲解示范法,多媒体教学法,即时评价法,IPAD视频纠错等方法来进行教学;而学生则采用分组练习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模仿、游戏竞赛等方法进行学习。使师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指导评价,互相勉励提高,体验到学习和运动的乐趣,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七、教学程序设计:
(一)准备部分:
本节课,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激发运动兴趣,在教师的组织下辅以音乐进行蛇形慢跑热身,然后进行热身操,使学生充分活动开身体,进入上课状态。
基本部分:
采用各种有效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加速跑的能力,每一阶段提出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达成本课目标。
1、学生通过平板学习起跑后加速跑的动作要领,建立清晰、正确的动作概念。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围绕动作要点自主练习,让学生积极思考,带着目标进行体验练习,最后小组代表上来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2、学生带着问题“感受步频、步幅的变化以及身体重心的变化”分组进行跑标志线练习,初步建立动作反应;然后教师组织集中练习,进一步的巩固动作;再请学生上来展示点评,引导学生发现存在的不足;然后根据不足提出新的要求,组织学生再次进行练习。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身体相对比较放松的状态下先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3、教师进行完整示范,帮助学生再次加深动作概念。然后组织学生借助不同高度的水瓶分组进行尝试练习,适应起跑速度加快后身体重心和身体感觉的变化。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再次练习,强调“用力蹬地,快速摆臂”。在学生将重心控制和用力蹬地快速摆臂初步结合后,组织学生体验专业运动员的训练方法“阻力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进一步感受加速跑中用力蹬地、快速摆臂对速度提升的作用。
4、组织学生不使用辅助器材,进行完整的练习,小组内使用平板记录同学们完成的动作进行视频纠错,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再次进行练习,“看谁的动作最像苏炳添,看谁跑的最快”,以此帮助进一步巩固动作。
5、课课练:平板支撑
放音乐组织学生进行平板支撑,适当的进行上肢和腰腹部位的力量练习,促进学生上、下肢和核心力量协调增长。
(三)结束部分
随着音乐带领学生进行放松操,让心灵和身体都得到放松,最后带领学生一起简单回顾本节课学习情况。
八、教学特色
本课有效地运用了讲解、示范、分解、完整练习、纠正错误、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方式等教学方法,还正确地选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以补充、发展和完善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教”与“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本课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关注生活,积极思考,借助喝完后的矿泉水瓶,“变废为宝”自制器材,以此进行辅助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正确处理好统一要求和区别对待的关系。在本次课中,通过分层教学,并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目标,这样既提现了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一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实现预设目标,使每一个学生在本次课中都享受到了体育课堂带来的成功、幸福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