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2单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侍弄(sì) 讷讷(nè) 脚踝(huái)
B.拆散(chāi) 熬过(áo) 并蒂(tí)
C.攲斜(qī) 菡萏(dān) 步履(lǚ)
D.分歧(qí) 徘徊(pái) 搁下(gē)
【答案】D
【解析】
A项“侍”应读shì;B项“蒂”应读dì;C项“萏”应读dàn。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
A.嗅到(xiù) 倾侧(qūn) 揣测(chuǎi) 参差不齐(cān)
B.绽开(zàn) 结束(sù) 薄雪(bó) 絮絮叨叨(suì)
C.雪骤(zhòu) 温馨(xīn) 凋谢(diāo) 悄然无声(qiāo)
D.菡萏(dàn) 荫庇(yīn) 和睦(mù) 果实累累(lěi)
【答案】C
【详解】
A.“倾侧”的“倾”应读为“qīng”,“参差不齐”的“参”应读为“cēn”,两处错误;
B.“绽开”的“绽”应读为“zhàn”,“结束”的“束”应读为“shù”,“薄雪”的“薄”应读为“báo”,“絮絮叨叨“絮”应读为“xù”,三处错误;
C.“悄然无声”的“悄”应读为“qiǎo”,一处错误;
D.“荫庇”的“荫”应读为“yìn”,“果实累累”的“累”应读为“léi”,共有2处错误;
故选C。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中“香气”“我”为名词。
B.“当你沐浴后”中“沐浴”是动词“后”是方位词。
C.“湿发披在两肩”中“两肩”是名词。
D.“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中“祷告”是名词。
【答案】A
【详解】
A.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中“我”为代词,不是名词。故选A。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答案】D
【详解】
D是句式杂糅,应删去“的主要读者”或“为”和“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5.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B.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开始变得暴怒无常,他的母亲十分担忧。
C.家住回龙村的向代惠,得了偏瘫,被界定为二级伤残,看见施工人员正在为她提供免费无障碍改造服务,喜出望外。
D.秋游结束后,同学们都回家写游记作业,可谓是各得其所。
【答案】D
【详解】
A.翻来覆去:原指来回翻身,现用来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使用恰当;
B.暴怒无常:脾气非常恶劣,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有规律。使用恰当;
C.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使用恰当;
D.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使用不恰当。
故选D。
6.下列选项中对文章、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的作品《济南的冬天》中侧重写人的活动,从而突出“温晴”的特点。
B.《次北固山下》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C.《雨的四季》是当代著名诗人刘湛秋的一篇优美散文,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D.《世说新语》中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答案】A
【详解】
A.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侧重写景,通过描绘济南冬天山水的景色,突出“温晴”的特点。选项错误;
故选A。
7.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和谐相处,大家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B.小刚同学是浓溪小学赫赫有名的“小画家”,在这次学校组织的“我爱我的家乡” 绘画比赛中勇夺冠军,真是喜出望外。
C.学校组织的辩论会上,金兰同学辩论时咄咄逼人、妙语连珠,同学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口才。
D.登上“将军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答案】A
【详解】
A.“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符合语意;
B.“喜出望外”是指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高兴,小刚实力雄厚,在学校勇夺冠军是意料中的事,不能说喜出望外;
C.“咄咄逼人”是一个贬义词,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不能用来指口才;
D.“姹紫嫣红”是用来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只有一种花怒放,不能用“姹紫嫣红”来形容;
故选A。
8.下列句子中有关谦辞敬辞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到好朋友小龙,小林说:“多年不见家严大人,甚为牵挂,请代我向他问好,过两天我一定登门去拜望他老人家。”
B.见到了自己心中的偶像,小丽激动地说:“久仰您的大名,我一定要以您为榜样,勤学苦练,力争早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刘云想去好朋友小米家玩,于是对小米说:“星期六你能够邀请我去你寒舍玩吗?”
D.王海见大哥欲言又止,连忙笑着对大哥说道:“大哥,别客气,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我们是兄弟,愚兄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答案】B
【详解】
A.家严是谦称,称呼自己的父亲,不是别人的父亲;
C.寒舍是谦称自己的家,不能说对方的家是“寒舍”;
D.愚兄是谦称自己,不能说对方是“愚兄”;
故选B。
9.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快回来!”他一边追一边喊,“前面的路被堵上了!”
C.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D.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答案】B
【详解】
A项,“散步”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起提示作用。C项,引用的部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做了前面词语的句子成分了,“乐”后的逗号应放在引号外。D项,“历史再现”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前后为并列关系。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我国中学语文教材多次选用。
B.母爱是冰心作品中的三大主题之一,对母亲,冰心曾经说过,“我的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母亲中的最好一个。”
C.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他是亚洲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之一。
D.玉洁同学出生在书香世家,老舍的作品对她一点都不陌生。
【答案】B
【详解】
A.“长期”与“多次”重复,可删去“多次”;
C.通常情况下一个洲首次获得该奖项的人往往只有一人,应删去“之一”;
D.主客颠倒,是“她对老舍的作品”而不是“老舍的作品对她”;
故选B。
二、填空题
11.请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________)
(2)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________)
(3)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________)
【答案】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人物描写。人物描写通常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判断起来通常比较容易。(1)根据“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可以判断是语言描写。(2)根据“蹲”“背”等词语可知这是动作描写。(3)根据“心中”“感动”可知这是心理描写。
三、字词书写
1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她焦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________)
(2)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顷侧了来。(________)
(3)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抉于我。(________)
(4)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酒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________)
【答案】(1)焦—憔(2)顷—倾(3)抉—决(4)酒酒—洒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本题都是形近字错误。憔悴:指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四、综合性学习
13.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文字编辑工作。请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年,商贾云集,生意兴隆。①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②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风筝成为了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
材料二: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先用竹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色彩艳丽的图案。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板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创新使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
材料三:“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古代有很多表现儿童放风筝的画作,下面是其中两幅。
(1)为使解说词句式协调,请你改写“材料一”画线句中的一句,使它与另一句句式一致。
(2)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潍坊风筝的三个特点。不超过20字。
(3)请选择“材料三”中的一幅画,描述画面内容。要求:至少使用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中的两种,不超过100字。
【答案】(1)①1988年,潍坊被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为世界风筝都。或:②2006年,国务院批准把潍坊风筝制作工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①历史悠久;②工艺精湛;③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
(3)示例:三个儿童在放风筝。其中两人小心翼翼地牵着线,一边小跑一边抬头望着已经升上天空的风筝,紧张而又充满希望。另外两个蹲在地上整理着风筝,显现出焦急而又期待的神色。或:一个儿童骑在牛背上放风筝。他一只手漫不经心地牵着缰绳,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牵着风筝线,抬头仰望风筝,目不转睛。老牛伸头向前,两眼望天,似乎也被风筝吸引了。(老牛伸头向前,两眼显出迷茫的神色:“你这是在放谁?”)
【解析】
(1)本题考查句式变换。划线两句的句式结构不一样,第一句的陈述主体是“世界风筝联合会”,而第二句陈述的主体是“潍坊风筝制作工艺”,可以把第一句变成可让潍坊做主语,即“潍坊被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为世界风筝都”,或把第二句的主语变成国务院,即“国务院批准把潍坊风筝制作工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本题考查材料的提炼与概括。通篇阅读材料,全盘把握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根据要求找出要点内容,找到关键词,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材料一“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可概括为:历史悠久;材料二“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可概括为:工艺精湛;材料二“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可概括为: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
(3)本题考查描述画面内容。仔细观察画作,把画面上的内容分层次或方位用叙述性语言描述出来,在描述过程中,加入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使所描述的文字生动起来。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意,完成下面小题。
住在我楼下的女状元
关 峰
女孩又来看她曾经住过的那套房子,这是她考取清华大学后第6次回来了。
房子在我的楼下,她在这房子里度过了3年的高中时光。女孩的家庭并不富裕,那套房子是她的一位同学的父亲为她在学校附近租的。同学的成绩不好,她父亲想让女孩多帮帮女儿,于是让她们住在一套房子里。
认识这个女孩是在高一新生军训会上。那时她是一个15岁的少女,在新生中并不显眼,虽然她以优异的中考成绩从乡村考进省示范高中。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普通的女孩,在3年以后会以全省第八名的高考成绩,摘取全市文科状元。
记得那天中午放学的时候下雨,不少家长为孩子送伞,女孩的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人为她送伞。教室与住房之间有一段距离,她顶着雨跑得很快。有人问女孩:“下雨你为什么跑得那么快?”女孩笑着说:“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我家庭条件不好,哥哥又在上大学,靠父母在小镇上做点小生意供我和哥哥上学,父母够辛苦的了。所以我必须加倍努力去学习,用学习来改变命运。”女孩的学习不需要别人为她操心,她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她不是为了高考而学习的,她把学习当成了通向光明的大道。
那年高考数学题目比较难,大多考生都考砸了,但女孩却考了144分。其实,数学对于她来说,是薄弱的一门,当初选择考文科,数学差就是一个原因。女孩这样说:“越弱就越不能怕,逃避只能永远失败,就像下雨没带伞一样,我会迎难而上。”她一直坚持错题总结法,抄错题的笔记积累了好多本,课余时间,她会一遍遍看做错的题,这种方法让她的数学成绩提高得很快。英语是她的强项,平时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最少,大多用课余时间去学习,而她的英语学习方式也是最轻松的。多读多写多记是她学习英语的方法。女孩曾自信地说:“语文和文科综合也是需要感悟的,死记硬背是绝对不行的,理解体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之后就能手到擒来了。”
“挣血汗钱,吃明白饭。”朴实的父母总是这样教育子女,女孩将父母的话牢记在心。哥哥两年前考上了大学,给妹妹做足了榜样。女孩深有感触地说:“父母虽然学历不高,但他们很乐观。他们从来不给我压力,时常来看我,但从来不问我成绩怎样,这让我的学习很轻松。”每次放假回家,父亲从不让女儿看书,而是讲些家长里短的趣闻逗女儿开心。
高考那天,天也下着雨,虽然有母亲陪考,但女孩仍没带雨伞,她习惯了没雨伞的日子。进考场前,妈妈看到女儿手心出汗,坐立不安,感觉到女儿的紧张。妈妈攥着女儿的手说:“别怕,能勇敢地走进这个考场你就是最棒的。”在妈妈的开导下,她自信地走进考场,取得了优异成绩。
我楼下曾留下这个女孩奔跑的身影,同学们不会忘记校园里曾有过一个没带雨伞的女孩子迎着雨奔跑。女孩已从清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她没有忘记这套房,她每年都来故地重游,那里有她的青春记忆,有她的梦想。
14.女孩的学习成绩为什么能如此优异?
15.谈谈你对“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能”这句话的理解。
16.文章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7.女孩学数学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
14.①勤奋刻苦;②讲究方法;③懂事,能自觉学习;有理想,有追求;④有哥哥作为榜样;⑤父母教导有方
15.表面上是指女孩因为没有带雨伞,为了尽可能少淋雨,所以必须在路上奔跑。深层含义是指没有任何保护或依靠的孩子,或是没有背景、没有家境、没有关系、没有金钱的孩子,就必须加倍努力,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16.①照应开头;②揭示了女孩考上清华后回来看这套房子的原因;③表现了女孩对这套房子有着深厚的感情。
17.遇到困难,不能退缩,否则就会被困难打败,要迎难而上,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决困难。
【解析】
14.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她一直坚持错题总结法,抄错题的笔记积累了好多本,课余时间,她会一遍遍看做错的题”,女孩学习数学说明她勤奋又刻苦;“多读多写多记是她学习英语的方法”“语文和文科综合也是需要感悟的,死记硬背是绝对不行的,理解体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之后就能手到擒来了”,对于语文和英语的学习方法显示出她学习讲究技巧和方法;“女孩的学习不需要别人为她操心,她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她不是为了高考而学习的,她把学习当成了通向光明的大道”反映她懂事、自觉、有理想追求;“朴实的父母总是这样教育子女,女孩将父母的话牢记在心。哥哥两年前考上了大学,给妹妹做足了榜样”还反映出家庭的教育、哥哥的榜样力量。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5.
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能力。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思考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者描写方法,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因为女孩的父母不在身边,下雨天没有人为她送伞,所以这句话表面上女孩在说和别人比起来,因为自己没有伞,只有跑快一点才不会被雨淋湿;再结合文中语句“女孩的家庭并不富裕,那套房子是她的一位同学的父亲为她在学校附近租的”“我家庭条件不好,哥哥又在上大学,靠父母在小镇上做点小生意供我和哥哥上学,父母够辛苦的了。所以我必须加倍努力去学习,用学习来改变命运”分析可知,“伞”在这里喻指家庭背景、好的家境、金钱、关系等,这些都是女孩家不具备的,所以深层含义是指没有先天优势的孩子,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只有靠自己更加努力,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16.
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句子的分析、鉴赏能力。文章最后一句话可以结合文章尾段的作用来赏析。结构上看,“她没有忘记这套房,她每年都来故地重游,那里有她的青春记忆,有她的梦想”照应了文章开头“女孩又来看她曾经住过的那套房子,这是她考取清华大学后第6次回来了”。内容上看,“那里有她的青春记忆,有她的梦想”揭示了女孩来看房子的原因;“她没有忘记这套房,她每年都来故地重游”表现出她对房子的深厚情感。
17.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象能力与语言组织、表述能力。首先需要通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以及体会文章主旨,合理想象,并组织语言。文中“越弱就越不能怕,逃避只能永远失败,就像下雨没带伞一样,我会迎难而上”,这句话启示我们遇到困难要直面它,勇敢地解决问题。
示例:面对困难,千万不要逃避,不要做把头埋在沙子里面的鸵鸟,要以乐观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决困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2单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侍弄(sì) 讷讷(nè) 脚踝(huái)
B.拆散(chāi) 熬过(áo) 并蒂(tí)
C.攲斜(qī) 菡萏(dān) 步履(lǚ)
D.分歧(qí) 徘徊(pái) 搁下(gē)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
A.嗅到(xiù) 倾侧(qūn) 揣测(chuǎi) 参差不齐(cān)
B.绽开(zàn) 结束(sù) 薄雪(bó) 絮絮叨叨(suì)
C.雪骤(zhòu) 温馨(xīn) 凋谢(diāo) 悄然无声(qiāo)
D.菡萏(dàn) 荫庇(yīn) 和睦(mù) 果实累累(lěi)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中“香气”“我”为名词。
B.“当你沐浴后”中“沐浴”是动词“后”是方位词。
C.“湿发披在两肩”中“两肩”是名词。
D.“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中“祷告”是名词。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5.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B.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开始变得暴怒无常,他的母亲十分担忧。
C.家住回龙村的向代惠,得了偏瘫,被界定为二级伤残,看见施工人员正在为她提供免费无障碍改造服务,喜出望外。
D.秋游结束后,同学们都回家写游记作业,可谓是各得其所。
6.下列选项中对文章、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的作品《济南的冬天》中侧重写人的活动,从而突出“温晴”的特点。
B.《次北固山下》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C.《雨的四季》是当代著名诗人刘湛秋的一篇优美散文,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D.《世说新语》中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7.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和谐相处,大家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B.小刚同学是浓溪小学赫赫有名的“小画家”,在这次学校组织的“我爱我的家乡” 绘画比赛中勇夺冠军,真是喜出望外。
C.学校组织的辩论会上,金兰同学辩论时咄咄逼人、妙语连珠,同学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口才。
D.登上“将军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8.下列句子中有关谦辞敬辞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到好朋友小龙,小林说:“多年不见家严大人,甚为牵挂,请代我向他问好,过两天我一定登门去拜望他老人家。”
B.见到了自己心中的偶像,小丽激动地说:“久仰您的大名,我一定要以您为榜样,勤学苦练,力争早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刘云想去好朋友小米家玩,于是对小米说:“星期六你能够邀请我去你寒舍玩吗?”
D.王海见大哥欲言又止,连忙笑着对大哥说道:“大哥,别客气,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我们是兄弟,愚兄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9.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快回来!”他一边追一边喊,“前面的路被堵上了!”
C.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D.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我国中学语文教材多次选用。
B.母爱是冰心作品中的三大主题之一,对母亲,冰心曾经说过,“我的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母亲中的最好一个。”
C.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他是亚洲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之一。
D.玉洁同学出生在书香世家,老舍的作品对她一点都不陌生。
二、填空题
11.请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________)
(2)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________)
(3)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1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她焦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________)
(2)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顷侧了来。(________)
(3)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抉于我。(________)
(4)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酒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13.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文字编辑工作。请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年,商贾云集,生意兴隆。①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②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风筝成为了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
材料二: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先用竹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色彩艳丽的图案。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板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创新使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
材料三:“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古代有很多表现儿童放风筝的画作,下面是其中两幅。
(1)为使解说词句式协调,请你改写“材料一”画线句中的一句,使它与另一句句式一致。
(2)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潍坊风筝的三个特点。不超过20字。
(3)请选择“材料三”中的一幅画,描述画面内容。要求:至少使用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中的两种,不超过100字。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意,完成下面小题。
住在我楼下的女状元
关 峰
女孩又来看她曾经住过的那套房子,这是她考取清华大学后第6次回来了。
房子在我的楼下,她在这房子里度过了3年的高中时光。女孩的家庭并不富裕,那套房子是她的一位同学的父亲为她在学校附近租的。同学的成绩不好,她父亲想让女孩多帮帮女儿,于是让她们住在一套房子里。
认识这个女孩是在高一新生军训会上。那时她是一个15岁的少女,在新生中并不显眼,虽然她以优异的中考成绩从乡村考进省示范高中。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普通的女孩,在3年以后会以全省第八名的高考成绩,摘取全市文科状元。
记得那天中午放学的时候下雨,不少家长为孩子送伞,女孩的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人为她送伞。教室与住房之间有一段距离,她顶着雨跑得很快。有人问女孩:“下雨你为什么跑得那么快?”女孩笑着说:“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我家庭条件不好,哥哥又在上大学,靠父母在小镇上做点小生意供我和哥哥上学,父母够辛苦的了。所以我必须加倍努力去学习,用学习来改变命运。”女孩的学习不需要别人为她操心,她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她不是为了高考而学习的,她把学习当成了通向光明的大道。
那年高考数学题目比较难,大多考生都考砸了,但女孩却考了144分。其实,数学对于她来说,是薄弱的一门,当初选择考文科,数学差就是一个原因。女孩这样说:“越弱就越不能怕,逃避只能永远失败,就像下雨没带伞一样,我会迎难而上。”她一直坚持错题总结法,抄错题的笔记积累了好多本,课余时间,她会一遍遍看做错的题,这种方法让她的数学成绩提高得很快。英语是她的强项,平时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最少,大多用课余时间去学习,而她的英语学习方式也是最轻松的。多读多写多记是她学习英语的方法。女孩曾自信地说:“语文和文科综合也是需要感悟的,死记硬背是绝对不行的,理解体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之后就能手到擒来了。”
“挣血汗钱,吃明白饭。”朴实的父母总是这样教育子女,女孩将父母的话牢记在心。哥哥两年前考上了大学,给妹妹做足了榜样。女孩深有感触地说:“父母虽然学历不高,但他们很乐观。他们从来不给我压力,时常来看我,但从来不问我成绩怎样,这让我的学习很轻松。”每次放假回家,父亲从不让女儿看书,而是讲些家长里短的趣闻逗女儿开心。
高考那天,天也下着雨,虽然有母亲陪考,但女孩仍没带雨伞,她习惯了没雨伞的日子。进考场前,妈妈看到女儿手心出汗,坐立不安,感觉到女儿的紧张。妈妈攥着女儿的手说:“别怕,能勇敢地走进这个考场你就是最棒的。”在妈妈的开导下,她自信地走进考场,取得了优异成绩。
我楼下曾留下这个女孩奔跑的身影,同学们不会忘记校园里曾有过一个没带雨伞的女孩子迎着雨奔跑。女孩已从清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她没有忘记这套房,她每年都来故地重游,那里有她的青春记忆,有她的梦想。
14.女孩的学习成绩为什么能如此优异?
15.谈谈你对“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能”这句话的理解。
16.文章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7.女孩学数学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